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2020-04-09 09:16:09)
标签:

启迪慧想文综

气温

时尚

杂谈

原因

分类: 学海无涯(地理同步课堂指导)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校际联考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

3.I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I(选择题共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概念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A. 太阳系一木星一海王星 B. 可观测宇宙一太阳系一银河系

C. 太阳系一地月系一月球 D. 太阳一地球一哈雷彗星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太阳系为天体系统,木星、海王星同为太阳系行星,无从属关系,A项错误;

B. 按从属关系为可观测宇宙一银河系一太阳系,B项错误;

C. 太阳系一地月系一月球从大到小,具有从属关系,C项正确;

D. 地球为太阳系行星,哈雷彗星为太阳系彗星,无从属关系,D项错误。

综合分析,C项正确。

2. 下列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的是 ( )

大气环流 石油、天然气资源 火山爆发 地壳运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煤石油等是历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故也与太阳辐射有关,而火山爆发和地壳运动属于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③④错误,因此A正确。

3.201796日晚上1953分,太阳爆发X9.3级大耀斑,引发太阳质子事件和日冕物质抛射。据悉,这是自2005年以来太阳最强的一次爆发活动。此次爆发的大耀斑主要出现在太阳大气结构的哪一层上,对该新闻报道关注度最高的部门可能是

A. 光球层农业部门 B. 色球层通讯部门

C. 平流层旅游部门 D. 日冕层交通部门

【答案】B

【解析】

【详解】因为耀斑主要出现在色球层上,耀斑爆发时产生的强电磁波会使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扰动,干扰短波无线通讯,所以关注度高的是通讯部门。综合分析,B项正确。

【点睛】黑子现象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

4.北京时间20197261157分,由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实现一箭三星发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起飞时

A. 伦敦(52°N,0°)旭日东升 B. 堪培拉(35°S,149°E)夕阳西斜

C. 莫斯科(56°N,38°E)烈日当空 D. 纽约(41°N,74°W)夜色深沉

【答案】D

【解析】

【详解】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当北京时间是20197261157分时:

A. 伦敦(52°N,0°)位于中时区,比北京时间晚八小时,为357分,处于日出前的凌晨。A项错误;

B. 堪培拉(35°S,149°E) 位于东十区,比北京时间早两小时,为1357分,正处午后。B项错误;

C. 莫斯科(56°N,38°E) 位于东三时区,比北京时间晚五小时,为657分,日出之后的上午。C项错误;

D. 纽约(41°N,74°W) 位于西五时区,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为252257分,正值日落后的夜晚,夜色深沉。D项正确。

综合分析,D项正确。

【点睛】利用经度计算时区时,可用经度数除以150,整除时和余数小于7.50时,时区数即为商表示的数值,如果余数大于7.50时,时区数为商加1数。

新西兰媒体“Stuff”2019129日报道,当地时间91410分左右,位于新西兰北部的怀特岛发生火山喷发。

下图示意怀特岛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5.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球内部的

A. 地壳 B. 下地幔 C. 软流层 D. 地核

6. 新西兰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B. 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C. 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D. 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答案】5. C    6. C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球内部的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6题详解】

根据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理论,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挤压消亡边界,地壳活动活跃,岩层破碎多火山活动。故C项正确。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

完成下面小题。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7. 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 递增递减递减

B. 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C. 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 递减递减递增递增

8. 探空气球在某一高度时,其与基站的通讯设备发生异常现象,该层可能是

A. 臭氧层 B. 热层 C. 对流层 D. 电离层

【答案】7. B    8. D

【解析】

7题详解】

从地面到100千米上空,自下而上经过的大气层为对流层(0-12千米)、平流层(12-50千米)、高空大气层底部及热层(50千米以上)。对流层中随着高度的增强,受到地面辐射的影响减小气温降低;平流层中,上部为臭氧层,温度较高,随着高度增加,气温升高;高层大气底部,温度急剧降低,到达热层时气温又逐渐升高,所以记录的气温变化规律为递减、递增、递减、递增,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8题详解】

大气层电离层中含有大量离子和自由电子,可以干扰电磁波无线通讯,因而探空气球与基站的通讯发生异常可能出现在电离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9.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A. 增强地面辐射 B. 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C. 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D. 增强太阳辐射

