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童年(四)

(2012-01-31 14:34:52)
标签:

童年

育儿

分类: 乐爸文章

家乡的小河,在当时,是全村的灌溉大动脉。河离田地大概有2公里,为了方便灌溉,一条横穿村庄的水渠是我儿时最美好的记忆。在河边,有一个机井房,有专人看守,我偶尔会去那里闲逛,但一般是不让我们靠近的。说是为了我们的安全,也可能是对的。在机井房里,有一台机器,把河水抽出来,再通过水渠引灌到田地里。现在的田地头,都有一口井,但我觉得还是不如那时候的灌溉方便。水渠何时修建,又是何时没了,我已经没有印象了。但水渠高有4米左右,下面是呈梯形的渠底,上面是用水泥和砖砌成的水槽。有事没事,我们孩子都会拿水渠当玩具,在上面跑上跑下、捉迷藏、打土仗,真是不知疲倦,玩的不亦乐乎!

家乡的小河给了我美好的记忆,但更有心酸的一面。曾经儿时的伙伴,有好几个都是在这条河里消失的。

我家对门,有兄弟俩,哥哥叫大八(ba 二声,我实在不知道是哪个字。)弟弟叫小八,比我大一岁。兄弟俩吃过午饭就往河里跑,到河里,就开始比赛“扎猛子”,兄弟俩越扎越快乐,越玩越疯狂。结果,悲剧发生了。在最后一次“扎猛子”后,哥哥好久都没有钻出水面,弟弟在河边拼命呼喊,还是不见哥哥的身影,这才想起来跑回家叫大人。大人们听到呼叫声,全都放下碗筷往河里跑,大家都拼命地寻找哥哥,等把哥哥从杂草中救上来时,已经没有呼吸了。那时候的人们很迷信,说正晌午的时候,是不能下河洗澡的,说很“紧”(地方方言,就是这个时候洗澡很危险,会有鬼。)从那以后,在儿时的记忆中,单独几个小伙伴,好像没有一次是午后下河洗澡了。以后再洗澡,也是和大人一起的。其实,现在分析一下,就是兄弟俩一起“扎猛子”,哥哥由于在水下没有掌握好方向,扎偏了,结果跑到了杂草丛中,被杂草缠着而没有上来,并不是什么鬼之类的。

另外一次,也是和我大小一样的小孩子,时间太久,名字已经不记得了,和我不是一个生产队的。我是二队,他是一队。也是一个午后,几个孩子在河的上游“八门闸”上往下跳。谷河上的“八门闸”因有八个闸门而得名。桥面离河面最低处也有二层楼高,闸门最高处离河面有五层楼高。我们经常从这里往下跳(后面我会详细介绍)。但几个跳下去的孩子,慢慢的都浮了上来,只有一个孩子,等了很久很久才浮上来,结果,他面朝上,顺水往下游漂,也就是往我们村庄的方向漂。在我们那有一个游泳方式,在现的通俗叫法是“仰泳”,但在我们那个时候,没有这个名词,我们叫“淹水葫芦”(这四个字具体怎么写,由于是方言,已经无法考证)。刚才说到,这个孩子从水面浮起来之后,一直在面朝上顺水漂流。岸上的几个孩子,光着屁股,拍着手,大喊:“**真厉害,淹水葫芦淹这么长时间……”但当河边干活的大人听到后,感觉事情不妙。因为这个游泳方式也是需要体力和平衡力,一个78岁的小孩子,是不可能淹这么长时间的。于是,大家放下农活,就往河里跑。等把孩子捞上来,孩子因喝水太多,已经没有呼吸了。但村民仍在坚持用最古老的方式挽救孩子的生命:把孩子放在水牛身上,拉着水牛走,让孩子住下控水。其实这些方式都是不科学的,也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记忆中的小河永远都是风平浪静的,永不停息地往东流淌。没有洪涝,没有水灾。有的只是童年美好的回忆和快乐往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