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2019-11-11 08:17:53)
标签:
材料旅游美食启迪慧想文综气温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佛山一中2020届高三10月份月考试题
地理
命题人:蔡清辉
本试题卷共10页,44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某地一同学每天早晨在上学路上,习惯性地观察天空中的大阳。下图示意该同学在两个不同日期的7:30(北京时间)经过P点时,所看到的太阳在天空中的a、b位置,图中M、N代表南北方向,PQ垂于MN。据此完成1~3题。
1.该同学所处的省区可能是
A.甘肃
2.该同学看到太阳位于a位置上升到b位置期间可能是
A.6月到7月
3.如果该同学看到太阳又由b位置降到a位置时,当地
A.昼短夜长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春雨惊春清谷天”是春季的六个节气。谷雨前后是牡丹盛开的时节,民谚便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的说法。地处鲁西南的菏泽市(35°N,115°E)有“牡丹之乡”的美称。据此完成4~5题。
4.菏泽牡丹最佳观赏时节期间,当地
A.昼短夜长
5.谷雨节气,菏泽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
A.55°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6~7题。6.由图文信息可知
7.图示时刻
天津王先生的家是一个高层建筑的二楼,令他苦恼的是因为南楼遮挡,寒冬的正午直到
8.王先生家的阳台正午时分每年大约有多长时间没有阳光射入
A.18
9.与上海的同等情况相比较,李先生家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
A.冬季长,夏季短
C.冬季短,夏季长
下沉式温室大棚是温室内地面下沉一定深度的一种大棚。下图为某地一处下沉式温室大棚的景观设施。据此完成10~11题。
10.棚顶主要采用玻璃材质能够
A.增强太阳辐射
11.该大棚设施在我国使用过程中,主要缺点
A.光照不足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洱海四面环山,位于山谷盆地中,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洱海地区形成湖陆风和山谷风叠加的局地环流。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36′N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单位:m),完成12~14题。
12.图中洱海上空等温面的凹凸现象应该出现在
A.夏季白天
13.该时刻甲地吹
A.西南风
14.洱海的存在使周边地区
A.气温日较差变大
C.风频变大,山风增强
我国即将建立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位于罗斯海海滨的新建站(位置见下图)。2017年11月8日,我国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大致沿最近线路前往新建站,途中在克赖斯特彻奇港短暂停靠得到补给后,继续南行,于12月7日成功抵达新建站,开始了为期四个月的考察和数据收集,据此完成15~17题。
15.推测克赖斯特彻奇港可能位于
A.新西兰
16.“雪龙”号比原计划晚了近四天时间才抵达目的地,分析其原因,途中最不可能遇到的是
A.浮冰重重
C.巨浪滔天
17.一位考察队员在日记中写道:“……顶着寒风在户外开展调查,一不小心就工作到了‘深夜’却毫无察觉,这样的苦恼持续了好一段时间……该“苦恼”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季节差异
C.时差现象
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完成18~20题。
18.图中
①受海洋气流影响较大
③位于山地的迎风坡
19.造成
A.地形、纬度、大气环流
C.洋流、纬度、大气环流
20.图中
A.距海近,地下水水位高
C.有河流流经,农业发达
从19世纪末至今,全球气候总的变化趋势在变暖。下图示意某地7月7°C等温线近百年来空间分布变化情况。据此完成21~23题。
21.图示季节,①地的气候特征是
A.温和多雨
22.②地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23.全球变暖对①地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A.制冷能耗减少
图为2019年4月8日14时我国局部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24~27题。
24.控制图中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低压槽
25.此时乙地风向为
A.东北风
26.未来银川的天气变化是
A气温降低
27.图中最不利于PM2.5污染物扩散的是
A.甲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面图(a)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图(b)为某区域地图。回答28~29题。
28.此次暴风雪
A.
能加剧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
C. 与旱灾属于同一种灾害类型
29.上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A. 1月,甲地
C. 9月,丙地
2019年8月7日第9号台风“利奇马”抵达浙江东南部,并正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往西北方向移动,到8月14日一路北上到达冀辽,对我国多省市地区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下表为1949-2018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台风个数(单位:个)统计表。据此完成30~31题。
统计项目 |
夏季 |
秋季 |
生成台风个数 |
783 |
755 |
超强台风个数 |
128 |
211 |
超强台风百分比 |
16.3% |
27.9% |
30.与“利奇马”向西北方向移动登陆联系最密切的是
A.低纬东北信风推动
C.副热带高气压带推动
31.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秋季超强台风个数多于夏季,其主要原因是
A.低纬海区海水温度较高
C.副热带高压增强
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据此完成32~34题。
32.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A.恒河流域
C.长江流域
33.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34.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
A.1月
幼发拉底河89%的流量来自上游。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下图为两河流域大型水坝分布示意图。读图35~37题。
35.幼发拉底河的汛期主要集中在
A.春夏季
36.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的主要原因是
A.水库拦截
37.巴格达附近大型水坝分布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量需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据此完成38~40题。
38.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河水流量
A.①②③
39.
①河水流量持续增加
③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A.①②③
40.据图判读该河段流量最大的时间是
第Ⅱ卷
二、必答题(30分)
41.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6分)
(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4分)
(3)从资源的角度,说明甲地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4分)
4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分析利马成为“无雨之城”的主要原因。(6分)
(2)简要说明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冻的主要原因。(4分)
(3)比较图中①、②两处流水作用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原因。(6分)
三、选考题:10分(请同学们在43、44题中选做1题,并把答题卡上的选做标记上涂黑。)
43.【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44.【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地理
1-10:ADBCB
11-20:ADACA
21-30:ACDCB
31-40:ACBCD
41. (1)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1分),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1分),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1分),夏季增温较绿洲快(1分),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或在甲地附近形成高压),即甲地(海平面)气压高于乙地(1分),风从甲地吹向乙地(1分)。
(2)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1分),且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1分)。盛行的西(北)风(或答“与谷地走向一致的气流”,1分)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速度在谷地加快,导致风大(1分)。
(3)甲地风能资源丰富(2分);风能清洁、可再生(2分)。
42(1)常年盛行离岸的东南信风;沿海强大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东部安第斯山脉阻挡来自大西洋的水汽(6分)
(2)四周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丰富;(1分)湖面面积大,水量大;(1分);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冷气流的侵袭;(1分)地处低纬度地区(1分)
(3)①以侵蚀(或搬运)作用为主(1分);原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落差大,流速快(2分)。②以堆积作用为主(1分);原因:地形以平原为主,流速缓慢(2分)
43.主要原因:安仁古镇离成都市区(和大邑县城)近,大部分游客在观光旅游结束容易返回市区(县城);古镇旅游主要以参观博物馆和公馆为主,旅游项目相对单一,游客选择余地较少。
合理建议:挖掘古镇现有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建立各类文创基地,)开展深度体验游;充分利用古镇周边自然环境,拓展农家乐等乡村休闲体验游;改善古镇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等。
44.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1分),终年严寒、冰冻(2分)(气温较低不得分);处于北冰洋中(1分)(北极圈内不得分),人类活动影响小(2分)。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2分),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种子库被淹)/诱发滑坡、泥石流(写出具体名称)等地质灾害(2分),威胁种子库的安全。(海平面升高,淹没种子库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