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高一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标签:
启迪慧想文综气温时尚原因杂谈 |
分类: 学海无涯(地理同步课堂指导) |
浙江省温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国家天文台观测统计显示:2018年太阳活动水平降低,黑子几乎消失殆尽,无黑子日达224天,进入太阳活动低峰年。下图为太阳活动的一张照片。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甲为太阳向宇宙空间喷发出的鲜红火舌,该太阳活动现象为(
A.
(2)当太阳活动进入低峰年,则(
A.
B.
C.
D.
【答案】
(2)D
【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太阳活动的特点可知,太阳向宇宙空间喷发出的鲜红火舌应该是色球上的日珥现象。A符合题意。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2018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服务范围扩展为全球。完成下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助于(
A.
【答案】
【考点】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解析】【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可以用于精准报告车辆位置,提高安全出行系数、实现动态监控牛羊,指导牧区放牧。C符合题意。
3.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发展程度和速度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下表为我国上海、广东、新疆和海南四省(市)的城镇化率和发展速度统计。完成下列小题。
省市 |
城镇化率(%) |
每年增加百分点(1990~2000) |
每年增加百分点(2000~2013) |
||
1990年 |
2000年 |
2013年 |
|||
上海 |
66.14 |
88.31 |
89.60 |
2.22 |
0.10 |
广东 |
38.92 |
55.00 |
67.76 |
1.61 |
0.98 |
新疆 |
32.98 |
33.82 |
44.47 |
0.08 |
0.82 |
海南 |
20.59 |
40.11 |
52.74 |
1.95 |
0.97 |
(1)相对于1990~2000年,2000~2013年四省(市)间城镇化发展表现出(
A.
B.
C.
D.
(2)近年来,广东和海南城镇化发展保持较高速度的根本动力是(
A. B.
C.
D.
【答案】
(2)A
【考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解析】【分析】(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上海、广东、新疆和海南城市化水平1990~2000年与2000~2013年相比,它们之间的差距减小,城市化水平总体提高,上海、广东和海南城市化发展速度减缓,新疆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B符合题意。
4.“每日一淘”作为新近崛起的美食社交电商,采用前端“社交分享+会员”,后端“产地直采+直供”的共享创业模式,让更多家庭享受到更丰富便宜的优质商品。完成下列小题。
(1)受“每曰一淘”美食社交电商影响最小的产业是(
A. B.
C.
D.
(2)电商作为新型商业模式对消费者吸引力巨大的原因不包括(
A. B.
C.
D.
【答案】
(2)D
【考点】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每日一淘”作为新近崛起的美食社交电商,采用前端“社交分享+会员”,后端“产地直采+直供”的共享创业模式,是集电商与生产与一体的生产销售模式,其发展可以促进物流业、零售业和金融业的发展,美食与服装业关系不大,几乎没有影响。C符合题意。
5.下表为我国2017~2018年四个省(市)常住人口统计。完成下列小题。
省份 |
2018年常住人口(万人) |
2017年常住人口(万人) |
人口变化(万人) |
内蒙古 |
2534 |
2528.6 |
5.4 |
浙江 |
5737 |
5657 |
80 |
北京 |
2154.2 |
2170.7 |
-16.5 |
辽宁 |
4359.3 |
4374.63 |
-15.33 |
(1)四省(市)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
(2)影响北京和辽宁人口出现负增长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
B.
C.
D.
【答案】
(2)A
【考点】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1)人口的增长速度应该是人口增长的数除以人口基数(即上一年的人数),经计算可知2017年到2018年内蒙古的人口增长速度是0.21%,浙江的人口增长速度是1.41%,北京的人口增长速度是-0.76%,辽宁的人口增长速度是-0.35%。因此浙江人口增长最快。B符合题意。
(2)北京人口减少主要是政策优势,雄安新区的建设,把北京的非首都职能转移到雄安新区,导致北京的人口减少;而辽宁人口减少主要是因为经济因素,近年来辽中南重工业发展面着资源枯竭,工业产品单一等问题,工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辽宁的人口外迁增多。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A
【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差异 |
主要影响因素 |
时间差异 |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 |
地域差异 |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
年龄差异 |
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
性别差异 |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 |
文化差异 |
学历水平较高的人口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口迁入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
(2)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了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6.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完成下列小题。
(1)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其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
(2)下列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2)C
【考点】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如生物),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1)地形的坡度影响土壤的厚度,一般山坡上的土壤厚度小于河谷;生物通过有机质积累过程和养分的富集过程,在土壤的形成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土壤分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土壤粒度取决于沉积环境。C符合题意。
7.右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农事活动安排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 B.
