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启迪慧想
启迪慧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027,118
  • 关注人气:10,4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省宝鸡市2020届高三模拟第二次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2020-06-09 08:13:57)
标签:

财经

启迪慧想文综

气温

时尚

原因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0年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二) 文科综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同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总分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人民日报》2020年3月18日报道,钟南山在冠状肺炎疫情发布会上说:我们对所有国家都是支持的态度,现在中国大量出口核酸试剂。还要有更加紧密的交流,希望人类创造可以共享,更快克服新冠肺炎的疫情。同时,我国还向很多国家捐赠口罩等防疫用品。据此回答: 
1.核酸试剂和口罩生产分别属于工业生产布局的 
A.技术指向型和市场指向型 B.技术指向型和劳动力指向型 
C.劳动力指向型和原料指向型 D.都是市场指向型
1.【答案】B
【解析】
【详解】核酸试剂生产对技术要求较高,倾向布局在技术发达的区,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而口罩生产对劳动力数量、价格要求较高,倾向布局在具有丰富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原料指向型工业:原料运输成本大或原料不便运输的工业。如乳品厂、制糖厂、罐头厂。市场指向型工业:产品不便长途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很高的工业。如啤酒厂、家具厂等。技术指向型工业:技术投入比重大的工业。如计算机、电子、精密仪器仪表、新材料等。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劳动力投入比重大的工业。如纺织、普通服装制造、电子装配厂等。
 白鹳是迁徙性鸟类,其迁徙主要依靠上升的热气流进行高空滑翔运动,主要迁往热带非洲和印度次大陆一带越冬。每年春季单性白鹳大K从南非飞往克罗地亚与雌性白鹳玛丽娜相聚,这个故事已经持续了16年,感动了世界。下图为大K的飞行路线图。据此完成2-4题。  
陕西省宝鸡市2020届高三模拟第二次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2.每年春季大K为了与玛丽娜相见,预计要飞行的距离约为 
A.2000km B.8000km C.15000km D.20000km 
3.依据白的飞行特点,一天中最适宜大K飞行的时间是 
A.早晨 B.午夜 C.午后D.傍晚 
4.大K飞往克罗地亚的过程中,对其飞行影响较大的下垫面是 
A.宽阔的海城 B.滩涂 C.池塘 D.小树林
陕西省宝鸡市2020届高三模拟第二次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下图是印度尼西亚位置简图。据此完成5-6题。 
陕西省宝鸡市2020届高三模拟第二次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5.印度尼西亚主要的气候特征是 
 A.全年干湿分明 B.夏季炎热干燥 C.全年高温多雨 D.全年四季分明 
6.雷雨是湿热空气强烈对流运动,同时伴有雷电的强阵雨现象。图中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每年雷雨天数超过320天,主要原因是该地
 ①靠近赤道②周围水域广阔③对流显著④气旋活动频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5. A 6. A
【解析】
【5题详解】
印度尼西亚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选A正确。
【6题详解】
爪哇岛靠近赤道,太阳辐射强,地面受热强,空气对流旺盛;加之本身是岛屿,周边水域广阔,有充足的水汽,雷雨天气多;赤道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无气旋活动。选A正确。
【点睛】对流雨
1、形成:近地面层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促使低层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就会形成对流雨。
2、特点:对流雨来临前常有大风,并伴有闪电和雷声,有时还下冰雹。对流雨以低纬度地区表现最多,降水时间一般在午后,特别是在赤道地区,降水时间非常准确。
3、分布:对流雨以低纬度地区表现最多,降水时间一般在午后。在中高纬度,对流雨主要出现在夏半年,冬半年极为少见。
 河堤是指沿江河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可抵御洪水、保护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的安全,是世界上最早广泛采用的防洪工程之一。下面为世界上两条著名河流中下游某河段河堤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  
陕西省宝鸡市2020届高三模拟第二次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7.推测造成两条河流河堤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特征 B.景观设计 C.航运条件 D.气候类型 
8.推测图1和图2中的河流分别可能是
 A菜茵河、尼罗河 B.黄河、尼罗河 
C.黄河、菜茵河 D.尼罗河、黄河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图1显示,该地河堤较高,图2显示,该地河堤较低,材料信息表明,河堤是世界上最早广泛采用的防洪工程之一,表明图1所示河流洪峰水位高,径流变化大,而图2所示河流洪峰水位低,径流变化小,说明两地河水补给季节变化不同,最有可能是两地河流流域内气候类型不同所致,因此推测造成两条河流河堤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类型,D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两河段均位于河流中下游,因此地形特征可能相似,排除A。材料信息表明,河堤主要功能是防洪,因此景观设计不是河堤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B。河流深度、宽度、流速会航运条件,河堤形态与航运条件无关,排除C。故选D。
8题详解】
图1显示,该地河堤较高,表明图1所示河流洪峰水位高,径流变化大,莱茵河流域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中下游径流量变化小,排除A;图2显示,该地河堤较低,表明图2所示河流洪峰水位低,径流变化小,尼罗河的河水主要来自干湿明显的热带草原气候区,黄河流域以季风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为主,降水和冰雪融水的季节变化大,因此两条河流中下游河段径流变化大,排除B、D;莱茵河流域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中下游径流量变化小,C符合题意,故选C。
林隙也称林冠空隙  ,是指群落中1株以上林冠层树木死亡形成的林间空隙,是新个体占据与更新的空间。距离林隙中心距离不同,光照、热量和水分条件不同。林隙既是森林苗木更新的主要场所,也是森林维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生境,同时林隙对林区的微生境具有干扰作用。下图是我国秦岭南坡某林区甲、乙、丙三个主要树种幼苗在某种林隙中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陕西省宝鸡市2020届高三模拟第二次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中心向边缘递减
 B.乙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中心向边缘先减少后加增加
 C.丙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边缘向中心递增
 D.距林隙中心14米处三种幼苗分布较均衡 
10.甲、乙、丙三种树种幼苗喜光性由强到弱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11.林隙作为林区锥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生境对附近苗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调节局地气温年较差 B.协调局地的资源分配 
C加速林区的水循环 D.增加林区的空气湿度 

