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观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2017-11-10 18:20:48)
标签:

茂名阿峰

南海i号

分类: 旅游摄影

参观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http://s15/mw690/001EkD9pzy7fHtl0c6Gbe&690

http://s14/mw690/001EkD9pzy7fHtl4NTT1d&690

2017年10月21日,我们一行来到位于广东阳江海陵岛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参观。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广东阳江市海陵岛试验开发区的十里银滩上。总建设面积1.75万平方米。该建筑不仅在全国,乃至在世界上都堪称标志性建筑。主要由一馆两中心(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中心和研发中心)构成,设有陈列馆、水晶宫、藏品仓库等设施。主要展出的是沉寂于海底800多年的宋代商贸海船,即古船"南海I号"

http://s6/mw690/001EkD9pzy7fHtojH4935&690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在2005年12月28日动工。为抵御海风的侵蚀,博物馆主体工程使用耐久性混凝土结构,而外观则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这在国内外还是新的尝试。该馆建筑物可抵御广东沿海强烈的台风和海啸,从而保护位于“水晶宫”内的“南海一号”。

http://s14/mw690/001EkD9pzy7fHtsxWUZ0d&690

http://s13/mw690/001EkD9pzy7fHtsSMOMbc&690

http://s8/mw690/001EkD9pzy7fHtt8XeDa7&690

http://s13/mw690/001EkD9pzy7fHttnNpyac&690

2009年12月24日,广东阳江市政府、广东省文化厅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至此,这座专门安放、保护、研究和陈列展览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实物和标本的专题博物馆,在八百年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入住两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

2010年5月18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迎来了开馆后的首个“国际博物馆日”。上午9时,央视科教频道特别直播节目《2010中国记忆》摄制组在该博物馆进行现场直播,探秘古沉船。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坐落于广东阳江海陵岛的十里银滩。博物馆的主体工程由广东省政府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阳江市政府划拨用地近13万平方米,于2005年12月动工,2009年11月竣工,主馆总面积1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多平方米,是目前(2010年)中国乃至亚洲唯一、世界罕见的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馆。

http://s13/mw690/001EkD9pzy7fHtyfNUwbc&690

http://s16/mw690/001EkD9pzy7fHtyxzTVcf&690

http://s14/mw690/001EkD9pzy7fHtyQqol6d&690

http://s4/mw690/001EkD9pzy7fHtz6HNF53&690

http://s16/mw690/001EkD9pzy7fHtzn6iPbf&690

http://s8/mw690/001EkD9pzy7fHtzZ4XR77&690

http://s1/mw690/001EkD9pzy7fHtAjo2c30&690

http://s2/mw690/001EkD9pzy7fHtACaJPf1&690

广东海上丝路博物馆由五个不规则的大小椭圆体建筑连环相扣组成,外形远眺犹如古船的龙骨,整体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展翅的海鸥。中间最大椭圆体是博物馆的核心所在,即保存着“南海一号”的“水晶宫”;“水晶宫”两侧各挑伸出两条水下参观廊,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南海一号”在水中的状况。

海上丝路博物馆本身也是一个亮点。博物馆外观是五个椭圆形关联舱体设计,内设是以古代造船龙骨搭建而成船舱空间,没有过多的修饰,却给人纯结构的美感。展陈设计围绕造船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核心,以中国海洋文明史和海上贸易史为主线,通过文献、图片和文物等立体呈现共和国水下考古作业的发展历程和考古成果。

五大舱体构成馆内空间

http://s6/mw690/001EkD9pzy7fHtHC3Q1c5&690

http://s1/mw690/001EkD9pzy7fHtHS9VKc0&690

http://s12/mw690/001EkD9pzy7fHtI685Rbb&690

http://s8/mw690/001EkD9pzy7fHtIKXD957&690

http://s1/mw690/001EkD9pzy7fHtJ6cF260&690

http://s9/mw690/001EkD9pzy7fHtJJ7OE68&690

http://s7/mw690/001EkD9pzy7fHtK7axUa6&690

http://s13/mw690/001EkD9pzy7fHtKt1zS4c&690

http://s3/mw690/001EkD9pzy7fHtKJ1M6c2&690

http://s8/mw690/001EkD9pzy7fHtLkizRe7&690

http://s2/mw690/001EkD9pzy7fHtLwnkJf1&690

博物馆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和辅助工程,总建筑面积19409平方米,其中展示系统9083平方米,服务系统1065平方米,后勤及安全系统1458平方米,科研系统2357平方米,库存系统2553平方米。

