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北省名师联盟(新教材)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解析】

(2020-01-06 11:07:53)
标签:

材料

启迪慧想文综

气温

时尚

杂谈

分类: 学海无涯(地理同步课堂指导)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

第二次月考仿真测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某同学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冬季高效利用太阳能提升室内温度的房屋模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湖北省名师联盟(新教材)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解析】

1.冬季的白天,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A.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B.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C.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D.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2.该同学设计的房屋模型能够提升室内温度所利用的地理知识是

A.气流辐合下沉  B.大气环流   C.气流辐合上升  D.热力环流

【答案】

1B

2D

【解析】

1.本题考查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由示意图可知,冬季的时候气温普遍较低,但是甲通过玻璃窗户吸收太阳热量增温,使气温上升,空气受热膨胀,暖空气从上面的通风口1进入室内,而室内气温较低,空气下沉,冷空气就会从下面的通风口2出去,形成一个循环。故B正确。

2.由示意图可知该房屋模型是利用空气冷热不均引起空气流动来达到冬季增加室内温度的目的,所以属于热力环流。并没有利用到大气环流的知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岳阳位于洞庭湖的东侧,下图为岳阳逐时湖陆风风速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变化曲线图(单位:米/秒)。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湖北省名师联盟(新教材)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解析】

3.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湖陆的热力差异 B.湖陆的湿度差异 C.湖陆的海拔差异 D.湖陆的面积差异

4.下列四个时段中,为岳阳湖风最强的时段是

A.2时-3  B.5时-6    C.1315  D.1819

【答案】

3A

4C

【解析】

3.所谓湖陆风类似海陆风的形成,属于基本的热力环流.由于陆地(岩石)与湖泊(水)的比热差异,造成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湖泊,夜间陆地气温低于湖泊,气温热力差异造成了气压差异,形成了昼夜变化的风.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湖泊,在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湖泊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夜间:陆地气温低于湖泊,在陆地近地面形成高压,湖泊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湖泊,故A正确。

4.根据材料可知,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读岳阳逐时湖陆风风速距平曲线图可知,在13-15点之间距平较大,说明此时段为湖风最强时段,故选C

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湖北省名师联盟(新教材)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解析】

5.图中正确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组合是

A.A→B B.A→C→D→E   C.F→D→G   D.I→D→G

6.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海陆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 B. C. D.

【答案】

5B

6B

【解析】

5.图中AB只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为海上内循环,ACDE发生在海洋与陆地及其上空之间,为海陆间循环,故选B

6.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夏季风从海洋带来水汽,产生丰沛降水,主要发生在夏季,故选B

    20162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利用自然山体、河湖湿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建设海绵城市,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覆盖地面,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不断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湖北省名师联盟(新教材)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解析】

7.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   B.蒸发

C.下渗   D.径流

8.建设海绵城市不可以

A.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B.缓解雨洪内涝压力

C.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D.增加城市的径流总量

【答案】

7C

8D

【解析】

7.海绵城市通过湿地、森林等吸纳雨水促进雨水下渗,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下渗,所以选C

8.海绵城市可以拦滞雨水,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缓解雨涝,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量,但不能增加城市的径流总量,选D

盐度是衡量海水性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湖北省名师联盟(新教材)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解析】

9.图中的四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的是

A.曲线 B.曲线 C.曲线 D.曲线

10.有关海水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偏高

B.赤道地区气温高,蒸发量大,盐度高于其他海区

C.死海蒸发旺盛,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

D.60°N海区的盐度比南半球同纬度海区高

【答案】

9A

10A

【解析】

9.根据盐度分布规律,海洋表面盐度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呈马鞍型曲线。只有曲线符合题意。故A正确。

10.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和蒸发量,地表径流,气温高低,洋流等。赤道地区降水多,所以盐度较低,红海盐度最高,60°N海区因陆地淡水注入多,其盐度比南半球同纬度海区低,故BCD错误;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偏高,寒流流经海区盐度偏低,故A正确。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湖北省名师联盟(新教材)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解析】

