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高三“三诊一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

(2020-07-01 08:23:44)
标签:

财经

启迪慧想文综

气温

杂谈

时尚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昆明市2020三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一、选择题

白酒是经原料发酵,蒸馏而成,其香型由发酵微生物的构成和数量决定,与酿造原料、自然环境、发酵技艺关系密切。在川黔交界的金沙江、岷江、赤水河流域,形成:“中国白酒金三角,这里集中了众多知名白酒品牌和数千家中小酒厂及相关产业。据史料记载。白酒发酵技艺由北向南经历了缸窖(在地上挖坑放入陶缸)、土窖(用黏土糊内壁).石窖(用砂石加固四壁,保留泥底)的传承变化过程(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高三“三诊一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

1. 中国白酒金三角酿造的白酒香气浓郁的主要原因是

A. 淡水资源充足 B. 地形夏杂多样

C. 发酵窖池独特 D. 酿造经验丰富

2. 中国白酒金三角吸引众多酒厂集聚的主导因素是

A. 资金、技术 B. 自然环境、区域品牌

C. 原料、动力 D. 消费市场、政策扶持

3. 中国白酒金三角集聚众多酒厂及相关企业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A. 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B. 区域闲塞,协作困难

C. 基础设施利用不足 D.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白酒是经原料发酵,蒸馏而成,其香型由发酵微生物的构成和数量决定,与酿造原料、自然环境、发酵技艺关系密切,因此发酵窖池独特是白酒香气浓郁的主要原因,C正确。据材料判断:淡水资源水量、地形、酿造经验不是主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酒厂不是技术导向型、动力导向型企业,AC错误。众多酒厂集聚在中国白酒金三角,原因是中国白酒金三角自然环境优越,发酵条件好,有中国白酒金三角之称,区域品牌效应好,B正确。中国白酒金三角在川黔交界的金沙江、岷江、赤水河流域,距离市场远,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中国白酒金三角集聚众多酒厂为了利用当地的优越发酵条件,相关企业集聚应该是较低企业生产成本,A错误。据图分析该区域不闭塞,协作较方便,B错误。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利用便利,C错误。集聚众多酒厂及相关企业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D正确。故选D

人口规模超百万的城市称为大城市,大城市率是指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读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的大城市率变化曲线图(下图)

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高三“三诊一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

4. 影响四国大城市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A. 国土面积 B. 城市化水平 C. 人口密度 D. 大城市数量

5. 图中曲线代表中国的是

A. a B. b C. C D. d

6. 曲线b1990年后出现下降趋势,反映该国

A. 逆城市化现象突出 B. 城市发展趋向合理

C. 城市服务范围扩大 D. 城市化问题更突出

【答案】4. B    5. D    6. B

【解析】

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高三“三诊一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4题详解】

大城市率是指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市化水平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大城市率和城市化水平关系密切,影响四国大城市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化水平,B正确。

5题详解】

影响四国大城市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化水平,美国、日本、韩国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早、现在发展缓慢,中国城市化起步晚、现在发展快、水平低,图中曲线代表中国的是dD正确。

6题详解】

曲线b1990年后出现下降趋势,说明大城市率下降,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应该是出现逆城市化,但是下降不明显,逆城市化现象不突出;逆城市化反映了为缓解城市化问题,建设新城、卫星城,分散大城市职能,反映该国城市发展趋向合理,B正确,A错误。城市等级不变,城市服务范围没变,C错误。城市化问题逐步得到缓解,D错误。故选B

驳岸是湿地公园中连接水体和陆地的纽带,生态驳岸是指具有透水性的自然或人工驳岸。我国最早尝试生态驳岸的是杭州市区内的西溪湿地公园,其驳岸分为原始自然驳岸、木桩驳岸、块石驳岸三种。其中块石驳岸主要应用于公园码头、人工湖塘(下左图)等。驳岸周边植物种类多、密度高,生态好,但公园内涉禽类(下右图)数量低于杭州市其他公园平均水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高三“三诊一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

