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标签:
杂谈教育启迪慧想文综气温汽车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地理
一、选择题。
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单,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其一般分解为一孩总和生育率、二孩总和生育率及多孩(三孩及以上)总和生育率。下图为2019年5月发布的中国生育报告中部分年份总和生育率的相关数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08年~2018年(
A. 全国总和生育率下降加快 B. 一孩总和生育率下降减慢
C. 二孩总和生育率持续上升 D. 多孩总和生育率大体持平
2. 近十年来一孩总和生育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育龄妇女未婚比例上升 B. 持续的人口调控政策
C. 学校学制的调整 D. 人口流动性的增加
【答案】1. D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近十年来我国总和生育率下降减慢,近几年略有上升;近年来一孩总和生育率下降呈加快趋势;二孩总和生育率波动上升;多孩总和生育率变化较小,大体持平。据此分析本题选D。
2题详解】
由图可知,近十年来,一孩总和生有率呈下降且有加快趋势。育龄妇女未婚比例上升或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下降会导致一孩总和生育率下降;由于一孩总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老龄化加重,针对此问题,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因此可推知并不是持续人口调控政策导致一孩总和生育率下降;学校学制调整对一孩总和生育率影响有限;人口流动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一孩总和生育率下降但不是主要原因,且近年由于农村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呈减缓趋势。据此分析本题选A。
【点睛】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一种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
(2)文化因素 :这一因素更多地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
(3)医疗卫生因素 :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
下图示意我国大部分省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种谷物种植面积与该省种植总面积的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①②③④的谷物类型分别是(
A. 小麦、玉米、大豆、水稻 B. 玉米、小麦、大豆、水稻
C. 水稻、玉米、大豆、小麦 D. 水稻、小麦、大豆、玉米
4. 由图可推断(
A. 浙江省的水稻种植面积超过湖南 B. 长三角种植玉米的气候适宜性差
C. 广东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小 D. 吉林省谷物种植市场适应性弱
【答案】3. A
【解析】
【3题详解】
南方省份④的比重大,因此确定为水稻;青海省和部分北方省份小麦的比重高,①为小麦;辽宁和吉林是玉米种植大省所以②为玉米,③分布较广,但东北省份大豆相对占比较大,则③为大豆。据此分析本题选A。
【4题详解】
图中所示为四种谷物所占比重,则据图示无法比较浙湘两省水稻种植面积大小,A错;玉米可适应多种气候类型,长江三角洲的气候可以种植玉米,B错;广东省经济发达,农业中经济作物比重大(除谷物外,其余为经济作物),C错;吉林省谷物种植偏重玉米,种植结构单一,因而市场适应性差,D对。据此分析本题选D。
城市通风廊道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留出一定空间的走廊,以保持或引导自然气流贯穿城市,提高城市空气流通性.武汉市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有“百湖之市”(拥有大小湖泊166个)之称,当地正在积极打造城市通风廊道(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武汉市建设通风廊道的环境效益主要有(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 武汉市主要通风廊道在建设时,应(
A. 增加城市下垫面粗糙度,增强风速
B. 充分利用河、湖等湿地,降低投入成本
C. 将重工业用地迁往近郊,减少污染排放
D. 提高城区建筑物密集度,促进空气流通
【答案】5. D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城市通风廊道可以提高城市的空气流动性、改善空气质量、缓解热岛效应和提高人体舒适度等。保护生物多样性属于生态效益,不属于其主要环境效益;建设通风廊道对减轻水体污染意义不大。据此分析③④对,本题选D。
【6题详解】
武汉市河湖众多、水域面积广,通风廊道应充分利用河、湖泊等现有湿地及设施,减少大规模拆建工程以降低投入成本。市区下垫面粗糙度增加,风力减弱,会使主要通风廊道的环境效益下降;将重工业用地迁往近郊,会导致污染物随热力环流流入市区,加剧城市环境污染;提高郊区建筑物密集度,会增加城市空气流通困难从而加剧城市热岛效应。据此分析A、C、D错,本题选B。
【点睛】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主要有:
(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
