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启迪慧想
启迪慧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411
  • 关注人气:10,4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地理试题【解析】

(2020-07-03 10:31:21)
标签:

杂谈

启迪慧想文综

气温

汽车

时尚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选择题)和第1I(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回答第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4.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卷上做任何标记。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相伴随的人口外流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两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相关配套政策。在此过程中东北地区的经济与人口空间格局也发生了许多明显变化(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地理试题【解析】

1. 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现象突出,主要原因有

自然灾害频繁

环境问题突出

产业结构单一

经济发展缓慢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东北三省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相对偏离的分布特征表明该区域

A.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空间一致性强

B. 东北部经济发展吸纳流动人口能力强

C. 西南部经济落后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地理试题【解析】人口主要迁出地区

D. 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企业占比重偏低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现象突出,据材料可知其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正确。东北地区大量人口外流并非由于自然灾害频繁,错误。东北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但这并不是大量人口外移主要的原因,错误。东北地区由于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对劳动力的吸引吸纳能力有限,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东北三省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偏离,反映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一致性较弱,A错误。东北部是经济重心,但其吸纳流动人口能力较弱,因此没有形成人口重心,B错误。西南部是人口中心,反映该地人口众多,并非人口迁出地区,C错误。吸引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企业主要位于西南部,但经济重心位于东北,反应这类企业占比重较低,D正确。故选D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1996年给粮食安全下的的定义是: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充足的、安全的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下图为2014年全球粮食安全格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地理试题【解析】

3. 图中显示,以下区域中2014年粮食安全指数(指数越高越安全)最低的地区是

A. 欧洲东部 B. 亚洲中部

C.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D. 拉丁美洲

4. 以下与粮食安全指数成正相关的是

A. 年积温 B. 年平均降水量

C. 人口数量 D.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5. 有数据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粮食安全,主要原因是

A. 增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概率 B. 作物品种减少

C.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D. 作物种植界线向高纬度扩展

【答案】3. C    4. D    5. A

【解析】

3题详解】

据图可知,2014年粮食极不安全的地区主要集中于印度、伊朗及非洲,C正确。故选C

4题详解】

年积温主要与纬度有关,图中并非纬度越低越安全,A错误。年平均降水量并非越多越安全,如印度的降水量也较多,但粮食安全指数较低,B错误。人口数量与粮食安全指数之间并非呈现正相关如印度人口众多,但粮食安全指数较低,C错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低则粮食越不安全,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如非洲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导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因而出现较多粮食不安全国家,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会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概率,如导致旱涝灾害更频繁,可能会导致粮食减产,A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并并不会导致作物品种减少,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植物需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其并非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原因,C错误。全球作物种植界限向高纬拓展会导致粮食生产量增加,并不会影响粮食安全,D错误。故选A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既有利又有弊。利在于由于气温升高,对于高纬度地区而言热量条件改善,有利于农业种植和生产,会增产。而对于低纬度而言,其热量本身已较为充足,而气温升高会导致蒸发加剧、气候干旱,引发减产。

每年11月末到次年3月初渤海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正常冰情年份,渤海海冰面积约为渤海总面积的40%左右,渤海湾的海冰是北半球最靠南的海冰。下图示意渤海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地理试题【解析】

6. 渤海成为北半球冬季最靠南的海冰区的主要原因是

纬度高,气温低

受冬季风影响

海水盐度低

人类活动强度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7. 每年冬季渤海海域冰情最严重的海区是

A. 辽东湾 B. 渤海湾

C. 莱州湾 D. 渤海海峡

8. 渤海海冰作为战略性淡水新资源的地位日益凸显,主要原因有

海冰可再生海冰清洁无污染

沿岸淡水资源压力大海冰易开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6. C    7. A    8. B

【解析】

6题详解】

渤海成为北半球冬季最靠南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地理试题【解析】海冰区,意味着其与周边海区相比更易结冰。与周边地区相比,渤海纬度差异不明显,错误。受冬季风的影响,冬季气温相对更低,更易结冰,正确。渤海由于大量淡水汇入,且海区较为封闭,导致该地盐度较低,冬季更易结冰,正确。人类活动与渤海结冰情况无直接关联,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冬季渤海海域冰情最严重的区域应为纬度最高的地区辽东湾,因该地气温最低,且有淡水汇入更易结冰,A正确。故选A

