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2020-03-13 20:03:34)
标签:

启迪慧想文综

气温

时尚

原因

杂谈

分类: 学海无涯(地理同步课堂指导)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素质测试试卷

高一地理

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CO2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0℃。几十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北京时间20181127日火星探测器洞察号在火星着陆,它携带的主要仪器有地震测量仪、热流和物理性质探测仪等。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 火星在图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A. 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 B. 位于小行星带中

C. 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D. 与金星、木星相邻

2. 当某颗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该现象发生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 B. 河外星系

C. 银河系 D. 太阳系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八大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据此判断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C正确,A错误;位于小行星带中为小行星,B错误;火星与地球、木星相邻,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由材料可知,凌日现象是由于某一行星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的观察者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的现象,此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地球、太阳与某一行星之间的位置导致的,由太阳、地球和某一行星组成的最低级天体系统为太阳系,D对。太阳系高于地月系,A错。河外星系不包含太阳系,B错。银河系包含太阳系,级别高于太阳系,C错。故选D

【点睛】天体系统:

月球绕地球公转,组成地月系。地球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又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银河系和数以亿计的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它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级别的天体系统,也是人类已知的宇宙范围。

3. 下列五幅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能表示我国处在冬季的是( )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④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位置时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位置时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为我国夏季,位置时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位置时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位置时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所以D正确。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4. 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

A. 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B. 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

C. 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 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有关

5. 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

A. 增强a辐射 B. 增强对b辐射的吸收

C. 增强c辐射 D. 增强对b辐射的反射

【答案】4. BD    5. BC

【解析】

试题分析:

4题详解】

a是太阳辐射,b是地面辐射,c是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b,故A错误;a为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温度高于大气的温度,地面辐射波长小于大气辐射,故B正确; b为地面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所吸收,位于对流层,故C错误;c为大气逆辐射,晴天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阴天云层后大气逆辐射强,故D正确。

5题详解】

燃烧柴草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而能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和大气逆辐射,故BC正确。

【考点定位】大气的受热过程。

【名师点睛】该题考查学生对大气受热过程的掌握,了解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

1)大气的受热过程: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即为a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即为地面辐射b.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即为c)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2)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有:近地面温度变化,地形因素,天气系统等;人造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是因为人造烟雾笼罩着大地,对地面辐射吸收能力增强,同时大气逆辐射也相应增强.

《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6. 图中四幅景观照片中最能反映徐霞客游记所记载的地貌类型是

A. B.

C. D.

7. 图中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且由风力作用而成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6. B    7. C

【解析】

本题考查地貌类型的判断及外力作用的判断。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主要地貌类型的相关知识。游记中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说明了该地是喀斯特地貌中的孤峰、峰丛和峰林。图中的山峰为孤峰、峰丛和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故B项正确;图体现了风蚀柱,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雅丹地貌。故A项错误。图中体现了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故C项错误。图中体现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观,属于流水侵蚀地貌。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主要地貌类型的相关知识。图体现了风蚀柱,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雅丹地貌。故正确。图中的山峰为孤峰、峰丛和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位于湿润的石灰岩地区。故错误。图中体现了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故正确。图中体现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观,属于流水侵蚀地貌。故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③,正确答案为C

8. 当亚欧大陆上印度低压势力增强时( )

A.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 地球上气压带向南移动

C. 北半球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出

D. 北京比上海昼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夏季亚欧大陆上强烈升温,形成上升气流,则近地面为印度低压,当该天气系统强盛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地球上气压带向北移动,北半球海洋上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北京比上海昼长,故D选项正确

【知识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9. 图中太阳年辐射总量

A. 上海大于1200kw·h/m2 B. 分布呈东多西少

C. 哈尔滨比济南多 D. 平原比高原地区丰富

10. 与上海相比,拉萨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有

纬度低,太阳辐射量大

晴天更多,降水较少,大气透明度好  

地势高,距离太阳近,大气辐射强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削弱作用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1. 只考虑自然因素,最不适合推销太阳能热水器的城市是

