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文综模拟预测卷(六)地理试题(全国1卷)【解析】

标签:
杂谈启迪慧想文综星座财经气温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2020年高考模拟预测卷(六)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4页,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张家口堡(如下图)始建于明朝,以“武城”之誉而雄冠北疆。随着“北方丝绸之路”——张库大道(张家口通往蒙古草原腹地城市库伦(今乌兰巴托))的日渐兴盛,张家口堡逐渐成为欧亚内陆最重要的商埠之一。目前该地是全国大中城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城堡之一,堪称“明清建筑博物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张家口堡建成初期的功能为
A.商业贸易 B.文化交流 C.军事防卫 D.交通枢纽
2.明清时期张家口互市上交易的商品主要是
A.马匹 B.煤炭 C.服装 D.水果
3.目前张家口堡应重点发展
A.工矿业 B.金融服务业 C.运输业 D.旅游业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 .
结合图中信息,张家口堡位于长城关隘,地形上该地位于山口,东西两侧地势险峻,修筑长城之后驻选
兵把守,是当时屯兵之地,所以张家口堡建成初期的功能为军事防卫。故选 C 。
2 .
主要考虑张家口沟通地区的农商产品的差异,来自以南地区的有茶叶、丝绸、陶瓷、水稻等,来自以北的有马匹、盐、畜产品等;那时
煤炭不是主要的交易商品;服装上南北差异大,流通量很小;水果不耐储存,易腐烂变质。故选 A
。
3 . 目前张家口堡是全国大中城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城堡之一,随着冬奥会的召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旅游业应为重点发展方向。故选 D 。
本格拉铁路是安哥拉最重要的铁路,西起洛比托,经本格拉,东至卢奥,如图所示。该铁路最初为葡萄牙所建,后遭内战炸毁。21世纪初,安哥拉内战结束,政府决定在原路线上恢复重建本格拉铁路,承建方为中铁二十局。从设计到施工全部采用中国铁路建设标准,钢轨、水泥、通讯设备等材料均从中国采购,投入运营后的机车车辆等设备也由中国企业提供。如图为安哥拄本格拉铁路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图中深水港洛比托商业价值不大,其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A.气候干旱,经济落后 B.天气炎热,不利生活
C.高原为主,交通不便 D.资源匮乏,市场狭小
5.本格拉铁路采用的钢轨、水泥、通讯设备机车车辆等全从中国采购,主要是为了
A.保证材料供应,统一规格 B.拉动我国相关产业发展
C.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利润 D.提高该铁路的技术含量
6.本格拉铁路重建后,带来的影响是
①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4.A 5 .A
6.D
【解析】
本题以安哥拉铁路重建材料为情景,在读图及获取材料信息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交通发展对区域发展造成的影响。
4.
港口商业价值大小既要考虑自然因素,也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洛比托港口附近为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干旱,经济水平低,所以港口商业价值小,A
正确。天气炎热主要影响人们生活,对港口商业价值影响小,B 错误;该国主要位于南非高原 ,地势平坦,且有铁路线与内陆相连,C
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该国矿产资源情况及市场情况,D 错误。 故选 A 。
5.A
、该铁路从设计到施工全部采用中国铁路建设标准,钢轨、水泥、通讯设备等材料均从中国采购,投入运营后的机车车辆等设备也由中国企业提供。可以保证材料供应,统一规格;故对。B
、拉动我国相关 产业发展不是本格拉铁路采购的目的,故错;C 、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利润与题意不符,故错;D
、统一从中国采购并不是为提高该铁路的技术含量,故错; 故选 A 。
6 .
