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20年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地理
(2019-12-30 09:26:29)
标签:
材料启迪慧想文综气温时尚原因杂谈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宁波市2020年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
地理试卷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碍分)
为了加快脱贫致富,贵州省毕节市采取“互联网+农业”的方式,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下图为其生产、销售模式图。完成1、2题
1.相对于传统的贸易模式,该市“互联网+农业”销售模式的主要优势是
A.市场信息准确
2.利用“互联网+农业”进行生产经营模式,有利于
A.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C.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分别沿MN、PQ方向所做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NOM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PQ垂直于MN并相交于0。完成3、4题。
3.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
A.M地比N地风速大
C.P地比Q地云层厚
4.若该天气系统出现于初夏的华北平原,则O地的天气最可能是
A.阴雨连绵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湖泊为该地区第一大湖。完成5、6题。
5.有关甲地土壤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较多,流水侵蚀作用强,土壤厚度较小
B.气温年较差小,化学风化作用弱,风化壳厚度小
C.植被高大茂密,生物风化作用强,风化壳厚度大
D.植物生长量大,微生物分解较少,有机质含量高
6.该湖泊对尼罗河的主要影响是
A.减少水量,下游地区有断流现象
C.增加养分,河流中鱼类资源丰富
下图为我国某地冻土融化过程示意图。完成7、8题
7.下列有关该地冻土融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气温高低和人类活动对冻土融化速度影响较大
B.1、2月份冻土层最厚,7、8月份冻土层最薄
C.冻土的冻结厚度的增长是先快、后慢、再变快
D.冻土从开始融化到全部融化全过程约需180天
8.该地区的公路受冻土影响易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A.春季升温较快,水分蒸发,导致冻土厚度变薄
B.夏季冻土融化,汇成径流,流水侵蚀作用增强
C.秋季降水较少,冻土变薄,导致路面塌陷严重
D.冬季土壤结冰,体积膨胀,导致路面拱起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沿海城市用地多向海洋扩展。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国家开始严格控制围海造陆的规模。下图为浙江台州市围海造陆规划示意图。完成9、10题。
9.椒江口南岸滩涂面积较北岸更宽广,主要原因是
A.海水较浅,河流泥沙沉积速度较快
C.气温较高,海水上升淹没此处陆地
10.国家控制围海造陆的规模,主要是因为围海造陆会造成
A.海域自净能力降低,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破坏
B.温室效应增强,海水蒸发加强,矿物质含量升高
C.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量增加,海洋污染日益严重
D.海洋面积缩小,海水水位升高,淹没了沿海岛屿
下图为2011-2017年我国某两市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变化图。完成11、12题。
11.两市女性初婚年龄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女性学历教育水平提高
C.家庭经济负担不断加重
12.女性平均初婚年龄的变化会导致该地区人口
A.死亡率上升
下图为世界某海域。由于洋流的影响导致各处水温有差异。完成13、14题。
13.与图示海区洋流流向有关的风向及主要来源地是
A.东南风 夏威夷高压
C.西北风 副热带高压
14.图中四地在该季节发生的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
A.①地处于全年的气温最高季节
C.③地地下水位为一年中较高位
下图为我国2020年各电网区域划分及超高压跨区域调配流向预测图。完成15、16题。
15.据图和所学知识判断,到2020年
A.西北地区以太阳能发电为主,调出最多
C.华东和华北是我国最大的电力消费区
16.电力的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增加了硫氧化物等的排放,环境污染加剧
C.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高铁是目前人们快速出行的一种交通方式。为了保证安全,遇到灾害性天气,高铁会降速运行。下图为将在2019年底开通的商合杭(商丘经合肥到杭州)高铁线路示意图。完成17~19题。
17.商合杭高铁线路选线规划时,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至少需要
A.全球定位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系统
18.商合杭高铁开通时,在高铁上可以看到沿线变化最明显的是
A.地形
19.导致商合杭高铁减速运行的气象灾害最多的是
A.台风
20.我国某学校学生某日在北京时间12:10测得学校旗杆影子最短,太阳高度为350,则该校位于武汉市(1150E,300N)的
A.东南
非选择题部分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从地形和气候角度,说明半岛东部和西部冰川作用的差异。(6分)
(2)说明半岛西部海岸线特点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4分)
(3)分析挪威和瑞典小麦生产差异的主要原因。(5分)
(4)阐释影响挪威、瑞典两国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5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简述格尔木至昆仑山口段铁路没有采用“草方格”而采用“石方格”防沙的主要依据。(5分)
(2)根据材料,分析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的作用原理。(4分)
(3)结合图4,从土壤角度分析格尔木河流域植被分布的特点。(6分)
(4)分析格尔木市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对区域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