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福存的全部《玉堂春》

(2015-04-09 18:32:55)
标签:

娱乐

沈福存

《玉堂春》

苏三

王金龙

分类: 戏曲轶事

        《玉堂春》是京剧旦角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出了,几乎包含西皮唱腔的全部板式,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反二黄。现在演《玉堂春》几乎都是从“起解”演到“团圆”,实际上全部《玉堂春》还包括“嫖院”、“庙会”等几折。我以前看过梅、程、荀、尚四派和张君秋的《玉堂春》,也看过顾正秋的以及四大名旦传人(李经文、李莉、新艳秋、孙毓敏)合演的《玉堂春》,但没有一出是从“嫖院“开始的全剧。最近看了沈福存演的全部《玉堂春》才得以见到这出戏的全貌。

      沈福存原是重庆市京剧团的主演,出身于厉家班。厉家班出名的主要是慧字科的厉慧良兄妹,殊不知还有一位福字科的沈福存呢。沈福存宗梅派,但很可惜他从来没有见过梅兰芳大师,不过后来他有幸受到张君秋的点拨,又吸收了尚小云的诸多艺术元素,因此他也就有了“山城张君秋“、”四川梅兰芳“的美誉。沈福存的戏码大概有几十出,但精雕细琢的有三出半:《玉堂春》、《王宝钏》、《凤还巢》和《春秋配·拣柴》,其中最经典的还是这出《玉堂春》。

 

      沈福存的扮相很好,虽然那时已年逾不惑,身体且微微发胖,但一张俊俏的脸几乎使人看不出那是一位乾旦。我觉得沈福存的面部表情时时刻刻在随着人物内心的变化而变化,既所谓的“脸上有戏”。苏三久困勾栏,上场时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令人动容。听闻老鸨又要她接客,显得既为难又无奈。可是当她看见仪表堂堂的王金龙时不由得眼前一亮,沈福存在“好一个风度翩翩俊俏的书生“一句中用一个长长的托腔把苏三内心的喜悦表现的恰如其分,真正融入了角色之中。王金龙走时苏三嘱咐他”明日早些来“的时候,沈福存娇羞的神态竟宛如十七八岁的纯情少女一般。在沈燕林初次见苏三的一场戏中,沈福存的一段颇有程派味道的“南梆子“把苏三那种思念情人的相思和担忧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当沈燕林试图用银钱打动苏三时,沈福存唱“我与三郎心相印,除却巫山不是云,用手扔下肮脏物,骂声蠢驴你莫胡行”四句流水板的同时脸上全是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在沈燕林丧命的一场中,苏三在看到沈燕林毒发身亡的一幕时那种惊恐和无助的表情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沈福存的苏三最出彩或说最与众不同的地方还是在“三堂会审“一折。当刘秉义问她”头次开怀是哪一个“时,她满面含羞,先是双手掩面,随后又低头不住地玩弄发梢,以掩饰自己羞怯和饱受屈辱的内心,同时她的两个眼珠还左右乱转,偷看坐在两边为难自己的刘秉义和潘必正。试想苏三虽出身烟花,但在公堂之上,当着一帮大老爷们被人问及这类涉及“隐私”的问题时,心中那种羞愤、屈辱,可是又不得不回答。于是她才凄凉哀婉地唱出:“是那,王……,王公子啊”。这时又想起负心薄幸的王金龙,不免又是一阵哀伤。沈福存把苏三的这种内心变化体会得恰到好处,所以才把个苏三演活了。在“监会”一折中,当王金龙向苏三赔礼时,沈福存气愤愤地看着他,口中似在不停地责骂、娇嗔,可是当王金龙向她下跪时却忙不迭地把公子扶将起来,已然是原谅他了。

      沈福存的唱腔总体来说是梅派的中规中矩,另外还有一点张君秋的“穿凿”和尚小云的“刚劲”。他与杨荣环一样,已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宗哪一派了,是由自己博采众长而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沈福存长期在四川演出,受到的流派的限制少,自己发挥的机会多,自然就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当然沈福存的嗓子确实没有梅葆玖、杨荣环那么好,但是韵味十足。在“起解“一折中沈福存的反调只有四句:”崇老伯他说是冤枉能辨,想起了王金龙负义儿男。我这里将状纸暗藏里面,洪洞县见大人也好伸冤“。反调是最能见演员唱工的了,长的多达几十句(如《祭塔》),最短也有六句。”起解“的反调一般都是传统的八句或改革后的六句,但沈福存居然又省掉中间两句,这大概也和他的嗓音条件有关吧。那段家喻户晓的西皮流水沈福存唱的是张君秋的风格,是”低头离了洪洞县“,博得满堂掌声。”会审“中的大段唱腔以及”监会“和”团圆“中的两段也都是满工满调,颇显功力。

      这出戏中值得一提的是扮演沈燕林的小花脸钮承华。钮承华兄弟五人中有四个都是小花脸,长兄乃是著名丑角钮荣亮。钮承华早年在天津稽古社坐科,与张春华等人是师兄弟。他在这出戏中先演沈燕林,后赶崇公道(本来还应该赶一个禁婆)。钮承华的沈燕林是我看到的第一个沈燕林,他一上场,那四句满是山西腔的定场诗“曲曲弯弯路,层层叠叠山,雁飞不到头,人为利名牵“就足以使人发笑。当他初次见到苏三时竟跪下磕了一个头,还说”礼多人不怪“,并感叹苏三”长得比我姨还好看呢“。在毒发丧命的一场中,钮承华吃面的动作很见功夫。当皮氏嘱咐他不要吃那碗面时,他却自作聪明地说”我是非吃不可“,逗得观众哈哈大笑。他吃面的动作,我觉得其形象逼真赶得上《六月雪》中曹世才扮演的张妈妈在吃羊肚汤和《金玉奴》中俞振飞扮演的莫稽喝豆汁儿的动作了,也表现出了沈燕林的那种小气、吝啬。

      扮演王金龙的是陕西京剧院的著名小生王筠衡。王曾与陈永玲合作过《拾玉镯》、《贵妃醉酒》等戏。今天在京剧舞台上能看到的王金龙几乎都是叶派小生,虽然叶少兰、宋小川的王金龙很好,但毕竟千篇一律。这种情况下王筠衡的王金龙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加活泼、生动,表情和身段都很有特色。

      沈福存作为一名难得的乾旦,长期扎根西南地区,为京剧艺术的传播作出了很大贡献。他本人的艺术水平可以说丝毫不逊于梅派的哪一位传人。尤其是在京剧式微的时候,他坚持演出的长达三个小时的全部《玉堂春》为保留这出经典剧目的全貌做出了贡献。应当说沈福存这位艺术家和他的全部《玉堂春》这出戏都是独树一帜的。

                                         2015年4月9日16时57分于宿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