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神堂湾传说
标签:
朱元章神堂大坤向王天子土家族文化 |
分类: 张家界趣闻 |
神堂湾三面都是悬崖绝壁,只有一面山上有一道缺口,可向湾底俯瞰。据当地山民介绍,从缺口到神堂湾底,要下岩墩九级,一般人不敢下去,就是胆子大的也只能下到二墩就要回头了。1968年解放军某部采药队为了采到灵芝等贵重药材,便腰缠绳索,互相牵拉,攀藤附葛,也只下到六墩便无法再下去了。因为他们在六墩再往下看,还是深不见底,只听见有巨大的轰鸣声,非常吓人,不得已也只好折回。
武陵源的神堂湾像一只巨型大锅上架了一个巨形的“桶”,四周的“桶”形石壁高约300来米。桶壁的东南侧开了一个小口,湾中的瀑水就从这小口中泻出,从枝叶湾流入甘溪。“文革”时期,索溪峪“五·七”干校曾组织过探险,试图从下面的十里画廊沿枝叶湾攀上泻水的湾底。中途必经24级“天梯”,即24级刀削般的石壁。其中超过10米高的石壁共有9级,有的石墩还像鸭棚般反罩过来,人要像壁虎一样爬行才能翻越过来。最后一级“天梯”高达五六十米,历次的探险家到了这里都只好望崖兴叹,题字留句而回。
神堂湾,万木荫蔽。酷暑天,别处干得草死树枯,这里却常常冒着雾气;久旱之后,突然下雨,常能听到击鼓冲阵的声响。
神堂湾,究竟有多深,有多远,至今还是一个谜。据民间传说,神堂湾是土家农民起义领袖向大坤战败以后退却安营扎寨的地方,因他不服,便在里面继续操练兵马,以便东山起,故每遇天晦,还可听到湾内人叫马嘶的声音。
下雨的时候,尤其是雷电交加的时刻,神堂湾山谷里就会传出奇怪的声音,时而如金鼓齐鸣,时而如兵士呐喊,不时还能听到战马嘶鸣等。关于这种奇怪声音的来源,众说纷纭,且与向王天子有关。
关于向王天子,有多个版本的传说。
其二是汉朝相单程说。《资治通鉴》载:相单程,东汉充县(今张家界市境内)土家族精夫,约生于公元元年左右。汉光武建武二十三年(公元
47年),在桑植、大庸交界处举兵反抗刘秀发动的征武陵蛮战争。武陵地区的盘瓠蛮、五溪蛮、澧中蛮、廪君蛮纷纷响应。相军先后与官军决战于沅清浪滩、壶头山(今张家界市天门山)。汉朝名将伏波援病死壶头山洞,马革裹尸。民间俗传,相单程起兵反汉,曾假“向王天子”之名以召群蛮。
其三是南宋向王天子说。清代中期重修袁家界天子庙碑文云:“赫赫向王,归隐神堂...宋朝匿迹,清世流芳……”民国修《慈利县志》载:“传南宋末,有向氏某兄弟,负险称兵……”。
其四是明朝向大坤说。民国初编《永定县乡土志》载:“明时土司有向天王者,曾梗化。大兵征之,围困于神堂湾,人马皆饿死,至今风雨阴夕,犹闻山谷中马嘶人吼,若有神灵。土人因立庙安之……”此向王天子,即为向大坤。向大坤约生于元顺帝至元乙亥(公元1335年左右),不满朝廷的压迫,举起了造反的大旗。明洪武十八年的一天,天降雷暴,阴风大作,向大坤带领起义军再次上到了天子山。四十多天前,明朝征南将军汤和率领精兵十万余人,分多路围攻天子山。向大坤和数千名将士,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节节失利,一直退上了天子山。面对重兵,向大坤知道大势已去,在神堂湾悬崖峭壁边大喊三声,和剩下的起义军将士一同纵身跳下悬崖。
明朝年间,永定卫、九溪卫等地区瘟疫流行,湘西北土司区十室九空,尸枕荒野。有人说,神堂湾有药可治瘟疫。一位年轻的郎中为了采到这种药,在两位武艺高强的土人护卫下,用绳子吊下神堂湾,结果三人神秘地消失在云雾深处。
同年,农垦部门派出一支装备精良的考察队,试图揭开神堂湾之谜。他们历尽千辛万苦,依然无法接近湾底,只好中途而反。
神堂湾的密码,等待着人们去破译。
http://s12/middle/5a1a103agba8c29569fdb&690
向王天子说:
