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九)地理试题【解析】
					
											标签:
																				
                            杂谈财经美食启迪慧想文综汽车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九)文科综合试卷地理部分
一、选择题。
在我国江南的园林、古镇及民宿庭院中常见到青瓦房及用青瓦竖立铺设的地面(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影响该地传统建筑普遍使用青瓦的主要因素是(
 
A. 文化 B. 成本 C. 气候 D. 原料
2. 
路面选择用青瓦竖立铺设,主要作用在于(
 
A. 减少积水,雨天防滑 B. 竖立铺设,坚固耐用
C. 造型多样,视觉美观 D. 素雅古朴,人地和谐
3. 
青瓦路面温度日变化小于水泥路面,是因为青瓦路面(
 
A.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较高 B. 吸收的大气逆辐射量较少
C. 透水性强,比热容较大 D. 多缝隙,通风散热快
【答案】1.
D  
【解析】
【1题详解】
江南地区传统建筑普遍使用青瓦是因为该地有丰富的黏土,用于烧制青瓦,建筑材料用量大,可以就地取材,D正确;文化是后来形成的;成本、气候的影响小,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路面选用青瓦竖立铺设可以增大地表的孔隙,便于地表水的下渗,避免积水,增大路面粗糙度,起到防滑的作用,A正确;竖立铺设,坚固耐用,造型多样,视觉美观,素雅古朴,人地和谐不是主要作用,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竖立的青瓦利于地表水下渗,增大土壤含水率,增大比热容,降低气温日变化,C正确;青瓦路面较粗糙,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较低,A错误;吸收的大气逆辐射量相差不大,B错误;用青瓦竖立铺设的地面,这些缝隙对通风散热影响小,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地域文化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白洋淀是河北平原唯一的常年积水洼地,近几十年来水位不断下降。国家级城市新区-雄安新区位于 白洋淀附近。图为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与图中其他流域相比,白洋淀流域(
 
A. 结冰期长 B. 洪涝多发 C. 植被稀疏 D. 径流丰富
5. 选择在白洋淀附近设立雄安新区,具有的优势是(
 
A. 交通和科技 B. 位置和地价 C. 政策和人口 D. 水源和产业
【答案】4.
B  
【解析】
【4题详解】
白洋淀流域的纬度较低,河流结冰期较短,A错误。白洋淀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集中,且地势低洼,扇形水系,汇水量大,排水不畅,洪涝多发,B正确。该地纬度较低,又是夏季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较好,植被茂密,C错误。相对于图中其他流域,白洋淀流域面积较小,河流径流量较小,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白洋淀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属常年积水洼地,且自然灾害多发,人口较为稀少,地价较低;与北京、天津的距离较近,位置优势明显,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白洋淀流域位于海河流域,流经华北平原,降水集中,多洪涝。
南岭生物多样性丰富,主要包含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个山岭,它们均为花岗岩山体,上覆岩层多为硬砂岩和石灰岩,且后来多形成尖削的峰岭;作为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有些地段的分水岭已经十分低矮狭窄,个别地段出现河流切穿分水岭脊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与南岭部分地段分水岭出现被河流切穿现象,成因无关的是(
 
A. 分水岭低矮狭窄 B.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C. 河流上游坡度大,溯源侵蚀强烈 D. 酸性红壤,易被侵蚀
7. 在该地的山岭上植树造林,其主要功能是(
 
A. 防风固沙 B. 保持水土 C. 美化环境 D. 涵养水源
8. 南岭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因为(
 
A. 气候湿热,相对高差大 B. 岩性复杂,土壤多样
C. 地理分界线,环境复杂 D. 岩层古老,物种演化期长
【答案】6.
D  
【解析】
【6题详解】
南岭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南岭位于长江和珠江部分支流上游地区,坡度较大,流水下切侵蚀与溯源侵蚀强烈,所以分水岭变得低矮狭窄,容易被河流切穿。它们均为花岗岩山体,上覆岩层多为硬砂岩和石灰岩,与酸性土壤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
7题详解】
该地流水侵蚀严重,在山岭上植树造林,主要是为了保持水土,成少水土流失,B正确;防风固沙、美化环境、涵养水源作用小,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南岭地处亚热带的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且为山地地形,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形成丰富多样的生物,A正确。该地为流域的分界线,南北两侧环境差异不大。土壤多样与生物多样的关系不大。物种丰富程度与岩层古老无关。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茶城是我国现代城市的新聚落,是众多茶企在产区或销区设立的销售点,反映了城市居民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转化。在我国目前的茶叶交易中,50%以上是通过茶城来完成的。在互联网时代,茶企和茶商受到信息透明化、多元化的冲击,使茶城逐渐失去了一些优势和功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关于我国茶城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寒温带多于暖温带 B. 平原多于山区
C. 产茶区多于消费区 D. 住宅区多于商业区
10.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茶城逐渐失去的主要是(
 