11.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A.a增强 B.b增强 C.c减弱  D.d减弱

12.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

11A

12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城市绿地的功能。植被浅沟相当于低地中的绿地、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增加湿度,截留雨水,调节流量等多功能,对缓解城市内涝等系列城市问题起到一定作用。

11.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可以拦截雨水,使得城市水体总量增多,蒸发量增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选A

12.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是利用植被吸水能力强,能拦截雨水渗入地下,具有调蓄洪水的作用,使得雨季时,雨水被拦截流速变慢,最终达到减轻内涝的作用,选B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湖北省名师联盟(新教材)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解析】


13.洋流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

A.太阳能 B.地热能 C.潮汐能 D.引力能

14.乙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A.降温减湿   B.降温增湿   C.增温增湿   D.增温减湿

【答案】

13A

14C

【解析】

13.盛行风是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故A正确;地热能对洋流影响不大;引力能主要影响潮汐现象。故BCD错误。故选A

14.甲洋流为来自低纬度的暖流,为北太平洋暖流;乙洋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C准确。故选C

    下面为两个中国小朋友的通话内容,明明说:我的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真没意思。贝贝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那就从我的家乡运些树苗去栽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树种最有可能是明明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

A.椰子树    B.樟树   C.榆树   D.茶树

16.下列植被特征最符合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

A.树冠浑圆,叶面具有光泽、无毛、稍硬

B.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C.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

D.具有肉质的叶或茎

【答案】

15C

16A

【解析】

15.根据材料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可知,该地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代表植被有杨树、柳树、榆树、银杏树、白桦树等,C正确;茶树主要分布于亚热带,椰子树主要分布在热带,樟树是樟科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故ABD错误。故选C

16.贝贝的家乡的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其特点是四季常绿,树冠浑圆,叶面多革质,有光泽,无绒毛,较硬,A正确;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属于落叶阔叶林的特点;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属于针叶林的特征,主要分布在寒带;具有肉质的叶或茎属于热带树种特点。故BCD错误。故选A

    杨柳飞絮是杨树和柳树雌株在春天种子成熟时,产生羽绒状花絮随风飘散的自然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绿化率低。20世纪60年代开始,北京等北方城市选取杨树、柳树为主要树种开展大规模城市绿化活动。近年来,每年春天杨柳飞絮漫天飞舞,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危害越来越大。下图为某网站绘制的2019年杨柳絮飘飞预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湖北省名师联盟(新教材)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解析】



湖北省名师联盟(新教材)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解析】

1720世纪60年代北京等城市选用杨树、柳树作为城市绿化主要树种,主要是因为杨树和柳树

A.树冠高大,树形优美           B.释氧除菌,净化空气作用明显

C.涵养水源,水土保持效果好      D.适应性强,生长快

18.近年来,杨柳飞絮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危害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A.城市公园、湿地等绿化用地增多

B.气候变暖,杨柳飞絮期提前且延长

C.城市高大建筑及硬化路面增多

D.杨树和柳树在城市绿化树种中的数量和比例提高

19.下列四个城市杨柳絮飘飞发生时间最早的是

A.济南   B.青岛   C.北京   D.石家庄

【答案】

17D

18C

19A

【解析】

17.注意审题中时间信息,联系时代背景, 20世纪60年代中国城市绿化率很低,需要快速提高绿化率,选择适应能力强、生长快、廉价的树种进行绿化,故D正确;20世纪60年代的绿化对美观要求不高,A错误;城市绿化的主要功能不是涵养水源,水土保持,C错误;释氧除菌,净化空气考虑的次要原因,B错误。故选D

18.杨柳飞絮可在城市公园、湿地落下积累,减少危害,故A错误。城市中建筑和硬化路面增多,使飞絮无法附着,继续飘扬,增加危害,C正确。气候变暖不会明显改变飞絮期,B错误。杨树和柳树在城市绿化树种中的数量和比例提高是次要原因,D错误。故选C

19.济南的纬度比北京和石家庄的低,气温回升快;青岛是沿海城市,济南比青岛干燥,济南升温快,因此,济南杨柳絮飘飞发生时间最早。故A正确。故选A

    下图中的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湖北省名师联盟(新教材)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解析】

20.图中的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1.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答案】

