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清北班二)
标签:
材料成因拉弗曲线启迪慧想文综市场调节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大名一中清北班一轮一段总结测试(二)
地理试题
命题人: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卷Ⅰ(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0分。每题中的4个选项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如图为全球经纬线图,甲至辛是经纬线坐标上的八个地点。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各点之间若以最短距离来比较,下列两点间在地球表面上实际距离最远的是( )
A.己辛
2.亚特兰蒂斯是个传说中的古文明大陆,后人曾透过柏拉图提出的地球六分说,也就是把地球360度切成六等份,来推论亚特兰蒂斯的地点。其推论依据是沿着同一条纬线出发时,亚特兰蒂斯往东60度为古埃及文明之处,往西60度则为玛雅文明北方的美国南部沿海地区。依此推论,亚特兰蒂斯的位置最可能位于图中( )
A.庚
(2019·泰安模拟)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3~4题。
3.以上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其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
A.①区域
4.四幅经纬网图中,分别绘有两条粗短线,符合同一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的是( )
A.①②
小明在纸上绘制了所在学校的平面图(学校长500 m、宽240 m)。每周一全校师生都会在广场上举行庄严的升旗(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仪式。据此完成5~6题。
5.小明所在学校( )
A.从广场向正西方走可直达校门
B.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楼Ⅱ的北面
C.喷泉位于办公楼的东北方向
D.夏至日升旗时旗杆影子朝向校训碑
6.小明绘制该平面图时用的纸为B3纸(51.5 cm×36.4 cm),其绘图时用的比例尺最可能为( )
A.1∶100
(2019·福州一模)读福州市城区边缘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数字单位为m),完成7~8题。
7.图中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可能为( )
A.500 m B.550 m
C.600 m D.650 m
8.图中有一座占地17 000 m2的寺庙,有
“进山不见寺”的特点。该寺庙最可能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019·湖北黄石中学检测)下图所示地区正在打造“太阳山”——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光伏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主要与日照强度、日照时间等因素有关。据此完成9~10题。
9.在①②③④四个荒山草坡安置太阳能板,②地发电效率最高的原因是( )
A.降水最少
10.与青藏高原相比,该地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的比较优势是( )
A.太阳辐射强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读古诗,结合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位于乙地
C.河岸线的变迁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D.该类河段一般发育在河流的上游
12.沿甲~乙一线所作河流剖面图,最有可能是图b中的( )
A.①
某日,到开罗(东二区)旅游的小明在当地时间22:50收到同学在
山东青岛拍摄后立即传来的照片(如图:青岛著名的“石老人”日出景观)。略去网络传输时间,结合图文资料,完成13~14题。
13.拍照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
A.6月8日4:50 B.12月8日4:50
C.6月9日16:50 D.12月9日16:50
14.小明在开罗游玩了一个星期,回到青岛后,也想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拍摄同样景象的照片(不考虑天气状况),那么,拍摄日期可以选择在( )
A.6月15日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回答15~16题。
15.“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16.“数九”期间,我国北方( )
A.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 B.昼短夜长,且昼长变短
C.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 D.日出时间不断提前
如图为山东省某中学教学楼(部分)的顶层示意图。据图完成17~18题。
17.教室以采光好、强光不直接射入为宜,下列教室可能符合此条件的是( )
A.教室1
18.当教室4正午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不断增大时,( )
①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②该地肯定昼短夜长
③该地昼不断缩短 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位于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火山群在历史上曾多次喷发,据清代《黑龙江外记》记载:“……,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约数日火熄,其地遂呈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亦有碎石块落至原地,亦落四周,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0题。
19.古文中记载的“火”最有可能来自( )
A.地壳 B.岩石圈
C.软流层 D.下地幔
20.“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最有可能与图中
数字所示地质作用一致的是( )
A.①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与东西向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21~22题。
21.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为向斜谷,河流自北向南流
B.甲处为背斜谷,河流自南向北流
C.若等高距为100 m,图示区域最大高差接近1 000 m
D.若等高距为100 m,陡崖最大相对高度接近200 m
22.图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褶皱 断层 岩浆侵入 沉积 岩浆喷出
B.褶皱 岩浆侵入 断层 沉积 岩浆喷出
C.沉积 褶皱 岩浆喷出 断层 岩浆侵入
D.沉积 褶皱 岩浆侵入 断层 岩浆喷出
(2019·湖南三校联考)如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水平面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完成23~25题。
23.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 )
①面积不断增大
A.①②
24.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 )
A.甲处
25.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 )
A.三角洲面积缩小 B.河口盐碱化加剧
C.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生物多样性增加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阳光房(复式楼的露台、一楼的私人花园、楼房的顶层、别墅等的玻璃房)在城市中大受欢迎。阳光房附建在房子一侧,中间用一堵墙(带门、窗或通风孔)将房子与阳光房隔开,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阳光房的作用,让时尚成为一种节能。据此完成26~27题。
26.图示阳光房的玻璃墙通风孔和共用墙通风孔打开的季节分别是( )
A.春季、秋季
C.夏季、冬季
27.晴日的一天中,阳光房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高,
其主要原因是( )
A.玻璃可透光并能阻隔室内热量散失
B.室内大气逆辐射和保温作用强
C.室内花草多,空气湿度与比热容大
D.室外空气流动性强,不易增温
(2018·江苏高考)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如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28~29题。
28.《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9.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
最适合的时间是( )
A.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2019·济南联考)下图为某地一周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30~32题。
30.一周内,气温日较差最小的一天是( )
A.1日
B.3日
C.5日
D.7日
31.引起图中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一般是( )
A.由高纬向低纬 B.由海洋向内陆