A. 商品价格优势 B. 货物集散优势
C. 地域区位优势 D. 客户体验优势
11. 
未来茶城的发展新方向是(
 
A. 技术引领 B. 产品流通 C. 文化传播 D. 信息集散
【答案】9.
B  
【解析】
9题详解】
茶城作为商业网点,靠近消费市场,主要分布于城市。城市分布密度平原大于山区,所以茶城在平原数量多于山区,B正确;商业区的数量多于住宅区,消费区数量多于产茶区。我国寒温带面积较小,城市数量少,故茶城数量少。故选B。
【10题详解】
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商业活动,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经营成本,形成价格优势,A正确。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茶城并未失去货物集散、地域区位和客户体验的优势,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根据题意,茶是中国文化的符号,更是文化的媒介。以茶为媒,通过茶城,未来可以在城市内传播茶文化,C正确;茶城在技术、产品流通、信息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和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珠中江经济圈是指珠海、中山、江门三市地处珠江口西岸的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港珠澳大桥开通给球中江经济圈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略图。珠海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目前珠海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因在政策支持下对企业入驻、研发等关键环节给予重大资金扶持,推动入园企业的优质产品透过澳门走入国际市场。
(1)简述港珠澳大桥建成给珠中江经济圈带来的积极影响。
(2)分析影响珠海支柱产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
(3)推测珠三角地区最具开发潜力的两种新能源,并说明理由。
【答案】(1)缩短到港澳运输时间和路程,减少运输成本;加强与港澳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2)珠三角地区工业基础好,城市数量多、城市化水平高,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量大;区域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高素质人才多,利于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选择发展能耗少的工业部门。
(3)风能,潮汐能。位于东南沿海,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海陆风和季风强盛,风能资源丰富。地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多海湾,潮汐能丰富。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交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产业布局的区位条件,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珠中江经济圈由于位于珠江西岸,与港澳交通不便,导致经济不如珠江东岸城市。港澳珠大桥的建成,大大缩短了珠中江经济圈到港澳的时间,减少了运输成本;加强和珠江东岸之间的经济联系,借助港澳扩大消费市场;有利于吸引港澳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经济发展,使得珠江三角洲内部经济差异逐渐缩小。
(2)珠海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珠三角地区工业基础好,经济发达,城市数量多、城市化水平高,能源消耗量大,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量大; 
(3)据所学知识可知,珠三角地区位于东南沿海,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海陆风和季风强盛,风能资源丰富,可发展风能。地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多海湾,潮汐能丰富,可开发潮汐能。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蕉麻叶柄内有纤维,其纤维细长、坚韧、质轻,在海水中浸泡不易腐烂,是做渔网和船用缆绳的优质原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菲律宾政府鼓励居民向棉兰老岛移民。大量移民进入布基农-拉瑙火山区,大力发展焦麻种植,粗加工后的蕉麻纤维大量出口到中国。下图示意棉兰老岛的地理位置和蕉麻生产分布图。
(1)以8°N为界,说出棉兰老岛南北两侧年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推测蕉麻生长对自然环境的要求。
(3)简述棉兰老岛蕉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
(4)分析棉兰老岛蕉麻纤维大量出口到中国的主要原因。
【答案】(1)南侧降水量多于北侧。夏半年,南侧为西南风的迎风坡,形成较多的地形雨,北侧为西南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冬半年,北侧为东北风的迎风坡,但此东北风是经过北部群岛,水汽含量较少,故产生的地形雨较少。
