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解析】

(2020-06-17 09:27:11)
标签:

财经

启迪慧想文综

气温

时尚

星座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年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

挪威北部岛屿夏日岛(69°39' N)的岛民们,大约从每年518日开始,都会抛开传统的时间规范,尽情享受夏季时先。近年来,岛民们希望能正式宣布成为无时区,摆脱传统的营业时间,成为全球第一个没有时间限制的区域。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每年夏日岛岛民们抛开传统时间规范,尽情享受夏季时光的时间约为

A. 30 B. 50 C. 70 D. 90

2. 夏日岛岛民们在享受夏季时光期间,可能在该岛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是

A. 太阳整日悬挂在天空上 B. 硬叶林植被郁郁葱葱

C. 太阳方位全天位于正北 D. 日出时间变得越来越晚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判断,夏日岛极昼开始的时间约为每年的518日。据此推测,该岛极昼结束的时间约为每年的726日,大约持续70天。因此,该岛岛民能尽情享受夏季时光的时间约为70天。故选C

2题详解】

A.根据上题分析,该期间该岛处于极昼状态,故可观察到太阳整日悬挂在天空上,A正确;

B.根据该岛的纬度信息判断,该岛处于北极圈内,属于极地气候,不可能出现硬叶林,B错误;

C.此期间,该岛只有在子夜时才能观察到太阳位于正北方向,C错误;

D.此期间,该岛出现极昼现象,不可能有日出日落的现象,D错误。故选A

【点睛】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例,某地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开始的时间至夏至日(或冬至日),该时间长度约为该地全年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时间长度的一半。

谚语瑞雪兆丰年是指适时、适量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对春耕播种以及冬小麦返青都很有利。降雪是固态降水,常出现在气温低于0℃的地区,雪中含有丰富的氮化物。

据此完成问题。

3. “瑞雪兆丰年谚语最有可能创作于()

A. 东北地区 B. 长江三角洲 C. 华北地区 D. 珠江三角洲

4. “瑞雪覆盖对土壤温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原理是,瑞雪”()

A.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B. 阻挡了地面辐射

C. 削弱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解析】吸收作用 D. 增强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题中四个地区中,华北平原为我国冬小麦主要种植区,C正确。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主要种植春小麦;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主要种植水稻。故排除AB D。故选C

4题详解】

覆盖在土壤上的雪是比较松软的,里面藏了许多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不传热的,因此可以有效阻挡了地面辐射,故B正确。积雪与削弱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无关;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会造成土壤温度过低,不能体现瑞雪的价值。故AC D错误。故选B

一种符号可以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下图PQ表示一种地理事物,MON位于同一直线上,回答下列各题。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解析】

5. PQ表示某地区近地面低压槽上的锋线,且N地吹西南风,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ON三地气压值相等 B. M地气压值高于N

C. M地的风力小于N D. M地的气温低于N

6. PQ表示山区某一河流,河谷的等高线向Q方向弯曲,M地的地表水向东注入河槽,N地地表水向北流注入河槽,两地地表水同时到达该河流的出口断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仅考虑地形因素,M地向东到河道缓于N地向北到河道

B. 据材料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温带,且N地处于阳坡

C. 仅考虑植被因素,M地周边差于N地周边

D. 该河流大致由东北流向西南

【答案】5. D    6.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和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5题详解】

读图,若PQ表示某地区近地面低压槽上的锋线,且N地吹西南风,说明P地是低压中心,且风向向右偏,图示位于北半球锋面气旋的左侧,是冷锋。则M地位于冷气团一侧,M地的气温低于N地。故D项正确。A项,MON三地气压值不一定相等。故A项错误。B项、C项,图中没有等压线,不能判断M地气压值高于N地、M地的风力小于N地。故B项、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6题详解】

仅考虑地形因素,M地向东距河流较近,流速慢,所以M地向东到河道缓于N地向北到河道。故A项正确。D项,根据题目信息,若PQ表示山区某一河流,河谷的等高线向Q方向弯曲,则Q地的地势高,该河流大致由Q流向P,即由西南流向东北。故D项错误。B项,据材料不能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温带,且N地处于阳坡。故B项错误。C项,两地地表水同时到达该河流的出口断面,M地距离河口较近,说明M地坡度较小,仅考虑植被因素,M地周边优于N地周边。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根据材料中的低压槽与锋线,结合风向,判断低压中心位置,锋面气旋所在半球。没有等压线分布状况,不能比较气压高低,风力大小。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河流在相同时间,流过的距离长,说明流速快,流经区的坡度大。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如果这一过程多次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某河段的横剖面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解析】

