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四区高一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标签:
启迪慧想文综气温时尚原因杂谈 |
分类: 学海无涯(地理同步课堂指导) |
重庆市四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中国统计年鉴2016》显示:2015年,中国育龄妇女的综合生育率(育龄期间每名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仅为1.047,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另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2010~2014年的平均生育率仅1.2,学界公认的世代更替水平为2.2,某种程度上说,生育率持续低速已成为中国人口结构的新常态。自全国开放“单独二孩”政策两年来,效果低于预期,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应对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2016年1月1日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中国生育率持续低速的主要原因是(
A. B.
C.
D.
(2)为使“全面二孩”政策的生育潜力逐步释放,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提高育龄妇女的文化水平
②强化生育服务职能
③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率
④增加公共资源的配置
A.
1.【答案】
(2)D
【考点】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1)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及孩子抚养成本的增加,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改变,是我国生育率持续低速的主要原因。
【点评】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问题。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了很大的控制,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每年人口还是在不断增长。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从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有效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2)若图中ABC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国外。叙利亚的人口迁移属于(
A. B.
C.
D.
2.【答案】
(2)C
【考点】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解析】【分析】(1)持续多年的叙利亚战争,导致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的涌入他国,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政治.
【点评】人地关系不协调是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同时人口迁移是由许多外部因素的强迫所致,受一系列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1.自然生态环境,一般说来,人类总是移居到自然环境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2.经济因素,各国及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构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通常,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经济落后的地区迁出率高。3.社会文化因素,除自然和经济因素外,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如政治、宗教、文化等)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3.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消失时间约在(
A.
(2)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以此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至2025年前,实施该政策的影响可能有(
A.
B.
C.
D.
3.【答案】
(2)C
【考点】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图的判断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在2045年前后,农村老年人比重与城镇老年人口比重逐渐持平,以后城镇老年人口比重高于农村老年人口比重,所以城乡倒置现象大约在2045年消失。
【点评】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产生老龄化的原因有三个:1.
4.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 B.
C.
D.
(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 B.
C.
D.
4.【答案】
(2)D
【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城市地域结构及服务功能
【解析】【分析】(1)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使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说明各核心城市的服务职能和服务种类各不相同,即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等级、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是难以通过空间规划限制的。
【点评】城市内部一般可分为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和绿化区等,各个功能区有机地构成城市整体。城市地域结构诸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工业区、居住区和商业区。一般说来,工业区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主导因素;居住区是城市居民生活和社交文化活动的地方;商业区是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特别是商品流通和金融流通的中枢。城市地域结构的各种组成要素,在空间布局上虽然可以划分出功能区,但并不是截然分开,往往交叉和混杂在一起。
5.下图为某地1965年和2009年地理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B地形成村镇最可能的条件是(
A.
(2)下列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与图中D城市相似的是(
A.
5.【答案】
(2)B
【考点】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城市的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解:(1)读图,B地位于河流交汇处,形成村镇最可能的条件是水源充足、交通便利,A对。根据图例,B地没有矿产资源开发,B错。优惠的政策
、劳动力素质不是村落形成的影响因素,C、D错。
故答案为:(1)A;(2)B;
6.下左图示意中国大部分城市街道建筑物现状,针对当前的某种城市问题有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如下右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左图中街道建筑物现状的主导因素最可能为(
A.
(2)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可以缓解的城市问题是(
A. B.
C.
D.
(3)左图街道设计的实施,最可能影响城市的(
A. B.
C.
D.
6.【答案】
(2)C
(3)A
【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解析】【分析】(1)读图,左图中街道建筑物现状是高大、密集,主导因素最可能为经济,经济发展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对住房需求增多,形成这种状况,B对。政策、历史、交通不是主导因素,A、C、D错。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发展中不断变化的建筑格局,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城市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城市环境越来越差,空气污染、城市热岛、交通拥堵等问题严重,为了可持续发展,创新城市建设越来越刻不容缓,打破传统城市建筑布局,以发展的眼光进行城市建设,打造更好的城市生活。
7.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读“2014年我国甲、乙两省区部分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千公顷)比较表”。
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省区分别是(
A. B.
C.
D.
(2)乙省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 B.
C.
D.
7.【答案】
(2)D
【考点】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解析】【分析】(1)甲省有甜菜种植,应位于北方省区,不可能是安徽、福建,C、D错。乙省有甘蔗种植,应位于南方。甲省有水稻种植,最可能是黑龙江,山东不产水稻,两省区分别是黑龙江、海南,A对,B错。
故答案为:(1)A;(2)D;
8.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
B.
C.
D.
(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
B.
C.
D.
8.【答案】
(2)C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解析】【分析】(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损失,A对。地膜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B、C错。地膜不能改变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错。
【点评】地膜覆盖,是指以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的一种措施。具有减轻雨滴打击、防止冲刷与结皮形成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天旱保墒、雨后提墒,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发育,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能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使地温下降慢、持续时间长,利于肥料的腐熟和分解,提高土地肥力。
9.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浙江省绍兴市各区(市、县)的工业生产(
A.
B.
C.
D.
(2)大唐镇袜业在全球市场地位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
B.
C.
D.