8题详解】

渤海海冰为海水结冰,为淡水资源,可以有效缓解沿岸地区淡水资源紧张的状况,正确。海冰每年均可结冰,可作为可再生资源进行加以利用,正确。海冰属于淡水资源,清洁无污染主要描述能源如可燃冰,错误。受制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海冰的开采相对较为困难,成本较高,错误。故选B

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一个狭窄的海拔范围内,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的一定海拔高度的山顶或山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形成热带云雾林的两个必备条件是

足够强的日照

足够低的气温

足够大的坡度

持续充沛的水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0. 亚洲热带云雾林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

A. 中国 B. 日本 C. 印度尼西亚 D. 孟加拉国

11. 与低海拔热带雨林相比,热带云雾林树木相对矮小,植株密度较大,树冠紧凑,主要是因为分布区域

风力较大

土层较薄

云雾量大

面积较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9. D    10. C    11. A

【解析】

9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热带云雾林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因此其不需要足够强的日照,错误。该地往往需要足够低的气温以帮助空气中的水气凝结形成云雾,正确。热带云雾林的形成与坡度无直接联系,错误。热带云雾林的形成需要持续充沛的水汽以形成云雾,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结合上述材料,中国热带范围相对较少,不是云雾林的主要分布区,A错误。日本没有地处热带的地区,B错误。印度尼西亚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水汽丰富,易形成云雾林,C正确。孟加拉国受季风气候影响,旱季时降水较少,无持续性水汽,不易形成云雾林,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低海拔热带雨林降水丰富,水汽含量高。而云雾林分布区域海拔相对较高,因此风力较大,导致树木矮小,正确。由于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因此有机质分解较为缓慢,再加上淋溶作用,导致该地土层较薄,树木生长不良,呈现树冠紧凑、植株矮小的形态特征,正确。云雾量大与其树木形态矮小、树冠紧凑之间无直接联系,错误。由于山顶面积小导致云雾林面积相对较小,但这与其形态特征无直接联系,错误。故选A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地理试题【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地理试题【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地理试题【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地理试题【解析】

【解析】

本题以印度工业发展为案例分析了其化学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学生可结合必修3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等相关案例材料进行综合分析。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地理试题【解析】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灌丛沙丘是风沙流被灌丛阻挡后,沙物质在灌丛内部及周围堆积而形成的一种风积生物地貌类型。植被、沙源和风力等对灌丛沙丘的发育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柽柳.为落叶灌木,在干旱沙漠地区能够在沙埋的枝干上形成新的植株,可在干早沙漠地区形成特有的灌丛沙丘。下图为柽柳灌丛沙丘开挖剖面示意图。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地理试题【解析】

(1)植被是灌丛沙丘形成的基本条件。概括灌丛沙丘植被的生态特性。

(2)以柽柳灌丛沙丘为例,简述灌丛沙丘的形成过程。

(3)说明灌丛沙丘对减轻荒漠化的意义。

(4)随着太阳能发电的普及,新疆塔中地区不少光伏电站建造者开始探索光伏发电与荒漠治理相结合的工业治沙方式。请你为塔中地区光伏治沙的可行性提出理论依据。

【答案】1)耐旱、耐风蚀、耐沙埋、耐低温和酷暑;地表植株矮小,叶退化,地下根系发达;寿命长。

2)风沙流被灌丛阻挡后,风力减弱,沙粒沉积,柽柳耐旱耐风沙,在沙埋的枝干上形成新的植株,继续阻挡风沙流,使沙丘不断沉积、发育。

3)灌丛沙丘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弱风沙流;灌丛沙丘本身相对稳定,不易就地起沙,减少沙源;从而减缓荒漠化发展,利于沙漠的治理。

4)新疆塔中地区为温带大陆气候(或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板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地理试题【解析】铺设能遮蔽阳光,降低地表蒸发率,改善植物生长的水分条件,提高植被覆盖率,固沙作用增强;太阳能板能增加地表粗糙度,从而降低风速,输沙率随之降低,风沙活动减弱,降低荒漠化速度,起到治沙的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灌丛沙丘为案例,分析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现象。并结合材料与图片要求学生分析灌丛沙丘形成的过程及其对减轻荒漠化的意义。此外还结合西北地区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的分布考察学生对光伏治沙的可行性。学生可结合相关材料进行综合分析。