(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
(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河北昌黎海岸沙丘带是我国北方海岸沙丘规模较大、沙丘类型较丰富的区域之一,该地沙丘带由多列沙丘组成,沙丘带宽1-3米,高度一般在20~40m,几百年来沙丘位置总体稳定。下图为昌黎海岸沙丘带空间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新月形沙丘链形成时期当地冬季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 西北风 B. 东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8. 据图推测现今的七里海最可能是(
A. 湖泊 B. 冲积扇 C. 海洋 D. 三角洲
【答案】7.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通过读图可知沙丘形成的原因,结合沙丘分布的方向和形状可知当时的风向。
【7题详解】
新月形沙丘是风力作用的结果,据图可知、图中新月形沙丘呈东南--西北走向,说明该地貌形成过程中以东北---西南风向为主。冬季我国受偏北风影响,故该地貌形成时间当地冬季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据此分析本题选C。
【8题详解】
据图可知,七里海与渤海相通在海岸沙丘带形成之前应为渤海的一部分,而海岸沙丘带的形成阻隔了外海,七里海逐渐演变成了湖泊(潟湖),故本题选A。
【点睛】沙丘等高线地形图: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由沙粒聚成沙堆。迎风坡凸而平缓,背风坡凹而较陡。表示新月形沙丘链的等高线稀疏并比较圆滑,和沙丘的方向协调,表现了其倾斜特征。
三工河流域位于天山北麓中段东部,准噶尔盒地南缘,其海拔1570~2720m处分布着森林带,该森林带下部为山地草原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三工河流域海拔1520~2720米处分布的森林带是(
A. 阔叶林带 B. 灌木林带
C. 针叶林带 D. 针阔混交林带
10. 影响该森林带下限高度的主要因素是(
A. 气温 B. 降水 C. 光照 D. 土壤
1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森林带分布(
①上限上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9. 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全球变暖的影响。天山北坡面向西北有开口,来自大西洋及北冰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使得北坡降水较多,在半山腰部位出现森林,受全球变暖影响,该森林带有可能会扩大。
【9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森林带位于天山北坡,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且下部为山地草原带,故其最可能是针叶林带,故本题选C。
【10题详解】
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随着海拔上升,降水量递增,在半山腰出现了最大降雨带,该森林带的出现主要受制于这条降雨带。故影响该森林林带下限高度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影响该森林带上限高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据此分析本题选B。
【11题详解】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三工河流域的水热条件改善(冰雪融水和来自北冰洋、大西洋水汽增加),导致森林带范围扩大,森林带的分布上限上升、下限下降。据此分析本题选B。
【点睛】全球变暖的影响:
全球变暖会引发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降水量发生变化,部分地区出现水源短缺;出现“粮荒”;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受损,生态系统破坏;极端天气频繁等。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密度南北部差异大。石油与天然气工业是该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出口占国家出口总额的97%以上,其中90%以上要出口西欧,近年来其原油出口量呈下降趋势。阿尔及利亚农业发展缓慢,粮食与日用品主要依赖进口。下图为阿尔及利亚等高线示意图。
(1)据图判断阿尔及利亚南北部人口密度差异,并说明理由。
(2)简述阿尔及利亚发展石油与天然气工业自身优势。
(3)推测近年来阿尔及利亚原油出口量呈下降趋势的原因。
(4)结合图文材料说明阿尔及利亚为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可采取的合理措施。
【答案】(1)差异: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于北部地区。(或南部小、北部大,表述合理即可)
理由:南部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水资源不足;南部地区位于内陆地区,距海较远,对外交通不便。(或从北部地区说明理由亦可)
(2)油气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输油管道、港口等配套设施齐全;国家政策支持。(答对三点即可)