20A

21C

【解析】

20.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K岛位于东南亚(6°S7°S),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其天然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A正确。故选A

21.由上题分析可知,K岛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气候类型相同,水热条件、光照条件以及种源都相差不大,排除BD两项;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岛海拔并不高,排除A项;由材料可知,K岛发生过火山喷发,深厚的火山灰为植被恢复提供了充足的养分,这是该岛的独特条件,C正确。故选C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湖北省名师联盟(新教材)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解析】

22.下列旅游景观与图示地貌相类似的是

A.长江三峡 B.桂林山水 C.黄山怪石 D.天涯海角

23.从图中看最有利于该地貌形成的条件是

A.岩石具有可溶性  B.地面平坦 C.气候干燥 D.植被稀少

【答案】

22B

23A

【解析】

22.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是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发育而成的峰林,属喀斯特地貌。长江三峡属于流水侵蚀地貌,A错误;桂林山水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桂林山水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古迹、石刻等等,主要属于喀斯特地貌,B正确;黄山怪石主要是花岗岩岩体因受内外因素作用,沿垂直断裂长期崩落风化,形成的,C错误;天涯海角主要是由于地壳的运动再加上海水的侵蚀、风化作用下形成的,D错误。故选B

23.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等沉积岩经流水溶蚀等外力作用形成,故形成的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A正确。故选A

    沙漠中树立着无数塔状孤立的石灰岩,称为塔岩荒漠。下图为塔岩荒漠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湖北省名师联盟(新教材)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解析】

24.形成塔岩和荒漠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风力沉积

25.该地形成塔岩和荒漠的条件有哪些

气候湿润 气候干旱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植被茂密 多大风天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答案】

24A

25C

【解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

24.由题干和图可知该地区气候干旱的沙漠,流水作用较弱,故BCD错误;图为风成地貌,既有风力侵蚀而成的风蚀地貌(塔岩),又有风力堆积形成的风积地貌(沙漠),故A项正确。

25.由上题可知,该地为风成地貌,其形成受风力、水分、地面物质组成、植被、人类活动等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这风力越大,故正确;水分越少,光照充足,故正确,错误;地面物质越破碎疏松、植被越少等,故错误风成地貌越容易发育形成,综上②③⑤正确,C项正确。

 

 

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0分。

26.某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模拟演示热力环流过程。实验开始前,学生观察到木盒中间悬挂的锡纸条没有明显的摆动,如图甲所示。实验开始后,学生点燃蜡烛,并在、纸杯中放入冰块,逐渐观察到两张锡纸条有明显的摆动,如图乙所示。多次重复实验,学生发现结果相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湖北省名师联盟(新教材)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解析】

1)根据实验过程绘制与乙一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并标出近地面气压的高低状况。4分)



湖北省名师联盟(新教材)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解析】

2)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引起热力环流,其中首先出现气流的_____(垂直或水平)运动。4分)

3)为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让锡纸条的摆动幅度更大,请提出你的建议。3分)

4)原理迁移: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热力环流现象有__________2分)

【答案】

1)如图



湖北省名师联盟(新教材)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解析】

2)冷热不均     垂直

3)增加蜡烛;增加冰块的数量;选择更轻薄的纸进行实验;缩小学具尺寸;增加学具的密封性等(任答3点)

4)城郊热力环流;沿海地区海陆风;山区山谷风等(任答2点)

【解析】

1)冰块处空气遇冷下沉形成高气压,蜡烛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平面上出现气压差,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湖北省名师联盟(新教材)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解析】

2)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由于同一水平面上冷热不均,受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遇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即冷热不均导致空气垂直方向的运动。

3)锡纸条的摆动是因为水平空气的运动,即风的作用;要加大风力,应加大高低压差,可增加蜡烛或增加冰块的数量,让冷热不均差异加大,以增大水平方向上的风力;选择更轻薄的纸进行实验,使其容易被吹动;缩小学具尺寸,让其容易演示;增加学具的密封性,以减少外部空气的干扰。

4)城郊热力环流;沿海地区海陆风;山区山谷风等都是热力环流原理的具体表现。

27.阅读下列两个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湖北省名师联盟(新教材)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解析】