(2)气温高;降水多;土壤肥沃;排水条件好。
(3)种植面积广,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较低;商品率高。
(4)中国热带区域面积小,蕉麻产量较少;中国渔业和造船工业发展较快,对蕉麻纤维需求量大;菲律宾热带地域广,蕉麻产量高;同中国隔海相望,海运运费低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蕉麻种植为材料,考查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关知识,难度一般。
【详解】(1)降水量的南北差异首先应明确差异,即哪侧降水多,哪侧降水少,及季节分配状况。原因主要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读图可知,棉兰老岛地势中间高,南北低,降水量多少及季节分配受地形影响大。夏季受西南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所致)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多,而北侧为背风坡,降水少。冬季受东北风影响,北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南侧多,但是由于东北风来自陆地,水汽少,所以降水总量来看,南侧多于北侧。
(2)菲律宾南部盛产蕉麻,而菲律宾主要为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所以蕉麻对于热量条件要求高,降水多。多分布在火山地区,火山灰形成土壤肥力较高。山区地势有起伏,排水条件好。
(3)由于棉兰老岛蕉麻种植区是政府移民而来,开发历史较短,人口密度小,所以土地辽阔,种植面积广,生产规模大。但是,菲律宾经济发展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中国是其主要出口市场,粗加工后的蕉麻纤维大量出口到中国,说明其商品率高。
(4)棉兰老岛蕉麻纤维大量出口到中国的主要原因主要从供需关系进行分析。由于蕉麻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好的热带地区,由于中国热带区域面积小,蕉麻产量较少;从需求来看,中国渔业和造船工业发展较快,对蕉麻纤维需求量大;而从产量来看,菲律宾热带地域广,蕉麻产量高。中国产量低,需求量大,而菲律宾生产多,需求少,所以菲律宾蕉麻大量出口中国。同时,从交通看,同中国隔海相望,海运运费低廉,有利于棉兰老岛蕉麻纤维出口到我国。
14.[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旅游是以冰川或冰川遗述资源作为主要吸引物,以形态各异的山地景观,复杂多变的山地气象气候资源,底蘊深厚的文化为依托,集冰川观光、体验、探险、科考、科普、教育及健身于一体的旅游活动和项目。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游客深入冰川区域难度较大,加之全球气候变化,冰川近年呈现加速消融态势,众多冰川旅游区多以远观冰川为主,一些研究学者认为气候变化是冰川旅游需求增长的催化剂。
分析冰川旅游区可进入性差的原因。如何理解气候变化是冰川旅游需求增长的催化剂。
【答案】原因:冰川分多分布于高海拔、高纬度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冰川地貌复杂,灾害多发。气候变暖将会提高旅游舒适度;冰川的退缩和消失,冰川旅游资源变得稀缺,游览价值提高;会刺激游客的旅游欲望,增强旅游吸引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冰川分多分布于高海拔、高纬度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很难适合;冰川地貌复杂,灾害多发,易造成人身伤害,故冰川旅游区可进入性差。气候变暖使冰川分布区冰川减少,自然条件相对改善,将会提高旅游舒适度;冰川融化会使冰川退缩和消失,冰川旅游资源变得稀缺,游览价值会得到提高,提升游客的旅游欲望,增强吸引力。
15.[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民小区产生的垃圾既有生活垃圾,如一次性餐盒、牛奶盒等,也有废旧的居家用品、快递纸箱等。据统计,每人每天产生约1.2千克垃圾,垃圾不仅污染了小区环境,传播疾病,同时也增加了小区处理垃圾的人力和物力支出。新冠疫情期间,居民小区又添加了专用垃圾桶,图为某小区新增垃圾桶。
说出减少居民小区垃圾及危害的主要措施。
【答案】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引导垃圾分类;及时清运垃圾,减少有害气体的挥发和病菌的滋生;经常对垃圾收集区进行清洗、消毒;加强管理,杜绝乱扔垃圾;加强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在小区公共区域设置垃圾分类的警示标语,标识标牌,提醒居民牢记垃圾分类。(任答五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题目结合新冠疫情期间的垃圾回收及小区垃圾问题,考查固体垃圾危害防治措施的分析总结能力。
【详解】分析减少居民小区垃圾及危害的主要措施,主要结合垃圾的来源,从居民环保意识、分类回收、完善回收体系、加强法律法规监督等方面分析。加强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减少垃圾排放;引导垃圾分类投放,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加强资源化回收利用;及时清运垃圾,减少有害气体的挥发和病菌的滋生;经常对垃圾收集区进行清洗、消毒;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杜绝乱扔垃圾;加强技术创新,推广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