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2019-10-11 08:04:44)
标签:

材料

启迪慧想文综

气温

情感

时尚

分类: 教改鸡精(地理教育教学研究)

考点17()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原创题]山地苔原的发育条件是寒冷潮湿,长白山的山地苔原带是北极苔原的残留片段,后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独立演化。下图为长白山北坡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01a植被带的名称为(  )

A.高山灌木丛带    B.针阔叶混交林带

C.常绿阔叶林带    D.高山草甸带

02下列关于长白山山地苔原的植被,描述正确的是(  )

植被的生长期长 植株矮小 根系不发达

叶片呈针状或革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④③

03从苔原物种相似性来看,我国下列哪个地区和长白山有较大的相似性(  )

A.冈底斯山    B.贡嘎山

C.阿尔泰山    D四姑娘山

答案:1.B 2.B 3.C 解析:1题,根据山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知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之间的自然带应该为针阔叶混交林,所以B项正确。第2题,山地苔原的生长环境是寒冷湿润,植被的生长期短,故错误。植株矮小是适应高山地区强风的侵袭,风力大,蒸发量大,所以植被的蒸腾作用强,植被要时常应对生理性的干旱,叶片针状或革质,故②④正确,所以选B项。第3题,据材料中可知长白山的山地苔原带是北极苔原的残留片段,所以应该是第四纪冰川南迁的北极苔原,根据其所处纬度,可知阿尔泰山应该有相似的物种,故选C项。

[2019福建龙岩调研]下图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丰美,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读图,回答45题。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04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05造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

答案:4.B 5.B 解析:4题,据图可知,甲地位于我国大兴安岭东侧,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相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选B项。第5题,据材料可知,甲处为森林,乙处为草原,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显著主要是由于甲地位于迎风坡,乙地位于背风坡,甲、乙两地的水分存在差异。故选B项。

[2019山东德州模拟]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读图,回答67题。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06对上图所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热量增加

B.沿X方向降水增加

C.沿Y方向热量增加

D.沿Y方向降水增加

07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

A.热带草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热带雨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6.D 7.A 解析:6题,本题考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故选D项。第7题,与热带荒漠相比,甲所在区域降水增多,热量相差不大,故为热带草原;同理,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A项。

[2019江苏扬州中学质检]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黄河壶口瀑布水量骤增,会形成壮美的瀑布群。由于恰逢沿岸桃花盛开,故被称为桃花汛。下图为壶口瀑布位置示意图及壶口瀑布景观图。读图,回答810题。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08壶口瀑布桃花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降水丰富      B.季节性积雪融水多

C.上游冰凌消融      D.高山冰雪融水猛增

09壶口瀑布含沙量最大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壶口瀑布桃花汛期间,图示区域(  )

A.日落时间逐渐推迟      

B.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C.昼长逐渐变短      

D.正午日影逐渐变长

答案:8.C 9.B 10.A

【解析】本题以桃花汛为切入点,考查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河流的水文特征,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知识点。本题难度层层递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小题1要结合黄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和春季出现凌汛的原因进行分析。小题2要结合夏季降水多,对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冲刷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大增进行分析小题3要结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与影长的关系等进行分析。

8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气温回升,黄河的上游部分河段形成的冰凌会融化,形成凌汛,故C正确。当地降水补给主要是在夏季,故A错误。季节性积雪融水多主要是在我国东北,故B错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主要是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河流,黄河的补给方式主要是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故D错误。

9壶口瀑布含沙量最大的季节是夏季因为夏季降水多对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冲刷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大增

10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为桃花汛期间。昼渐长夜渐短,日落时间会推迟,故A正确,C错误。由于直射点往北移动,则该地离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近,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正午日影变短,故BD错误。

[2019黑龙江哈尔滨师大上学期期末]下表中序号为我国六座城市。读表,回答1113题。

序号

1月均温

7月均温

年均温

0.3

27.3

14.2

4.7

29.3

17.2

13.3

28.4

21.8

2.9

26.6

12.7

2.1

28.3

15.7

15.8

28.8

22.9

11⑥→⑤→④城市1月均温的变化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2①②③均为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影响它们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太阳辐射   D.人类活动

