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 月浙江省选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手机点餐类 APP 为用户选择宾馆、点餐提供了便利。通过 APP 查询送餐员即时位置的技 术是
A.数字地球和遥感
B.数字地球和虚拟现实
C.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定位系统 2.近年来,我国城市地铁交通发展迅速,与常规公交方式相比,地铁的特点有
①投资少,见效快
②废气多,噪声大
③用地省,客运量大
④速度快,准点率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右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 3、4 题。 
3.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
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 C.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母质 4.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 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
近年来,河北、河南、山东、甘肃等北方省份生产的蔬菜大 量销往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南方沿海省市,形成了“北菜南运” 格局。完成 5、6 题。
5.“北菜南运”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市场需求大
B.北方耕地面积增大 C.北方蔬菜品种多
D.南方蔬菜种植减少
6.“北菜南运”有利于北方地区农业
①粗放经营 ②规模化经营
③集约化生产
④“小而全”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 图。完成 7、8 题。
7.工程 I、Ⅱ分别是 A.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D.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8.工程 I、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①减轻大气污染
②缓解能源短缺
③减轻水土流失
④缓解洪涝灾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完成 9、10 题。 9.雅鲁藏布江上游的“V”字形河谷形成的 主要内、外力作用是 
①板块张裂
②板块挤压
③风力侵蚀
④流水侵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甲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但其南坡 1100
米以下分布着热带季雨林,原因是 A.夏季受印度低压控制 B.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 C.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 D.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很多 IC 设计与制造、通信设备制造以及物联网、大数 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等信息产业的集聚,形成了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集群。 完成 11.12 题。
11.信息产业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聚的主要有利条件有
①水源条件优越
②产业基础较好
③科技条件良好
④地价相对较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信息产业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聚,其主要目的是 A.节约劳动力成本
B.承接产业转移 C.集中处理废弃物
D.促进科技创新
下图为 2019 年 12 月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图。完成 13、14 题。 13.此时刻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
大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4.此时刻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下图为长白山北坡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 15、16 题。 15.甲自然带是
A.高山草甸带 B.常绿硬叶林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16.高山灌丛发育在寒冷、风大的高山环境,长 白山高山灌丛
①根系浅而发达
②生长快速
③植株密度稀疏
④植株高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的海滩植物,种子可随海浪传播,其茎干密集粗壮,地下根 茎发达,耐盐耐淹、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减弱海水交换能力。1979
年,我国 从美国引进互花米草并种植于河口海岸。完成 17.18 题。 17.我国引进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滩护岸
B.消除海滩污染
C.增加鱼饵
D.防止航道阻塞 18.互花米草在沿海迅速繁殖扩张成为入侵物种,其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滩涂大量减少
③海水质量下降
④滩涂养殖条件改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月球与八大行星一样作自西向东公转,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观测到月球、地内行星 经过太阳表面的天象,且前者比后者经过日面的时间短。下图为甲地观测到的正午、子夜太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茶树是一种喜温好湿、耐阴性较强、多年生的经济作物。浙江盛夏高温少雨时,有茶农 给茶树撑起了黑色的遮阳棚,其目的是
A.减少阳光直接照射,根治病虫害 B.遮光,阻止杂草生长
C.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减少茶树蒸腾 D.减少空气对流,防止热量散失


22.从古至今,河流在该城市发展中
①对外交通联系地位上升
②对外交通联系地位下降
③对内部联系的阻碍增强
④对内部联系的阻碍减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3.目前,影响该城市扩大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
B.土地
C.交通
D.教育
海陆间常常存在气温差异。T1、T2 分别为亚欧大陆东、西海岸海陆间平均气温差(T1、 T2 取绝对值)。下图分别为 1 月和 7 月△T 沿经向分布折线图(图中△T 为 T1 与 T2 差的绝对 值)。完成 24、25 题。

24. T1、T2 在
①7 月 70°N,都较小
②1 月 30°N,都较小
③7 月 40°N,都较大
④1 月 50°N,都较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1 月亚欧大陆 45°N 以 北,△T 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亚洲低压与大洋副热带高压形成热力差异 ②北大西洋暖流增加西部海岸温度
③大陆中部高原的存在缩小了东西沿岸温差 ④季风影响了东部陆地与海洋间温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5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长江与鄱阳湖之间存在径流相互补给的季节变化。下图
1 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季
节变化示意图,图 2 为长江与鄱阳湖相互补给频率的年内分布图(频率越高一般表示径流量 补给越大)。

(1)鄱阳湖补给长江频率较高的时期,副热带高压脊位于____(填甲或乙)位置,分析形
成这种径流补给的原因。(4 分)
(2)华北春旱严重的年份,往往副热带高压脊停留在____(填甲或乙)位置的时间较长。 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时,长江补给鄱阳湖频率较____(填高或低),试从减灾角度提
出农业抗旱措施。(6 分)
![浙江省2020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题 浙江省2020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题]()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材料一 下图为中亚地区略图。
材料二
乙地为所在国棉花主产区,棉花播种面积约占该地种植总面积的 40%,所产棉 花大部分出口到俄罗斯、中国,已发展成为重要棉花输出基地。 (1)指出甲地径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分析城镇沿甲河分布的原因。(6 分)
(2)说明乙地是重要棉花输出基地的主要原因。(4 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材料一 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
交通体系比较完善。它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 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
材料三
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
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 减少。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 (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的三大航运中心是____、____、____。
(3 分) (2)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有哪些优势?(5 分)
(3)分析皖江城市带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有利条件。(4 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 分)
材料一 图 1 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 2 是图 1 中丙地的气候资料。
材料二 甲地是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该矿易采易选,冶炼铜需要大量的水。甲地经 百年开采,形成了长 4300 米、宽 3000 米、深 700 米的巨型深坑,横亘在沙漠中,如同地球 上一块巨型伤疤。现甲地所在国重视环境保护监管,建立了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1)简析甲地铜矿开采和冶炼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4 分)
(2)试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说明乙地海岸线破碎的原因。(5 分)
(3)丙地东临大西洋,气候却干燥少雨,说明其成因。(4 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Ⅰ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D
2.C
3.B
4.B
5.A
6.B
7.D
8.A
9.D 10.C
11.B
12.D
13.A
14.B
15.D
16.B
17.A
18.C
19.C 20.D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21.C
22.B
23.A
24.A 25.C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5 分)
26.(1)乙
鄱阳湖流域以雨水补给为主;鄱阳湖流域降水量较大,时间较长。
(2)乙
高 使用节水技术;实行跨区域调水;利用水利设施进行灌溉;种植耐旱作物等。 27. (1)冰雪融水补给
降水量小,气候较干旱;靠近河流,用水方便;灌溉农业发达;人 口密度大。
(2)有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棉花优质;棉花产量大,供过于求;棉花宜采用铁路运输,运 输便利。
28.(1)上海
武汉
重庆 (2)毗邻长三角;产业基础良好;交通条件优越;环境容量大。 (3)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开发空间广;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
回流的劳动力。 29.(1)用水量大,加剧了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排放废水,造成水环境污染;排放废气,严重 污染空气;矿渣不合理处理,破坏地表生态环境。
(2)内力作用:位于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外力作用:纬度高,曾受较强冰川作用;西风 迎风坡,风大浪急,海水侵蚀作用强;多地形雨,流水侵蚀作用强。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 致使海岸线破碎。
(3)地处西风带,西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丰富水汽;部分越过安第斯山脉 的气流,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