7. 公园内人工湖塘使用块石驳岸的主要功能是

A. 增加游客亲水空间 B. 增加水陆接触面积

C. 防止湖岸遭受侵蚀 D. 避免游人落水危险

8. 西溪湿地涉禽数量较少的原因是

A. 人口密集,干扰严重 B. 水质良好,食物匮乏

C. 物种多样,竞争激烈 D. 植物茂密,缺少生境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块石驳岸主要应用于公园码头、人工湖塘,公园内人工湖塘使用块石驳岸可以增加游客亲水空间,便于近距离、安全的欣赏景色,A正确。公园内人工湖塘使用块石驳岸不是为了增加水陆接触面积、防止湖岸遭受侵蚀、避免游人落水危险,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驳岸周边植物种类多、密度高,生态好,涉禽生活在水边,擅长在水中行走,驳岸周边植物种类多、密度高,不利于其行走,因此西溪湿地涉禽数量较少,D错误。驳岸周边植物种类多、密度高,生态好说明人口稀少,水质良好、食物丰富,杭州市区内的西溪湿地公园物种不多,ABC错误。故选D

原生于美洲的草地贪夜城是一种迁飞性害虫,适宜其繁殖、生存的温度为11~30°C,寄主植物广泛,嗜好玉米、水稻等植物。20191月首次入侵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并于此定殖,5月开始向北迁飞扩散。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草地贪夜蛾在美洲的原生地最可能是

A. 五大湖地区 B. 拉布拉多高原地区

C. 中美洲地区 D. 阿塔卡玛沙漠地区

10. 利于草地贪夜蛾向我国北方迁飞扩散的条件是

A. 北方雨季即将开始,食物充足 B. 太阳辐射强,利于繁殖

C. 白昼时间逐渐变长,便于觅食 D. 盛行偏南风,利于飞行

11. 我国防治该虫灾的最佳时段是

A. 2~3 B. 4~5 C. 6~7 D. 8~9

【答案】9. C    10. D    11. A

【解析】

9题详解】

原生于美洲的草地贪夜城是一种迁飞性害虫,适宜其繁殖、生存的温度为11~30°C,寄主植物广泛,嗜好玉米、水稻等植物,中美洲地区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作物是玉米、水稻等植物,温度在11~30°C附近,草地贪夜蛾在美洲的原生地最可能是中美洲地区,C正确。五大湖地区气温温凉,不适合其生存;拉布拉多高原地区位于高纬度,气温低;阿塔卡玛沙漠地区植物少,食物少。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草地贪夜蛾迁飞主要是借助于盛行风,20191月首次入侵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并于此定殖,5月开始向北迁飞扩散,5月我国开始盛行偏南风,利于草地贪夜蛾向北迁飞扩散,D正确。北方雨季降水多,不利于迁飞,雨季不是主要迁飞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强、白昼时间不是主要迁飞影响因素;AB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适宜其繁殖、生存的温度为11~30°C20191月首次入侵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并于此定殖,定殖利于彻底灭杀;1月入侵到定殖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我国防治该虫灾的最佳时段是2~3月,A正确。其余时间不是定殖时间、是迁飞时间,不利于灭杀,BC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高三“三诊一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

马铃薯喜光、喜冷凉,耐寒、耐旱、耐贫瘠,需要的降水量在450~500mm之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80%的耕地用于种植马铃薯,其生产的马铃薯,表皮光滑、块大均匀、淀粉含量高、口感极佳,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该市被誉为中国薯都"。近年来,乌兰察布为响应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发展规模化生产,并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实现马铃薯产量不断增长。形成了集研发、育种、种植、加工的生产链和储存、包装、运输的服务链。现已建成储存能力近170万吨的储窖和11处大型交易市场,产品畅销国内外。下图示意乌兰察布市相关位置及其地理信息。



