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届高三开学旗开得胜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解析】
标签:
启迪慧想文综气温时尚原因汽车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高三开学“旗开得胜”高考模拟摸底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选择题)
先市酱油又名“先市豆油”,以赤水河流域黄豆、赤水河水(或井水)以及四川井盐为原料,利用赤水河流城特有天然微生物发酵精酿而成,色泽棕红,体态澄清,味道鲜美,余味绵长,具有浓郁清香而醇和爽口等特点。古法酿制先市酱油主要包括黄豆蒸焖、天然野生茵种制曲(形成酱胚)、长周期晒露发酵、自然浸出法取油、暴晒浓缩等工艺。一般在2~3月制酱胚,从制作酱胚到取油需3~6年时间。其传统酿制技艺被称为“中国酱油传统酿造的活化石”。据此完成1~3题。
1.先市酱油一般在2~3月制酱胚,其主要原因是
A.农民清闲,劳动力投人充足 B.气温适宜,有利于黄豆发酵
C.降水量少,晴天多,利于暴晒 D.黄豆滞销,节省酱胚的成本
2.先市酱油品质优良主要得益于
A.优越的气候条件 B.悠久的生产历史
C.优质的酿制原料 D.先进的酿制工艺
2.C【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对酱油品质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先市镇酿制酱油采用当地优质的黄豆、优质的水源和优质的四川井盐等为原料,所以酿制的酱油品质高。故C选项正确。
3.为保护先市古法酱油酿制技艺,最需要
A.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酱油的产量 B.提升酱油知名度,打造品牌效应
C.改进酿制工艺,提高从业者待遇 D.保护古酿制作坊,传承酿制技艺
3.D【解析】本题考查传统工艺技术的传承,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提升酱油知名度对保护古法酿制酱油技艺无明显作用;传承古法酿制酱油工艺不需改良;保护古酿制作坊、传承酿制技艺对保护古法酿制酱油技艺作用显著。故D选项正确。
4.在西安市,菜鸟驿站分布最多的功能区是
A.居民社区 B.风景名胜区 C.产业园区 D.商业街区
4.A【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菜鸟驿站的选址布局与居民聚集度、人群活动诉求密切相关,所以在西安市城市功能区中菜鸟驿站分布最多的是居民社区。故A选项正确。
5.根据西安市菜鸟驿站核密度值的变化,未来菜鸟驿站发展潜力最大的是
A.商陵区 B.灞桥区 C.临潼区 D.未央区
5.C【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同时考查学生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根据图示西安市菜鸟驿站核密度值的变化特征和分布走向,可判断出未来菜鸟驿站发展潜力最大的是临潼区。故C选项正确。
马尔维纳斯群岛住于阿根廷东南端大西洋水域,由东福克兰、西福克兰两大主岛和200多个小岛组成。海岸线曲折,地形复杂,群岛以北部两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为主,最高峰达705米。岛上多丘陵,河流短小流缓。该群岛一年中雨雪天气多达250天,西风强劲,岛上植物低矮,堆积了深厚的泥煤层。下图示意马尔维纳斯群岛地理位置。据此完成6~8题。
6.马尔维纳斯群岛上植物低矮,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水分 C.土壤 D.气候
6.D【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植被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根据马尔维纳斯群岛所处的纬度位置并结合材料中该群岛“西风强劲”“雨雪天气多”,可知当地气候湿冷、风力大,不适宜高大植被的生长,所以该群岛植物低矮。故D选项正确。
7.与东福克兰岛西部相比,西福克兰岛西部海岸线更曲折,其主要原因是
A.冰川侵蚀更强 B.西风更强劲
C.地壳运动更活跃 D.河流流速更快
7.B【解析】本题考查盛行西风作用下海水对海岸线的侵蚀,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西福岛西部处于盛行西风的迎风面风力比东福岛西部更强劲,海面风浪大,海水对海岸的侵蚀作用更强,所以海岸线更曲折。故B选项正确。
8.推测马尔维纳斯群岛深厚的泥煤层主要来自
A.浅海藻类植物 B.火山灰堆积物
C,岛屿植物腐殖质 D.河流挟带沉积物
8.C【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马尔维纳斯群岛气候湿冷,植物枝叶枯落后形成腐殖质,不易流失,经过长期的沉积作用形成泥煤层,故C选项正确。
策勒绿洲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南缘,下图四条曲线示意策勒绿洲及其附近沙漠中0.5米高度和2米高度温度的年内变化情况。据此完成9~11题。
A.① B.② C.③ D.④
9.A【解析】本题考查沙漠和绿洲近地面气温的变化特点,同时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沙漠0.5米高度气温受地面影响较大,夏季时温度最高,冬季时温度最低,由图可知,①曲线温度变化最为剧烈。故A选项正确。
10.夏秋季节绿洲和沙漠间的空气运动会导致
A.沙漠高空空气温度升高 B.沙漠近地层空气湿度增大
C.绿洲高空空气温度降低 D.绿洲近地面空气湿度增大
10.B【解析】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同时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由图可知,夏秋季节沙漠温度高于绿洲,故沙漠和绿洲之间会由于下垫面冷热不均出现热力环流,干热空气会由沙漠高空流向绿洲,温湿空气会由绿洲近地面流向沙漠,所以沙漠近地层空气湿度会增大。故B选项正确。
11.冬春季节沙漠的垂直气温特点会
A.增加大风天数 B.增加降水频率
C.减少沙尘活动 D.降低大气稳定度
11.C【解析】本题考查逆温现象,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冬春季节地面辐射强烈,沙漠会出现逆温现象,增加了大气的稳定度,减少了沙尘出现的可能。故C选项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必考题)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奥兰治河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河流,发源于菜索托高原上德拉肯斯山脉,向西流经南非中部和南非与纳米比亚的边界后,注入大西洋,全长1860
千米,流域面积102万多平方公里。从河源至普里斯卡(A)为上游,普里斯卡至奥赫拉比斯(B)为中游,奥赫拉比斯以下为下游。上游河源区为多雨区,支流众多,流量大,含沙量大,中下游除间歇性河外无支流汇入,水量极小,尤其冬季中下游河段常干枯见底。奥兰治河东西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夏季最高气温从东向西上升,降水从东向西急剧减少,蒸发量自东向西急剧增加。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段。下图为奥兰治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