13④⑤⑥相对应的城市最有可能是(  )

A.成都、武汉、杭州  B.石家庄、合肥、香港

C.郑州、西安、兰州  D.长沙、郑州、广州

答案:11.A 12.C 13.B 解析:11题,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南北差异大,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城市1月均温的变化说明纬度升高,气温降低,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项正确。BCD项错误。第12题,①②③均为我国东部地区城市,海陆位置差异不大,B项错误。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形差异影响小,A项错误。城市间人类活动差异小,D项错误。影响它们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纬度低,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C项正确。第13题,与④⑤⑥相对应的城市1月均温由低到高,说明纬度变化是由高到低,最有可能是石家庄、合肥、香港,B项正确。成都、武汉、杭州纬度相近,A项错误。郑州、西安、兰州纬度相近,C项错误。长沙比郑州纬度低,D项错误。

[2019甘肃通渭期末]下图是某大陆四地月均温与月降水量关系图。读图,回答1415题。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① ② ③ ④

14下列变化能体现植被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从地到  B.从地到

C.从地到  D.从地到

15下列关于四地自然环境特征的推测,正确的是(  )

A地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

B地河流含沙量大

C地太阳能丰富

D地降水集中在夏季

答案:14.D 15.C 解析:14题,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和地域分异规律。根据四地月均温与月降水量关系图可以分析其气候特征。地最热月均温接近30 ,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下,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各月降水比较均匀,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最热月均温在20 以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地最冷月均温接近-20 ,最热月均温接近30 ,雨热同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荒漠或者温带草原;地雨热不同期,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为地中海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故从地到地的植被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选D项。第15题,地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地河流含沙量较小;地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能、风能丰富;地降水集中在冬季。故C项正确。

[2019广东佛山模拟]老秃顶子山为辽宁省最高峰,属于长白山系龙岗支脉山峰。下图示意老秃顶子山北坡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变化。读图,回答1617题。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16老秃顶子山顶部的自然带是(  )

A.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B.高山草甸带

C.山地苔原带   D.高山冰雪带

17该山北坡草本植物种类在1 167米以上明显多于较低海拔地区的原因是(  )

A.蒸发弱,空气湿度更大

B.水土流失少,土壤更肥沃

C.冰雪融水补给多,水源更充足

D.上层植被遮蔽少,光照更充足

答案:16.B 17.D 解析:16题,据图可知,该山海拔较低,因此不会出现苔原带和冰雪带,CD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老秃顶子山北坡1 347米只有草本层,因此老秃顶子山顶部的自然带应是高山草甸带,A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项。第17题,据图可知,1 167米以上乔木层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下降幅度较大,草本植物受遮蔽减少,光照更充足,因此该山北坡草本植物种类在1 167米以上明显多于较低海拔地区,D项正确;整个阴坡蒸发都较弱,空气湿度都较大,A项错误;该山海拔较低,冰雪融水少,C项错误;B项所述内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综上,本题选D项。

[2019福建厦门中学月考]读新疆雪线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819题。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18甲地雪线高程值是(  )

A3 400米    B3 600

C3 500米    D3 700

19导致该地雪线高度和周围地区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坡向  B.气温  C.降水  D.坡度

答案:18.C 19.C 解析:18题,甲地的等值线向高值突出,根据凸高为低的原则,该地应该大于3 400小于3 600米,故C项正确。第19题,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该地为伊犁河谷,大西洋水汽受到地形抬升会形成大量山地降水,故降水量是该地雪线低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因素。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2019福建宁德一检]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图中阴影区为某自然景观分布区,M地一年中最大昼长为13小时13分钟。读图,回答2022题。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20图中阴影地区的自然景观最可能为(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冰川

21该自然景观的分布向北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B.东部山脉直逼海岸,地形狭窄

C.沿岸洋流影响

D.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22M地的对跖点海口市(20°N,110°E)夏至日的昼长是(  )

