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2020-2021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地理【解析】

标签:
材料财经启迪慧想文综气温杂谈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地下水库的功能主要有(
A.蓄水、供水、输送 B.航运、发电、旅游
C.蓄水、发电、航运 D.供水、输送、旅游
2.该滨海地下水库建成后会(
A.增加库区的海水入侵 B.降低库区的地下水位
C.加速库区水补给海水 D.增加库区旱季供水量
3.与传统的地表水库相比,地下水库的优势在于(
①库区的水分蒸发损失小②库区的进水能力强③库区淤积问题得以解决④库区的水体质量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近年来,珠峰自然保护区内冰湖数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降水增加 B.大气温度升高 C.植被覆盖率增加 D.地下水补给增多
5.目前珠峰地区的黑碳等大气污染物输入不断增多,推测其主要来源地是(
A.南亚地区 B.中亚地区 C.西亚地区 D.我国西北地区
6.末次冰盛期时④自然带为(
A.亚热带森林带 B.亚热带草原带
C.温带森林、草原带 D.温带草原、荒漠带
7.大地湾石器遗址在末次冰盛期石器制品数量明显减少的根本原因是(
A.植物生物量减少 B.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C.动物大规模南迁 D.人口数量急剧减少
8.关于小明爷爷家水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的类型属于承压 B.井水的补给以湖水为主
C.井水有时会溢出地面 D.井水的更新周期较短
9.从地质构造和地貌分析,甲处是(
A.向斜山 B.向斜谷 C.背斜山 D.背斜谷
10.为帮助爷爷解决这个烦恼,小明准备在原有井的基础上继续凿井,则该井(
A.井深至少18米,井口至少加高1米 B.井深至少18米,井口不用加高
C.井深至少15米,井口至少加高1米 D.井深至少15米,井口不用加高
11.图中甲地的地貌类型是(
A.洪积扇 B.冲积岛 C.江心洲 D.河漫滩
12.南、北两支河槽等深线分布特征表明(
A.长江干流北移 B.南支不断淤塞
C.北支河槽发育 D.南支径流量大
据此完成问题.
13.该山脉可能为
A.天山 B.阴山 C.秦岭 D.南岭
14.该山脉2900米以上植被覆盖度下降的主导因素是
A.土壤 B.水分 C.光照 D.热量
15.图中甲处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基本一致,其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相似 B.人类活动相似
C.植被类型相似 D.地形地势相似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米德兰运河和易北——哈维尔运河是德国两条重要的运河,二者原来要通过易北河及两条运河才能相连通。马格德堡水桥工程直接连接了米德兰运河与易北—哈维尔运河,该工程是由跨越易北河的马格德堡水桥、运河连接线和船闸组成。下图示意马格德堡航道和马格德堡水桥实景。
(1)分析易北河马格德堡航段的流速状况及其影响。
(2)分析修建马格德堡水桥工程的原因。
(3)船闸是克服河流上人工或天然形成的水位差的一种过船建筑物。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对船闸进行灌水和泄水,使船闸内水位与河流水位持平,进而使船舶升降,完成通航。利用所给图例在马格德堡水桥工程线路上的适当位置标出船闸。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在我国多分布于吐鲁番盆地。其构造原理是: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每隔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开挖、清理暗渠时运送泥沙,以及送气通风),然后再依地势高低在井底修通坡度接近水平的暗渠,用以沟通各井,引水下流。暗渠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水引至地面灌減桑田和居民点,坎儿井在冬季一般也不会断流。坎匠先寻找水源,在水源处挖的第一口井为母井(下图),再用水容器等方法较为精确地测算出地面两点间的高差(如图中h1),参考母井深度(图中H),通过测算出的地面高差,便能够依次向出水口方向推算每个竖井的深度(如第1竖井为H1=H-h1)。坎儿井水流经、汇集之处可以浇灌野生植物,形成林带,鱼虫鸟类等多在此栖息,形成一个特有的生态平衡网络。随着吐鲁番盆地内的人口增加,大规模开垦耕地,坎儿井水已经不能满足增加耕地的灌溉需求,人们不得不开挖大量的机井截取地下水,目前大量的坎儿井面临干涸的危机。
(1)从吐鲁番地区的气候特征角度解释该地坎儿井采用地下暗渠方式输水的原因。
(2)在图中用线条和字母h2示意出坎匠推算第2竖井深度H2的方法,并列出相关计算式。
(3)针对目前坎儿井所面临的危机,你认为坎儿井有存留的必要吗?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冰是冰冻圈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受大气热状况控制,并对区域能量和水循环有较大的影响,其时空变化能直接反映气候的变化状况。研究表明,湖冰完全冰结日期和完全解冻日期可以作为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指标。湖冰的冰结、消融主要受气温和风速的影响。图1为我国纳木错湖周边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纳木错最大湖冰厚度和冰盛期(2-3月)平均气温统计图。纳木错湖区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冬季,纳木错湖区西部降温明显,但其结冰时间却晚于东部。
(1)简述气温对纳木错湖冰厚度的影响。
(2)分析纳木错西部湖区冬季降温明显但结冰晚的原因。
(3)推测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纳木错湖水及湖冰的影响。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土是指温度低于O℃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岩石,地下水为冻土发育提供了水分条件。冻土可分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暖季融化、寒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又称永冻层);季节性冻土则只有活动层,在暖季全部消融。第四纪以来,祁连山大幅隆起,冻土发育。下图为祁连山木里河某段河谷,地表年均温约-0.5~1.76℃。除河床及近岸区为季节性冻土外,其他区域为多年冻土。河谷平原多松散堆积物且厚度较大。
(1)简析祁连山隆起对当地冻土发育的作用。
(2)受地表覆被与水分影响,该地河谷平原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厚度较基岩山区薄,试作出合理解释。
(3)观测显示,近年来该地地表年均温逐年递增,推断该现象对当地多年冻土的影响。
参考答案
1.A
2.D
3.C
【解析】
【分析】
1.