7. 任一级河流阶地沉积物堆积过程中(    )

A. 地壳持续上升 B. 地壳相对稳定

C. 河流不断下切 D. 河流间断上升

8. 据图所示(    )

A. 东南部有冲积扇分布 B. 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

C. 该河段位于河流中下游 D. 该地位于青藏地区

【答案】7. B    8. C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据材料信息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可知地壳稳定期水流平缓,沉积物堆积于河床。反过来想,当任一级河流阶地沉积物堆积的过程,地壳也相对稳定,故选B

8题详解】

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而东南部是地壳抬升形成的河流阶地,A错误。据图可知,河岸标注的方位是西北和东南,而河流的流向应与河岸(或河床剖面)的连线垂直,河流流向应是西南流向东北或者东北流向西南,B错误。据图和材料可知该河沉积物深厚,水流平缓,应为河流中下游,C正确。青藏地区位于河流源地,多高山峡谷,地势起伏大,河流侵蚀作用强烈,多V形河谷,而上图中不是V形谷,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上游以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为主,常形成V形谷,沉积作用弱;河流中下游以沉积为主,形成冲积平原,侵蚀作用弱,以侧蚀为主,形成槽型河床。

下图为塔里木盆地边缘某山地两坡的垂直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解析】

9. 图中(  )

A. 甲表示北坡,乙表示南坡

B. 甲表示东坡,乙表示西坡

C. 丙表示温带荒漠带

D. 丙表示草甸草原带

10. 造成乙坡缺少森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高,气温低 B. 海拔高,气温低

C. 地形封闭,降水少 D. 为阴坡,光照不足

【答案】9. C    10. C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塔里木盆地南缘为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北缘为天山。读图可知,该山地甲坡山麓海拔(即地面高度)为4700米左右,乙坡山麓海拔为1300米左右。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大致为东西走向,山脉南侧为青藏高原,北侧为塔里木盆地,因此南坡地面高度高于北坡,故甲为南坡,乙为北坡,AB错误;北(乙)坡山麓为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形封闭,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极为干旱,因此丙为基带属于温带荒漠带,C正确,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结果可知,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形封闭,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极为干旱,导致森林无法生长,因此缺少森林分布,故选C

【点睛】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山麓的自然带也叫基带,与水平地域的分异规律出现的自然带相同,比如秦岭的南坡、北坡基带的自然带就不同,分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下图是我国某地(24°N,106°E)附近等高线图及拍摄照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解析】

11. 某极限运动俱乐部在A处从崖顶到崖底开展绳降比赛,运动员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

A. 45 m B. 55 m C. 105 m D. 125 m

12. 能全程拍摄并拍到图示照片的摄影机位是(  )

A.  B.  C.  D. 

13. 523,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北京时间是 (  )

A. 24252 B. 24208

C. 23308 D. 22252

【答案】11. C    12. D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图中等高距为 20 米, A 处有四条等高线重叠,则该处陡崖相对高度介于 60  100 米之间,则为安全起见,绳长应大于 100 米较合适据此选C

12题详解】

能全程拍摄并拍到图示照片的摄影机位必然是与陡崖之间无视觉障碍的位置,连接四地和陡崖,只有丁地与其毫无障碍,故选D

13题详解】

5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当地时间为12点,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规律,北京时间是24252分,选A

【点睛】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 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4分钟) 3.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

下图示意祁连山北坡北大河支流柳泉沟上游某水文观测站(海拔3713 m)多年81日至929日逐日径流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解析】

14. 8月份,影响该水文站逐日径流涨落幅度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A. 降水 B. 下渗 C. 蒸发 D. 气温

15. 8月份相比,9月份该水文站逐日流量涨落幅度减小的原因可能是

A. 蒸发量增加 B. 下渗量增加

C. 降雪量增加 D. 地面反射率降低

16. 在河流补给水量稳定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解析】情况下,柳泉沟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可能导致北大河

A. 地表径流量相对减少

B. 两侧地下径流量减少

C. 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D. 河流结冰期逐渐延长

【答案】14. D    15. C    16.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补给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试题难度一般。

14题详解】

读材料及图中信息可知,该河流上游海拔较高,逐日径流量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可判断河流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径流受气温影响大,故选D

15题详解】

9月以后,气温逐渐下降,高山冰雪融水逐渐减少,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同时,9月份降雪量增加,冰面多为新雪覆盖,反射率增大,冰川消融明显减弱,致使流量锐减,故选C

16题详解】

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下渗增多,地表径流量相对减少,A正确;下渗增多,地下径流量增加,B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C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低与河流结冰延长与否关系不大,D错误;综上可知,选A