那年,向大坤20岁,一大早,他就一个人来到了青岩山上,这些天来,有一件事一直在他脑海中盘旋,他需要一个人在这里静一静,大坤担任土家族首领已有四年多了,近些年,元朝气数已尽,叛乱四起,连年的战乱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产,朝庭的征徼、叛军的骚扰使得土家族的百姓无法安生,身为土家族首领的他,有责任保护自已的子民,他知道以土家族现有的力量是无法和朝庭或者叛军对抗的,但是,如果能找一个易守难功的地方安定下来,再组建一支军队,避开这场战乱应该是可行的,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武陵源地区建立一个土家族王国,为此,他还专门去了一趟黄龙洞,那儿有一位隐居的学士李伯如,是他父亲的旧友,李学士是个神人,他上知天文,下明地理,占的卦非常灵验,李学士不但非常赞同他的想法,还答应出山辅佐他,至于土家族的百姓们,他们是肯定会支持的,如今只等他做出最后决定了,大坤在山上一直坐到了傍晚,彩霞映照下的青岩山如诗如画,大坤想,明天,这里就应该改叫天子山了。
四十多岁的向大坤,独自登上了天子山,建立土家族王国已有二十多年了,在这些年里,土家族人民在这里繁源生息,已越来越强大,子民们非常敬重他,称他为向家天子,战乱也早以结束,汉人朱元璋打败了元军,建立了明朝政权,本来一却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就在三年前,明朝政府突然来了一封国书,邀请他前去商议大事,军师李伯如没让他去,而是让弟弟大虎替他前往,可这一去就再没有了半点音信,三年过去了,弟弟再没能回来,大坤的心里痛啊!他只有这一个亲兄弟,他一定要找到他,可明朝太强大了,他实在不能贸然行事,军师李伯如明白他的心思,他布神坛、起法事,求天启,在得令后,军师告诉大坤,六六三十六天后,天子山上将会开出一道天门,只要在天门中向东边射出三支神箭,就可射杀那明朝皇帝,皇帝一死,天下必乱,到时趁机带兵杀入皇城自可救出大虎,可大坤心急啊,已经三十五天了,他不想等了,他要上山看看天门开了没有,刚到半山腰上,大坤就远远的看见山上新开出了一道石门,大坤高兴极了,军师果然没骗我,他想起了多年未见的大虎,他似乎就在前面向他招手,大坤在天门前站定了脚,深吸口气,张开了弓。
明洪武十三年的一天,洪武帝朱元璋正在与众臣商议国事,突然门外一阵喧哗,有护卫来报,说从西面飞来一支神箭,将宫门前的石狮射倒,朱元章正待前去查看,只听见“嗖“的一声,龙椅上的一支龙头突的不见了,吓的朱元章急忙坐到地上,还未醒过神来,又听见一声尖啸,只觉得头上一凉,回头看时,王冠已被钉在了后面墙上。护卫们急忙上前,将面如土色的朱元章围在中间,有护卫将箭拔出一看,上面写有“向大坤”三个字,向大坤?朱元章想,这家伙不是三年前已被我设计除掉了吗?不管他是谁,反正此人如此神通,一定要全力铲除才行。
明洪武十八年,这天,天降雷暴,阴风大作,向家天子向大坤再次上到了天子山,和往次不同的是,这次不是他一人,跟随他的是刚从重围中杀出来的百十名弟兄,四十多天前,明朝征南将军汤和率领精兵十万余人,分5路围攻天子山,虽然天子山易守难功,但向天子仅有数千名将士,而且从未经过战事,在浴血奋战40多天后,大坤终于寡不敌众,节节失利,一直退上了天子山,雨雾中的天子山凄凉如铁,年过五十的向大坤已没有了当年那份神勇,他知道大势已去,心情反倒平静下来,来到神堂湾,他举目望去,但见群峰罗列,隐约中有如万马千军,突然,在前方雾气中出现一道光环,且越来越亮,光环中间似乎有一些东西,象人又象佛,大坤看呆了,他仿佛看见了在战事中死去的妻儿,还有多年不见的大虎,他们好象在和他说话,大坤急步向前,光环渐渐淡去,取代的是神堂湾漫山的雨雾,大坤转过身来,看了看远处的山寨,他抬起头,张开口喊了些什么,然后转身跃下。
至于向大坤,历史上也是有记载的“明洪武十八年,向家天子向大坤在觉得大势已去后,在神堂湾大喊三声,和百十名兵士一同纵身跃下。。。。。。”
如今,游人虽然远道而来,越千山,涉万水,过草原,穿白云,为的只是这湾的神名,为的只是目睹那一处灼热的空幻,谁也不敢涉足禁区,谁也不妄造次禁地。来此观瞻的人,都知道这里呼吸着一个王的气息,奔走着一个王的身影,吼叫着一个王的灵魂。来此的游人都怀着无比的敬意,谒拜一方山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