本格拉铁路重建后,促进了交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生活,有利于矿产资源的 出口,因此 ②③④
对。结合所学知识,交通可以促进工业的发展,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还需要通过科技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故 ① 错。故选 D
。
【点睛】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径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经济:造价最低);技术因素(易于施工);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水位是指某地水面与海平面的高程差。河流两点间的水面高程差与水平距离之比,称为该河段的水面比降。香溪河为直接汇入三峡水库的一条长江支流。为了更好的发挥水库效益,2012年三峡水库进行了汛前减淤、汛期削峰及汛后蓄水等运行方式。下图示意2012年香溪河X水文站与河口间的水面比降及三峡水库水位变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香溪河口河床最深出现在
A.4月下旬 B.6月中旬
C.8月上旬 D.10月下峋
8.该年三峡水库的运行,带来的影响有
①三、四月缓解下游用水紧张
③七、八月减轻下游洪涝威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7.B
【解析】
7 . 由题可知,当香溪河口河床最深时,香溪河 X
水文站与河口间的水面比降最大,根据图中图像变化,6月中旬香溪河 X 水文站与河口间的水面比降最大, 所以此时香溪河口河床最深,B
正确。故选 B 。
8 . 从三峡水库的水位变化分析, ①
三、四月长江下游水位较低,水库水位逐渐下降,水库放水利于缓解下游用水紧张, ① 正确。 ②
五、六月经过汛前减淤,水库水位较低,库存水量较少,不利于水电站发电量增加, ② 错误。 ③
七、八月正值长江汛期,汛期蓄水利于减轻下游洪涝威胁, ③ 正确。 ④
九、十月进入汛后蓄水,水库下泄减少,下游水位下降,不能改善下游航运条件, ④ 错误。C C
正确。故选
【点睛】 香溪河 X 水文站位于河流上游,水位变化较小,河口受三峡蓄水影响,水位变化较大。
雅丹地貌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是河湖相土状堆积物经风化、风蚀等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垄脊)和风蚀凹地(沟槽)的地貌组合。下图示意我国甘肃敦煌(40°N,93°E)某地雅丹地貌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与雅丹地貌发育关系不大的是
A.流水堆积 B.地表裂隙发育
C.风山强劲 D.岩层弯山形变
10.该地雅丹地貌的发展将导致
A.相对高度先增大后减小 B.沟槽水断加宽加深
C.垄脊面积先减小后增大 D.海拔先减小后增大
11.若图为北京时间20点拍摄的景观照片,则镜头的朝向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正东南半球 B.正西南半球
C.正南北半球 D.正北北半球
【答案】9.D10.A11.D
【解析】
【9题详解】雅丹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河湖相沉积物;地表裂隙发育,有利于风化剥蚀作用,使
找专业电工_快速拿证_全国通用 广告 找专业电工 , 电工证 , 电工操作证 , 快速拿证.电工低压证 , 查看详情
>
【10题详解】风力侵蚀使垄脊从无到有,面积增大,沟槽不断扩大。随风蚀加剧,垄脊逐渐形成孤立的小丘,其下部的沙层因风蚀被掏空,垄脊面积逐渐减小,高度也不断下降,并最终消失。所以相对高度是先增大后减小;沟槽加宽加深后逐渐消失;垄脊的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区域海拔的高低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照片为北京时间20点拍摄的,则甘肃敦煌(40°N,93°E)地方时为18点12分,此时太阳位于西方天空且昼长夜短,说明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甘肃敦煌为我国西北地区,盛行西北风,照片中垄脊和沟槽走向为西北一东南走向,可以判断日影大致朝东,因此判读出拍摄镜头朝正北方向。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6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2题、第13题为必考题,第14题、第15题为选考题。
必考题:共46分。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生产需要占用耕地资源。不同地区之间的粮食交易可以看作是相应区域间的耕地交易,这部分耕地可称之为虛拟耕地。虚拟耕地流出区一般会承受很大的生态和发展压力。为了实现区域发展的公平性,虚拟耕地流入区应该对虛拟耕地流出区实施生态补偿。图甲示意我国2001年~2015 年各省(市)虚拟耕地净流入/流出年份数量统计(注:统计数据未包含港澳台)。图乙示意我国虚拟耕地流动格局。
(1)我国虚拟耕地空间流动有“北耕南流”的特点,试分析其原因。
(2)在表中选择一个符合“省份”特征的北方省(市),简述其某些年份会成为虚拟耕地流人区的主要原因。
(3)列举虚拟耕地流出区可能承受的生态代价。
(4)简述生态补偿对虚拟耕地流出省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
12.【答案】(1)原因:虚拟耕地流出区(北方省份):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地广人稀),粮食产量高;
消费量较小
(2)河北/辽宁/山东(任选其-); 粮食生产受自然因素(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影响大,产量不稳定。
(3)农业污染(水、土壤等污染); 地下水开采过度; 植被衰退;土壤侵蚀。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改造农业生产不利条件;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促进粮食产量提升;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山地海拔的升高,风速逐渐增大。山地植被风灾受损程度除受风力大小和路径影响外,还与山地坡度、植被类型和条件、土壤特性等因素有关。某年夏季,我国温带森林有记录以来的首次强台风袭击了我国长白山区,出现植被大量倒伏现象,该山区已成为研究温带山地森林区强风致灾的不可多得的代表区域。据统计,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针叶林在此次风灾中风灾迹地面积不同。下图示意该次长白山区不同海拔的风灾迹地面积分布状况。
(1)据图说明风灾迹地面积随海拔变化的特点。
(2)分析1400米-1600米处的常绿针叶林风灾受损程度较大的自然原因。
(3)简析该次长白山南坡缓坡区受风灾最严重的原因。
(4)说明长白山区成为研究温带山地森林区强台风致灾的代表区域的原因。