土壤湿度表示一定深度土层的土壤干湿程度,又称土壤含水量。土壤湿度的高低受农田水分平衡各个分量制约。下图示意华北地区0-50cm深度土壤湿度季节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解析】

17. 华北地区34月份土壤湿度明显下降的原因是

A. 冬小麦收获,蒸发量减小 B. 冬小麦收获,蒸发量增大

C. 冬小麦返青,蒸发量减小 D. 冬小麦返青,蒸发量增大

18. 关于华北地区土壤湿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深层土壤湿度整体上小于浅层

B. 12月土壤湿度明显增加是由于农作物需水量减少

C. 1月土壤湿度没有数字记录可能是田间没有种植农作物

D. 降水量大的季节土壤的湿度最高

【答案】17. D    18. B

【解析】

【分析】

华北地区34月份土壤湿度明显下降的原因是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增大,冬小麦返青,吸收水分量增大;12月土壤湿度明显增加是由于农作物需水量减少。

17题详解】

华北地区34月份土壤湿度明显下降的原因是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增大,冬小麦返青,吸收水分量增大,冬小麦收获季节是夏季,D正确。

18题详解】

根据图示曲线,华北地区土壤湿度,深层土壤湿度整体大于浅层,A错误。12月土壤湿度明显增加是由于农作物需水量减少,B正确。1月土壤湿度没有数字记录,可能是表层封冻结,C错误。图中显示,降水量小的初冬季节土壤的湿度最高,D错误。

【点睛】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有中亚明珠之称的伊赛克湖位于天山山脉北麓,中国古称图斯池、热海、清池,终年不结冰,以热湖著称,气候温和干燥,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部分地区可达800—1000毫米,湖面以下7米处有被淹没的古城遗址。玄奘西天取经西行时曾经路过这里,并且留下了世界上有关伊塞克湖的最早记载:山行400余里至大清池。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成苦,洪涛浩瀚,惊波汨忽,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据此完成下面小问题。

19. 伊赛克湖以热湖著称的原因

湖泊水量大,深度大          纬度低,热量充足  

湖泊海拔高,冷空气不易爬升  湖水盐度高,为高山内陆咸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 伊赛克湖区年降水量分布不均的主导因素

A. 地形 B. 湖泊分布 C. 大气环流 D. 海陆位置

21. 推测伊赛克湖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解析】形成原因

A. 火山口积水 B. 冰川侵蚀 C. 河道淤塞变迁 D. 构造陷落

【答案】19. B    20. A    21.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学生要用整体性的规律分析湖泊形成原因和水文特征。

19题详解】

湖泊平均深度 278米,周千余里,说明湖泊水量大,深度大,对;纬度较高,错;天山北麓,湖泊海拔高,也受冷空气影响,错;味兼成苦,说明湖水盐度高,为高山内陆咸湖,对。B正确,故选B

20题详解】

伊赛克湖区位于山区,受山地影响不同的海拔高度降水不同,不同的坡面降水不同,所以年降水量分布不均的主导因素地形,A正确,故选A

21题详解】

湖泊深而且狭长,水下有古城遗址,说明这一地区发生过断裂下陷,后来形成的湖泊,属于构造陷落形成的构造湖,D正确,故选D

随着京沪严控大城市病等原因,四大一线城市的人口增长率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下表为2017年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人口总量及增长率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城市

深圳

广州

上海

北京

人口数量(万人)

1252.83

1449.84

2418.33

2170.7

增长率%

4.94

3.14

-0.06

-0.10

 

 

22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解析】 表中四城市(    )

A. 上海人口总量减少最多 B. 深圳人口总量增加最快

C. 广州人口总量增加最快 D. 北京人口总量减少最少

23. 京沪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呈负增长 B. 城市环境质量差

C. 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D. 落后产业淘汰迁出

24. 人口减少将会使北京市(    )

A. 加速高端人才外迁 B. 加剧人口老龄化速度

C. 加剧城市经济衰退 D. 加剧创业环境恶化

【答案】22. B    23. D    24. B

【解析】

【分析】

22题详解】

据表格信息可知上海和北京都是负增长,人口在减少,但是计算结果北京人口总量减少的最多(2170.7×0.10=2.17万),上海人口总量减少的较少(2418.33×0.06=1.45万),AD错误;深圳和广州增长率为正值,表示人口在增加,但是计算结果深圳增长最快(1252.83×4.97=61万),广州增长较慢(1449.84×3.14=452万),B正确、C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从表格中的数据信息无法判读京沪两地经济负增长,但是就新闻报纸相关信息可知京沪经济是正增长,A错误。目前影响中国特大城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不是环境因素,事实上京沪的环境质量在不断改善,B错误。据人口相关的资料可知,京沪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正增长,C错误。京沪人口减少的原因是产业转型,一些落后产业淘汰迁出,带动了人口的外迁,D正确。故选D