C.
D.
(2)第二季插秧期易遭受的气象灾害是(
A.
【答案】
(2)B
【考点】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该地区的种植制度是一年两熟,2月份育秧,3、4月份插秧,7月份收获一次,而后在在11月份收获一次。因此该地应该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该农业杜宇类型是水稻种植业,我国东部一年两熟的地方没有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和地中海式农业分布。A符合题意。
8.右图为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锋线,阴影部分为雨区。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天气系统(
A. B.
C.
D.
(2)与乙地比较,甲地(
①气压较高
A.
【答案】
(2)D
【考点】常见的天气系统
【解析】【分析】(1)锋面气旋(低压)系统中,冷锋位于低压中心的西侧,暖锋位于低压中心的东侧,因此图中甲为冷锋,乙为暖锋,阴影部分为雨区,冷锋降水区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故可判断该锋面气旋在位于北半球,气流是呈逆时针向低压中心辐合。C符合题意。
9.下图为全球三圈环流和风压带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若乙地气压成因为热力原因,则②处盛行(
A. B.
C.
D.
(2)若乙地处北半球且有极锋存在,则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为(
A. B.
C.
D.
【答案】
(2)D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三圈环流,图中乙地气流上升,为热力低压,则乙为赤道低气压带,丙地气流下沉,为高压,是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②风带从丙地流向乙地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左偏转,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D符合题意。
10.美国明尼苏达州农民驾驶拖拉机在田里工作,拖拉机上装有一部小型电脑,从屏幕上可看到玉米和大豆田的地图,计算机会告诉哪个地方需要施肥,施多少肥。图1为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图2为农场作业图。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图1中甲地农业带布局的主导自然因素是(
A.
(2)美国农业实行区域专门化生产的主要目的是(
A.
(3)与美国明尼苏达州农民生产原理相似的农业类型是(
A. B.
C.
D.
【答案】
(2)B
(3)D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北美和拉丁美洲
【解析】【分析】(1)由图1可知,图中甲地为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地处纬度较高,气候冷湿,不适合种植业发展,但适宜多汁牧草生长,有利于发展畜牧业,在加上该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人口众多,乳畜产品的市场广阔,形成了乳畜业。因此西昌应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自然因素是气候,C符合题意。
11.某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材料发现右图中甲区域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密度远远小于乙区域。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甲区域城镇和交通线分布密度小的主要自然区位是(
A.
(2)有利于甲区域水电梯级开发的区位条件是(
A.
B.
C.
D.
【答案】
(2)C
【考点】交通运输线路及站点的区位因素,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内容、综合治理措施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甲区域位于横断山区,地形崎岖,城镇和交通线分布密度小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典型。A符合题意。
12.下图为我国台湾岛及附近的地质地貌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岛屿和山脉的形成原因是(
A. B.
C. D.
(2)图中甲处岩石的形成过程中,最后经历的地质作用是(
A. B.
C.
D.
(3)中央山脉西侧从山麓到沿海依次为:山麓丘陵、砾石台地、海岸平原,各部分地表物质组成、土壤、植被等表现出明显差异,这体现了(
A. B.
C.
D.
【答案】
(2)B
(3)D
【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六大板块的分布可知,台湾岛的山脉的形成是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碰撞而形成的。B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20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二:下图为海上“丝绸之路”部分路线图。
(1)图中甲地附近的农业用地类型主要为________;按投入多少分,属于________型农业。
(2)图中乙地自然带为________,该地植被叶片不大且常有茸毛,主要是为了适应夏季
________的气候特征。
(3)目前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发展处于________
(4)明代郑和沿图中①、②、③、④下西洋的最佳季节是________,说明其主要原因。________
【答案】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炎热干燥
(3)工业化;制造业(第二产业);不平衡
(4)冬季;冬季盛行东北风,北印度洋洋流自东向西流,顺风顺流
【考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甲地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区,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农业用地类型是耕地;该地农业按投入的多少属于投入较多的劳动力,属于集约型农业。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城镇分布略图。
(1)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________(填地貌名称),这些地方地形平坦,土壤较肥沃,________,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
(2)影响图中铁路线走向的决定性因素是
________;铁路建设和运行需克服大风、 ________等恶劣天气。
(3)图示位于我国________
(4)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案】
(2)城镇分布;沙尘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4)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拉动西部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改善当地城市大气环境
【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农业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线路及站点的区位因素,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区域是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出山口处的冲积扇,由于这里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较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