【答案】 (1) 风灾迹地面积随海拔升高呈现双峰变化的特点( ( 或随着海拔升高风灾迹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再增加又减少 ): 峰值位于海拔 1101- -m 1150m 和 和 1401- -m 1450m 两处。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长白山区不同海拔植被风灾受损差异的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原理与规律的相关能力。
【详解】 (1) 根据图示信息描述即可,注意总体趋势与细节特征。读图可知,总体趋势方面,随着海拔的升高,风灾迹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再减少,风灾迹地面积随海拔升高呈现双峰变化的特点。细节方面:峰值出现在海拔 1101-1150m 和 和 1401-1450m 两处。
14.(10分)[选修3:旅游地理]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的翁丁村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原生态佤族村,原始的村落、独特的文化,勾起不少游客前去体验。在国家推行企业扶贫计划背景下,总部位于上海的某企业对口帮扶沧源县进行旅游景区规划,欲将翁丁村打造为旅游示范村:在保留古村落原始风貌开发成旅游景区的同时,为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在新址营造新村,村民白天回老村“上班”,夜晚回新村歇息;指导村民开发和设计佤族服饰;修建沧源县机场,将昆明到翁丁村的行程从原来的十几个小时缩短到两个多小时。
分析上海对口企业帮扶翁丁村所做的旅游景区规划的合理性。
【答案】保留村落的原生生活状态,可以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村民白天回老村“上班”,增加收入,同时保护村落的生命力;开发旅游景区特色产品,传承和保护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改善翁丁村与外界的交通联系条件,缩短游客旅程时间,减轻旅程疲劳,增加客源量。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的翁丁村发展旅游业的区位条件和上海的某企业对口帮扶沧源县进行旅游景区规划,考查旅游开发措施的分析评价能力。
【详解】分析上海对口企业帮扶翁丁村所做的旅游景区规划的合理性,主要结合措施与当地区位条件分析。保留村落的原生生活状态,保持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可以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村民白天回老村“上班”,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同时保护村落的生命力,呈现当地的民风民俗;开发旅游景区特色产品,利于传承和保护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丰富旅游相关产品,提高经济收入;修建机场,改善翁丁村与外界的交通联系条件,缩短游客旅程时间,减轻旅程疲劳;连接大城市,增加客源量等。
15.(10分)[选修6:环境保护]
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发蓝藻爆发,使水域生态遭到破坏。目前,生态浮床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项重要的水质修复技术,并已成功地应用在许多湖泊、河流的生态修复和整治工程中。生态浮床是将植物种在浮于水面的床体上进行水质修复的技术。下图示意生态浮床构造。
简述生态浮床技术进行水质修复的基本原理并指出浮床还有哪些生态功能。
【解析】根据生态浮床构造图,可知浮床上的植物吸附水中营养物质,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浮床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生态浮床增加鸟类及鱼类生存空间,削减风速,浮床的生态功能主要包括提供栖息地、削减波浪、保护湖岸、美化环境等功能。
【点睛】生态浮床,又称人工浮床。通常用于生态修复城市农村水体污染或建设城市湿地景区等等。利用浮床的浮力承托水生植物,让水生植物得到一个固定的区域生长,由此水生植物通过发达的根系吸收水体中富营养物质,降低COD(化学需氧量);同时人工营造一个动物、微生物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修复水生态系统,达到自然生态的平衡。可以说是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新利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C |
A |
D |
A |
A |
D |
B |
C |
D |
A |
D |
二、综合题:
12.(1)原因:虚拟耕地流出区(北方省份):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地广人稀),粮食产量高; 消费量较小 (从虚拟耕地流入区角度回答也可)。
(2)河北/辽宁/山东(任选其-); 粮食生产受自然因素(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影响大,产量不稳定。
(3)农业污染(水、土壤等污染); 地下水开采过度; 植被衰退;土壤侵蚀。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改造农业生产不利条件;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促进粮食产量提升;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13.(1)风灾迹地面积随海拔升高呈现双峰变化的特点(或随着海拔升高风灾迹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又减少):峰值位于海拔1101-1150m和1401-1450m两处。
(2)海拔较高,风力较大,易动掘树木根系;常绿针叶林树干高大且植被结构单一,抗风能力较弱;:海拔高,土层薄且土质疏松,影响树木根系发育;根系浅,附着力低,植被易倒伏。
(3)台风由南向北移动,南坡位于台风移动路径上,属于山地迎风坡;缓坡地形对台风的阻挡作用小,风力大,受灾严重。
(4)长白山区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差较大,植被垂直分异较为明显;历史时期受开发和保护政策影响,人为干扰相对较小,温带植被类型完整且典型;受地形和局部气候影响,土壤性质差异较大;位于强台风移动路线上,风灾区覆盖面积广;强台风在温带湿润地区发生频率低、间隔长,研究温带山地森林区强台风致灾具有代表性。
14.保留村落的原生生活状态,可以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村民白天回老村“上班”,增加收入,同时保护村落的生命力;开发旅游景区特色产品,传承和保护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改善翁丁村与外界的交通联系条件,缩短游客旅程时间,减轻旅程疲劳,增加客源量。
15.基本原理:植物吸附水中营养物质,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浮床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