A. 济南 B. 重庆

C. 上海 D. 拉萨

【答案】9. A    10. D    11. B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地理图表的判读。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读图可知,上海年辐射总量大于1200kw·h/㎡。故A项正确;读图可知,图中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总体上呈西多东少。故B项错误;读图可知,哈尔滨年辐射总量在1200-1500kw·h/㎡之间,济南年辐射总量在1500-1700kw·h/㎡之间,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哈尔滨小于济南。故C项错误;读图可知,太阳年辐射总量高原地区比平原地区丰富。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相关知识。青藏高原晴天多,降雨少,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大。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故正确;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相比,纬度位置差别小。故错误。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高差相对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来说微不足道,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可以忽略。故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②④,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读图可知,四个城市中拉萨太阳年辐射总量最高,重庆最低。因此,拉萨最适合推销热水器,重庆最不适合推销热水器。正确答案为B

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2. 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圈层分别是

A. 水圈 岩石圈 大气圈 生物圈 B. 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C. 水圈 大气圈 岩石圈 生物圈 D.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13. ①过程可能导致

A. 臭氧层破坏 B. 生物种群增多

C. 海平面下降 D. 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A圈溶解CO2可判断A圈属于水圈;B圈含有CO2,且矿物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到B圈,所以B圈属于大气圈;C圈产生火山爆发,可判断C圈属于岩石圈;D圈包含绿色植物和动物,可判断C圈属于生物圈。

13题详解】

过程是矿物燃烧向大气中排放CO2,使大气中CO2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含量增加,会使全球气候变暖,所以D正确。

14.从中国北京到塔吉克斯坦的行程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的自然带分异规律及主导因素分别是

A. 垂直地带性  水分和热量 B.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

C.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水分 D.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水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详解】从中国北京到塔吉克斯坦的行程地带性植被由沿海到内陆发生规律性变化,体现了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随着离海远近的变化,水分条件的差异引起的;北京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塔吉克斯坦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植被为温带荒漠。从中国到塔吉克斯坦,纬度不变,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其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某地区公路、聚落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5. 图中山区公路选线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 土壤类型 B. 地形地质

C. 河流流向 D. 距海远近

16. 影响图中聚落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位于平原

位于山地

交通便利

临河、临海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7. 关于聚落与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山区的聚落大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古代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主要是因为河流两岸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15. B    16. C    17. B

【解析】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区属于沿海的山区,在山区修建公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地形地质,应避开陡坡,呈字形延伸,并尽可能多的进过聚落和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该地区属于的山区,地形对公路线的建设限制很大,在山区修建公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地形地质,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一般来说,聚落都分布在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沿河或沿海分布,并紧邻交通干线,交通便利的地区,山区交通不便,地形闭塞,不利于聚落的发展,图中这些聚落都分布在平原地带,沿河、沿海、沿公路分布,这里交通便利。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聚落的发展,故正确;山区交通不便,地形闭塞,不利于聚落的发展,故错误;图中这些聚落都沿河、沿海、沿公路分布,交通便利,故正确;沿河、沿海、分布,水运交通便利,故正确;据此判断C正确,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但是不是所有的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如巴西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不适宜人类居住),错误;山区的聚落大多蜿蜒分布于山前(地形相对平坦),或沿河流两岸发展,正确;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正确;古代乡村聚落分布在河流沿岸,主要是由于河流有为沿岸地区供水、水运和军事防卫的功能,不是因为河流两岸雨热同期,气候优越,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择B

18. 101日,下列地区:①23.5 ºN ②0º ③23.5ºS ④66.5ºN,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 ( )

A. ①③④②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10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昼长由北极附近向南极附近增长,即四地白昼由长到短为③②①④,故C选项正确

【知识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9.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

B.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C.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 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所利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矿物燃料,与太阳辐射能无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煤、石油等是历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间接与太阳辐射有关;故D选项正确。

20.图为锋面气旋示意图。读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A. 该锋面系统表示的是北半球的冷锋

