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爸
昨天在群内,一位家长发了一个链接,说是一位爸爸在讲教育问题。由于自己也是一位爸爸,且虚心好学,所以,就点进去看了看。但看过之后,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谈及教育孩子,前有“狼爸”、“虎妈”,今天又有个“鹰爸”。近日,一段4岁“裸跑弟”的视频被放到网上,迅速引来了网民关注:视频里,美国纽约-13℃的暴雪中,一名来自南京的4岁幼童,在“鹰爸”的要求下裸跑。“裸跑弟”一边跑,一边带着哭腔,不想再跑了。教师出身的鹰爸@忙爸育儿做客@新浪江苏,与大家一起交流,欢迎关注。(这是这次讲座的开场白)
我只是一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更谈不上什么教育。但作为家长,我却想谈谈我的看法。由于有了疑问,我向“鹰爸”发出了第一条提问:向@忙爸育儿 提问: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都不敢拿孩子来进行“实验”,你在让你的儿子“裸跑”之前,想过其中的要害及是否科学吗?遗憾的是这条问题没有得到“鹰爸”的回答,他可能没看到,也可能他无法回答,因为他也不知道是否科学。
在我等待“鹰爸”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看他对别的博友说的一句话:“我也非常珍惜他在膝下的欢笑,但我更在乎他未来的欢笑。”看到这句话,我真的有些惊讶,真的有些受不了了。膝下的欢笑和未来的欢笑,不都是欢笑吗?这两者欢笑有什么区别吗?没有膝下的欢笑,哪来未来的欢笑?童年不快乐,未来笑的再灿烂又有何用?于是,我针对此问题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郑州乐爸
:向@忙爸育儿 提问:我也非常珍惜他在膝下的欢笑,但我更在乎他未来的欢笑。看到你这句话,不免再想问一句,两个欢笑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不再想个两全齐美的办法,让孩子都能欢笑呢?
”
这次鹰爸给予回答了:“//@忙爸育儿:两个欢笑当然不同!第一个欢笑,是生物的温情,与生俱来。第二个欢笑,是成功者的欢笑。如果你希望孩子不成功,千万不要学习“鹰爸”!”看完鹰爸的回答,我真的无语了。“鹰爸”的回答就是要告诉大家,如果你想成功,一定要学“鹰爸”,如果你不……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多少成功人士,有几个是像“鹰爸”这样的爸爸教育出来的?又有多少家长学了“鹰爸”的教育方法?
“鹰爸”这个回复也得到了很多博友的反对,我抄几条:
郑州乐爸
:回复@忙爸育儿:与生俱来的欢笑被你无情地消灭了,何来欢笑呢?
kangdow:鹰爸这话可怕哦,在暗示我们家长不学鹰爸,就别指望孩子成功了。逻辑严谨一点的说,逆反命题为:学习鹰爸,孩子就会成功。上帝都无法打这个包票。。。//
爽气小辣娇:如果这样做就能成功的话,你认为你的儿子快乐吗?你所谓的成功又是什么?
龙凤胎老爸
:至少,鹰爸承认孩子目前并不快乐!//
玥父玥母和玥玥:没有第一个欢笑,何谈第二个?就是有.你觉得第二个欢笑有什么意义
从博友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还是反对“鹰爸”教育的。
这个时候,我又看到“鹰爸”说了一句话,他说自己在当地很有名气,并有一家企业。可以说是成功人士了。这时,我就想问“鹰爸”自己是成功人士,你的爸爸不也没有按照这种教育方式吗?你不也照样成功了吗?成功的方式千万条,为啥要剥夺孩子童年的欢笑呢?可惜这个问题,我没有问。但我问了下面这个问题,也同样没有得到“鹰爸”的答复。
向@忙爸育儿 提问:你好,我想再问一个问题,你的孩子“裸跑”是天天坚持,还是就跑了一次而被媒体发现了?你们“裸跑”是自己想让大家见识一下,还是媒体曝光的?
不论“这爸、这妈”的出现是否正确,时间会验证一切的。什么样的教育才适合自己?我认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那些偏激的教育方式,只能适合有“特异”功能的孩子,并不能合适自己。“狼爸”能打出三个大学生,如果你去学习,就有可能会打出一个“残废”。“鹰爸”能教育孩子成为成功人士,如果你去学习,就有可能把孩子“冻病了”。所以,看到这样的新闻和教育方式,我就会把它当成一个新闻来解读,来欣赏,但从不去学习。
“虎妈”“狼爸”大家还谈吗?大家还在议论吗?现在又出现一个“鹰爸”,过不了多久,肯定会再出现一个新的名词,因为网络人最在行的就是创造。教育孩子要相信科学,走极端的路子,那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人。
我们的社会一直在减负,在给孩子减压,在给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童年,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而“鹰爸”的教育就是赤裸裸地剥夺孩子“膝下的欢笑”,这种教育的科学在哪里?是否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相信,许多年后,“鹰爸”会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复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