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高考地理刷题1+1(2019模拟题)讲练练习:重组卷(七)【解析】

(2019-09-19 08:02:04)
标签:

材料

旅游

启迪慧想文综

气温

时尚

分类: 教改鸡精(地理教育教学研究)

重组卷()

一、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2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山西太原期末)北京时间2018128223分,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踏上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奔赴月球背面的征程。20191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据此完成13

1探测器发射时地球上与西昌日期相同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8 B1/6

C1/4 D1/2

答案 C

解析 根据时差1小时,经度差15°,时差4分钟,经度差可知,0时经线约在84°E附近。与西昌日期相同的范围是从84°E向东到180°,约占全球的1/4,故C项正确。

2嫦娥四号探测器从发射到着陆期间(  )

A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 B.全球夜的范围大于昼

C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D.是南极考察最佳时期

答案 D

解析 嫦娥四号探测器从发射到着陆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后向北移动,A项错误;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上昼夜平分,B项错误;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C项错误;南极地区此时处于暖季,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D项正确。

3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后面临的难以预料的威胁是(  )

A宇宙辐射强 B.大气太稀薄

C陨石撞击多 D.昼夜温差大

答案 C

解析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陨石能直接撞击月球,陨石撞击具有不可预测性,故C项符合题意;宇宙辐射强、大气太稀薄、昼夜温差大是月球表面环境特点,并不是难以预料的威胁,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2019·海南高考)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8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45

2020高考地理刷题1+1(2019模拟题)讲练练习:重组卷(七)【解析】


4.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

A偏南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

答案 C

解析 祁连气象站经度位置约为90°E,图中所示当地地方时约为晚上11时至上午11时,此时风向以山风为主,风向为偏南风;谷风发生在白天(当地时间上午9时至晚上11)与山风风向相反,故C项正确。

5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答案 D

解析 通过风向的主体变化可推测,山谷的大致走向为东西走向,山风与谷风还可细分为上坡风与下坡风,由偏南风与偏北风的风速比较,偏北风风速较低,推测南坡较高,在下坡运动过程中受重力影响风速较大,故D项符合题意。

(2019·安徽合肥一模)海南省东部玉带滩是由砂质颗粒物组成的沙滩半岛,南北长8.5千米,其北部为狭长的沙嘴。在河流与海洋的共同作用下,玉带滩及其周边海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下图示意2001年和2009年玉带滩周边海陆分布。据此完成68




2020高考地理刷题1+1(2019模拟题)讲练练习:重组卷(七)【解析】


6.与2001年相比2009年九曲江河口发生明显变化的地貌类型是(  )

A洪积扇 B.冲积扇

C.河漫滩 D.三角洲

答案 D

解析 图中显示,与2001年相比,2009年九曲江河口发生明显变化的地貌类型是三角洲。

72009年玉带滩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  )

A东岸大于西岸北部大于南部

B西岸大于东岸南部大于北部

C西岸大于东岸北部大于南部

D东岸大于西岸南部大于北部

答案 A

解析 西岸海底与陆地相连,主要为陆相沉积物,颗粒粒径较小;东岸则受海洋影响较大,粒径较大,即粒径东岸大于西岸;玉带滩北部入海通道狭窄,且面向海洋敞开,受海洋影响大,水流速度大,携带颗粒大,南部则相对平缓,且受陆地影响大,故沉积物颗粒粒径较小。

8为避免玉带滩沙嘴消失应该在(  )

A万泉河中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万泉河中上游兴建水库防止洪水侵蚀

C沙嘴建护岸工程减小海水的侵蚀

D沙美内海西岸网箱养殖减缓水流速度

答案 C

解析 玉带滩沙嘴主要遭受的外力是海浪侵蚀,因此,为避免玉带滩沙嘴消失,应该在沙嘴建护岸工程,减小海水的侵蚀。

(2019·全国卷)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911

9该公路位于(  )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答案 D

解析 材料显示该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等信息,符合新疆的有关特征,故D项正确。

10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

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

答案 B

解析 新疆冬季暴雪频繁,路面积雪严重,影响道路交通,B项正确;新疆降水少,冬季冰雪不会融化,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为当地河流的枯水期,不可能出现洪水频发的现象,也不可能出现泥石流,AC两项错误;道路封闭的大部分时间段新疆气温相对较低,不会出现冻土融化现象,因而不是封路禁行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

11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答案 D

解析 新疆深居内陆,降水较少,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最可能是灌丛荒漠带,D项正确;该公路北端海拔相对较低,降水少,不可能出现针叶林带、山地草原带和高寒草甸带,ABC三项错误。

(2019·河南期末)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乡镇分布简图,图中甲、乙、丙、丁四镇定期举行集市活动。读图,完成1213




2020高考地理刷题1+1(2019模拟题)讲练练习:重组卷(七)【解析】


12.图中乡镇无法连续举行集市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资源少 B.交通条件差

C地形崎岖 D.消费能力低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我国南方某山区可知,山区人口稀少,加之当地居民家庭收入有限,消费需求量较小,因此市场总体消费能力不高,难以维持连续的集市活动,故D项正确。

13现阶段该区域商业中心逐渐由甲丁四地向乙地集中主要是由于(  )

A交通变化 B.环境污染

C水源减少 D.人口减少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现阶段,乙地附近有河流、省道经过,水陆交通便利,流动人口多,商品供应种类多,有利于商品的集散,故A项正确。