B. 锋面过境后,M地的天气状况是天气转晴,气温下降

C. 该锋面系统表示的是南半球的冷锋

D. 锋面过境后,M地的天气状况是天气转雨,气温升高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考查锋面气旋天气系统与天气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风向箭头,并结合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差异和冷锋过境的天气特征等内容即可判断,注意结合图示和选项比较分析。

【详解】图示风向向左偏,故判断位于南半球,A错误;图示即将经过M地的锋面为冷锋,C正确;冷锋锋面过境后,可能出现气温下降、天气转晴,B正确,D错误。故选BC

21.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分析。下列岩石中,最晚形成的可能是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岩石形成顺序的相关知识。沉积岩层中,年代较老的岩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岩层叠覆在上。且岩浆穿过沉积岩层,说明岩浆喷发的时间较晚。据图可判断在①②③④岩石中,最晚形成的可能是。故选C

22.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球表面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 B. 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C. 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调节 D. 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基本形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水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它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第二,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第三,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第四,它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雕塑地表形态.

【详解】水循环是地球表面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故A与题意不符; 近地面风带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与水循环无关,故B正确; 水循环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调节,故C与题意不符;水循环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基本形态,故D与题意不符。综上分析,本题选择B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3.202011日人们欢度元旦的时候,下列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 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C. 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D. 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太阳直射点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移动规律:春分(321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然后向北移动,到夏至日(6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之后又向南移动,到秋分(923日前后)又直射赤道.之后继续向南移动,到冬至日(1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之后又开始向北移动,到下一年的春分又直射赤道.就这样,太阳直射点一年之中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据此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12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而,1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在向北移动.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24. 上图所代表气候类型中,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是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5. 图中表示的四种气候中,在我国有分布的是(  )

A. B. C. D.

【答案】24. A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根据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可以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是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故A项正确。

25题详解】

由(1)分析可知,为温带季风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在我国有分布的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C项正确。

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6个大题,满分50分)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 此图表示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___________月份季风图。

(2) ABC三地中,气压最低的是______

(3) E季风势力最强时,天义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  

(4) 在成因上,F季风与E季风的最大区别______________

(5) 此月份,C地是______ 季节(夏季、冬季)C地气压值与同半球同纬度海洋相比是______ (高压、低压)

【答案】    (1). 7    (2). B    (3). 高温多雨    (4). F季风主要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影响,E季风是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    (5).     (6). 高压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东亚和南亚季风环流的相关知识点。

【详解】1)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据图中风向可以判断,风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向亚欧大陆,说明此季节亚欧大陆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形成高气压,可判断为北半球夏季,所以此图表示的是7月份季风图。

2 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据图中风向可以判断,风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向亚欧大陆,说明此季节亚欧大陆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形成高气压,可判断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的夏季在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中心,称为亚洲低压或者印度低压,即B处。

3)盛行E季风时,我国正值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会带来充沛降水,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地区,所以我天义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

4)东亚的东南季风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背靠在最大的大陆,面对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F季风是南亚季风,南亚夏季风的形成是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了西南季风。

5C地位于南半球,7月份,是冬季,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进行分析,C地位于陆地上,因此C地的气压值与同半球的海洋相比是高压。

27.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该图所示的日期约为__________

2)此时,地球运行在________________(填近日点远日点)附近。

3)弧MAN_________(填)线。此刻,E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A地的昼长为__________小时。

4)此时,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622    (2). 远日点    (3). 晨线    (4). 12    (5). 12    (6). 北极圈至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从北极圈到南极圈昼长逐渐缩短,南极圈到南极点出现极夜现象(或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    (7).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8). 南半球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球的运动地理意义,例如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地方时等的计算与判断。

【详解】1)根据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进行判断,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判断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22日前后。

2)此时为622日前后,靠近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3)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进行判断,弧MAN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A点为晨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为6:00E点所在的经线与A点所在的经线相差90°,且位于A点所在经线的东侧,因此,此时E点的时间为12点。A点位于赤道上,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

4)此时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分布如下: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的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南极圈及其以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5)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28.水循环示意图,完成。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              ,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各环节中,能使陆地上淡水不断得以补充的是          ,人类影响最大的是           (填字母代号)。