地下水库从水利工程定义为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调节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地下水库的功能主要有蓄水、供水、输送,A正确;水库位于地下,没有航运、发电、旅游的功能,排除BCD。故选A。
2.
地下水库建有地下水坝,该滨海地下水库建成后会减少库区的海水入侵,A错误;提高库区的地下水位,B错误;减少了库区水补给海水,C错误;增加库区旱季供水量,D正确;故选D。
3.
与传统的地表水库相比,地下水库库区的水体位于地下,受外界影响小,水分蒸发损失小,库区淤积问题得以解决,库区的水体质量好,①③④正确;地下水流速慢,库区的进水能力弱,②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应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B
5.A
【解析】
【分析】
4.
读“珠峰自然保护区1961-2018年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变化”图可知,近年来,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气温波动上升,由于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多,所以,珠峰自然保护区内冰湖数量不断增加,B正确。读图可知,大气降水呈波动状态,总体降水并没有增加,A错误。材料没有植被覆盖率增加和地下水补给增多的相关信息,CD错误。故选B。
5.
南亚地区距离珠峰地区较近,而且,夏季,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会将南亚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带到珠峰地区,A正确。中亚地区、西亚地区和我国西北地区距离珠峰地区都较远,而且有山地、高原阻挡,带来的污染物少,BCD错误。故选A。
【点睛】
南亚夏季西南季风的成因:
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
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印度洋形成高压,印度半岛形成低压,风由印度洋吹向印度半岛,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南季风。
6.C
7.B
【解析】
【分析】
6.
读图分析可知:末次冰盛期中国东部季风区大陆自然带位置偏东、偏南。④自然带位于现代的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按照末次冰盛期中国东部季风区大陆自然带位置偏南的规律,④自然带应该为温带而不是亚热带;从末次冰盛期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出,④自然带位于温带草原带向亚热带常绿森林带过渡地带,因此可以判断④自然带应该为温带森林、草原带,故选C。
7.
末次冰盛期,气温低,降水少,大地湾石器遗址地区植被类型发生变化,变成温带草原;生物量减少,使单位面积生活的人数量减少,导致遗址中石器制品数量减少。因此根本原因是气温降低,降水减少;而植物生物量减少、人口数量急剧减少是由于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所导致的,故B对,AD错。石器制品数量明显减少与动物大规模南迁关系不大,故C错。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理解人类活动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密切,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导致人类活动的变迁。
8.D
9.B
10.A
【解析】
【分析】
8.
有图可知,一共有三种形式的水井,自流井、承压井和潜水井。潜水井是利用潜水,而承压井和自流井是利用承压水。自流井,因为承受压力,所以可以顺压力方向进行自流。由材料可知,当地一直都是阴雨天气为主,家门口的井水时涨时落,多数时间很浑浊,有时还有一股猪粪便的异味。可以判断井水类型为潜水井,A错误。潜水接受地表水和一部分地下水的补给,因此极易受到地表径流的影响,因为潜水容易受阴雨天气以及地表水的影响,处于第一个不透水层之上,所以接受补给的面积较大,更新速度快,更新的时间短,正确答案选D,井水的补给以地下水力主,而承压水的补给以湖水为主,B错误,只有自流井的井水有时会出地面,C错误。故选D。
9.
从图中可以看出,盐城的弯曲方向是向下弯曲在地质构造上是向斜地貌形态为谷地,因此整体来说是向斜谷并未发生任何地形倒置现象,而是保持原来的形态,因此正确答案选B。
10.
