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启迪慧想
启迪慧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027,118
  • 关注人气:10,4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2020-06-08 08:12:03)
标签:

杂谈

财经

启迪慧想文综

气温

时尚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永安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下图为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1. 从四地传统民居的取材和外观结构可以推知

A. 甲地土层深厚,植被茂密 B. 乙地地形平坦,草类茂盛

C. 丙地降水量大,河网密布 D. 丁地气候湿热,台风频发

2. 丙院落中种植槐树、海棠等树木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冬季室内空气湿度 B. 提供建造住宅的木材

C. 遮挡夏季院内阳光照射 D. 减少进入室内的风沙

【答案】1. B    2. C

【解析】

本题以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为材料,考查中国自然地理影响下的特色民居。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1题详解】

甲图是窑洞,地为黄土高原一带,地表植被不茂密,故A错误;乙图是蒙古包,多出现在内蒙古草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草类茂盛,B正确;丙图为北方地区的四合院,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季节性缺水严重,河网密度小;丁图为云南傣家竹楼,多分布在云南,受台风影响小,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丙院落为我国北方的四合院,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温差较大。槐树和海棠为落叶林,在北方的院内种植可在夏天遮阳,冬季落叶,不会遮挡阳光,利于冬季的采光,故C正确;院落种植树木对冬季屋内湿度没有明显影响,A不符合题意;四合院为石质建筑,建筑不是依赖院内种植木材,B不符合题意;夏季植被茂密,但北方夏季风沙较小,冬季植被落叶,对风沙的遮挡效果较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下图示意屋顶太阳能发电站。

回答下列各题。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3. 如果市场推销本产品,下列四地中,何地推销难度相对最大

A. 拉萨 B. 成都 C. 乌鲁木齐 D. 北京

4. 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B. 海拔高,距太阳近

C. 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D. 深居内陆,晴朗天气多

【答案】3. B    4. C

【解析】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3题详解】

太阳能发电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如果市场推销本产品,应选择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四地中,成都云雾天气多,太阳能资源最少,推销难度相对最大,B对。拉萨、乌鲁木齐、北京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多,难度小,ACD错。

4题详解】

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C对。同纬度四川盆地地区,太阳辐射少,因此纬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 海拔高度,相对于日地距离可以忽略,B错。深居内陆,晴朗天气多是西北干旱区太阳辐射丰富的原因,D错。

【点睛】

太阳能发电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如果市场推销本产品,应选择太阳能丰富的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小明于北京时间618830从上海出发去纽约出差(航线甲),会议结束后他于当地时间6231600从纽约返回(航线乙),单程用时约15小时。去程中小明从高空俯视阿拉斯加东南沿海地区,被地面上的巨幅抽象画所震慑黑白相间的线条在大地上旋转、交错、卷曲。下图为小明往返航班路线和阿拉斯加东南沿海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5. 若小明乘飞机往返为晴朗天气,去程时不想被阳光照射,返程时想欣赏我国北方日落景色。他的座位选择是

A. 去程左侧,回程右侧 B. 去程、回程均为右侧

C. 去程右侧,回程左侧 D. 去程、回程均为左侧

6. 小明的旅途中

A. 去程时飞机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B. 去程时为白天,全程艳阳高照

C. 返程时飞机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 返程时可以欣赏北极极光景色

7. 巨幅抽象画中黑色线条的主要成因是

A. 冰川堆积 B. 流水堆积

C. 冰川侵蚀 D. 流水侵蚀

【答案】5. A    6. C    7.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太阳视运动和外力作用。

5题详解】

根据材料小明参加会议的时间为618-623日,在此期间为北半球的夏季,日出东北方向,日落为西北方向。航线甲为先东北后东南,朝南的窗户能被阳光照到,所以小明应坐在朝北的窗户即靠左侧的座位;回程时日落位于西北方向,航线乙为先西北后西南,朝北的窗口能看到我国北方日落,朝北的窗户在回程的右侧,所以该题选A

6题详解】

去程从上海到阿拉斯加是向东北方向飞行,从阿拉斯加到纽约是向东南飞行,故A错误;去的路程用时13.5小时,北京时间830从上海出发,不可能全程艳阳高照,故B错误;返程时是北极地区的极昼期,不可能在北极地区欣赏到极光景色,故D错误;返回的路线是逆自转方向,且先靠近北极后远离北极,故先西北再西南,C正确。故选C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阿拉斯加东南部沿海地区,纬度高,且有海拔较高的科迪勒拉山脉的北段,多冰川作用,黑棕色的线条应是由冰川的冰碛堆积而成的堆积物。故A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夏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春秋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北半球冬天,纬度越高,白昼时间短,夜越长;夏天,纬度越高,白昼时间长,夜越短。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图为某天然气储藏区地质剖面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8. 甲处地质构造为