A10小时47分钟  B14小时51分钟

C13小时13分钟  D9小时9分钟

答案:20.C 21.C 22.C 解析:20题,本题考查自然景观的判断。由区域定位可知,图中阴影区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受沿岸寒流影响,且地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区和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景观为热带荒漠,选C项。第21题,该自然带受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向北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选C项。第22题,两地为对跖点,故夏至日海口市的昼长(最大昼长)等于M地的最大昼长。

[2019湖南衡阳八中质检]在低山地区,植物的分布并不完全一样,最显著的差异表现在阴阳坡的不同。某地理实习小组对我国北方某低山区(年降水量490毫米,海拔500)进行了植被生长与分布状况的实地调查,结果如下表。读表,回答2324题。

 

覆盖度

茂盛度

植物种类

代表植物高度

甲坡

30%

荆条、野瑞香、黄栌、胡枝子、白艾草

荆条0.6

黄栌0.5

乙坡

70%

强盛

荆条、黄栌、蚂蚱腿子、小叶苦枥、野瑞香、柔毛绣线菊、胡枝子、羊胡子草、柴胡、山丹、铁杆蒿、卷柏地衣

荆条2

黄栌1.5

23据提供信息可断定,甲坡为(  )

A.针叶树种为主的阴坡

B.阔叶树种为主的阳坡

C.草本植物为主的阴坡

D.灌木植物为主的阳坡

24乙坡植被优于甲坡,主因归结于(  )

A.热量适宜  B.植物种类优势

C.土壤肥沃  D.水分条件较好

答案:23.D 24.D 解析:23题,从表格看甲坡植被覆盖率低,说明水分比较少,应该处于阳坡,温度高,蒸发大,所以水分少;表中显示甲坡植物高度矮小,结合植物种类可知以灌木植物为主,选D项。第24题,乙坡植被优于甲坡,主因归结于水分条件较好,从材料可知年降水量490毫米,降水量比较少,阳坡温度高,蒸发强,水分少,影响植物的生长;阴坡温度低,蒸发弱,水分多,利于植物生长,因此影响植被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选D项。

[2019四川内江一模]日记一则:321日上午,我们地学小组一直沿着条带状分布、稀疏干枯的森林考察,沿途地形开阔,地势起伏较小。到达目的地后,GPS屏幕上显示的纬度为40°N,北京时间1408分。我来到最大一颗枯树的北侧,树顶的影子刚好落在脚前,沙拉木同学测出树影的长度约12.6……据此回答2526题。

25最大一颗枯树高约(  )

A8.8米   B10.6

C12.6米   D15

26稀疏干枯的森林植被属于(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27考察地的森林呈条带状分布,主要是其受控于(  )

A.降水量分布  B.地下水分布

C.地势的高低  D.气温的分布

答案:25.D 26.C 27.B 解析:25题,321日,太阳直射赤道,40°N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是50°(当正午太阳高度是45°时,树高和树影长相等,)此时树高应略大于影长。树影长约12.6米,结合选项,最大一颗枯树高约15米,D项正确。ABC项错误。第26题,40°N位于温带地区,该地稀疏干枯的森林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C项正确。热带雨林属于热带地区植被,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植被,AB项错误。针叶林属于亚寒带植被,D项错误。第27题,森林耗水量大,该地植被为稀疏干枯的森林,说明降水少,水资源不足。考察地的森林呈条带状分布,属于非地带性规律,可能是河流沿岸等地下水充足地区形成了森林,主要是受控于地下水分布,B项正确。降水量分布属于经度地带性规律,地势的高低属于垂直地带性规律,气温的分布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ACD项错误。

[2019湖北宜昌检测]下图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某地理事物的界线。读图,回答2830题。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28若图中虚线表示我国某山地的自然带的界线,其中X表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地可能是(  )

A.阴山  B.天山

C.秦岭  D.南岭

29下列选项中最能正确示意X地理事物分布的是(  )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A B C D