该井水类型为潜水井,抽取的是潜水,因此想変改要井水时滩时落,多数时间很浑浊,有时还有一股猪便的异味的情况,需要改变井水类型,将其变成承压水。因此需要凿穿第一个不透水层,由材料可知,甲处的海拔110米,甲地竖直向下第一隔水层底海拔92米,因此凿穿第一个不透水层还需更再向下挖18米,凿穿之后,该井水型便成了承压井,但是因为承压井受到水压的影向,水从高压流向低压达到平衡,甲处的海拔110米,但是低于承压水位海拔111米,为防止自流出井,要井口加高1米,故选A。
【点睛】
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11.D
12.D
【解析】
【分析】
11.
从图中等深线分析,甲地是理论最低潮时出露水面,高潮时没入水下的泥沙沉积体,地貌类型是河漫滩,D正确。洪积扇为河流出山口形成的扇状堆积体,A错误。冲积岛和江心洲是高潮时也能出露水面的河心岛,BC错误。故选D
12.
从图中分析,南支河槽宽度大,北支河槽宽度小,根据北半球河流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分析,北支河槽流量小,泥沙沉积快,河道变窄,南支冲刷强,河道变宽,长江干流南移,ABC错误。南支河槽宽,河道深,径流量大,D正确。故选D。
【点睛】
河漫滩和河心岛虽然都是泥沙沉积形成的,但高度不同,河心岛沉积体高于最低水位水面,长期出露。河漫滩只在低水位时露出。
13.C
14.D
15.B
【解析】
13.根据材料图示显示4-10月不同海拔植被覆盖度状况,4-10月为我国绝大部分植被的生长期,图示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1000-3000米左右可达到90%以上,说明该山脉植被覆盖率较高。且在2000米以下的位置,南坡植被覆盖度高,说明在2000米以下的同海拔高度,南坡水热条件好,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为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其植被覆盖度较低,北坡受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的影响,水分条件比南坡好,所以北坡应比南坡植被覆盖度高,故A错误;阴山海拔高度在400-2000米左右,南岭海拔最高处约为2000米,图示山脉接近4000米,故BD错误;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雨热同期,水热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则覆盖度较高,且秦岭海拔高度接近4000米,故该题选C。
14.根据材料气候、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植被覆盖度,读图2900米以上的植被覆盖度南北两坡都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2900米以上的山区土壤随海拔的升高变化较小,所以其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受土壤影响小,故A错误;2900米以上的山区因水汽减少,降水较少,且变化不大,故其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受水分影响小,故B错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光照条件越好,植被覆盖度应上升,与图示不符,故C错误;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热量条件变差,植被覆盖度应下降,故该题选D。
15.据第一题,该山脉为秦岭,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所以南坡水热条件比北坡好,甲处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且北坡坡度较陡,南坡较缓,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其南北两坡植被覆盖度应不会相同,故ACD错误,根据材料影响植被覆盖度的因素还有人类活动,若南北两坡人类活动相似可能使植被覆盖度相同,故该题选B。
16.(1)地势低平,流速较慢;水流平缓,利于航运;泥沙易淤积,制约通航能力。
(2)位于易北河与东西向运河的交汇处,经济腹地广阔,航运繁忙;马格德堡水桥连接两端的运河,缩短了水运距离;通过的船闸较少,节约时间,提高通行效率;减轻了易北河和港区水道的通航压力(避免易北河枯水期对航运的制约)。
(3)标在马格德堡水桥工程线路海拔38-58米之间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通航条件、水利工程建设的原因等相关知识。
【详解】
(1)由图中海拔数值可知,易北河马格德堡航段所在的区域地势低平,因此,流速较慢。由于流速缓慢,水流平缓,利于航运;由于流速缓慢,流水的搬运能力弱,泥沙容易淤积,制约通航能力。
(2)修建马格德堡水桥工程的原因可以从运输需求大、缩短距离、提高通行效率和减轻运输压力等方面分析。运输需求大:马格德堡水桥位于易北河与东西向运河的交汇处,经济腹地广阔,运输需求大,航运繁忙。缩短距离和提高通行效率:米德兰运河和易北——哈维尔运河二者原来要通过易北河及两条运河才能相连通,而马格德堡水桥的修建,直接连接两端的运河,缩短了水运距离。通过的船闸较少,节约时间,提高了通行效率。减轻运输压力:马格德堡水桥的修建,减轻了易北河和港区水道的通航压力等。
(3)由材料“船闸是克服河流上人工或天然形成的水位差的一种过船建筑物。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对船闸进行灌水和泄水,使船闸内水位与河流水位持平,进而使船舶升降,完成通航。”可知,船闸应该建在水位差比较大的位置,读图可知,在马格德堡水桥工程线路上,海拔38-58米之间水位差比较大,所以,船闸标在马格德堡水桥工程线路海拔38-58米之间。