(2)简述奥兰治河水系的分布特征。(6 分)
(3)说明奥兰治河上游河源区多雨的主要原因。(4分)
(4)分析奧兰治河流城内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的原因。(6 分)
36.【答案】(1)东部地形以山地为主;中西部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部较高,中西部较低,总体自东向西倾斜。
(2)总体自东向西流;流程长;流域面积大,上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水系呈不对称分布(南侧支流多,北侧少)
;河道弯曲度大;河流落差大等。
(3)河源区东距印度洋较近,受东南信风影响显著;受东南沿海马达加斯暖流(或莫桑比克暖流)影响,增湿作用强;河源区海拔较高,受地形抬升作用,水汽易凝云致雨。
(4)西部为热带沙漠气候,为热带沙漠景观;中东部为热带草原气候,为热带草原景观;东部河源区受山地高度影响,自然景观垂直差异较中西部显著。
【解析】(1)读图可知,奥兰治河流域的东部等高线密集,海拔大都在500米以上,东部地形以山地为主;中西部等高线比较稀疏,地形以高原为主;从图中可以看出,奥兰治河自东向西流,因此可以判断地势东部较高,中西部较低,总体自东向西倾斜。
(2)读图可知,奥兰治河发源于西部高原山地,总体自东向西流;流程长;流域面积大,上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南侧支流多,北侧少,水系呈不对称分布;地形复杂,起伏大,河道弯曲度大;河流落差大等。
(3)读图可知,奥兰治河的上游河源区东距印度洋较近,受东南信风影响显著,降水较多;东南沿海有马达加斯暖流(或莫桑比克暖流)流经,增湿作用强,带来充足的降水;上游河源区为山地地形,海拔较高,受地形抬升作用,水汽易凝云致雨,多地形雨。
(4)
奥兰治河流域西部受副高及本格拉寒流的影响,为干热的热带沙漠气候,形成热带沙漠景观;中东部高原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热带草原景观;东部河源区受山地高度影响,地形落差大,自然景观垂直差异较中西部显著。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河北邯郸市永年区是全国最大的紧固件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产品种类包括螺栓、螺母、异形件等50多个大类,共1万多个型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的55%。早在春秋时期,永年的先民就与紧固件结缘,为春秋时期干将铸剑处。永年区有34万人从事紧固件生产和销售,最高峰时紧固件生产企业达1万家,且多家庭作坊。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大型重点工程、高端装备制造及矿山、电力、高铁、舰船等领域。多年来,永年紧固件存在着产业层次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为规范提升紧固件产业,永年区通过取缔淘汰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入园进区一批、整合新建一批、高端引进一批的“五个一批”政策,并与河北多所高等院校合作,组建了紧固件产业技术研究院,使紧固件产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下图示意永年区地理位置。
(2)分析永年区紧固件家庭作坊众多的原因。(4分)
(3)说明永年区紧固件无序生产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6 分)
(4)简述永年区整顿当地紧固件生产行业并向精细化生产转型的意义。(6 分)
37.
【解析】本题以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紧固件生产为背景材料,考查工业生产的区位条件、早期紧固件生产多家庭作坊的原因、紧固件无序生产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当地紧固件产业转型的意义,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以及阐释地理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第(1)向,可从基础设施、劳动力和市场等方面思考。第(2)问
,可从生产历史和增加家庭经济收人这两方面思考。第(3)问,从产品的技术含量、环境污染、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思考。第(4)问,可从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减轻对当地环境造成的污染等方面思考。
(1)生产历史悠久,基础设施较完善;从业人员数量大,且技能娴熟;交通便利,方便产品外运;我国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紧固件市场需求量大;当地政府政策扶持。(答出四点,8分)
(2)紧固件产业是永年的传统产业,掌握生产技术的人员多;发展紧固件家庭作坊,投资少,且能够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4
分)
(3)产业层次低,行业利润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弱;散、乱、污企业多,环境污染严重,政府承担治理费用高。(6分)
(4)减少原料消耗;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轻企业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答出三点,6分)
第II卷(非选择题—选考题)
43.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门票经济,是指旅游景区依靠门票收入而形成的经济。门票经济促使门票泛滥,妨碍开放性休闲旅游发展。2018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旨在督促国有景区减少额外负担和加快旅游业转型,摒弃对“门票经济”的依赖,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分析“门票经济”产生的原因,并说明其对旅游景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43.【解析】本题以旅游景区“门票经济”转型为背景材料,考查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门票经济”产生的原因主要从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旅游景区承担的经济负担方面分析;景区“门票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从旅游品牌效应下降、游客减少以及由此引发的旅游景区经济衰落等方面分析。
原因:景区管理部门过多,利益分配分散;景区额外负担过重,效益下降;景区各部门各自为政,没有组成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经济体。(答出两点,4分)
不利影响:损害景区声誉,导致“口碑”下降;造成游客减少,效益下降;影响就业和居民收入,不利于当地人们脱贫;造成无力维护景区基础设施和日常开支;导致景区破败,商户撤离,经济衰退。(答出三点,6分)
44.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