9.【答案】
(2)A
【考点】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解析】【分析】(1)诸暨市的大唐镇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形成、以轻工业为主的新工业区,该区域充分利用当地基础设施,加强信息交流与联系,形成了制袜等专业化生产体系。绍兴市地方特色工业发展的原料和动力并不丰富;特色工业主要分布在乡村地区。
【点评】工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0.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又一次出现了产业转移新趋向。调整产业结构、产业优化升级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的新形势,由此也引发了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企业用工短缺的现象,有文章称此现象为“用工荒”。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劳动力、原料、技术三个区位因素,则甲、乙、丙、丁四种工业类型中最容易出现“用工荒”的是(
A. B.
C.
D.
(2)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则在甲、乙、丙、丁四国之间最可能发生产业转移的是(
A. B.
C.
D.
10.【答案】
(2)C
【考点】三大产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转移
【解析】【分析】(1)最容易出现“用工荒”的工业类型应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据图可知,甲类工业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为80%,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故答案为:(1)A;(2)C;
11.下图为我国某铁路干线沿线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铁路干线可能是(
A. B.
C.
D.
(2)对图中③地区列车运行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
11.【答案】
(2)B
【考点】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交通运输线路及站点的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解:(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铁路线布局和自然地理概况。图示铁路沿线①、②地区的一月份最低温在0℃以下,且沿线的降水量介于400㎜至800㎜之间,所以可以分析①、②地区分别为我国北方的东北和华北地区;图示铁路沿线③、④地区的一月份最低温在0℃以上,且沿线的降水量大于800㎜,所以可以分析铁路沿线③、④地区分别为我国的华中和华南地区,故图示铁路线在我国境内是由北向南分布,A、B选项明显错误;京哈一京广铁路经过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C选项符合题意;宝成一成昆铁路经过我国的陕西、四川、云南等地,最低气温难以达到零下20℃,故D选项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C选项。
故答案为:(1)C;(2)B;
12.下图为人工制取沼气装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字母c表示秸秆,则b的正确意义是(
A.
(2)若该装置出现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出料口”的物质可以用作(
A.
12.【答案】
(2)C
【考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解析】【分析】(1)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是:a为粮食或其他农产品,出料口产生的沼液、沼渣进入b农场,c为秸秆,d是牲畜,e是人畜粪便等。
【点评】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成的一种可燃气体。人畜粪便、秸秆、污水等各种有机物在密闭的沼气池内的厌氧条件下发酵,从而产生沼气。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可以燃烧。沼气除直接燃烧用于炊事、供暖、照明等外,还可作内燃机的燃料以及生产甲醇等化工原料。经沼气装置发酵后排出的料液和沉渣,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作肥料肥田或者饲料给牲畜喂食。因此沼气的生产过程属于无公害的循环利用资源,在我国农村大量使用。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人口类型划分标准。
材料二 国际比较中的中国老龄化进程。
(1)说明我国老龄化的特点。
(2)为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
13.【答案】
(2)适度调整人口生育政策;适当推迟退休年龄;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发扬传统美德,尊老爱老,家庭养老
【考点】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图的判断
【解析】【分析】【详解】(1)结合材料一,根据材料二曲线分析,中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速度最快,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老龄人口比重不断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老年人口规模大。
【点评】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产生老龄化的原因有三个:1.
14.阅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的等干燥度线分布状况,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2)图示地区农业生产各具特色,如西宁地区地处湟水谷地,主要发展________农业;武威所处的河西走廊,主要发展________农业。并分析两地农业发展共同的自然区位优势。________
14.【答案】
(2)河谷;绿洲;地形平坦,地势较低;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考点】等值线图,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解析】【分析】【详解】(1)观察图示可知,该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是东部由东南向西北增加、西部由西南向东北增加。由东南向西北增加,说明降水的分布特点由东南向西北减少,主要原因是越向西北,距海洋越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西部由西南向东北增加,主要受地形及海陆位置的影响。
【点评】(1)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一般沿河呈带状或条状分布。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高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两侧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也是河谷农业。
15.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石材加工主要包括“锯割加工——研磨抛光——切断加工——凿切加工——火烧加工——辅助加工及检验修补”等环节,生产过程水、电消耗量大。贵州安顺市致力于推动当地石材产业发展,但目前石材加工制成品多为单一板材,异形石材、家装家饰、文化雕刻等高附加值产品比较缺乏。现已初步探明安顺市石材共有17个品种,资源量约为6.98亿立方米。
(1)分析安顺发展石材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2)分析石材产业发展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3)请对安顺石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15.【答案】
(2)开采石材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石材加工过程中,会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废矿堆放会占用、破坏大量耕地;长期过度开发会引起石材资源枯竭等
(3)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原料、水资源利用率;对石材开采区及时进行复垦或恢复植被,降低水土流失危害;延长产业链,开发多样化产品,加强产品宣传和品牌建设,增加市场竞争力;完善交通设施,提高外运能力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解:(1)安顺发展石材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从工业区位的自然因素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根据材料,石材产业需考虑石材且生产过程水、电消耗量大。安顺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距离乌江近,乌江水电站水能丰富,同时安顺在贵州省,贵州省煤炭储量丰富,能源充足;这里山地广布,地形复杂,石材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品种多。这些都是安顺发展石材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点评】(1)工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4)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
16.【答案】
作用:方便农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
(2)横贯沿海地区(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
(3)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
(4)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部门。
【考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及站点的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以看出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主要联系沿海和内地,线路少,密度较小,缺少沿海地区的横向联系;其作用主要是将内地初级农产品运到港口,供出口,同时方便进口商品运往内地。
【点评】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区位因素。各种交通线路建设与发展中都会受到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自然因素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人口城市的分布对交通的布局影响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