(3)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大;国内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增加;油气资源的开采难度加大、成本升高,产量减少;西欧地区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使其对矿石燃料的需求诚少;原油附加值低。(答对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4)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油气产品附加值;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吸引国际产业转入;积极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和日用品供应;利用海陆交通便利优势发展港口贸易,参与国际竞争。(答对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解析】
【详解】(1)阿尔及利亚南北部人口密度差异与南北部的地理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差异有关。由于该国地处北非,整体较为干旱,故水源成为人口分布的限制性因素,南部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更大,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水资源不足,而北部地区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南部多,水源条件优于南部;同时,南部地区位于内陆地区,距海较远,对外交通不便,北部地区临海,对外交通条件较南部好,据此分析推测南部地区人口较北部少,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于北部地区。
(2)阿尔及利亚发展石油与天然气工业的自身优势主要与自身原料、劳动力、基建、政策等条件较好有关。阿尔及利亚的油气资源丰富;该国人口较多,且经济较为落后,劳动力工资成本不高,劳动力丰富且廉价;长期出口油气,使得输油管道、港口等配套设施齐全;国家政策支持发展石油与天然气工业。
(3)近年来阿尔及利亚原油出口量呈下降趋势与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大、国际市场变化及该国油气供应变化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该国经济发展,油气需求量增加,出口量相对减少;近年来,该国油气资源的开采成本升高,产量减少;该国油气的主要出口对象是西欧,近年来,西欧地区环保意识增强,广泛使用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对矿石燃料的需求诚少,直接影响到该国的油气出口量;原油附加值低,出口利润小也是重要原因。
(4)根据材料,“石油与天然气出口占国家出口总额的97%以上,其中90%以上要出口西欧…阿尔及利亚农业发展缓慢,粮食与日用品主要依赖进口。”由此推知,阿尔及利亚产业结构单一,出口产品多初级产品,附加值低,且出口对象较为集中。因此,为实现经济持续发展,该国应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增加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油气产品附加值;多渠道,积极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和日用品供应,减轻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国际产业转入;发展港口贸易,参与国际竞争。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松花江,中国七大河之一,是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但流域内航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松花江有南北两源,北源为发源于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的嫩江,南源为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西流松花江,流域面积广,洪涝频繁。肇源县位于嫩江、西流松花江、松花江三江汇合处,其所在河段常年出现“阴阳”河的现象(即浑浊的嫩江水和清澈的西流松花江上游水在此汇合)。位于西流松花江上的丰满水电站,是中国建成较早的大型水电站,被誉为“中国水电之母”。下图为松花江流域示意图。
(1)说明松花江流域发展航运的不利自然条件。
(2)分析松花江肇源县河段“阴阳”河的形成原因。
(3)分析丰满水电站对其下游河段凌汛的影响。
(4)松花江干流某些年份会发生春汛未退而夏汛又至的情况。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纬度高,河流结冰期长,通航时间较短;洪涝灾害频繁,影响航运安全;以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径流季节变化大,(答对两点即可)
(2)嫩江流经北部平原区,黑土广布,流域范围大,支流多;北部平原农业开发导致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水体浑浊;南侧松花江上游流经区域属长白山地区,植被保护得好,水土流失少;水电站沉降了部分泥沙,水质较清。因此形成“阴阳”河。
(3)丰满水电站所在河段自南向北流,水库上游河段流冰被大坝阻挡,同时水库释放出的水温度较高,加速下游堆积流冰的融化减轻了下游凌汛压力。(要体现分析)
(4)前一年降雪量大,次年气温回升慢,积雪融化持续时间长,春汛持续时间长;次年雨带提前北移至东北,降水丰富,夏汛提前到来。故出现春汛未退而夏汛又至的情况。
【解析】
