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就是换个地方睡觉

标签:
黄金周宜昌荆州南阳旅游 |
分类: 游走好闲 |
我去一个陌生地,总是先到酒店睡觉。睡足后起来,再满大街随意转,找一家可坐的饭店,点俩菜,然后坐到自己不想坐。这个城市有什么景点我几乎不考虑,那是实在无睡无吃而且顺路时才想迈进的地方。
这个假期的后几天,我也出去了。原因很明确,不想在家被人喊去吃喝,也不想吆喝别人吃喝。
出外的魅力就是,吃饭睡觉完全自己掌控,再也不用操心时间和事情。而忙着看景点,还彷如上班找事做。
烧秸秆是多年的景象,对交通和环境危害巨大。返程时襄阳地区烟雾之浓郁,我已经不敢再开车了。为此我甚至计划在襄阳住一晚。好在进入南阳境内,没有人再烧了。
不要抱怨农民的觉悟低,他们需要生活。责任在于管理者,如此多年,就没有办法吗?不是听说有秸秆粉碎机吗?为什么政府不可以出资到农田帮助粉碎?或者还有其他方法?国外是如何处理的?
荆州辖区原来分属江陵县和沙市市,后来合二为一,改名叫荆沙市,估计听起来别扭,又改名叫现在的荆州。
印象中除了云南,湖北是城市改名最多的省份,比如原来的沔阳县改作仙桃市,好像鄂州和黄冈也喊过一段鄂黄市。襄樊改叫襄阳轰动最大。
睡好了起来,无目的的转到了长江大堤附近,看堤上停了许多车,有“江鱼城”的牌子,判断是个好吃的去处。上去一看,果然,点了这份家常做法的鱼,每斤一百元,现挑现宰现做,饭店管这种鱼叫“鮰鱼”,但到了宜昌之后,我猜测是听错名字了。
这家店的兴旺估计证明了我的美食眼光不错。
一个城市是否繁荣、夜生活是否发达,看看有无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即知个大概。我在宜昌这家便利店看见了彰显城市品位的东西——
我老是奇怪河南那些有了规模、有了能力的企业为何不走出省外?比如建业地产,比如丹尼斯超市、百货?
是过于沉浸于本土的成就和优势吗?
我在宜昌入住的依然是家挂牌四星级酒店,比荆州的好点儿,但离四星级标准仍远。
过去我对三星级酒店不抱期望,但现在看四星级也不可靠了。地方掌握了评判权力,标准就会混乱。看样子以后只能对国家唯一保留评定的五星级酒店抱以信任了。
另一方面,它也证明着没人翻越。
两地的饭店都是以旁边的木桶形式装饭,随便吃,大多不收钱。米是“糙米”,粗、硬、干,但配上油多且辣的当地菜,吃起来特别香。
我在这里看见菜单上写的一种鱼叫“肥鱼”,卖价同样是每斤一百元。我在荆州吃的“鮰鱼”估计是听错了。
两地的菜出奇的便宜,大多二十来块钱。十几块的也很多。我曾遇见五个人从包房出来,埋单是85块钱,震惊。南阳的饭菜太贵了,进了包房没有三几百块钱,哪能出来?
一个地方的消费贵不贵,除了与当地消费能力有关,也与商家的经营理念和消费者的理智有关。南阳的吃喝、唱歌、洗浴、洗脚贵过深圳,不是南阳的这种设施不发达,而是与商家和消费者的习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