30XY表示不同的岩层,其中X岩层比Y岩层老,则该地的构造地貌是(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答案:28.C 29.B 30.D 解析:28题,X位于海拔1 000米左右,表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阴山和天山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海拔1 000米处最可能为草原或荒漠,排除AB项;南岭地处我国东南地区,降水丰富,海拔1 000米处最可能是常绿阔叶林,排除D项;秦岭为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海拔1 000米左右最有可能分布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项正确。第29题,该山X地理事物在东西坡分布大部分在1 000米以上,东坡海拔在1 0002 000米,排除CD项。南坡X地理事物分布海拔位于1 000米以上,最高达到3 000米,排除A项。B项正确。第30题,由图示等高线分布来看,中高周低为山;X岩层比Y岩层老,表明此地岩层是两翼老中间新,该地是向斜构造。所以该地的构造地貌是向斜山,D项正确。

[2019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三强化提升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在周围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形成所谓冷湖。而在坡地上,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下图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为极端和平均最低气温)读图,回答3132题。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某山地不同坡向1月份最低温随高度的变化

31该山可能是(  )

A.贺兰山    B.太行山

C.武夷山    D.长白山

32关于该山地冷湖暖带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山地暖带中农作物生长周期变长,霜害较轻

B.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 m附近高度出现暖带

C.该山地西北坡近地面附近地区全年会出现冷湖现象

D.该山地在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递增的

答案:31.C 32.B 解析:3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山麓地带1月份平均气温在0 以上,因此该山应位于亚热带,结合四个选项,只有武夷山位于亚热带,所以C项正确。第32题,此图是1月份,并不能看出全年西北坡近地面出现冷湖现象,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 m附近高度出现暖带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先增后减的,暖带中气温升高,农作物的生长变快,生长周期变短。所以B项正确。

[2019山西晋城一模]NDVI指数可指示植被覆盖率,数值越高,植被覆盖率越高,数值低于0.1,则地表几乎无植被。下图示意某山地NDVI指数时空变化。读图,回答3335题。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33该山地位于(  )

A.北半球低纬地区  B.北半球高纬地区

C.南半球低纬地区  D.南半球中纬地区

34该山地高植被区(NDVI指数为0.70.9)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

B.热带季雨林和高山草甸

C.落叶阔叶林和高山冷杉林

D.常绿阔叶林和高山灌丛

35据调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该山脉高海拔地区NDVI指数增加,其主导因素是(  )

A.土壤水分增多   B.太阳辐射增强

C.蒸发量减少   D.降水量增加

答案:33.A 34.A 35.A 解析:33题,本题考查植被分布曲线的判读。由图可知,该山地NDVI指数在39月持续增加,说明39月为该半球夏半年,该山地应位于北半球且生长季较长;由于该山地在5 000 m以下都有植被覆盖,说明植被分布的海拔较高,因此,该山地所处纬度较低,A项正确。第34题,本题考查植被分布曲线的判读。由图可知,NDVI指数为0.70.9的地区大约在山麓地带以及1 8002 700 m海拔处。由于该山地纬度较低,所以山麓植被不可能是落叶阔叶林,1 8002 700 m的海拔较低,不会形成高山气候,也就不会出现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和高山冷杉林;该山地位于低纬,山麓地带自然植被最可能为热带雨林或季雨林,1 8002 700 m可能为常绿阔叶林,故A项正确。第35题,本题考查植被分布曲线的判读。由题意可知,由于全球变暖,高海拔地区积雪融化,土壤水分含量增加,NDVI指数增加;低海拔地区由于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大,土壤水分减少,NDVI指数减少,故A项正确。

[2019湖南长沙模考]下图为各地赏枫最佳时间和10月下旬统计的赏枫景区网络关注指数图。读图,回答3637题。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36各地开始赏枫时间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①④⑤三地渐晚,地形

B地早于地,海陆位置

C②③④三地渐晚,地势

D.南方各地晚于北方,纬度位置

37北京香山网络关注指数高于其他景区,主要因为(  )

A.市场距离近

B.邻近经济发达区

C.知名度最高

D.树种最丰富

答案:36.C 37.C 解析:36题,据图分析可知,六地赏枫开始时间由早到晚依次是②⑤⑥③④①(川西南)位于南方,ABD项错误。②③④三地纬度大致相同,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开始赏枫的时间越早。故C项正确。第37题,北京香山网络关注指数高于其他景区主要是由于知名度高,文化底蕴深厚,C项正确。网络关注指数与市场距离近、邻近经济发达区等要素无关,赏枫主要是针对枫树而言的,与其他树种关系不大。故ABD项错误。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2019湖北武汉调研]初雪是指入冬后下的第一场雪。下图为某年小雪(112223)前后我国初雪出现时间分布图。读图,回答3840题。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38我国东部地区初雪出现时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