A. 地垒 B. 地堑 C. 背斜 D. 向斜

9. 构成甲地的主要岩石可能是

A. 板岩 B. 砂岩 C. 花岗岩 D. 大理岩

【答案】8. D    9. B

【解析】

8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甲处岩层中间向下弯曲,且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故选D。地垒为岩层断裂并且上升,A不对;地堑为岩层断裂下沉,B不对;背斜为岩层褶皱拱起,C不对。

9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砂岩为沉积岩,板岩和大理岩为变质岩,花岗岩为岩浆岩,故选B

幼发拉底河89℅的流量来自上游。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下图为两河流域大型水坝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10. 幼发拉底河的汛期主要集中在

A. 春夏季 B. 夏秋季

C. 秋冬季 D. 冬春季

11. 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的主要原因是

A. 水库拦截 B. 气候干旱

C. 地势平坦 D. 下渗严重

12. 巴格达附近大型水坝分布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水量需求 B. 水能蕴藏

C. 航运需求 D. 筑坝技术

【答案】10. D    11. C    12.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的补给及合理利用,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幼发拉底河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上游地区位于北纬30°-40°附近,冬季受西风影响,产生部分降水,部分为季节性积雪,等到春天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所以幼发拉底河汛期在冬春季节,故选D

11题详解】

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下游地区几乎没有水库修建,A错。气候干旱及下渗严重是河流流量小的原因,与河流携带泥沙能力无关,而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导致流速降低,泥沙在河道沉积,所以大部分泥沙不能到达波斯湾,故选C

12题详解】

巴格达附近水库密集主要是沿岸地区城市及人口分布密集,需水量大,A对。水能资源一般蕴藏在中游落差大的河段,巴格达位于下游地区,落差较小,B错。密集修建大量水库不利于航运,C错。筑坝技术不会影响水库密度,D错。故选A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13. 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 雨水 B. 地下水

C. 湖泊水 D. 人工提水

14. 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

A. 26 B. 59

C. 812 D. 11~次年4

15. 当洞里萨湖沿岸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广时,下列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我国也达到最广的( )

A. 甘蔗 B. 油菜

C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棉花 D. 花生

【答案】13. C    14. D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由图可知,地上水库在洞里萨湖丰水期时位于水位线以下,洞里萨湖的湖水为地上水库补给水源;到了枯水期,地上水库又位于水位线以上,可利用地势将地上水库的水源灌溉稻田,故选C

14题详解】

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期是枯水期,也就是当地的旱季。而柬埔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11-次年4月为旱季,故选D

15题详解】

当洞里萨湖沿岸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广时为枯水期,也就是北半球的冬春季节,此时我国油菜种植面积最广,B正确;甘蔗、棉花、花生主要在夏半年生长,ACD错。故选B

下图为201812日至4日雨雪分界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16. 引起图中雨雪界线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 冷锋 B. 暖锋 C. 气旋 D. 准静止锋

17. 影响图中曲线东部稀疏西部密集的原因最可能是

A. 纬度高低 B. 冷空气强弱 C. 地形地势 D. 距海远近

【答案】16. A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从图中看雨雪界线不断向南移,说明该天气系统自北向南移,说明冷空气不对向南推进,冷空气势力强,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为冷锋,A正确。

17题详解】

图中西部地区受东西走向山脉的影响,冷气团向南移动受阻,东部地区没有地形阻挡冷气团向南推进速度快,C正确。

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平均深度只有8米,海水盐度低,沿岸常年有海流,海底地形平坦,冬季大幅封冻。冬季盛行偏北风,西北部海区常有惊涛巨浪,景象十分壮观。刻赤海峡是连接亚速海和黑海的通道,二战时建有铁路大桥,后因自然原因损毁,2018年俄罗斯新建的刻赤海峡公路两用大桥通车。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与锡瓦什湾相隔,锅瓦什湾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m的淤泥。由于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下图为亚速海及周边区域略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18. 近百年来,亚速海的盐度发生了变化,关于其盐度变化及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变小   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增多,补给水源增多

B. 变小   经济发展排放的废水增多,稀释了海水

C. 变大   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盐度增加

D. 变大   生产活动中大量引水,海平面下降,黑海海水倒灌

19. 二战时修建的刻赤海峡铁路大桥被损毁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因发生地震灾害而损毁 B. 由火山喷发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熔岩摧毁

C. 海水挟浮冰撞毁桥墩 D. 因泥沙淤泥积航道而废弃

20. 关于夏季锡瓦什湾尤臭的自然原因,描述错误的是:

A. 夏季亚速海的洋流较弱 B. 夏季蒸发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浅

C. 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 D. 沙嘴阻挡了内外海水的交换

【答案】18. D    19. C    20.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材料和图示,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18题详解】

该区域没有大规模的山脉,所以不会因为全球变暖而导致冰雪融水增多,却可能因全球变暖导致蒸发加剧,所以受全球变暖影响,该海域盐度不是变小,而是可能变大,故A错。经济发展对水源的需求量往往大于排水量,所以,受经济发展影响,该区域的水量最可能减少,从而导致海面降低,黑海海水倒灌,使该海域盐度变大。所以,B错,D正确。C选项,全球变暖是盐度变大的可能原因,但是因为全球变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影响程度较小,人为原因才是最主要原因。综上所述,最佳答案为D

19题详解】

该地区远离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海底地形平坦,说明该地并未发生火山地震,所以因发生地震灾害而损毁的可能性不大,故AB错。材料中提到冬季大幅封冻,冬季盛行偏北风,西北部海区常有惊涛巨浪,所以可以推测大桥损毁的原因最可能是海水挟浮冰撞毁桥墩,故C正确。平均深度只有8米的海域是不适合船只航行的,即便泥沙淤泥积航道,也不会导致大桥损毁。故D错误。综上,正确答案为C

20题详解】

海湾海底分布着厚达5米的淤泥,夏季气温高,微生物活动比较活跃,所以海底物质容易腐烂变质引发臭味,故C描述比正确。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更浅,海底臭味更容易散发出来,故B描述正确。沙嘴阻挡了湾内外海水的交换,没有外界海水的稀释,臭味不易减少,故D描述正确。材料提到沿岸常年有海流,所以A描述不正确。综上,正确答案为A

清明节期间高中生张小明前往我国某森林公园进行研学旅行。在公园里,他发现有一些树上深绿树叶中有些树叶开始枯黄脱落,而有一些光秃秃树上开始长出嫩绿叶,他查阅资料绘制了公园里两种树的树叶凋落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21. 甲、乙树种最可能属于

A. 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C. 热带季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22. 张小明根据甲乙树的树叶生长及脱落特征推断自然界有些树的树叶夏季停止生长,当秋雨开始时立即生长。该树种最有可能位于

A. 10°-25°大陆东岸 B. 30°-40°大陆东岸

C. 30°-40°大陆西岸 D. 40°-60°大洋东岸

【答案】21. B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树种在春季落叶最多,应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冬季气温较低,降水少,到了春季气温回升,旧树叶凋落,新叶长出;乙树种秋季落叶最多,冬季几乎没有落叶,应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根据题干,该树种夏季停止生长,秋雨开始后再生长,可能与气候有关。据此推测,当地夏季炎热干燥,树木缺水,停止生长,冬季温和多雨,树木秋雨开始后再生长,这符合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生长特点,故推断该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本大题4题,共56分。)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R湖区略图。R湖是一个堰塞湖,发源于高山地区的L河被冰川沉积物所阻断,在幽深的峡谷中汇水成湖。湖面海拔300多米,面积近6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50米。注入湖泊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其中L河是吐纳湖水的主要河流,L河流量丰富,水流湍急,R湖湖水随L河西流不止,湖面湖水却是平静如镜,水不扬波。R湖水温稳定,在世界众多湖泊中年温差和日温差明显偏小,终年不冻。夏季午后,湖泊周边地区云雨天气多见,令人称奇的是,周边云雨越盛湖泊上空越是云雨少见。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1)推测R湖在世界众多湖泊中年温差偏小的原因。

2)分析R湖日温差小于周边地区的原因。

3R湖夏季午后云雨少见,结合R湖水温稳定的特点归纳其原因。

【答案】(1)水量大,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较强;高山阻挡冷空气,冬季温暖(地处谷地,与周边热量交换少;靠近海洋,气温受海洋调节);夏季冰川融水注入,水温偏低。

2)湖泊比热容大,水温变化比周边陆地慢;地处谷地,气温变化比周边山地慢。

3)夏季午后周边区域气温高,R(因湖水稳定)气温偏低,形成热力环流,湖面区域受下沉气流影响。

【解析】

【分析】

水量大,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较强。与周边热量交换少,气温日较差小。高山阻挡冷空气,季温暖。夏季冰川融水注入,水温偏低。所以气温年较差小。夏季湖面区域受下沉气流影响,多晴天。湖水流速慢、水量大、风浪小,湖面平静。