【答案】C

【解析】

【详解】菜农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可以通过水分蒸发增加大棚中空气的湿度,水蒸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吸收地面辐射,并且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

10.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下列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B. 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 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D. 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答案】A

【解析】

【详解】因水库水面和库区周围地面比热容不同,白天和夜晚会出现湖陆风现象:

A. 白天增温时,地面增温快,形成热低压,水面增温慢形成冷高压,风由水库吹向四周,A项正确;

B. 水库中心区夜晚温度较地面高,存在上升气流,白天为下沉气流,B项错误;

C. 热力环流的方向白天和夜晚不同,C项错误;

D. 晚上水面降温慢,地面降温快,水面形成低压,地面形成高压,风由四周吹向水库。D项错误。

综合分析,A项正确。

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题。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1. 图示时刻石家庄和合肥相比可能(  )

A. 石家庄气温高,天气晴朗 B. 合肥气温低,气压高

C. 石家庄正在下大雪,气温低 D. 合肥有暴风雪,气温低

12. 此时,北京主要吹的风向为(  )

A. 东南风 B. 偏北风 C. 西南风 D. 正南风

【答案】11. C    12. B

【解析】

试题分析:

11题详解】

石家庄位于冷锋后,可能正在下大雪,气温低;合肥位于冷锋前,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温度高,天气晴朗。

12题详解】

具体一点的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符合的是偏北风。

考点:主要考查了锋面气旋和风向。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锋面气旋和风向判断的相关知识。

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3. 图中正确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组合是

A. A→B B. F→D→G C. I→D→G D. A→C→D→E

14. 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目前人类活动施加影响最强烈的环节主要是

A. E B. C C. B D. F

15. 海陆间循环

A. 不能更新各种水体 B. 破坏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C. 可以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D. 加剧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答案】13. D    14. A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是水汽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结合示意图分析:

A. A→B为海洋上的水循环,A项错误;

B. F→D→G为陆地内的水循环,B项错误;

C. I→D→G为陆地内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水循环,C项错误;

D. A→C→D→E为海陆间的水循环,D项正确。

综合分析,D项正确。

14题详解】

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目前人类活动施加影响最强烈的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为图中E箭头所示,所以A项正确。

15题详解】

海陆间循环对地理环境意义重大:

A. 联系和更新各种水体,使水资源得到再生,A项错误;

B. 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B项错误;

C. 流水通过侵蚀、搬运、沉积可以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改变地形,C项正确;

D. 调配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D项错误。

综合分析,C项正确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下图示意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简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6. 甲渔场的成因主要为

A. 径流入海 B. 寒暖流交汇

C. 上升补偿流 D. 人工养殖

17. 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洋流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16. B    17. 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需要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6题详解】

甲渔场为纽芬兰渔场,由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交汇而形成,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7题详解】

①②③④分别为巴西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纳利寒流,对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是暖流,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的是渔场的成因。1、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2、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3、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4、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8. 图中甲、乙分别代表

A. 变质岩和岩浆岩 B. 岩浆和岩浆岩.

C. 岩浆岩和变质岩 D. 变质岩和岩浆

19. 下列符合沉积岩突出特征的是

表面有大量气孔具有明显层理构造常含有动植物化石具有流纹特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18. C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地质循环中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分析,左下角方框中为岩浆,三大类岩石重熔都可成为岩浆,岩浆上升冷却只能形成岩浆岩。所以图中甲是由岩浆上升冷却形成,为岩浆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在高温高压情况下可以形成变质岩,所以乙为变质岩。综合分析,C项正确。

19题详解】

表面有大量气孔和具有流纹特征主要是喷出型岩浆岩的特征;具有明显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动植物化石是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故D项符合题意。

20.下列有关气候现象与对应的形成因素的连线,正确的是

A. 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太阳辐射

B. 庐山成为避暑胜地海陆分布

C.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洋流

D. 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大气环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太阳辐射强。A项正确;

B. 庐山成为避暑胜地海拔高,气温低。B项错误;

C.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深居内陆盆地,陆地增温快等。C项错误;

D. 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海拔高,温度低。D项错误。

综合分析,A项正确。

下图为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某日1400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图中甲地为城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21. 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主要原因有