C.海陆位置   D.洋流

39新疆南部(南疆)初雪出现时间比新疆北部(北疆)晚的原因是(  )

南疆地区河流较少,蒸发量小,水汽缺乏 南疆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 天山阻挡寒冷气流进入南疆 天山北部为大西洋水汽的迎风坡,降雪较多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0112023日的天气(  )

A.有利于地小麦生长

B.加大了地生产生活的用水压力

C.可缓解地的雾霾

D.增加了地森林火灾的发生概率

答案:38.B 39.B 40.C 解析:38题,本题考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初雪出现时间差异的因素。从我国某年初雪出现时间分布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初雪出现时间从北向南推迟,并且界线大体与纬线平行,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初雪出现时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故B项正确;地形对初雪的影响表现在初雪出现时间发生区域性变化,故A项错误;海陆位置对初雪出现时间的影响表现在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故C项错误;洋流对我国东部地区初雪出现时间的影响表现在与海岸线方向一致的变化,故D项错误。第39题,本题考查南疆初雪出现时间比北疆晚的原因。南疆和北疆地区河流数量都较少,河流径流量都较小,但由于南疆地区纬度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故南疆河流蒸发量较北疆大,所以错误、正确;天山北部为大西洋水汽的迎风坡,降雪较多,初雪出现时间较南疆(背风坡)早,正确;天山阻挡寒冷气流进入南疆,延迟了南疆的初雪时间,正确。故B项正确。第40题,本题考查季节性地理事象的判读。112023日,为我国的小雪节气前后,我国北方已进入冬季,地冬小麦进入休眠季节,故A项错误;在冬季,地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量减小,用水压力会减轻,故B项错误;进入冬季,亚欧大陆气压升高,我国盛行西北风,且雪花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有利于缓解地的雾霾,故C项正确;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多冬雨,森林火灾发生概率减小,故D项错误。

[2019湖南省高三下学期六校联考试题(4)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等因素,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读我国伊犁河谷北部山地不同植被带010 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图,回答4143题。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41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随降水量减少而减少

B.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

C.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加

D.随植被覆盖度升高而升高

42与荒漠草原区相比,该山地落叶阔叶林区(  )

A.大气温度较低

B.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C.地表风化作用强烈

D.土壤肥力较低

43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快,消耗有机碳多

B.降水增多,土壤有机碳被雨水冲刷流失

C.冬季放牧,草场畜牧超载导致植被破坏

D.光照减弱,生物生产量减少,腐殖质减少

答案:41.C 42.C 43.A 解析:4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横轴表示植被类型,可以判断出海拔,纵轴表示有机碳含量,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加,不能体现随植被覆盖度、随降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所以C项正确。第42题,与荒漠草原区相比,该山地落叶阔叶林区有机碳含量高,土壤肥力较高,海拔较低,受人类活动干扰多,海拔较低,大气温度较高,风化壳的发育程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呈正相关,落叶阔叶林区的地表风化作用强烈,所以C项正确。第43题,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快,消耗有机碳多,该地光照、降水没有明显变化,高山地区作为夏季放牧的牧场,所以A项正确。

[2019山东部分中学一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4445题。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44关于该区域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BM7月受上升气流影响

C.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DM1月受上升气流影响

45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影响图中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分布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D.影响自然带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答案:44.A 45.B 解析:44题,本题以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某地气候资料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判读。由图可知,M地低温期与多雨期一致,且7月气温低,故M地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南纬30°40°的大陆西岸)。由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南半球30°40°的大陆西岸有寒流经过,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故A项正确、C项错误;M7月受西风(西北风)影响,1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故BD项错误。第45题,本题以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气候资料图为载体,考查陆地自然带特征。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其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故A项错误、B项正确;影响图中山脉两侧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故C项错误;影响山脉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故D项错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