博物馆空间结构由五大“舱体”构成。最大的“舱体”就是专门保存“南海一号”的“水晶宫”。“水晶宫”南侧是开敞式舱体断面空间,为打捞过程中“南海一号”进入馆内的重要技术环节提供空间。“水晶宫”东西两侧各由两个“舱体”交接形成。西侧两个“舱体”分别为主入口大厅(兼主题展览)、常设展览厅及珍品展厅;东侧“舱体”分别为地下设备用房、安全保卫系统、行政办公等用房及考古专家科研办公室等。水晶宫“舱体”两侧各挑伸出两条水下参观廊,可以围绕一圈近距离观察“南海一号”在水中的情况。“水晶宫”北侧布置有会议中心及多媒体展示中心。

神秘海底宝库一目了然

http://s15/mw690/001EkD9pzy7fHtUb1fg7e&690

http://s11/mw690/001EkD9pzy7fHtUs7i2ba&690

http://s3/mw690/001EkD9pzy7fHtUQlqO52&690

http://s8/mw690/001EkD9pzy7fHtWnwph27&690

http://s16/mw690/001EkD9pzy7fHtWPN9Bbf&690

http://s14/mw690/001EkD9pzy7fHtX8XNzfd&690

http://s8/mw690/001EkD9pzy7fHtXpDZt07&690

“水晶宫”是一个海水环境密闭式玻璃墙展厅,像一个巨型的玻璃缸,其水深12米,水质、温度及其环境都与沉船所在的海底位置完全一样。在海底沉睡了840多年的“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出水后,将在水中平移到玻璃缸。游客参观“南海一号”,不但可以通过地下一层的水下观光廊环绕参观,而且可以站在水晶宫的楼面参观,楼面距沉船最高23.6米,站在楼面上可对沉船一目了然。通过“水晶宫”的透明玻璃,还可看见水下考古工作者潜水发掘打捞文物的示范表演。神秘的海底宝库呈现于世的全过程,都能被游客观赏到。

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关联舱体”的结构逻辑系统中,各功能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舱体”的构想隐喻了船只的组成结构,“舱体”拱形的受力形式是大跨度空间最经济合理的结构形式,形体造型形成了优美的连续曲线,与海陵岛十里银滩的波光互为呼应。

在广东海上丝路博物馆,最不能错过的就是文物。“南海一号”文物总量约6万至8万件,以景德镇等宋代几大名窑出品瓷器以及金银铜器、钱币等为主,目前打捞出土的文物有6000多件,博物馆展出了200多件精品。其中,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鎏金腰带首次在海上丝路博物馆展出。

鎏金腰带是“南海一号”的“媒人”,这条腰带让世人意外地发现了“南海一号”这个水下瑰宝。1987年,广州打捞局和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合作搜寻东印度公司的古商船,当重达一吨的抓斗出水时,却意外地抓出了这条金灿灿的链子,它唤醒了沉睡800年的南宋沉船。

博物馆所展示的瓷器都是难得的珍品,它们为观众重塑了800年前一个生动的社会生活图景。这里还有江西景德镇青白釉婴戏石榴纹瓷碗清澈如水,婴孩形象活跃于石榴籽纹案上,隐喻着“多子多福”的古老祈愿。而福建德化窑的青白釉六棱瓷执壶则带有外销特制的设计,它明显不同于国内流线圆润的传统造型,六棱花形工整硬朗,带有西亚国家银器的造型风格。

“水晶宫”里,观众可以看到考古队员的作业情境。穿着潜水服的考古队员正在清理“南海一号”的探方,并将出土的瓷碟向观众高高举起,保存完好的瓷器晶莹剔透。更令人激动的是,“南海一号”露出了船舷和上甲板,观众可以清晰看到木材颜色泛黄,800年来没有碳化。