【详解】1)灌丛沙丘主要分布于干旱地区,因此其必须具有耐旱、耐风沙、耐高温和低温的特征。根据图片还可观察灌丛植被地表植株较为矮小,叶片为了防止水分蒸腾而退化,而在根系部分可发现其根系十分发达,深入地下以吸收水分。

2)据材料可知该地灌丛沙丘主要是由于植株增加了地表粗糙度从而削弱风力,降低风力的搬运能力,导致沙粒沉积,在植株附近形成了沙丘,而植株根系扎根于沙丘之后,继续阻挡风沙,进一步使灌丛沙丘扩大并达到稳定。

3)灌丛沙丘是植被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的案例。由于植被的覆盖导致该地地表粗糙度增加,风力减弱,搬运能力下降,从而减少风沙的危害。此外植物的根系发达,还具有防风固沙的能力,可防止流沙的形成与发育。

4)对于本题中可行性的理论依据,可通过该地太阳能资源是否丰富和是否可以利用太阳能资源进行治沙两个要素分析。塔中地区位于新疆中部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因而光照充足,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建设较大规模的光伏发电设备。而光伏发电在建设太阳能面板之后,会阻挡阳光直射,使地表水分蒸发减弱,从而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提高植物的覆盖率和成活率,增强防风固沙的功能。此外太阳能光伏面板由于其建设的特性,可增加地面粗糙度,从而降低风力,减弱风力搬运,从而降低荒漠化速度。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学科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14.[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

古镇旅游凭借丰厚的人文景观和闲适的生活节奏,在现代旅游业中占据一席之地。伴随着快速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古镇旅游也走上了快车道。木渎(见下图)是个安静的古镇,位于苏州城西,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2005年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太湖十三景之一。古镇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名人荟萃,古迹众多,风光秀丽,物产丰富,其独特的格局为江南诸多古镇少有。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地理试题【解析】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快速城市化对木渎古镇发展旅游的促进作用。

【答案】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古镇旅游需求增加;城市化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们向往闲适优雅的水乡古镇生活;快速城市化促使古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提高了木渎古镇的地区接待能力;城市化快速发展伴随着交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木渎古镇的交通通达度;城市化和工业化促进古镇旅游产业链的延长和完善,从而促进古镇旅游业发展;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促进了古镇的保护和修缮,利于建设和开发古镇旅游资源。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木渎古镇为例分析其在苏州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扮演的旅游角色和旅游发展未来的方向。学生可结合相应材料进行综合分析。

【详解】据图片可知木渎古镇位于苏州主城范围之内,该地城市化水平正在逐渐提升,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木渎古镇的旅游需求正在逐渐增加。此外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意味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可提高木渎古镇景区的接待能力。据图还可知木渎古镇周边由于城市化的建设,交通条件逐渐完善,交通通达度较高可方便各地游客木渎古镇游览。木渎古镇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可知其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与城市生活相差较大,对城市中的居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城市化和工业化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古镇保护和修缮,有利于古镇的建设和开发,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念。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见下图)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离杭州主城区只有6千米,总面积11.5平方千米。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20091103,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其间水道如巷、河汉如网,鱼塘栉比、诸岛棋布,陆地绿化率则达到85%以上。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地理试题【解析】

分析说明西溪湿地对于杭州市的生态意义。

【答案】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临近杭州市区,水域和绿地面积比例大,能够调节城市气候,增加空气湿度;湿地内丰富的植物,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同时湿地和绿地还能吸收有害物质,起到净化空气和水源的作用,为城市提供了充足清洁的水源和良好的空气;西溪湿地还是一个典型的多样化生态系统,能够提高杭州市的物种多样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杭州西溪湿地为案例,分析了湿地对生态环境的意义。学生可结合环境保护相关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详解】作为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西溪湿地对于杭州市所体现的生态功能与一般的湖泊河流湿地略有差异。由于为城市湿地,因此其主要服务于城市,能够调节城市气候、增加城市的空气湿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吸收二氧化碳和城市所释放出的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放出氧气。此外西溪湿地位于杭州钱塘江上游附近,可净化水质,为杭州提供充足的清洁水源。而据材料可知西溪湿地内河港、池塘、沼泽等类型多样,可构建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有效提高杭州市的生物多样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