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高一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标签:
阿拉伯基督教启迪慧想汽车杂谈 |
分类: 学海无涯(地理同步课堂指导) |
绝密★启用前
三亚华侨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地理 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修改答案,应使用橡皮将错选项方框涂点擦干净,并将改选项的方框涂黑。
3.回答第II卷时,使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指定的区域书写答案,在题号指定答题区域以外及草稿纸、试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本试卷自行保管,试卷讲评时使用。)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1-20题每小题2分,21-30题每小题3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2019 年春节档硬核科幻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 “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 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 2500 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 园。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 。据此回答 1~2 题。
1.影片中地球之所以要逃离太阳系是由于(
A.日心与地心距离发生变化
C.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发生变化
2.在地球流浪经历的 A—B—C
三个过程中,地球所属的天体类型分别是(
A.行星—行星—行星
B. 行星—卫星—卫星
3.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B. 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
C. 太阳辐射能全部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
D.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不太常用的能源
有科学家通过实验提供了治理全球变暖的新视角,其主要是向高空发射一颗热气球,这颗热气球在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进而在冷却地球的同时能修复臭氧层。结合下图,完成4~5
4.热气球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发生在左图中的(
A.a
5.“这些物质能冷却地球”主要是因为增大了右图中的(
A. ①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回答第6题。
6.西藏能成为我国太阳能最多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②天气晴朗干燥,光照时间长
③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④地势高,离太阳近
①②
某地层分布有右图所示的化石,读图,回答7-8题。
7.该地层形成的时间最不可能的是 ( )
A.寒武纪
8.该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是( )
A.湖泊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据此完成9题。
9.水平地层 ( )
A.下新上老
10.火山喷发,影响到的圈层有(
①大气圈
A.①
读右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a表示(
A. 地核
12.有关a、b、c三个圈层之间的界面说法正确的是(
A. a、b之间为古登堡界面
B. a、b之间界面纵波和横波速度都明显增加
C. b、c之间为莫霍界面
D. b、c之间横波速度突然下降,纵波完全消失
13.大气中尘埃物质的作用和影响不包括 ( )
A.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C.影响太空中的航天器
14.关于海水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半球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于冬季
C.不同纬度的海区,相同深度的水温相同
15.四大洋中平均水温最高的是 ( )
A.大西洋
16.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大体一样
B.各纬度海区的辐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C.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D.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17. 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18.全球气候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 全球各地农作物产量都增加
C. 海水蒸发加剧,海平面下降
读图,完成19题。
19.图中能正确表示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0. 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读全球水平衡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显示的水平衡规律不正确的是( )
A.陆地水平衡为正值
C.中纬度海洋水平衡值随纬度增高而不断减少
22.
A.海水温度升高
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23-24题。
23.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会导致( )
A. ①增强,②增强
C. ③增强,④增强
24.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强,②强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25-27题。
25.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存在四种辐射,其辐射性质与其他几种不同的是(
A. 太阳辐射
26.关于大气的热力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 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
B. 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
C.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D. 地面是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7.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在于存在(
A. 太阳辐射
下图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28-29题。
28.关于城市热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市区近地面气温高,气压高
C. 市区降水少于郊区
29.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正确的是(
A.增加城市硬化路面的面积
C. 提高空调使用率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读图回答下面30小题。
30.与M地相比,N地
A. 气温高、气压低
C. 气温高、气压高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31.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9分)
(1)该图表示近地面还是高空风向?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代表风所受的三个力,其名称分别是
(3)此风在________(南、北)半球。如果没有B的影响,风向是
(4)若图中等压线之间差值相等,E、F两点,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
(2)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2分)
(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_。(1分)
(4)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___。(1分)
(5)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地(1分)。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乙地建立的企业是________(1分)
A.造纸厂
(6)假若图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若甲地为陆地,则此时为________(白天/黑夜)。(1分)
33.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2分)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
(2)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①
⑤
(3)可以代表夏季影响我国的东南季风的是__________(填名称);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环节是
(4)
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 地理
一、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D |
C |
A |
B |
B |
B |
A |
A |
B |
D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C |
B |
C |
A |
B |
D |
C |
B |
A |
B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C |
C |
C |
D |
A |
D |
C |
D |
D |
B |
非选择题
31、(每空1分,共9分)
(1) 近地面风向
(2)水平气压梯度力
(3)北
(4)F
32.(9分)

乙>甲>丁>丙
如图:顺时针
甲
东北风
乙
白天
33.(每空1分,共12分)
(1)岩石圈
(2)水汽输送
(3)水汽输送
(4)海上内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