【答案】9.D 10.A 11.B 
【解析】
 【分析】 9.图中显示,甲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中心向边缘波动降低,距林隙中心8~12千米段变化小不呈递减状态,A错误;图中显示,乙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中心向边缘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图中显示,丙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边缘向中心递减,C错误;读图可知,距林隙中心14米处三种幼苗密度大致相同,因此分布较均衡,D正确。故选D。 
10.材料信息表明,林隙是指群落中1株以上林冠层树木死亡形成的林间空隙,越接近中心,受周围森林遮挡越少,光照越强,林隙边缘受旁边森林遮挡作用越多,光照变弱。图中显示,甲树种幼苗在林隙中心密度最大,表明甲喜光性强;丙树种幼苗在林隙边缘密度最大,表明丙喜光性弱,乙树种喜光性居中,因此甲、乙、丙三种树种幼苗喜光性由强到弱依次是甲、乙、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材料信息表明,距离林隙中心距离不同,光照、热量和水分条件不同,因此在林隙不同部位适合不同生物生长,从而维持生物多样性,因此林隙作为林区维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生境对附近苗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协调局地的资源(光、热、水)分配,B符合题意;林隙中生物量较少,对调节局地气温年较差能力 宝鸡 公主稼护肤品 好用吗 都有那些产品 广告 公主稼护肤品 都有那些产品,多少钱,效果怎么样,找谁代理,兽大火热招募中,一对一指导 查看详情 >  较差,且与生物多样性关系不大,排除A;加速林区的水循环,与维持物种多样性关系不大,排除C。林隙植物密度较小,植物较矮小,与森林相比,空气湿度较小,且与生物多样性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B。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溇港圩田系统是古代太湖人民变沼泽、滩涂为沃土的一项独特创造。西晋时期,北方大量人口迁徙到太湖流域。为解决耕地不足和早涝灾害问题,先民们采用“竹木透水围篱”技术(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墙,从泥水混合的软流质———沼泽中分离出河流与耕地)在太湖南部的滨湖沼泽、滩涂区修筑东西向的“横塘”,开凿南北向的“溇港”,挖出的泥土堆高而成“圩田”。同时,在每一部溇港与太湖的交汇处建一道水闸,闸口大多朝向东北,以减少湖水倒灌淤塞。2016年11万,大湖溇港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下面为“竹木水围篱”技术示意图(图1)和太湖溇港水系分布图及溇港的放大图(图2)。
陕西省宝鸡市2020届高三模拟第二次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1)据文字材料分析太湖周围先民们开挖溇港的有利条件(6分) 

(2)根据图1简述古人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墙,分离出河流与耕地的过程。(6分) 

(3)结合洪、枯水期,从保护河道的角度分析溇港设计成南宽北窄的原因。(6分) 

(4)分析太湖南岸溇港的闸口大多朝向东北,避开西北或正北的原因。(6分) 


