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几位滑稽大鼓名家的简介

(2009-08-31 15:20:51)
标签:

滑稽大鼓

京韵大鼓

架冬瓜

张云舫

北京

杂谈

分类: 曲坛轶事

【张云舫】

    张云舫(1877—1950),京韵旗籍票友,是为京韵大鼓中“滑稽大鼓”一派的创始人。又作张允方,北京人,满族。住北京三旗营,是“皇粮张”的后裔,在皇粮仓中当差有年。他文学功底较深,心性灵敏,早年是八角鼓票友。民国后,家道中落,遂拜韩万祥为师下海作艺,在北京各杂耍园子演唱京韵大鼓。

    张云舫嗓音虽窄却绰有余韵,且善于表演,自知天赋不如同时唱京韵大鼓的刘宝全等,难以与其抗衡,便根据自己的条件对京韵大鼓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艺术创造。他以京韵大鼓音乐旋律为基础,创出一套滑稽幽默的唱腔和唱法,取名“改良大鼓”,后改称“滑稽大鼓”。

    张云舫擅长编写和整理滑稽鼓词,诙谐幽默,俗不伤雅,其唱腔高低多变,滑稽可笑。所编演的曲目有《蒋干盗书》、《战宛城》、《胭脂判》、《云翠仙》、《顽固党劝妻》、《大劝国民》、《枪毙白面儿贩》、《吕蒙正教学》、《海三姐逛东安市场》、《阔四姐推牌九》、《三怕婆》、《醒世金铎》、《妓女过节》、《家败归天》、《豆蔻香》、《劝五迷》、《丑妞出阁》、《相思计》、《新灯下劝夫》、《刘二姐拴娃娃》、《男拴娃娃》、《独占花魁》、《蓝桥会》等。

    张云舫编写的曲词,在句式句数上变化多样,在七字句的句式基础上有较大的创新,尤其在甩板的句式上更有所发展。如传统的《蒋干盗书》甩板下句唱词应为七字句,他改成“一趟趟,两趟趟,一趟两趟走趟趟,来回直摆忙呀,焦心好悲伤”的句式,与其诙谐、幽默的唱法相谐调。他还善于用叠字,如《蒋干盗书》上板唱词被他改成:“他二人说话越说声儿越小,叽叽、喳喳、嘟嘟、嚷嚷、鬼鬼、祟祟,隐隐、藏藏、恍恍、惚惚、渺渺、茫茫,……”听来俏皮、幽默、明快、清新。他还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扬长避短,躲开高音区,设计出字多腔少、说多于唱、小巧俏皮的新唱腔,把吐字、发声、表情融为一体,给人以亲切风趣、灵活幽默之感。他的演唱常从半说半唱或似说似唱的慢板开始,节奏逐渐加快,唱到快处,字与字之音几无空隙,与板巧妙配合,造成一种紧张强烈的气氛。

    在鼓板的运用上,他也有所创新,开始随着音乐由慢转快,以至特快,最后,使鼓板丝弦戛然停止。他的击鼓方法也多变,忽重忽轻,或击鼓面,或击鼓底,或在鼓面划圆圈,或在鼓壁和鼓钉上击刮出“唰唰”声,充分体现了他的幽默风格。

    他常常见景生情,现编新词。北京东安市场建成开业第一天,张云舫便以自编自演改良大鼓《海三姐逛东安市场》登场助兴。所演曲目的开场白也多用自编的自嘲诗,或现挂,以抓包袱儿,不落套。张云舫创始的“滑稽大鼓”演唱风格,经过他的弟子们不断加工创新,曾经风行京津等地。他的弟子老倭瓜(崔子明)、大茄子(杜玉衡)、架冬瓜(叶德霖)、山药蛋(富少舫)、小北瓜(于春明)等人,对这一“滑稽大鼓”也都有所革新。



【崔子明】

    “滑稽大鼓”艺人,艺名老倭瓜,北京顺义县人,据传为人安分耿直,以卖艺为生,从不以攀缘取胜,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自家有事,不知会别人,他人有事,也不参与。与滑稽大鼓艺人山药蛋(富少舫)、架冬瓜(叶德霖)、大茄子(杜玉衡)等人齐名,世称“菜园派”。

    崔子明原为玉器行艺人,早年曾唱时调小曲,后拜“滑稽大鼓”创始人、票友出身的张云舫为师。(注:此处曾有不同说法,马歧先生的《谈滑稽大鼓》一文中曾说过,崔子明与白云鹏先生师出同门,拜的是史振林先生)张云舫将自己编演的二十几段“滑稽大鼓”曲目《吕蒙正教学》、《蒋干盗书》、《蓝桥会》、《丑妞出阁》、《新灯下劝夫》、《醒世金铎》等,全部传授给了崔子明。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崔子明演出于天津,一举成名,以《刘二姐拴娃娃》、《吕蒙正教学》等精彩唱段,往返献艺于京、津、沪、汉等地,名声大噪。

    崔子明演唱的“滑稽大鼓”曲目《吕蒙正教学》、《大劝国民》、《醒世金铎》、《灯下劝夫》民国二十年由高亭公司、蓓开公司灌制唱片发行,《蒋干盗书》民国二十五年由长城公司灌制唱片发行。

    崔子明生卒年月不详,有记载其艺术活动在1920年—1935年之间,建国后曾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总团曲艺服务大队”赴朝慰问演出,崔子明在第三中队,同行者有侯一尘等,详见文后所附名单。