1)图中由②③环节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    ,③①④⑤环节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    2分)

2)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主要是    、    2分)

3)我国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能够直接实现序号功能的是    2分)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4)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受人类修水库影响最显著的是    (填序号)2分)

5)回答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分)

材料二:坎儿井是我国古代人们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的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下图为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山麓地带的坎儿井,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竖井是地表与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的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了调蓄灌溉流水量的作用。



湖北省名师联盟(新教材)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解析】

6)说明坎儿井采取地下输水比地上输水的好处。2分)

7)说出坎儿井参与的水循环类型             2分)

【答案】

1)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2)太阳辐射能 重力能

3C 

4   

5)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塑造地表形态。(任答3点)

6)减少水分蒸发,减少水分下渗

7)陆地内循环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解析】

1)据图可知,为海洋降水,为海水蒸发,②③环节都在海水进行,故属于海上内循环;由③①④⑤环节组成的水循环沟通了海洋和陆地,故为海陆间循环。

2)水循环的过程是海洋水汽蒸发,通过水汽输送将水汽输送到陆地形成降水。海洋水汽蒸发主要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地表径流由于重力能存在,源源不断注入海洋,故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3)图中为水汽输入,从海洋上空流向陆地上空。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将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故C正确;我国的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故D错误;长江属于地表径流,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二者不能实现水汽输送,故AB错误。故选C

4)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人类施加影响较大的环节为地表径流,人类可以通过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影响地表径流。图中环境为地表径流。

5)水循环可以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通过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6)新疆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蒸发量大, 坎儿井采用地下输水的方式可以减少蒸发量,保证水量。

7)坎儿井所在的新疆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河流以内流河为主,因此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陆地内循环。

28.读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湖北省名师联盟(新教材)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解析】

1)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2分)

2AB两海区的海水盐度均比大西洋同纬度其他海区的低,原因是                  A海区的盐度低于B海区的原因是                        4分)

3)地中海由西向东盐度渐高的原因是                        2分)

【答案】

1)从副热带海区向高纬、低纬递减

2)位于赤道附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且AB两海区分别有刚果河和亚马孙河注入;A海区受寒流影响,B海区受暖流影响

3)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是盐度较低的大西洋海水流入盐度较高的地中海,这样,距离大西洋越近,盐度则越低。

【解析】

1)根据图中等盐度线的分布,在南北纬30°附近盐度最高,两侧逐步降低,则可知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高纬、低纬递减。

2)读图可知,AB两海区都是位于河流的入海口,河流带来大量的淡水流入海洋,因而AB两海区的海水盐度均比大西洋同纬度其他海区的低。A海区为刚果河入海口,B海区为亚马孙河入海口,A海区受寒流影响,蒸发量少,盐度偏低,B海区受暖流影响,增发量大,盐度偏高,所以A海区的盐度低于B海区。

3)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大西洋海水盐度低于地中海,在直布罗陀海峡形成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是盐度较低的大西洋海水流入盐度较高的地中海,离直布罗陀海峡近的盐度就偏低,所以地中海盐度由西向东渐高。

29.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湖北省名师联盟(新教材)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地理【解析】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最有可能是学生甲所绘制的是_____2分)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属于学生乙绘制的图是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4分)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艰苦。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地貌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是哪种作用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学生丁绘制的是河流入海口的景观,你认为是_____________图。2分)

【答案】

1B    

2C    冰川侵蚀作用   

3A    E    A是风蚀蘑菇    E是沙丘    A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E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4D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南三亚地区,海浪作用显著,B图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陡崖,据此判断B图正确。

2)根据题干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说明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冰川作用显著,而C图为冰川侵蚀形成的冰斗和角峰,发生在高纬或高山有大规模冰川运动的地区,符合题意。

3)根据题干中的四十多度高温可知,该同学画的地方是沙漠地区,风力作用显著;根据图示可知,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E是沙丘,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A图和E图发生在干旱的沙漠地区,符合题意。

4)根据题干分析河流入海口地区由于地势平坦,河流的堆积作用显著,形成三角洲和冲积岛等地形,根据图中景观判断,D图为河流形成的冲积岛和河口三角洲,且发生在河口处。D符合题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