C.由偏北向偏南 D.由内陆向海洋
32.若图示天气过程发生在我国,最可能出现在( )
A.青藏高原 12月份 B.华北地区 3月份
C.东北地区 6月份 D.华南地区 1月份
(2019·成都一诊)下图为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mm)随高度变化图。据此完成33~35题。
33.3月该山地随海拔升高降水量( )
A.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
B.先增大后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D.先减小后增大
34.影响该山地9~12月最大降水量出现高度和降水量变化的大气环流因素是( )
A.受西风带影响逐渐增强
C.受东北信风带影响逐渐减弱
35.该地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可能是( )
A.热带草原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回答36~38题。
36.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下渗
37.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
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
C.缓解城市缺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38.推广该类房屋,能获得综合效益最大的城市可能是( )
A.拉萨
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mm)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mm)之比(用百分率来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转变成径流补给河流。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据此回答39~40题。
|
地区 |
径流系数/% |
|
南岭地区 |
>60 |
|
华北地区 |
<30 |
|
云贵高原 |
>40 |
|
江淮地区 |
30~40 |
39.表中所列地区降水量被蒸发或下渗较多的是( )
A.南岭地区
40.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说明该地区( )
A.地表侵蚀作用加强 B.地下水资源变得更丰富
C.河流年径流量减少 D.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如图为索科特拉岛的位置和7月索马里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1~42题。
41.7月,当索马里洋流流经10°N时,下列四幅海水等温线示意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42.有关图示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索马里洋流是暖流
B.驱动索马里洋流的是盛行西风
C.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丰富主要是陆地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D.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7月份相对1月份多
2017年6月,葡萄牙中南部由于自然原因发生森林大火,伤亡惨重,统计发现,近20年来,该国中南部几乎每年都有火灾发生。如图为葡萄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43~44题。
43.葡萄牙中南部夏季易发生森林火灾的自然原因最可能是( )
A.沿岸有寒流,降温减湿
C.地势较高,太阳辐射强
44.葡萄牙西侧洋流为( )
A.向北流的暖流 B.向北流的寒流
C.向南流的暖流 D.向南流的寒流
(2018·海南高考)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45~47题。
45.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①固定表土
A.①②
46.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47.“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2019·潍坊质检)等物候线是指同一日期出现同一物候(如桃花始开)的地点连成的线。到了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绿色褪去,而呈黄色。下图示意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分布。据此完成48~50题。
48.福州城区银杏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推迟5天左右,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
C.地形
D.人类活动
49.广西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向南弯曲的原因是( )
A.地处内陆
50.11月28日银杏叶已全部变色的城市是( )
A.武汉
卷Ⅱ(非选择题
5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猴面包树,又称波巴布树(如图甲),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沿海。猴面包树喜热、耐旱,适宜生长地区的降水量300~800 mm (如图乙)。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 m,木质疏松柔软,但树皮坚韧结实,根系发达。猴面包树浑身是宝,树叶可当作蔬菜食用;树皮剥下来可用来织布;树干是造纸的好材料;面包果可直接食用,还可以用来制作果酱,被称为“天然面包”;在非洲历史上的几次大饥荒时期,这种“天然面包”拯救了成千上万饥民的性命;树干还能够为旅行的人们提供救命之水。为此,人们叫它“生命之树”。
材料二 我国西南的高山峡谷地区,由于焚风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众多干热河谷。仅金沙江的干热河谷就长达800 km。河谷内年降雨量约700 mm,年均温约21 ℃。谷内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
(1)根据图文信息说明猴面包树耐旱的原理。(8分)
(2)有不少游客准备前往猴面包树分布区去体验“生命之树”奇观,请你为之推荐合适的季节(当地)并分析原因。(8分)
(3)你是否支持我国西南的干热河谷地区大量引种猴面包树,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9分)
5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植被覆盖度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以及植被生长的茂盛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植被的生长状态和生长趋势。我国华北平原光热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如图示意华北平原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

(1)说明该地林地的植被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8分)
(2)试推测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的原因。(8分)
(3)分析图中耕地的植被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曲线出现双峰的原因。(9分)
地理答案
ACAAC
ABCAD
51.答案:
(2)干(旱)季。在漫长的旱季,农作物难以生长,动物迁徙,食物缺乏,已经成熟的猴面包果可作为食物充饥;旱季时饮用水短缺,而猴面包树巨大的储水量可以提供充足、必要的饮用水。
(3)支持。西南地区的干热河谷和猴面包树分布区的气候条件相似;干热河谷面积广,利于大规模引种;猴面包树树叶及其果实可以食用,也可以作工业原料,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大量种植猴面包树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
反对。干热河谷地区气候和猴面包树分布区气候有一定差异,且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引种难度大;我国几乎没有与猴面包树相关的产业基础,其经济效益难以发挥;外来物种有风险,容易引起生态灾难。
52.答案:(1)趋势:林地的植被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先上升后下降,峰值出现在8月份(春季开始上升,夏季达到最高,此后开始下降)。
原因:华北平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春季气温回升,林地植物开始生长;8月份,水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度达到最大;此后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植被枯萎或落叶,植被覆盖度随之下降。
(2)原因:(同一农业耕作区)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密度(植株密度)、叶片大小、植株高度均不同,因此植被覆盖度的大小差异明显。
(3)4~5月峰值原因: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4~5月正值冬小麦生长后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6月份是冬小麦的收获期,植被覆盖度下降;8月份玉米、高粱等达到生长期峰值,植被覆盖度又出现峰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