【叶德霖】

    滑稽大鼓演员。艺名架冬瓜。

    他是继老倭瓜崔子明之后又一个突出的滑稽大鼓艺人。他所擅长演唱的传统曲目有《蒙正教学》、《蒋干盗书》、《蓝桥会》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末,是叶德霖艺术生命最旺盛的时期,1939年初夏,鼓界大王刘宝全从天津载誉返京,应曲艺界大管事全国华、王文瑞和曲艺公会会长曹宝禄等人邀请,与北京曲艺同行在前门外鲜鱼口内的华乐园(今大众剧场)联合演出,为期三天。在第一天演出中,叶德霖在刘宝全前边垫场演唱滑稽大鼓传统曲目《蒋干盗书》,虽属绿叶衬托红花,但其幽默滑稽的艺术风格和娴熟的演唱技巧却博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掌声。

    建国后,叶德霖参加北京市曲艺团,曾经下放到“新艺曲艺团”,后经文化局批准又调回北京曲艺团。回团后,参加演出过多次鼓曲专场演出。叶德霖先生还曾演过不少曲剧,像《罗汉钱》等戏,是北京曲剧团的开拓者之一。收徒张文顺、莫歧等。

    太平公司曾灌制叶德霖先生的《丑妞出阁》唱片两面流传后世。





【杜玉衡】

    杜玉衡,滑稽大鼓艺人,原名杜昆,字玉衡,艺名“大茄子”,北京昌平县土沟人。约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卒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师从张云舫,为滑稽大鼓“菜园派”代表人物之一。1988年7月,北京大学中文系三年级学生受《中国曲艺志·北京卷》编辑部委托,利用暑期深入北京各郊区、县进行曲艺普查时,在顺义县发现其生前演出所穿坎肩及所用折扇、鼓板。

    坎肩儿为黑缎子面料,黑缎子衬里,高领对襟,领口、肩口、下摆均为黑缎子沿边,对开门子母扣纽襻五枚。身长五十七厘米,肩宽四十厘米,胸围五十厘米,下摆五十七厘米。

    鼓板与通常曲艺艺人所用者无异。

    折扇为洋漆棕色竹扇骨,扇长三十一厘米。扇面正面为画家宝如珍的题画《松梅图》,背面为天津著名书法家孟广慧的题诗。

    三物现存北京市艺术研究所。



【富少舫】

    富少舫(1896—1952),“滑稽大鼓”演员。本名富德山,号少舫,艺名山药蛋,满族。

    富少舫早年从事邮递工作,但酷爱鼓曲艺术,曾拜师于票友恩子庸门下,学习拆唱八角鼓、联珠快书,并经常登台演唱。民国五年(1916)二十岁起,成为滑稽大鼓职业艺人。他先后从师滑稽大鼓创始人张云舫和“白派”京韵大鼓创始人白云鹏学艺。民国十三年,搭白云鹏班赴济南演唱滑稽大鼓,一鸣惊人,又转往芜湖、蚌埠等地演出,均受听众欢迎。自编自演了《啼笑因缘》、《莺莺与红娘》、《红莲寺》等新曲目。后在上海组建北平书场,并在南京世界书场担任过经理。

    富少舫的唱腔以“滑稽大鼓”平腔为基础而富于变化,为了表达各种唱词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经常吸收并融汇各个曲种名家的唱腔,使自己的演唱在朴实中有俏丽,流畅中有起伏,他的发声坚实有力,中气充沛,吐字清晰,无论唱词长短,演唱总能一气呵成。

    富少舫所唱曲目除其师张云舫所传授外,还有他自己改编的旧曲目,和一部分新编的具有爱国进步思想的新曲目。据俗文学家赵景深民国二十四年发表于上海《人间世》二十二期的《说大鼓》一文载:“最近以唱滑稽大鼓出名的有山药蛋,他的《马占山诈降》、《新生活运动》、《东北痛史》、《三民主义》、《中国革命化》等都是新编的。较旧的有《拷红娘》、《丑女出阁》、《张生跳墙》、《丑女作梦》、《灯下劝夫》、《吕蒙正教学》、《蓝桥会》(头二本)、《劝五迷》、《花魁》、《蒋干盗书》、《鲁智深》、《妓女过节》、《拴娃娃》、《推牌九》、《醒世金铎》等,常唱的计新旧共二十一种。”

    富少舫除在北京演出外,还经常辗转于济南、上海、南京、武汉等地演出。抗日战争时期,他和他的女儿富淑媛(富贵花,白凤鸣亲传弟子)曾在重庆演唱过作家老舍等编写的一些表现抗日救亡思想的曲目。他自己也编写了很多新曲目,如:《新编灯下劝夫》、《扫除迷信》、《一贯害人道》、《续集啼笑》、《解放军渡江》等。百代公司曾灌制他所演唱的《孙总理伦敦蒙难》唱片四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富少舫在天津大观园与白云鹏同台演出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赴朝慰问演出,著名弦师程树棠为其担任伴奏。归国后不久病逝,曲艺界为他在南市红旗戏院开了追悼大会。


    其他的演员还有“程疯子”等,由于资料很少,简略介绍一下。
    程疯子,滑稽大鼓艺人,原籍北京。早年久占天津侯家后义顺茶园献艺并兼卖新编的唱词。也有重新改编的唱词,如:《独占花魁》、《蓝桥会》、《佳人送饭》等。百代公司三十年代曾为其灌制《劝国民》、《改良独占花魁》、《老板自叹》唱片三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