17.(1)夏季炎热干燥,蒸发强,暗渠输水可减少蒸发量;冬季气温低,暗渠属于地下空间相对恒温,不易结冰,可保障居民点用水;受风沙等天气影响小,保障暗渠输水的水质(高山雪水)。
(2)作图要求必须准确画出h2的高差示意;H2=Hl-h2。
(3)有必要存留。坎儿井属于人类的水文化(农业文化、水利工程)遗产,有科研和旅游价值;在经济落后(人口稀少)地区仍需继续沿用;有利于维系坎儿井水流经地的生态平衡。没必要存留。坎儿井比机井取水效率低;坎儿井比机井维护整修费用高;坎儿井比机井灌概面积小。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详解】
(1)吐鲁番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强,暗渠输水可减少蒸发量;冬季气温低,暗渠位于地下,受地面影响小,属于地下空间相对恒温,不易结冰,可保障居民点用水;气候干燥,多风沙天气,暗渠受风沙等天气影响小,保障暗渠输水的水质(高山雪水)。
(2)参考母井深度(图中H),通过测算出的地面高差,便能够依次向出水口方向推算每个竖井的深度,故作图要求必须准确画出h2的高差示意;H2=Hl-h2。
(3)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正反两方面来回答。坎儿井属于人类的水文化(农业文化、水利工程)遗产,有科研和旅游价值;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小,坎儿井可满足其需求,仍需继续沿用;干燥地区水资源不足,有利于维系坎儿井水流经地的生态平衡,故有必要存留。机井取水方便,且机井水量大,坎儿井比机井取水效率低;坎儿井涉及相关设施较多,坎儿井比机井维护整修费用高;坎儿井水量小,比机井灌概面积小,故没必要存留。
18.(1)最大湖冰厚度与冰盛期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冰盛期平均气温低时,最大湖冰厚度大;冰盛期平均气温高时,最大湖冰厚度小。
(2)冬季受西南风影响,西部降温较快;水流速度较快,不易冻结;西部水域开阔,冻结初期受风的影响很难形成稳定覆盖的湖冰。
(3)对湖水的影响:湖水面积增大,湖水水量增加。
对湖冰的影响:冬季封冻减缓,春季消融加速;冰层稳定性逐渐减弱。
【解析】
【分析】
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详解】
(1)先总体说明气温与最大湖冰厚度的关系,然后再结合最大湖冰厚度的变化加以说明。从图中可以看出,最大湖冰厚度与冰盛期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冰盛期平均气温低时,最大湖冰厚度大;冰盛期平均气温高时,最大湖冰厚度小。
(2)纳木错湖区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受西南风的影响,西部降温快,水流速度较快,风浪大,水体不易结冰,据图可知湖泊西部水域宽阔,受热力作用影响降温慢,冻结时间晚,冻结初期受风的影响很难形成稳定覆盖的湖冰。
(3)该湖泊位于青藏高原,周围多高山,全球变暖会使周围高山的冰川融化,增加湖泊水量和湖水面积。气温升高,会使湖泊结冰时间变晚,消融时间提前,缩短结冰期,减弱湖冰的稳定性。
19.(1)山脉大幅隆起,该地海拔升高,地表年均温下降到0℃以下;山地降水增加,(暖季)地表水下渗,地下水补给增强。
(2)河谷平原区相较于基岩山区,覆被与水分条件较好;夏季,覆被使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减少,水分比热容大,地表升温慢,地温低,融化厚度小。
(3)导致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缩小(部分呈岛状分布);融冻期延长,冻结期缩短(活动层融化开始时间提前,冻结开始时间延后);活动层厚度增大,冻结层厚度缩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祁连山隆起对冻土发育的作用、冻土厚度的差异和地表升温对冻土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详解】
(1)祁连山隆起对当地冻土发育的作用主要从地形对气温、水分条件的影响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冻土是指温度低于0°C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岩石,地下水为冻土发育提供了水分条件”从气温看,山脉大幅隆起,该地海拔升高,地表年均温下降到0℃以下;从地下水来看,山地降水增加,(暖季)地表水下渗,地下水补给增强。
(2)河谷平原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厚度较基岩山区薄,主要从热力性质差异对活动层的影响角度分析。由于河谷平原区相较于基岩山区,覆被与水分条件较好,覆被区较基岩热容量大,升温和降温速度慢;夏季,覆被使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减少,水分比热容大,地表升温慢,地温低,融化厚度小,活动层薄,永冻层厚。
(3)地表年均温逐年递增对当地多年冻土的影响,要从气温升高对冻土面积、时间及类型变化方面分析。由于气温升高,适宜冻土形成的温度条件发生变化,使得冻土层面积减少;融冻期延长,冻结期缩短;冻土分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气温升高,季节性冻土增加,而多年冻土(冻结层)变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