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启迪慧想
启迪慧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032,434
  • 关注人气:10,4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统考地理试题【解析】

(2020-06-04 07:52:46)
标签:

启迪慧想文综

气温

时尚

星座

杂谈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攀枝花市2020级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下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统考地理试题【解析】

1. 监测显示近年来,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导致该流域内

A. 大气降水增加 B. 地表径流减少

C. 地下径流减少 D. 水汽蒸发减少

2. 若要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A. 人工降雨 B. 植树造林

C. 围湖造田 D. 引水灌溉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A、蒸腾作用明显减弱,流域内降水可能减少,故A错误;

B、植被破坏,下渗减少,流域内地表径流增加,故B错误;

C、植被破坏,下渗减少,流域内地下径流减少,故C正确;

D、流域内水汽蒸发主要与温度有关,与植被破坏关系不大,故D错误。

2题详解】

A、人工降雨不能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故A错误;

B、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能涵养水源,可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故B正确。

C、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小,对河流调节作用减弱,使流量不稳定,故C错误; 

D、引水灌溉使流域的径流量减少,不能稳定其径流量,故D错误;

气温日变化的大小与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状况有关。下图示意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统考地理试题【解析】

3. 能正确反映气温变化的是

A. 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大 B. 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

C. 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大 D. 山谷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

4. 一天中最低温均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 山谷多夜雨,降温快 B. 夜间吹谷风,山谷散热快

C. 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D. 夜间吹山风,冷空气下沉积聚山谷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A. 读图可知,无论冬夏,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大,A错;

B. 读图可知,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B错;

C. 读图可知,无论冬夏,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大,C对;

D. 山谷冬季日温差略小于夏季日温差,D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统考地理试题【解析】

4题详解】

A. 谷地多夜雨,但对气温影响小,A错;

B. 夜间吹山风;并且山谷较封闭,散热慢,B错;

C. 山谷地形闭塞,降温慢,C错;

D. 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最低温出现在山谷,D对。

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由河流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

下图为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统考地理试题【解析】

5. 甲时期的沙坎

A. 粗沙一侧以侵蚀为主,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

B. 粗沙一侧以堆积为主,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

C. 细沙一侧以侵蚀为主,表明沙坎向河口移动

D. 细沙一侧以堆积为主,表明沙坎向河口移动

6. 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

A. 沙体高度降低 B. 河口盐度上升 C. 海洋潮流减弱 D. 河流流量增加

7. 河口拦门沙对河口两岸居民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①拦截泥沙,净化水质  ②阻碍水流,加剧洪涝  ③淤塞水道,不利航运 ④阻碍洄游,鱼类减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5. A    6. B    7. B

【解析】

5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时期,沙坎靠外,位置较低,内坡粗泥沙较多,表明该时期河流的径流量较大,河流含沙量多,流水侵蚀作用较强,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内坡粗沙一侧受河流侵蚀较强,故选A

6题详解】

根据图示,乙时期沙坎高度较高;根据泥沙沉积的粗细状态,乙时期外海处是粗沙,甲时期是细沙,可以判断出乙时期河口处径流动力作用小于海流动力作用,也就是说入海径流较少,则河口盐度上升,故选B

7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其危害主要是对人类活动来说的。一方西不利于航运,另一方面阻碍水的正常流动,可能会形成洪水突害。②③正确,故选B。

米线是由优质大米经过发酵、磨浆、蒸煮、压条、晾晒等工序制作而成,新鲜大米制作的米线口感最佳。因其吃法多样、口感独特深受攀枝花市民的喜爱。攀枝花市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在研学旅行中,发现盐边县某村生产的米线畅销市内外。

下图为该村局部等高线分布及晒制米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统考地理试题【解析】

8. 正常年份,该村最适合晒制米线的月份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9. 晴朗的下午,图中最适合晒制米线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8. D    9. C

【解析】

8题详解】

晒米粉应该选择降水量小、气温高的月份,盐边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排除C;冬季气温较低,排除A;10月正值稻米收获时节,大米新鲜,且此时气温相对较高,同时雨带已退出中国大陆,晴天多。所以正常年份,当地最适合晒米粉的月份是10月份。故D。

9题详解】

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晒米粉最好的月份是10月份,在晴朗的下午,太阳位于西南方,因此位于山的西南坡光照充足,所以丙地是四个地点中最适合晒米粉的地方。故C正确,ABD错误。

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候鸟迁徙进行观测记录:某日北京时间7时08分太阳从东方湖面升起,数小时后,飞鸟的影子落在正北时,太阳高度为65°,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时08分。

下图为该学习小组拍摄的日出候鸟迁徙照片。据此完成下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统考地理试题【解析】

10. 该照片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A. 滇池 B. 青海湖

C. 太湖 D. 呼伦湖

11. 拍摄当日

A. 哈尔滨可能烈日炎炎 B. 攀枝花正午影长年内最长

C. 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D. 北京与开普敦的昼长相等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当地昼长为12小时,节气为二分日。由正午太阳高度为65°,即可知当地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统考地理试题【解析】地理纬度即为25°N。北京时间708分日出,对应于当地地方时6点,说明当地经度为103°E,故当地的地理坐标为(25°N103°E),最靠近滇池。故本题选A