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南海一号’的整体打捞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建设,是中国第一、亚洲第一、世界少见、千年等一回的丰功伟业。博物馆将推动中国水下考古学发展,带动文化产业繁荣。这个博物馆,不逊色于兵马俑、敦煌。它是中国乃至亚洲唯一大型水下博物馆,无论研究价值、欣赏价值和商业价值,都能与国内外著名的大型博物馆相媲美。况且,游客可以看见水下考古工作者潜水发掘打捞文物示范表演,因此必将有更大的吸引力。”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将成为以“文物保护、协调环境、旅游开发”为出发点,以文物保护为核心,以注重环境和生态保护为原则,以“藏以文化底蕴,寓意时代意念,融以自然神韵”为目标的“世界一流、亚洲一流”的现代化专业性水下博物馆。在博物馆周边兴建有娱乐城、潜水俱乐部、风帆俱乐部、宾馆、海水浴场、海文化表演广场以及旅游娱乐商业街等辅助设施。项目设计将严格遵守以文物保护为核心、注重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原则,确保建成后与博物馆主体相配套。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海陵岛十里银滩风景区西面,主体工程建基面积12288平方米,层高三层,总建筑面积19409平方米,是一个以“南海I号”宋代沉船及其船上文物为主的大型博物馆,其船上文物价值连城,国家一级文物之多为世界罕见。

南海一号

http://s9/mw690/001EkD9pzy7fHu8unqMe8&690

http://s5/mw690/001EkD9pzy7fHu8LwcQ24&690

http://s6/mw690/001EkD9pzy7fHu8WGWN15&690

http://s11/mw690/001EkD9pzy7fHu9aOsG7a&690

http://s8/mw690/001EkD9pzy7fHu9LzUPe7&690

http://s3/mw690/001EkD9pzy7fHuaoRcC42&690

http://s7/mw690/001EkD9pzy7fHuaGycm56&690

http://s2/mw690/001EkD9pzy7fHuaZhFD91&690

http://s8/mw690/001EkD9pzy7fHubhEW357&690

http://s3/mw690/001EkD9pzy7fHubxYTUa2&690

http://s12/mw690/001EkD9pzy7fHubRdj55b&690

http://s1/mw690/001EkD9pzy7fHuc95N6f0&690

“南海I号”宋代沉船1987年被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距阳江市海陵岛30多海里的海区意外发现。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沉没于广东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初步推算,“南海一号”古船是尖头船,整艘商船长30.4 米、宽9.8米,船身(不算桅杆)高约4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 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当时这艘古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国。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这艘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同时,它也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 。

“南海I号”是在“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贵文化遗产,她所载文物反映了我国宋代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与先进科学技术,为“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古代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及研究我国古代的“来祥加工”等提供了极好素材,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对外贸易史等而下之都是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成为世界考古界和探险界关注的焦点。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2005年12月28日动工兴建,博物馆主体工程由五大“关联舱体”组成,水晶宫是五大“关联舱体”中最大的一个舱体,“南海I号”宋代沉船就是安放在水晶宫里,其水深12米,水质、温度及其环境都模拟沉船当时所在的海底环境参数人工合成建设。2007年12月23日,“南海I号”整体打捞出水,2007年12月28日顺利进馆。

http://s7/mw690/001EkD9pzy7fHujzgwub6&690

http://s13/mw690/001EkD9pzy7fHujQIag3c&690

http://s8/mw690/001EkD9pzy7fHukaxHp77&690

http://s5/mw690/001EkD9pzy7fHuktIhuc4&690

2009年12月25日上午10时,备受瞩目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迎来开馆时间,面朝大海,盛大的开馆庆典在海陵岛十里银滩“南海一号”博物馆广场举行,从此,中国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馆的历史再次被改写。

http://s15/mw690/001EkD9pzy7fHunV3RQ3e&690

http://s10/mw690/001EkD9pzy7fHurHQeZ49&690

http://s13/mw690/001EkD9pzy7fHurLTME5c&690

http://s3/mw690/001EkD9pzy7fHurPMhYb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