人口集中    工业发达    汽车数量多    建筑物密集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2. 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会引起

A. 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区 B. 城区空气下沉,云雾增多

C. 城区空气上升,降水减少 D. 高空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区

【答案】21. D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城市热岛效应分析,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主要原因有:

人口集中,人口生活及消费产生的废热较多;工业发达,工厂数量多,机器设备消耗能量大,产生废热多;城区汽车数量多,发动机工作产生较多废热;城区建筑物高大密集,空气流通差,热量不易扩散,从而形成热岛效应。故D项正确。

22题详解】

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会引起热岛效应:

A. 城区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温度低,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区。A项正确;    

B. 城区空气上升,云雾增多。B项错误;

C. 城区空气上升,降水增多,C项错误;

D. 高空空气由城区流向郊区,D项错误。

综合分析,A项正确。

随着气温的下降,美国森林中的树叶会变幻出多彩的颜色,展示出多姿多彩的秋天颜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下图是美国本土赏秋地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23. 美国东部地区赏秋时间的差异,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纬度地带性 B. 经度地带性 C. 垂直地带性 D. 非地带性

24.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海拔 B. 水分 C. 热量 D. 光照

25. B地位于美国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该地的自然带是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亚热带荒漠带

C. 亚热带草原带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23. A    24. C    25. D

【解析】

23题详解】

从图中美国东部地区赏秋时间的差异分析,最佳赏秋时间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自北向南赏秋日期逐渐推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差异,所以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故A项正确。

24题详解】

自北向南赏秋日期逐渐推迟,因为秋季南方太阳高度角较大,昼长较长,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北方多,气温下降缓慢,入秋时间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差异。故C项正确。

25题详解】

B地位于美国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亚热带气候冬季较为温暖,月平均气温一般在00C以上,年降水较多,所以该地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项正确,BC项错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为地中海气候区自然带,A项错误。综合分析,D项正确。

【点睛】经度地带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纬度地带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垂直地带性差异的因素是水热因素。

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

2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图)和北半球某地连续三天的日出、日落时间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当地球运行到图中位置时北半球正处于________(节气)日,日期为________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该日汉中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

2c-d时段地球公转速度________

3)地球公转到____(填序号)位置时,汉中市窗户朝南的房屋内,正午射进的阳光面积达到一年中最大。此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由________向南北两侧________

4)读表可推断这三天地球运行在上图中____段(填字母,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半球,且向________(方向)移动。

【答案】    (1). 夏至    (2). 622    (3). 23°26′N(北回归线)    (4). 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    (5). 先变快后变慢    (6).     (7). 南回归线(2326'S    (8). 递减    (9). c    (10).     (11).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北半球某地连续三天的日出、日落时间表,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分析,地球呈逆时针自传,所以图中极点为北极,地球公转与自传方向相同,所以地球呈逆时针公传。从图中极昼、极夜的分布分析,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详解】1)当地球运行到图中位置时,北半球北极圈以北为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处于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22日前后,该日(北半球)汉中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最长、夜最短。

2c-d时段为秋分-冬至-春分,中间经过了1月初地球公转近日点,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3)汉中市窗户朝南的房屋内,正午射进的阳光面积达到一年中最大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所以地球公转到冬至日位置。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读表可推断这三天北半球日出在6点之后,昼短夜长,并且日出越来越晚,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所以地球运行在秋分到冬至时段,是图中c段。

【点睛】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一致。

27.下面两图中,图I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II为世界局部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图IA季节为北半球____,B季节为北半球________季。导致AB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2)常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其气候类型分布对应图II①四地中的________

3)图II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其气候是常年受图I________(甲、乙、丙、丁)带影响形成的。

4)图IB季节时,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呈____时针方向流动;此季节40°N的亚欧大陆东岸盛行________风,气候特征为________

【答案】    (1).     (2).     (3).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4). 全年高温多雨    (5).     (6). 全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全年湿润)    (7).     (8).     (9). 西北    (10). 寒冷干燥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及世界局部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考察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形成的影响原理分析应用能力。

【详解】1)图IA季节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北移,因气压带风带是随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而移动,所以为北半球夏季,B季节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南移,为北半球冬季。