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高三“三诊一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

1)分析乌兰察布马铃薯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气候条件。

2)简述该地区种植马铃薯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的目的。

3)分析中国薯都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

4)指出乌兰察布落实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有利条件。

【答案】1)纬度及海拔较高,气候冷凉,生长周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降雨集中且雨热同期,利于生长;冬季寒冷,夏季日低温较低,病虫害少,农药施用量小,产品绿色环保。(任答三点即可)

2)滴灌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精准施肥;减少土壤板结、土地盐碱化等环境问题。

3)大型交易市场多,马铃薯收购量与销售量大;储存能力强,供应稳定;公路、铁路,与附近海港组成交通运输网,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高三“三诊一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

4)乌兰察布有适宜马铃薯生长的自然条件,产量大;乌兰察布马铃薯营养价值高,品质好;乌兰察布马铃薯种植技术发展,规模化生产,增产潜力较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人类对农业区位条件的改善以及区域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详解】1)注意关键词气候条件,主要从光照、热量、降水等方面说明。分析材料:马铃薯喜光、喜冷凉,耐寒、耐旱、耐贫瘠,需要的降水量在450~500mm之间,乌兰察布纬度及海拔较高,海拔在1300-1700米,年平均气温2.5-6℃,气候冷凉,生长周期长;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降雨集中于6-8月,年降水在370mm左右且雨热同期,利于生长;冬季寒冷,夏季日低温较低,温差大,病虫害少,农药施用量小,产品绿色环保。

2)水肥一体化技术,指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滴灌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精准施肥;减少土壤板结、土地盐碱化等环境问题。

3现已建成储存能力近170万吨的储窖和11处大型交易市场,说明大型交易市场多,马铃薯收购量与销售量大;储存能力强,供应稳定,利于物流业稳定发展;图中该地区公路、铁路,与附近海港组成交通运输网,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

4内蒙古乌兰察布市80%的耕地用于种植马铃薯,乌兰察布有适宜马铃薯生长的自然条件,种植面积大,产量大;其生产的马铃薯,表皮光滑、块大均匀、淀粉含量高、口感极佳,说明乌兰察布马铃薯营养价值高,品质好;乌兰察布马铃薯种植技术发展,规模化生产,增产潜力较大。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质时期柴达木盆地为巨大湖泊,在地壳抬升和气候干早化的双重作用下,古湖面积萎缩,形成群山环抱的封闭性断陷盆地。强劲的西北风从阿尔金山的低洼区穿入,不断剥蚀出露的古湖沉积地层,形成规模巨大,与主导风向一致的雅丹地貌。该地区气候曾向暖湿转变,盆地中西部的鸭湖地区(下图)形成了我国唯一的水上雅丹景观。现在,鸭湖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水体的作用正导致水上雅丹景观的消失。



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高三“三诊一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

1)分析柴达木盆有利于雅丹地貌发展的物质和气候条件。

2)简述鸭湖地区雅丹地貌演化为水上雅丹的过程。

3)推测水体的作用对水上雅丹景观消失的影响。

【答案】1)物质条件: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古湖沉积地层;气候条件: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气候干旱,西北风势力强劲;西北风经低洼区穿过,狭管效应,加强风力侵蚀。

2)当气候转向暖湿,冰川融水增多;那陵格勒河流入低洼区域,形成湖泊;湖水淹没部分陆王雅丹,在湖泊边缘形成水上雅丹。

3)湖面水位上升,逐渐淹没低矮的雅丹地貌;水上雅丹底部受水浸泡,容易坍塌;岩层裂隙中水体冻融作用,导致岩层破碎;湖面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剧雅丹地貌坍塌。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雅丹景观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等知识点,结合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点不拿捏大。

