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价值中枢,从年初到现在,不停地下移。现在2500 点的位置对应10.95 倍 的动态PE,比05 年底06 年初1000
点的时候还低,但市场似乎还是死气沉沉;分行业看,银行、铁路、石油开采、机场等行业的PE 和PB
都创了历史新低,但是谈论这些行业的时候大家还是提不起劲。从1664 点到2010 年底,上证A
股净利润已经扩张了72%,但是总市值只扩张了47%。这说明在当前政策前景和经济趋势都不被市场多数认同的环境下,市场的估值中枢发生了下移。而能规避估值中枢下移的股票,必须要能够体现出较高的成长性。而这种成长股必须是内生性的,在没有外来力量也能再现有的经济环境中茁壮成长。
这样的成长股,应该是这样的----成长股,敢于直面惨淡的资金环境,敢于正视淋漓的货币调控,其成长的驱动力应该是经济结构自发转型而不是导向性政策短期的扶持。四季度可能是各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密集出台期,如果是昔日的好年景,出一个扶持政策,相关的股票都是鸡犬升天(如09
年的新能源板块轮动和10
年的区域规划炒作)。但今年的情况却是,政策的受益行业往往都是“一日游”甚至“半日游”。究其原因,还是投资者不大相信监管层真愿意往这些领域砸钱——地方政府连保障房建设的资金都筹措不齐,连是否能顺利偿还融资平台到期债务都还是问号,怎么可能大方的为鼓励扶持行业提供配套资金?因此,近期能够真正受到市场追捧的成长股,其成长性应该既不依赖于扶持政策的短期预期,也不受制于紧缩政策短期的压制,这种成长性应该是来自于经济长期趋势自发的力量。而在中国这个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国度中,依靠市场自发力量推动的经济结构转型正在悄然发生,如居民消费的升级、行业集中度的变化、投资结构的转型、出口方式的转型和部分先行新兴行业的兴起等等,这些经济结构转型并没有非常依赖政策短期的强制力量, 而来自现实经济自身的力量来使其成长壮大。这样的企业----就是我们要找的真正的成长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