2)从纬度位置分析,甲为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属于赤道低气压带,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对应图II非洲的刚果盆地及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是四地中的地。

3)图II地区为欧洲西部沿海,常年受图I中丁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

4)图IB季节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海区受东北季风影响,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此季节40°N的亚欧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陆上形成高压,海洋上低压,盛行西北风,气候特征为寒冷干燥。

【点睛】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当整体位于赤道一侧时,说明位置发生了移动。

28.下图所示地区位于我国海南岛,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图中A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B处的地质构造________

2)甲、乙两处山地都是在________(流水或风力)的________(侵蚀或沉积)作用下形成的。

3)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________)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________)处。

4)若AB两处中有一处埋藏天然气,应是________处;若要修建隧道,宜选择在________AB)处,修建大坝等工程建设应避开________(填地质构造名称);若B处以下岩层有含煤层,则采煤过程中尤其要注意________(透水或可燃气体爆炸)事故的发生。

5)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的流量年内变化________(增大或减小),甚至可能造成________等地质灾害。

6)荒漠漆是指在干旱和半干旱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沙漠、戈壁地区,地表上裸露的砾石、岩石表面覆盖的薄薄的黑褐色漆一样的物质,常分布在裸露的蚀余山上。据此判断形成荒漠漆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单选)。

A.流水沉积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

【答案】    (1). 背斜    (2). 向斜    (3). 流水    (4). 侵蚀    (5).     (6).     (7). A    (8). A    (9). 断层    (10). 透水    (11). 增大    (12). 滑坡或泥石流    (13). D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海南岛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考查地质构造的判读及应用能力。

【详解】1)图中A处的岩层向上弯曲,属于地质构造中的背斜,B处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地质构造中的向斜。

2)甲、乙两处山地为向斜岩层,两侧有河流分布,应该都是在流水侵蚀两侧较为松软岩层后,使中部较为坚硬岩层相对升高而形成的。

3岩层都属于向斜岩层,但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岩层易受侵蚀,岩性较松软,岩层不易受外力侵蚀,岩性较坚硬,所以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 图中处有岩浆侵入,形成侵入型花岗岩,所以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处。

4)若AB两处中有一处埋藏天然气,应是A处,因为A为背斜,属于储油构造,B为向斜为储水构造。若要修建隧道,宜选择在背斜A,背斜是天然的拱形构造,且地下水不易下渗。修建大坝等重大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若B处以下岩层有含煤层,B处为向斜构造,易存水,所以则采煤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透水事故的发生。

5)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植被覆盖减少,水土保持能力下降,含蓄水源能力下降,将会导致附近河流汛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流量年内变化增大。因缺少植被保护,甚至可能造成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6)因荒漠漆是指在干旱和半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形成的,当地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风力强,所以岩石表面主要受到风力侵蚀作用。故D项正确。

29.读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写岀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写出陆地环境各要素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的两种循环形式。________

3)假如C代表生物(植被),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的变化有________(至少写岀两点)。相反,通过植树造林,可以调节________,改善水文状况,保持________,促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4)我国西北地区陆地环境的形成主要是由________要素决定的。

5)该图反映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试分析各要素与整体的关系。________

【答案】    (1). 水文    (2). 气候    (3). 生物(植被)    (4). 水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    (5). 气候恶化(加剧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灾害增多、水土流失加剧(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6). 局部小气候    (7). 水土    (8). 气候    (9). 陆地环境的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陆地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联图,考查区域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和现象的分析能力。

【详解】1)从图中已知要素的物质联系分析,图中A字母代表的要素可以产生水蒸气,所以A代表的是水文要素。水蒸气运动到达的B要素是大气,所以表示气候因素。C表示的要素受气候、土壤、地貌的共同影响,所以是生物植被要素。

2)从图中分析,陆地环境各要素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的循环形式,主要的循环包括水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等。

3)植被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气象灾害增多;水土流失加剧,引发土地石漠化;泥沙淤塞河道,洪涝灾害增多;动植物栖息地减少,破坏生物多样性等。相反,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调节径流,改善水文状况,保持水土,含蓄水源,促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4)我国西北地区陆地环境中植被稀疏、风力作用强、土壤贫瘠等特征,主要是由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决定的。

5)该图反映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各要素与整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各要素间存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各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改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