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童年育儿 |
分类: 乐爸文章 |
家乡的小河,在当时,是全村的灌溉大动脉。河离田地大概有2公里,为了方便灌溉,一条横穿村庄的水渠是我儿时最美好的记忆。在河边,有一个机井房,有专人看守,我偶尔会去那里闲逛,但一般是不让我们靠近的。说是为了我们的安全,也可能是对的。在机井房里,有一台机器,把河水抽出来,再通过水渠引灌到田地里。现在的田地头,都有一口井,但我觉得还是不如那时候的灌溉方便。水渠何时修建,又是何时没了,我已经没有印象了。但水渠高有4米左右,下面是呈梯形的渠底,上面是用水泥和砖砌成的水槽。有事没事,我们孩子都会拿水渠当玩具,在上面跑上跑下、捉迷藏、打土仗,真是不知疲倦,玩的不亦乐乎!
家乡的小河给了我美好的记忆,但更有心酸的一面。曾经儿时的伙伴,有好几个都是在这条河里消失的。
我家对门,有兄弟俩,哥哥叫大八(ba
另外一次,也是和我大小一样的小孩子,时间太久,名字已经不记得了,和我不是一个生产队的。我是二队,他是一队。也是一个午后,几个孩子在河的上游“八门闸”上往下跳。谷河上的“八门闸”因有八个闸门而得名。桥面离河面最低处也有二层楼高,闸门最高处离河面有五层楼高。我们经常从这里往下跳(后面我会详细介绍)。但几个跳下去的孩子,慢慢的都浮了上来,只有一个孩子,等了很久很久才浮上来,结果,他面朝上,顺水往下游漂,也就是往我们村庄的方向漂。在我们那有一个游泳方式,在现的通俗叫法是“仰泳”,但在我们那个时候,没有这个名词,我们叫“淹水葫芦”(这四个字具体怎么写,由于是方言,已经无法考证)。刚才说到,这个孩子从水面浮起来之后,一直在面朝上顺水漂流。岸上的几个孩子,光着屁股,拍着手,大喊:“**真厉害,淹水葫芦淹这么长时间……”但当河边干活的大人听到后,感觉事情不妙。因为这个游泳方式也是需要体力和平衡力,一个7、8岁的小孩子,是不可能淹这么长时间的。于是,大家放下农活,就往河里跑。等把孩子捞上来,孩子因喝水太多,已经没有呼吸了。但村民仍在坚持用最古老的方式挽救孩子的生命:把孩子放在水牛身上,拉着水牛走,让孩子住下控水。其实这些方式都是不科学的,也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记忆中的小河永远都是风平浪静的,永不停息地往东流淌。没有洪涝,没有水灾。有的只是童年美好的回忆和快乐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