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省绵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试题

(2019-11-19 07:53:41)
标签:

材料

旅游

启迪慧想

气温

汽车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9年11月1日上午9:00—11:30】

绵阳市2020届高三(高中2017 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文科综合

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表1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据此完成1~3题。

四川省绵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试题

1.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是

A.针阔混交林  B.楠竹林  C.常绿阔叶林  D.灌木林

2.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长的是

A.针阔混交林  B.楠竹林  C.常绿阔叶林  D.灌木林

3.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A.植物种类多  B.枯枝落叶多  C.地表径流大  D.年均温较高

黑炭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产生的表面以灰黑色为主的一类大气污染物。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扩散,会对冰川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图1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冰雪中黑炭含量(单位为109)。据此完成4~6题。




四川省绵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试题


4.图中虚线框内高含量黑炭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油气资源开发  B.交通运输发展  C.牲畜粪便焚烧  D.工厂废气排放

5.青藏高原东南部空气中黑炭含量呈现夏低冬高的特点,原因主要是夏季

    A.太阳辐射强,促进了黑炭的分解 B.西风势力强,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C.气温高,利于大气层中黑炭自燃 D.降水多,利于黑炭随雨水沉降到地面

6.冰雪表层的黑炭会对冰川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因为其对太阳辐射

    A.吸收强,加速冰雪消融 B.吸收弱,加速冰雪累积

    C.反射强、加速冰雪消融 D.反射弱、加速冰雪累积

    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风力等因素影响。图2中

的曲线为横断山区280N附近自西向东各山脉东坡林线的分布变化图。据此完成7-9题




四川省绵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试题


7.高山带针叶林之上的自然带是

    A.冰雪荒漠带 B.常绿阔叶林带 C.灌丛草甸带 D.针阔混交林带

8. P、R、M、 N四地中,最不适宜针叶林生长的是

    A. P地 B.R地 C.M地  D. N地

9.导致横断山区各山脉东坡林线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海拔 C.气温 D.风力

    一位地质学家在考察美国西部内陆的羚羊谷(如图3)后记录到:峡谷和曲壁是它的两

大基本特征;峡谷在地面的宽度仅有20-50厘米,而谷深却达几十米;地表有很多的沟、坑

洼和洼中矗立的小岩块;谷底铺着一层金色的沙粒,还散落着许多直径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

砾石,砾石表面光滑;四壁黄色砂岩中交错的岩层构成了和谐的线条,绘出一个个光滑柔美

的曲面。据此完成10一11题。




四川省绵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试题


10.营造羚羊谷峡谷和曲壁的外力主要来自

    A.海浪 B.冰川 C.风力 D.流水

11.峡谷还在进一步增大、增深。其增大、增深的速率主要取决于

    ①风化的速度 ②侵蚀的速度 ③搬运的速度 ④基岩的岩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四川省绵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试题

36.(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特龙湖位于东非大裂谷的边缘、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交界处,距离东南部的阿普沙约113

公里。纳特龙湖是一个大湖,水很浅,湖泊面积季节变化大,水中盐、碱浓度很高,很多物

种不适宜在此生存。但这个让生命难以维系的环境里,却成为火烈鸟的理想繁殖场所,这里

小火烈鸟的数量大约是全世界的四分之三。湖中的蓝藻是小火烈鸟主要的食物来源。自1883

年以来盖拉伊火山一直保持着间歇性喷发。图5为纳特龙湖位置和阿鲁沙各月降水量分布图。




四川省绵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试题

      1)说明纳特龙湖湖水很浅的原因。(4分)

      (2)指出纳特龙湖10月一次年5月湖泊面积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6分)

      3)分析纳特龙湖湖水盐、碱浓度高是如何形成的。(8分)

      (4)分析纳特龙湖的自然环境为小火烈鸟成长所提供的生存条件。(6分)

 