11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当日的节气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A. 该日为二分日,哈尔滨不可能烈日炎炎,A错;

B. 攀枝花正午影长年内最长为冬至日,而不是二分日,B错;

C. 二分日,南极圈内无极夜现象,C错;

D. 北京与开普敦的昼长相等,都为12小时,D对。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题~第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这些湖泊湖面似镜子一样反射天空景色,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的“天空之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下图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统考地理试题【解析】

1)分析图示区域高原湖泊众多的原因。

2)分析该地湖泊贯通前被称为“天空之镜”的原因。

3)简述库赛湖、海丁诺尔、盐湖贯通并相连成为一个大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较多;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少;地下多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地表起伏不平,在低洼处易积水形成湖泊。

2)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人类活动少,水质清洁;湖水盐度高,反射率强。

3)有利:湖泊湿地面积扩大,蒸发量增大,空气湿度增大,降水量可能增加;有利于植被生长,生物多样性增加;(或有利于缓解当地气候变暖、冰川退缩的趋势)。

不利:湖泊面积扩大,淹没沿岸草地;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加剧。

【解析】

【分析】

以青藏高原湖泊为区域背景综合考查湖泊成因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解题关键是要联系区域背景以及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答题,有一定难度。

【详解】(1)湖泊主要是洼地积水而成。所以湖泊众多的原因应从水的补始和排泄两方面考虑。藏北高原湖泊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湖水的排泄主要是蒸发和下渗。

2)该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风浪小,水面平静;人类活动少,污染源少,水质清洁;湖水盐度高,浓度大,反射率强。

3)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要从两方面辩证分析,有利:湖泊湿地面积扩大,水汽来源丰富,蒸发量增大,空气湿度增大,降水量可能增加;湖泊湿地面积扩大,使湖泊周边地区的土壤湿度增加,有利于植被生长,生物多样性增加;降水量可能增加,云量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加,使气温有所下降,有利于缓解当地气候变暖、冰川退缩的趋势。

不利:湖泊面积扩大,淹没沿岸草地,使草场资源减少;使湖泊周边地区的土壤湿度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加剧。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右图为维多利亚湖及周边地质构造示意图。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统考地理试题【解析】

1)简要说明图中1月份风向的形成原因。

2)分别说出爱德华湖盆和维多利亚湖盆的主要地质成因。

3)比较维多利亚湖7月东岸和西岸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4)甲地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的原因。

【答案】(1)该地1月份北半球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形成东北风;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北风。

2)爱德华湖盆:岩层断裂下陷;维多利亚湖盆:岩层受挤压向下弯曲形成向斜。

3)差异:西岸多于东岸

理由:7月,东南风经过维多利亚湖的增湿作用到达西岸;西岸地处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所以比东岸降水多。

4)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地处低纬地区,气温高,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加剧沿岸环境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统考地理试题【解析】干旱程度。

【解析】

【分析】

(1)风向的判读需考虑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2)认真分析地质构造图,正确判读断层和褶皱地质构造。

(3 )影响降水的因素应从地形、大气流、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 

(4)气候特点应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气温包括气温高低和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方面分析。隆水包括降水总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影响气候的因素应从地形、纬度、环流、海陆位置等方面务析。

【详解】( 1 )据图可知,本区位于赤道附近,1月份赤道低压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发生左偏,形成西北风。

2)据右图分析,维多利亚湖盆的成因根据下方岩层向下弯曲,判断岩层受挤压向下弯曲,形成向斜构造。爱德华湖的岩层有错动,并且是向下错动,判断岩层断裂下陷。

( 3 )据左图可知,维多利亚湖地处赤道附近,无论是东南风还是东北风到达西岸前,都有经过湖面的增湿作用;且西岸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因此维多利亚湖降水西岸多于东岸。

( 4) 甲地位于索马里半岛东部沿海,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风来自大陆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东北部陆地气候干旱,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因此终年降水较少。地处低纬地区,气温高,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索马里寒流也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点睛】本题以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为区域,并提供了部分地区的地形和构造剖面示意图,考查地形质构造、气温、风向的相关知识。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为2019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统考地理试题【解析】

描述甲地的天气状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答案】甲地天气状况:大风、降温,沙尘漫天(沙尘暴)。

原因:经历冷锋过境,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此时为该地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统考地理试题【解析】春季,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而冷锋锋前暖气团比较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沙尘天气。简答题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答地理现象的能力。通过对等压线图的判读可以发现图中有高压中心,另外可以判断图中的天气系统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

【详解】描述天气状况应从等压线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统考地理试题【解析】分布,天气系统的分布和位置等方面进行梳理,提炼出有效信息。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冷锋附近,正在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此时为该地的春季,地表干燥,沙源丰富,暖气团水分不足,因此出现大风、降温,沙尘漫天的天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