36.答案:
【解析】(1)地处太湖滨湖平原,地势低洼易开挖;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劳动力丰富,“竹木水围篱”技术成熟。  
(2)沼泽是地表长期积水的土地,利用竹子和木头做成的墙体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将两道墙之内的软流质泥土挖到墙外,水可以透过缝隙渗透到两墙之间,从而在两道墙之间形成河流,墙外形成耕地。  
(3)溇港的宽窄变化会造成水流流速的变化,从而影响河道中泥沙冲淤过程,由南往北流,水流加快,侵蚀加强,反之,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4)主要受季风影响,因为冬季盛行西北风,太湖流域进入枯水期,太湖水位高于溇港水位,且湖水受风力影响搅动,泥沙含量大;闸口朝向东北,防止来自太湖水倒灌,减少泥沙淤积,保持河道的畅通。  
答案为:   
(1)太湖南岸多沼泽和潍涂,水浅且富含淤泥,易开挖;劳动力丰富;“竹木水围篱”技术比较成熟。  
(2)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透水的挡墙,中间的软流质泥土被挖到挡墙外面;泥土中的水,透过竹木挡墙的缝隙渗入河道,形成了河流;泥土留在挡墙之外形成耕地。  
(3)洪水期,由南往北流的水流经过变窄的河道,水流速度加快,将河道内淤积的泥沙冲入太湖;枯水期,由北往南流的太湖水从逐渐变宽的河道流过,水流速度减慢,减少了对岸堤的冲刷。  
(4)冬季时,太湖地区盛行西北季风;此时湖水水位高于淡港水位,且湖水受风力扰动,泥沙比重大;若闸口朝向西北或者正北,湖水更易倒灌,加剧太湖泥沙在入湖凌港口处淤积。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16至19世纪,渔民驾着小船在浅海打鱼,腌晒成咸鱼干出售欧洲。20世纪开始出现拖网大型渔船,1954年后,速冻渔船的使用,使鳕鱼产量猛增,甚至“供养了欧洲”。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鱼群消失,延续了500年的纽芬兰捕鱼业彻底破产。下图1为纽芬兰渔场位置示意图,图2为不同渔业资源密度与捕捞强度的关系示意图。 陕西省宝鸡市2020届高三模拟第二次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1)指出组芬兰渔场在冬季渔业捕捞时常遇到的不利气象条件,并分析其成因65分)

 (2)简析纽芬兰渔场曾“供养了欧洲”及目前其捕鱼业破产的原因。(10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出为促进该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6分) 


