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传统的中药企业,我们一定要以现代医药的理论高度来看待。不要出现了一个大牛股---云南白药,就盲目看高中医中药。要搞清云南白药成为大牛股的本质原因(用老药来发现一遍南海---白药成为消费品,而非真正出现新药的创新)。要看清大势。
第一,全球范围内加强对传统药物的监管是大势所趋 。
香港《中医药条例》于12月3日生效,未获注册的中成药将禁止在港售卖;欧盟于2004年颁布了《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规定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所有植物药必须按照这一新法规注册。该指令规定了7年过渡期,允许以食品等各种身份在欧盟国家销售的草药产品销售至2011年3月31日。据了解,截至10月香港共有1.67万宗注册申请提出,目前已有9150宗获过渡性注册,2130宗获正式注册,5300宗未获注册;而在欧盟,目前还没有一个产品获得注册。从没有获得注册的原因来看,在香港主要是因为未能提供重金属、有毒元素、农药残留及微生物等基本的安全测试报告,而在欧盟则因未能提供在欧盟销售15年的证明材料。
第二,发达国家,大众百姓主流排斥植物药的趋势,还将延续。
第三,国内将呈现“中西医分离”新趋势。中药将长期边缘化。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药发展史的政治和短期的民族情绪选择。但正因为实行该政策,在传统的中医药和传统的西医药之间构筑了一个缓冲地带,这成为中国医药界的特点:占主导地位的西医也能开中药,但他们并不是按中医理论用药的;中医也能开西药,而且迫于经营压力,中医院必须拥有西医设备和科室;传统中药被改造成植物药,但仍按中药使用。也就是说,有大量药品和传统的中药不同,传统中医理论难以覆盖,但由于在西医界也得不到承认,只能勉强以中药的身份存在。这种现实,随着现代医药的发展,中医中药被边缘化趋势,是必然的,政治指导的弱化和现代医药的科学快速的发展,老百姓看病的实效性趋势,也导致中药中药难以生存。
第四。由于以上三点的问题,我们研究上市纯中药企业时,要站在更科学,更务实和更长久的角度来分析中医中药企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