【详解】(1 ) 气温年较差大小与水量、地形及海陆位置有关。由材料面积近6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50R湖水量大,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较强。在幽深的峡谷中汇水成湖地处谷地,与周边热量交换少,气温日较差小。高山阻挡冷空气,冬季温暖。靠近海洋,气温受海洋调节。夏季冰川融水注入,水温偏低。所以气温年较差小。

(2 )日较差大小主要与热力性质及地形有关。湖泊比热容大,气温变化比周边陆地慢。地处谷地,与周围热量交换少,气温变化比周边山地慢。所以日温差小。

(3)夏季午后云雨少见主要结合热力环流进行分析。夏季午后周边区域气温高, R湖面积大,湖水稳定,气温偏低。湖陆间形成热力环流,湖面区域受下沉气流影响,多晴天。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为新疆局部地区部分地理要素示意图。20183月中的,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部分玉米田庄稼幼苗受损。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但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湖泊面积急剧萎缩,大片湖区干涸。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图乙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1)说明艾比湖流域所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该湖泊的湖水性质。

2)推测该区域此次洪水的形成原因。

3)分析阿拉山口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

【答案】(1)参与陆地水循环。深居内陆,降水少;径流汇入带入盐分;人类农垦及拦截,入湖水量更少;全球变暖蒸发旺盛,盐分累积,变成咸水湖。(任答两点)

2)自2017年冬至20183月初,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降雪量偏多,气温偏低,积雪量大; 3月中旬,气温骤升,积雪大量融化,区域内出现融雪性洪水。

3)阿拉山口东北部是玛依力山,西部是阿拉套山,是一个西北--东南向的狭长谷地,地形的狭管作用加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冷空气顺势而下加剧了风速;该地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植被覆盖率低,风阻小,离冬季风源地近,气压梯度大,风力更强。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疆艾比湖面积变化为核心,考查水循环、洪涝灾害、风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注重考查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

【详解】(1)根据区域图进行判断,艾比湖位于我西北地区且属于内流湖,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进一步利用水循环原理分析该湖泊的水文特征,该区域降水少,蒸发旺盛,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入湖径流减少,湖泊为咸水湖。

2)本题考查洪涝灾害,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该区域自2017年冬季期间降雪量比正常年份增多,冬季积雪量大;20183月该区域天气睛朗,气温骤升,大量的冰雪迅速融化,水量增加,进而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3)本题考查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根据图示进行分析,该区域离冬季风源头近,受冬季风影响强;该区域地形为西北——东南向的峡谷地形,与冬季风方向一致,起到加速的作用;该区域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摩擦力小,对冬季风削弱作用弱,风力强劲。

【点睛】1、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1)气压梯度力

2)距离风原地的远近

3)地形的走向及高低起伏状态

4)地表植被的覆盖情况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曲峡是指形成于山地中的曲流峡谷,多是由古平原面上的曲流发育而成。在太行山区,从南向北分布数条河流。这些河流流经的太行山主脉地区,是曲峡分布密集区。左图示意太行山区典型曲峡分布地段,右图示意太行山某曲峡景观。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1)描述太行山曲峡的形成过程。

2)说明太行山曲峡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答案】(1)第一阶段,地质时期太行山地区地势平缓,河流侧蚀作用明显,曲流发育;第二阶段,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增强,但保留了曲流的形态,逐渐演变成曲峡

2)有利影响:曲峡景观独特,利于发展旅游业;水能资源丰富,利于筑坝发电。

不利影响:曲峡地区山高坡陡,不利于发展耕作业;山高谷深,交通不便。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成因、地质构造与地貌、地质构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详解】(1 )本题主要考查曲峡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形成过程,由材料分析可知,曲峡最初为形成于古平原面上的曲流,后来由于地壳抬升,水流流速加快,河流的下切作用加强,同时具备了原来曲流的形态,最终形成曲峡。

(2 )本题主要考查曲峡"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该题需要答曲峡"的意义,不是河流的意义。影响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因此该题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曲峡主要是由地壳抬升形成的景观独特,居民可以利于该景观发展旅游业;河流流经山区河流的流速较快,水能资源丰富,利于筑坝发电。但是由于地壳抬升, "曲峡地区山高坡陡,平原面积减少,不利于发展耕作业;另外,该地地形崎岖,山高谷深,不利于发展航运,交通不便。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喜马拉雅山脉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长达3400多千米,平均海拔高度6000米以上,拥有8000米以上高峰14座,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的沟谷地区是该区生物的天然避难所,也是本地区生物扩散和交流关键的生态走廊。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坡山区卫星影像,图中白色部分为冰川,浅色线状事物为河流。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1)简析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降水、河流和地形三者之间的关系。

2)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对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解析】

【分析】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