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台风有时候有两个雨带,一个位于中心附近

的旋涡风雨区,一个位于台风北侧等压线弯曲处(台风倒槽).2019年9月2日第13号台风“玲

”生成于菲律宾以东洋面,并一路向北在朝鲜登陆,7日到达我国东北地区后,逐渐减弱为

温带气旋。图6为T时刻“玲玲”演变为超强台风阶段的位置及周围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




四川省绵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试题

1)结合气旋的形成,阐释台风“玲玲”在菲律宾以东洋面是如何形成的。(8分)

(2)说明T时刻“玲玲,,北侧槽线附近发生大范围强降水的原因。(6分)

(3)分析台风“玲玲”登陆并移动到我国东北后是如何减弱为温带气旋的。(8分)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2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

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2.(10分)[旅游地理]

四川省绵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试题

43.(10分)【环境保护]

    洞庭湖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湖南省北部,湖北省南部,南纳湘江、资水、沉江、澄水四江。长期以来,洞庭湖区一直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建国后,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洞庭湖地区的环境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图7示意洞庭湖1949 -2004年面积、容积的变化。

四川省绵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试题

    描述1949一2004年洞庭湖面积、容积的变化,并说明因其变化所带来的区域生态危机。

 


 

 

绵阳市高中2017 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44分)

1——5BDC BD 6——11ACBADC

二、非选择题(56 分)

36.24分)

1)地处东非高原,湿季降水较少(2分),旱季湖水蒸发旺盛(2分)。

2)湖面先增大后缩小,但整体变大(2分)。10月~次年5月湿季来临,

降水多(2分),湖泊水位升高,湖面变宽阔(2分)。

3)附近火山喷发大量的火山灰散落到湖中;火山灰和火山熔岩被风化、

侵蚀,盐类物质被风、流水搬运,在湖中累积;湖泊为一个相对封闭的流域,流

出水量少;该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尤其是旱季)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地

下温泉带来大量的矿物质。(答对一点得2分,总分不超过8分)

4)湖水盐度高,蓝藻等嗜盐藻类大量繁殖,小火烈鸟的食物充足(2分);

湖水浅,便于小火烈鸟觅食(2分);宽阔的湖面、有毒的湖水和蒸汽提供了天

然的防卫保护体系,使得大型食肉动物和天敌无法进入(2分)。

37.22 分)

19 月菲律宾以东洋面热带海区温度高(超过26℃),大量空气膨胀上升,

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2 分)。受地转偏向

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2 分)。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

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释放潜热,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2 分)。这样,近

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猛烈,最后形成台风(2 分)。

2“玲玲”北侧槽线东西两侧(冷暖气团)气流性质不同;东侧吹偏东风,

从海洋带来充足的暖湿空气,西侧(吹偏北风)陆地冷空气带来降温,水汽易凝

结降水;近洋面温度高,空气对流旺盛,产生降水;且降水释放潜热,加强对流

过程。(答对一点得2分,总分不超过6分)

3)登陆CX半岛并移至广阔的东北大地后,纬度升高;且受北方冷空气

影响,“玲玲” 近地面空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降温升压使空气旋转上升势力

减弱,风力减弱;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使气流势力进一步减弱;移至陆面后“玲

”的水汽来源大减,降水强度减弱。(答对一点得2 分,总分不超过8 分)

42.10 分)

地理位置独特,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知名度高;红色旅游与滨海、雨林、民

俗、黎苗等自然风光和特色文化的结合,具有美学、历史文化、科研与体验价值;

政府政策支持,推进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线路和活动多样,满足旅游市场

“新、奇、特”的需求,吸引力强;国内居民收入增多,消费能力提高,且有大

假时间作保障;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旅游人气高,参与的游客多。

(答对一点得2分,总分不超过8分)

43.10 分)

洞庭湖面积和容积1949-2000 期间减小(2 分),2000 年后逐渐增大(2 分)。

带来的生态危机:湖区蓄水调洪功能减弱,旱涝灾害频率增大(2 分);自

净能力减弱,水质污染加剧,水生态系统受损(2 分);生物多样性锐减,珍稀

物种生存环境恶化(2 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