【详解】(1)松花江流域发展航运的不利自然条件从影响河运的条件如封冻期、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松花江流域地处东北较高纬度地区,由于纬度高,寒冷时间长,河流结冰期长,通航时间较短;流域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不稳定,洪涝灾害频繁,影响航运安全;流域内河流多以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受气温、降水影响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影响航运。
(2)根据材料,松花江肇源县河段“阴阳”河是指浑浊的嫩江水和清澈的西流松花江上游水在此汇合,实质是由于两河的含沙量不同导致的现象。嫩江流经北部平原区,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流域内黑土广布,农业开发程度高,农业开发导致水土流失,从而使嫩江含沙量大,水体浑浊;南侧松花江上游流经区域植被保持好,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加之水电站阻滞了部分泥沙,使水质较清,从而形成“阴阳”河。
(3)丰满水电站对其下游河段凌汛起到减轻作用。这是因为丰满水电站所在河段自南向北流,水库上游河段流冰被大坝阻挡,从而减少了流向下游的流冰;水库释放出的水温度较高,加速下游堆积流冰的融化,进一步减少了流冰,减轻了下游凌汛压力。
(4)春汛是因季节性积雪融化形成的,春汛未退夏汛又至说明春汛持续时间长,推测前一年降雪量大,次年气温回升慢,积雪融化耗时长,春汛持续时间长;夏汛与锋面雨带到来有关,该雨带的推移具有不稳定性,春汛未退夏汛又至说明雨带来临时间早于常年。
【点睛】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为:大致四、五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我国的雨季开始;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由于冬夏季风随着季节的变化,各自的势力也随着有规律地消失。因此冬夏季风间形成的锋面雨带就会在我国东部地区产生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1月15日,由伊犁州人民政府和江苏省对口支接伊犁州前方指挥部共同主办的“塞外南·诗画伊犁”伊犁州冬春旅游推介会在上海举行,并受到与会者的青睐和一致好评。伊犁素有“中亚湿岛”和“塞外江南”的美称。伊犁河谷冬季长、降雪量丰富、冰雪景色壮观,冬季旅游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冬季旅游优势。
说出伊犁冬季旅游可开展的旅游活动类型,并分析伊犁冬季旅游受到上海市民青睐的原因。
【答案】类型:滑雪、溜冰等竞技类项目;民俗体验,民俗餐饮;观光、徒步、摄影(答对两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亦可)原因:伊犁冬季旅游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知名度高,资源优势明显;伊犁与上海自然环境差大吸引力强;伊犁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日益完善。(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解析】
【详解】伊犁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可开展民俗体验,民俗餐饮等民俗旅游项目;伊犁冬季长、降雪量丰富、冰雪景色壮观,据此,伊犁冬季旅游可开展滑雪、溜冰等竞技类项目及观光、徒步、摄影等体验性常规项目。伊犁冬季旅游受到上海市民青睐一方面源于伊犁冬季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知名度高;另一方面,伊犁冬季冰天雪地,上海则是亚热带风光,二者自然环境差大,伊犁冬景对上海游客吸引力强;近年,伊犁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日益完善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点睛】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A、旅游游资源的游览价值:(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只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颈的吸引力;(2)旋游资源的集群状况;(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B、地理位置与交通。C、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D、旅游地的接待能力。E、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木棉树也称攀枝花,木棉树花落后长出椭圆形的蒴果,4、5月份果实成熟后果荚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如六月飘雪一般,别有一番情趣。每年4、5月,种有枝花树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木棉絮飘飞。下图示意木棉絮飘飞景观。
分析攀枝花市木棉絮4、5月飘飞较多的气候原因并说明木棉絮飘飞的危害。
【答案】原因:春季气温升高,造成气流扰动,风力较大;降水较少,空气干燥,气流扰动增强使得木棉絮极易飘飞。
危害:木棉絮易燃飘飞可能诱发火灾;飘飞的木棉絮阻碍视线,影响出行安全;吸入木棉絮及其衍生物,可能引起呼吸道疾病;木棉絮乱飄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答对三点即可)
【解析】
【详解】木棉絮飘飞需要借力,4、5月份为攀枝花市的春季,此时随着气温升高,雨季未到,晴天多,温差大,风力较大,气流扰动增强,木棉絮极易飘飞。木棉絮属于易燃物,此时为春季,天干物燥,飘飞的木棉絮可能诱发火灾;漫天飘飞的木棉絮阻碍视线,影响出行安全;人体吸入木棉絮及其衍生物可能引起呼吸道疾病;木棉絮乱飄乱落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