【详解】1)雅丹地貌是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据此分析,柴达木盆有利于雅丹地貌发展的物质条件是:“地质时期柴达木盆地为巨大湖泊,在地壳抬升和气候干早化的双重作用下,古湖面积萎缩,形成群山环抱的封闭性断陷盆地,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古湖沉积地层;气候条件: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气候干旱,西北风势力强劲;强劲的西北风从阿尔金山的低洼区穿入,不断剥蚀出露的古湖沉积地层,形成规模巨大,与主导风向一致的雅丹地貌,西北风经低洼区穿过,狭管效应,加强风力侵蚀。

2该地区气候曾向暖湿转变,盆地中西部的鸭湖地区形成了我国唯一的水上雅丹景观, 鸭湖地区当气候转向暖湿,冰川融水增多,水量增加,那陵格勒河流入低洼区域,形成湖泊;湖水淹没部分陆上雅丹,部分出露水面,在湖泊边缘形成水上雅丹。

3现在,鸭湖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水体的作用正导致水上雅丹景观的消失 湖水淹没部分陆上雅丹,部分出露水面,在湖泊边缘形成水上雅丹,湖面水位上升,逐渐淹没低矮的雅丹地貌;水上雅丹底部受水浸泡,容易坍塌,部分景观消失;该地温差大,岩层裂隙中水体冻融作用,导致岩层破碎,加剧景观破坏;湖面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剧雅丹地貌坍塌。

【点睛】由于近代大气热效应,湖面扩大并逐步淹没了柴达木北丘陵自然区及专西丘陵自然区,形成了独一无二,蔚为壮观的水上属雅丹地貌。

14.[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云旅游是运用云计算技术,从游前行程预览、游中增强体验到游后行程回顾,实现线上和线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它一方面能突破天气、场地等局限,为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和认识,另一方面也能为旅游供应商提供更好的营销渠道、服务平台。如2020年疫情中,云直播故宫"全景故宫结合了景区讲解及文创产品推销等活动,提高了云旅游的关注度。

分析云旅游对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增加景点关注度,吸引客流;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旅游营销渠道;共完善旅游服务,提高接待能力;利于旅游资源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高三“三诊一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保护,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突破天气、场地等局限,减少突发性事件对旅游业影响。

【解析】

【分析】

云旅游是指待在家中,通过直播等方式游览景点的方式。疫情之下,线下旅游业受到冲击,却催化了业界云旅游新思路。

【详解】云旅游是运用云计算技术,实现线上和线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它一方面能突破天气、场地等局限,为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和认识,可以增加景点关注度,吸引客流;另一方面也能为旅游供应商提供更好的营销渠道、服务平台,可以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旅游营销渠道,同时共完善旅游服务,提高接待能力。云旅游能突破天气、场地等局限,减少突发性事件对旅游业影响。

15.[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秸秆直接燃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秸秆还田也存在很多弊端。近年来,我国通过高温裂解技术进行农作物秸秆无害化处理,拓宽了秸秆应用领城。下表是传统秸秆还田和秸秆高温裂解技术的比较.





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高三“三诊一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

说明秸秆高温裂解技术推广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

【答案】有机肥迟田,减少化肥施用量;改善土质,提高农业产量;减少病虫害的危害,利于农业生产;拓展了秸秆应用领域,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清洁能源,改善环境质量。

【解析】

【分析】

农作物秸秆高温裂解处理扩大了秸秆利用范围,拓宽了秸秆应用领域,开辟了秸秆应用新途径,提高了农作物秸秆利用价值,而且无污染、变废为宝、经济效益好,当年投资当年见效,产品市场大,原料丰富。

【详解】秸秆直接燃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秸秆还田也存在很多弊端,秸秆高温裂解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秸秆无害化处理,可以实现有机肥还田,有液体有机肥,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生物质碳可以用作土壤改良剂,改善土质,提高农业产量;减少病虫害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高三“三诊一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危害,利于农业生产;拓展了秸秆应用领域,提高经济效益;可以生产灰分和含硫低的民用燃料、生物质可燃气燃料,提供清洁能源,改善环境质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