2)如何理解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答案】1)补充更新; BD

2)陆地水通过海陆间循环,能够不断得到补充、更新,总量不会减少。但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的数量,或者水资源遭到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 的枯竭。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详解】1)本题考查水循环环节及其类型的判断。据图可知,A是蒸发,B是水汽输送,C表示降水,D为地表径流。因此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各环节中,能使陆地上淡水不断得以补充的是水汽输送,对应字母B,人类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对应图中字母D

2)本题考查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陆地水通过海陆间大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它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而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缺水或水质性缺水,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甲国多火山地震,原因是_______。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2016年甲国海域附近曾发生核泄漏,最先受到核污染扩散影响的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印度东海岸    B.非洲东部沿海     C.欧洲西部沿海    D.北美洲西海岸

2)从内罗毕经威尼斯到鹿特丹,依次经历的陆地自然带有_____、热带沙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_____

3)西欧的乙国受____(风带或气压带)和_____(洋流)的影响,形成典型的___(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为_____

4)陆上丝绸之路从西安到乌鲁木齐,沿线景观差异变化的基础是______

【答案】    (1). (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     (2). 寒暖流交汇    (3). D    (4). 热带草原带    (5).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6). 盛行西风    (7). 北大西洋暖流    (8). 温带海洋性气候    (9). 全年温和湿润    (10). 水分(降水)

【解析】

【详解】1)甲国是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是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是消亡边界。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是北海道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寒暖流交汇2016年甲国海域附近曾发生核泄漏,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最先受到核污染扩散影响的是北美洲西海岸D对。印度东海岸非洲东部沿海欧洲西部沿海不在太平洋沿岸,受影响时间晚,ABC错。

2)从内罗毕经威尼斯到鹿特丹,结合各地气候类型,依次经历的陆地自然带有热带草原带、热带沙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西欧的乙国是英国,受盛行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全年温和湿润

4)陆上丝绸之路从西安到乌鲁木齐,沿线景观差异变化的基础是水分,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点睛】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是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北海道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寒暖流交汇英国受盛行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30.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该地上覆岩层是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要寻找地下水应在______中找。

2)甲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隧道,应选甲地还是乙地?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沉积    (2). 乙(向斜)    (3).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    (4). 甲地    (5).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比较坚固,不易积水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及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背斜、向斜、断层等基本地质构造的判断及应用。

【详解】1)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意义。读图可知,该地上覆岩层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壳运动状况是下降,沉积作用发生在地势较低处;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要寻找地下水应在向斜(乙)中找。

2)读图可知,甲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 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

 

3)研究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具有指导意义。读图可知,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隧道,应选甲地,原因是背斜为天然拱形,比较坚固;并且不易积水

31.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l)从内外力角度分析,图中山地的形成主要是以___作用为主,图中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以流水作用中_____作用为主。

2)图中C位置往往会形成________地貌,D位置会形成_________地貌。

3B城镇沿___分布,规模较A城镇___(大或小),这样的分布可以为城镇提供丰富的___和便利的___

4)现在计划修建一条从A村落到B城镇的公路,①②两个线路方案,较为合理的是_______,简要说明理由_____

【答案】    (1). 内力    (2). 搬运、堆积(或堆积、或沉积)    (3). 冲积扇(洪积扇)    (4). (河口)三角洲    (5). 河流    (6).     (7). 水源    (8). 水运(交通)    (9).     (10). 沿谷地修建,地势平坦,难度小,成本低。

【解析】

【详解】l)从内外力角度分析,图中山地的形成主要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地壳隆起形成山脉。图中河流地貌有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等,形成主要以流水作用中搬运、堆积作用为主。

2)图中C位置往往会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地貌,D位置会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

3B城镇沿河流两岸分布,规模较A城镇大沿河布局这样的分布可以为城镇提供丰富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

4计划修建一条从A村落到B城镇的公路,①②两个线路方案,较为合理的是方案,理由是沿谷地修建,地势平坦,难度小,成本低线路需要穿越山脉,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难度大,成本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