24题详解】

北京因产业转移导致的主要是普通的青壮年劳动力随落后产业外迁,而大力发展高新产业,会吸引大量高端人才留下来,北京经济会稳步增长,A错误、C错误;因大量青壮年人的外迁,会使北京的老龄化速度加快,B正确;由于落后产业的外迁,会使创新的环境得以改善,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经济因素对人口机械增长也有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为负值。
2、文化因素:更多地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

3、 医疗卫生因素: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

4、环境因素:对人口机械增长有一定影响,老年人迁往环境优美和气候宜人的地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解析】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解析】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和渔场的影响因素。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解析】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解析】

二、综合题(共48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十一黄金周期间,华山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 154.9 m,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解析】

材料二 据考证,渭河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也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的相互运动关系。

(2)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答案】(1)秦岭所在岩体相对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相对下降。

(2)华山为断块山。华山位于秦岭北部,岩体相对上升,其北坡形成大断崖。

(3)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断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风力、流水等)作用将沉积物搬运过来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

【解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可知,该地区是断层,该处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2)由材料一可知,华山位于秦岭北部,处于断层上升的一侧,为断块山,在断层处坡度陡峭,所以华山一侧挺拔险峻。

3)从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地表形态是内力(使渭河平原断裂凹陷)与外力(搬运沉积物填充凹陷)共同作用的结果。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面积为2.57 km2,人口约有527万。西西里岛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但岛上不同地区气温、降水、风力状况明显不同;沿海地区尤其是西南部,夏季更为酷热。岛上发展林业的自然条件较好,但时常受森林火灾的困扰。下图示意西西里岛位置及地形分布状况。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解析】

(1)分析该岛夏季南部比北部更为干热的原因。

(2)推测岛上冬季风力最为强劲的原因。

(3)西西里岛时常受森林火灾困扰,试对此作出解释。

【答案】(1)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该岛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北部长;北部地形的阻挡造成热量在南部集聚;南部地处山脉阳坡且海拔较北部低,气温高。

(2)冬季该岛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强劲;该岛周围地区海面狭窄,风力较强。

(3)地处板块交界地带,火山活动频繁,引发森林大火;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空气干燥,地物干燥易燃;地狭人稠,常有人为火灾。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以区域地理为背景,重点考查了影响气候的因素,试题难度一般。

【详解】(1)读图可知,该岛位于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该岛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比北部长;根据右图可知,该岛北部地势较高且为阴坡,南部地势较低且为阳坡,加之北部地形的阻挡使得热量在南部集聚,气温高,气候炎热。

2)读图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控制,风力强劲;该岛位于地中海,读图可知,岛屿周围地区海面狭窄,风力较强。

3)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西里岛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地处板块消亡边界,火山活动频发,易引发森林大火;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夏季炎热干燥,地物易燃,容易引发森林火灾;除此之外,该岛地狭人稠,常有人为火灾的发生,所以西西里岛时常受森林火灾困扰。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20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解析】

1)比较图示两个气象站最大积雪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阿勒泰水文站3-8月径流量变化特征及原因。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

【答案】(1)森塔斯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较大,出现时间较迟。原因: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对西风气流的抬升作用更明显,降水(雪)量较大;气温较低,降雪开始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

2)先变大,后变小;56月份最高。3—5月,随着气温升高,积雪大量融化,径流量变大;6—8月融雪补给锐减,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径流量减小。

3)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的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解析】

【详解】(1)读图可知,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1900),而阿勒泰气象站海拔较低(735)。而该地降雪主要由西风带来,海拔高的地区拾升作用明显,降雪量大,且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出现时间较晚。

2)根据图中河流径流量曲线变化进行判断,阿勒泰水文站地区3-8月期间河流径流量变化如下:先增大,后减少。结合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进行分析,据图可知,该地区河流补给类型主要为积雪融水.随着气温升高,5月份积雪大量融化,河流径流量不断增大;6-8月积雪融化量减小,对于河流补给量减小,5-8月份气温高,蒸发量大,导致河流径流量小。

3)本题考查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乌伦古湖位于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气温高,蒸发旺盛;同时,上游地区河流带来大量盐分,加上排泄不畅,盐分长期积累,使得该湖成为咸水湖。

【点睛】规律总结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问题,一般要从水循环环节入手,即从降水、径流、蒸发、水汽输送等方面分析,针对湖泊咸淡变化,一般不需要分析水汽输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