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8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解析】

(2019-10-12 09:29:15)
标签:

材料

旅游

启迪慧想文综

气温

美食

分类: 教改鸡精(地理教育教学研究)

考点18()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8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解析】

[2019安徽皖南八校模拟]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该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数量与高程分布图及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读图,回答13题。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8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8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解析】

01图示信息显示(  )

A.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并不明显

B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而迅速增加

C5 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

02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太阳辐射能   B.土地利用方式

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

03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  )

A.与村相比,乡镇选址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

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时间上

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

D.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正北方向

答案:1.C 2.B 3.A 解析:1题,本题考查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读图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随高程变化较明显,故A项错误;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减少,故B项错误;5 000米以上的河流源头地区人口密度接近零,所以可能有大片无人区,故C项正确;从图中无法得出流域内人口南北分布的态势,故D项错误。第2题,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密度的因素。人口分布密集地区土地生产力一般比较大,所以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选B项。第3题,本题考查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读图可知,在东南、正南、西南三个向阳方位,乡镇级居民点更多,乡镇级居民点对坡向的选择较村级居民点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故A项正确,B项错误;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光时间上,较长时间的采光不仅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居民家庭能源的节省,因此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在坡向的选择上会受到流域内山体走向的影响,故C项错误;从图中看,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西北方向,故D项错误。

[2019浙江杭州质检]读规划中的川藏铁路走向示意图,回答45题。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8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解析】


04川藏铁路沿线经常出现地质灾害,其主要原因是(  )

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等灾害 穿过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地形复杂多样,相对高度大 受外力作用影响明显,主要有流水作用、冰川作用,使地表变得崎岖 属于我国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接合处,多滑坡、泥石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05川藏铁路采用了分段建设的方案,拉萨林芝、成都雅安段已开工建设,而林芝雅安段尚未开工建设。那么林芝雅安段开工建设时间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路线较长  B.地形复杂

C.人口稀少  D.资金不足

答案:4.B 5.B 解析:4题,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川藏铁路要穿越横断山区,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受外力作用影响明显,主要有流水作用、冰川作用,使地表变得崎岖,多地质地貌灾害。故①③正确。该线路穿越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所处区域位于我国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接合处,故②④错误。选B项。第5题,林芝雅安段开工建设时间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地形复杂,路线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多,技术要求高,故B项正确。

[2019河南郑州调研]安徽宏村位于黄山余脉南部,被誉为画里的乡村。宏村背山面水,村中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墙黑瓦,房屋山墙多采用马头墙的形式。读安徽宏村实景图,回答68题。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8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解析】


06背山”“面水的区位对宏村的影响是(  )

A背山利于冬季通风  B背山利于冬季降水

C面水利于夏季通风  D面水利于增大温差

07宏村的民居风格能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

A.春季多风  B.夏季炎热

C.秋季多雨  D.冬季寒冷

08宏村民居采用马头墙的作用不包括(  )

A.收集雨水  B.增强遮阴

C.防范火灾  D.增加美感

答案:6.C 7.B 8.A 解析:6题,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该地背山有利于阻挡冬季风的侵入,面水利于夏季通风,所以ABD项错误,故选C项。第7题,该村位于安徽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从宏村背山面水,村中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道等也可以看出当地夏季炎热多雨的气候特征。故选B项。第8题,马头墙有利于增强遮阴、防范火灾、增加美感。马头墙不利于收集雨水,选A项。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8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解析】

[2019江西上饶模拟二]1是福州某山区自然村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该村户籍人口160余人,农产品基本自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8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8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解析】

1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8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解析】

2

09推测图2照片拍摄的大致时刻(  )

A500  B700  C1700  D1900

10关于该自然村早期选址的有利区位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热充足   B.生活和生产用水方便

C.地形较平坦   D.不易受台风侵扰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8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8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解析】

[2019湖北宜昌第一中学上学期期末]郑国渠是秦代修建的引水灌溉工程,渠首位于泾水进入关中平原的谷口,干渠和支渠组成庞大的灌溉系统。下图为郑国渠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8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解析】


12郑国渠的支渠引水大致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13指出郑国渠从泾水引水淤田的最佳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2.D 13.B 解析:12题,据材料信息可知,渠首位于泾水进入关中平原的谷口,结合图中郑国渠的走向及地势高低分析可知,郑国渠的支渠引水大致方向是自北向南,故D项正确。第13题,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丰富,河流水量较大,而且夏季是作物生长的季节,故B项正确。

[2019河南漯河高级中学二模]华北平原农村地区住宅的建设有朝阳背阳的说法,这里的朝阳是指房屋朝向东南方向。据此回答1416题。

14该地区房屋朝阳主要是为了(  )

方便日常出行 避冬季寒冷的西北风 获得较好的光照 增加用地面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为了达到夏季遮阳的目的,当地农村的院落前一般都会种植几棵树,则树种和种植的方位分别是(  )

A.落叶阔叶树 东南

B.常绿针叶树 东南

C.落叶阔叶树 西南

D.常绿针叶树 西南

16已知tan50°1.19,若华北平原某地(40°N)春分日正午时测得院落中树的影长为17米,则该树高约(  )

A6米  B17米  C10米  D20

答案:14.B 15.C 16.D 解析:14题,从材料中可知,朝阳的房屋朝向东南方向,可避冬季寒冷的西北风,且光照较好,②③正确;房屋朝向对日常出行和用地面积没有影响,故①④错误。故选B项。第15题,华北平原一年四季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向,下午太阳位于西南方向,且光照较强,因此树木种植方位应选择在西南;落叶林夏季可遮阳,冬季落叶有利于采光,且华北平原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C项正确。第16题,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可算出当地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0°,树高/影长=tan50°,可算出树高约20米。D项正确。故选D项。

[2019辽宁大连下学期二模]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读图,回答1718题。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8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解析】

17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光照  C.降水  D.热量

18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  )

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 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 底层架空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 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7.A 18.B 解析:17题,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的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读图可知,图中河谷东侧地势相对较低,数量多,而西侧地势高,数量少,故导致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地形,故选A项。第18题,吊脚楼的修建是就地取材,位于河谷地区,依山而建,室内冬暖夏凉,正确。层层落落的分布,可以获得较多的太阳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正确。底层架空是为了便于修建,而不是为了防涝,错误。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正确。故选B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