37.【解析
(1)主要从地形、劳动力、技术等方面分析。  
(2)从竹子和木头做成的围墙具有透水性,水流进河流,泥沙留下形成土壤,演化成耕地。  
(3)从洪水期和枯水期溇港的宽窄变化会造成水流流速的变化角度分析。  
(4)从冬季风角度分析,冬季盛行西北风,风经过太湖搅动泥沙,带有泥沙的湖水进入溇港,导致泥沙淤积,河道不畅。因此避开西北或正北方向。 该题主要考查太湖流域人们对自然地理状况的改造。在图文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恰当分析即可。 
(1)图中显示,纽芬兰渔场位于50°N附近,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低、白昼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弱,因此气温低,不利于渔业捕捞;纽芬兰渔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来自暖流海区的暖湿空气遇寒流流经的冷下垫面,水汽易凝结形成海雾,当地多大雾,不利于渔业捕捞。纽芬兰渔场位于西风带,且冬季时南北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西风风力更强劲,多大风不利于渔业捕捞;当地纬度高,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纽芬兰渔场白昼时间短,白天短,渔业作业时间短,不利于渔业捕捞。  
(2)纽芬兰渔场“供养了欧洲”的原因:纽芬兰渔场为世界著名大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当地捕鱼历史悠久,捕鱼技术先进,捕鱼量大;捕获的鱼产品经过简单加工(腌晒成咸鱼干)或冷冻技术的使用便于鱼产品长距离运输,扩大了市场,使得欧洲可以大量食用当地鱼产品,因此纽芬兰渔场“供养了欧洲”。  纽芬兰渔场捕鱼业破产原因:材料信息表明,20世纪开始出现拖网大型渔船,1954年后,速冻渔船的使用,使鳕鱼产量猛增。由于市场的扩大,鱼产品需求量增大,刺激了纽芬兰渔场捕鱼业迅速发展,捕捞能力不断增大,造成过度捕捞,捕捞量大于当地的生产量,破坏海洋生态平衡,造成渔业资源枯竭,从而导致当地捕鱼业破产。  
(3)题意表明,为促进该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提出。图2信息表明,当捕捞强度大于渔业资源密度增长率时,渔业资源密度会迅速下降,因此为了促进该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捕捞强度应小于其渔业资源密度增长率;为了海洋生态平衡和渔业资源恢复,应针对不同鱼类实行不同的休渔制度;为了防止渔业资源枯竭,加强宣传和立法,规范捕鱼行为,提高渔民保护渔业资源的意识;渔业资源减少与海洋污染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防治水污染。  
故答案为:
(1)①气温低: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②多大雾:寒暖流交汇海区,来自暖流海区的暖湿空气遇寒流流经的冷下垫面,水汽易凝结形成海雾。③多大风:冬季时南北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强劲;④白天短: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纬度较高的地区,冬季白天时长较短。  
(2)“供养了欧洲”的原因:渔业资源丰富;捕鱼技术的发展;冷冻技术的使用便于鱼产品长距离运输,扩大了市场。  捕鱼业破产原因:市场的扩大刺激了渔业生产,造成过度捕捞;破坏海洋生态,造成渔业资源匮乏。  
(3)①针对不同鱼类实行不同的休渔制度;②捕捞强度应小于其渔业资源密度增长率;③加强宣传和立法,提高渔民保护渔业资源的意识;④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防治水污染。  
【点睛】(1)不利气象条件可以根据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和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  
(2)纽芬兰渔场曾“供养了欧洲”及目前其捕鱼业破产的原因应从影响渔业的区位因素及变化进行分析。  (3)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可以从修渔制度、法律、宣传教育和环境保护等角度分析。 本大题以纽芬兰渔场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区域气象特征及成因、渔业区位条件及变化、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2018年9月,某手机短视频平台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西永和县发起了“永和乾坤湾,玩转好心情”的短视频创意挑战赛,引发广大网友和游客关注。将短视频网络平台的科技元素,与该县自然风光、剪纸等传统艺术相融合,使短视频的艺术感、现场感得到发挥。借助移动互联网的精准投放,获得了超过5亿次的播放量,推动当地特色景点成为网红景点。在“十一”黄金周期间,该县接待国内外游客的数量同比增长近两倍。
 请说明短视频网络平台助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43.答案:解: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答,一方面是短视频网络平台自身的优点,另 -方面是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对于网络宣传的需求,短视频网络平台自身的优点,如成本低,传播速度快,效用强,动态展示,角度多元化,同时范围广等优点,而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对于网络宣传的需求高,需要新媒体提高知名度,二者互补,因此可以用短视频网络平台助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  
故答案为:  使用网络平台制作短视频,费用较低,降低了宣传和推广成本;短视频挑战赛内容多样,角度多元,可以创意性地展示当地的自然风光及传统艺术等,吸引人们点击观看;运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短时间拓展旅游市场;动态展示旅游资源,增强旅游体验(互动性);利用短视频平台的关注度,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  
【点睛】要多角度多思维去回答网络平台自身的优点,同时要注意贫困区发展旅游来促进经济发展对与网络的需求,二者是互补的,从这方面去回答。难度不大,发散性思维题,但是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和实际去谈。 知识迁移和应用创新题。考查新媒体平台对于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既要结合所学知识,又要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雾霾污染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京津冀地区是雾霾污染的重灾区。下图 是京津冀地区PM2.5主要来源示意图。陕西省宝鸡市2020届高三模拟第二次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分析京津冀地区PM2.5的主要来源,并指出该地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降低PM2.5的 浓度。

44.答案:解:读图可知,PM2.5的污染源中,机动车尾气为47.3%,工业生产占14.1%,燃煤占10.9%,所以PM2.5污染物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工业生产、燃煤等。从污染源可知,由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以及燃煤废气排放,导致大气中PM2.5含量增多,因此要减少煤炭的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废气排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工业生产的废气要达标排放;增加植被覆盖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减少沙尘天气,减少PM2.5的含量;从污染物来源可知,汽车尾气占比最多,因此要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多乘坐公共交通以及低碳、绿色出行,树立公众环保意识,提高环境质量。  
故答案为:  PM2.5污染物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工业生产、燃煤等。措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工厂废气和汽车尾气达标排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扬沙天气;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等;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  
【点睛】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本题以京津冀地区PM2.5主要来源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该地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降低PM2.5的浓度,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陕西省宝鸡市2020届高三模拟第二次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陕西省宝鸡市2020届高三模拟第二次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陕西省宝鸡市2020届高三模拟第二次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陕西省宝鸡市2020届高三模拟第二次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陕西省宝鸡市2020届高三模拟第二次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陕西省宝鸡市2020届高三模拟第二次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陕西省宝鸡市2020届高三模拟第二次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陕西省宝鸡市2020届高三模拟第二次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陕西省宝鸡市2020届高三模拟第二次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陕西省宝鸡市2020届高三模拟第二次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