(2019·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水库消落区,又指涨落带或涨落区,是水库季节性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消落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成为库区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之一。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其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差近30米,消落带面积约350平方千米。图一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示意图,图二为被水淹没的三峡库区澎溪河白夹溪消落带景观图,据此完成1416




2020高考地理刷题1+1(2019模拟题)讲练练习:重组卷(七)【解析】


14.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B

解析 夏季为长江的汛期,下游受洪灾威胁最严重。三峡水库需大量排水来降低水位,以腾出库容防洪,故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季节是夏季,B项正确。

15消落带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  )

缺少植被的保护 雨水和坡面径流的冲刷 水位的反复涨落 水库波浪的侵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消落带是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有一定的水土条件,结合景观图可知,消落带有植被的保护,错误;消落带有一定的坡度,出露水面后,受雨水和坡面径流的冲刷,水土流失多,正确;反复的干湿交替使土壤结构破坏,易被侵蚀,水库波浪和库区水位的频繁升降,也会使消落带土壤被侵蚀,③④正确。故选D项。

16下列对消落带的开发利用不合理的是(  )

A扩大粮食种植的面积保证库区粮食安全

B构建消落带基塘系统注重库区环境保护

C发展林泽工程加强库区消落带水土保持

D开发人工浮岛创建独特的水上花园景观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消落带是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因而消落带不适合种植粮食,A项符合题意。

(2019·高考模拟预测卷)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成内外两侧,内侧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完成1718




2020高考地理刷题1+1(2019模拟题)讲练练习:重组卷(七)【解析】


17.图示区域各类事象(  )

A沼泽沉积早于潟湖沉积

Bab地貌使潟湖面积扩大

C陆地海岸线向潟湖推进

D沙坝属于背斜构造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沼泽沉积层在湖沉积层下面,其形成应早于湖沉积。

18图中沼泽所起的作用是(  )

A提高潟湖鱼获量 B.减小台风登陆频次

C降解陆地污染物 D.促进三角洲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 沼泽有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维持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2019·高考模拟预测卷)卓乃湖位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腹地,南岸是藏羚羊的重要产羔地。下图示意卓乃湖决堤引发的水道变化。据此完成1920




2020高考地理刷题1+1(2019模拟题)讲练练习:重组卷(七)【解析】


19.与卓乃湖决堤前湖泊水文特征不一样的是(  )

A海丁诺尔湖 B.库赛湖

C可可西里湖 D.错仁德加湖

答案 D

解析 卓乃湖决堤前,卓乃湖、海丁诺尔湖、库赛湖、可可西里湖都属于内流湖,湖泊的水文特征比较相近,错达日玛湖、错仁德加湖都属于外流湖,水文特征与内流湖差异较大。

20对图示范围内藏羚羊迁徙路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湖泊 B.冻土

C.铁路 D.地形

答案 D

解析 图中信息显示,藏羚羊迁徙路线主要分布在无大山分布的位置,与湖泊、冻土、铁路分布关系较小。

(2019·四川成都七中期末)碳卫星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准确获取碳排放数据,对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技术难度极高,目前仅有两颗卫星能够从太空监视地球温室气体排放。20171024日开始,我国发射的碳卫星数据正式对外开放共享,这也意味着,继美国、日本之后,我国成为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下图为遥感卫星工作流程图。据此回答2122




2020高考地理刷题1+1(2019模拟题)讲练练习:重组卷(七)【解析】


21.我国发射碳卫星时间较晚主要是由于(  )

A技术难度大 B.资金投入不足

C市场需求不大 D.政策支持不够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由于技术难度极高,目前仅有两颗卫星能够从太空监视地球温室气体排放。我国发射碳卫星时间较晚,主要是由于技术难度大,A项正确;我国资金投入充足,市场需求大,政策支持力度大,BCD三项错误。

22碳卫星数据的正式对外开放有助于我国(  )

A获取各行业的碳排放数据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C提高节能减排措施的针对性

D减少极端天气的危害

答案 C

解析 碳卫星数据的正式对外开放有助于我国提高节能减排措施的针对性,C项正确;获取各行业的碳排放数据不是数据对外开放的目的,A项错误;开放共享数据,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能减少极端天气的危害,BD两项错误。

二、综合题(4小题,共56)

23(2019·广西柳州1月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

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一条实际存在的重要地理界线。历代长城的布设都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走向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分界线基本一致。古代,长城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分界线,该线以西以北为游牧民族聚居地,他们善骑射,耕作水平极低,衣食受自然灾害影响极大。




2020高考地理刷题1+1(2019模拟题)讲练练习:重组卷(七)【解析】


(1)简析长城以西以北的古代游牧民族善骑射耕作水平低的地理原因(6)

(2)长城在东段主要以砖石砌成西段主要用夯土筑成分析原因(6)

(3)长城沿线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带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原因(4)

答案 (1)长城以北以西地区以内蒙古高原为主地形较为平坦开阔人口密度小居民以游牧业为主降水在400 mm以下草原面积辽阔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且农业受干旱风沙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大

(2)地形:东段山地多地形起伏大使用砖石依山势而建才稳固;西段以高原为主地势较平可以就地建设气候:东段降水量较大须使用砖石减少雨水侵蚀;西段降水量较小可使用夯土

建筑材料的获取:东段山地多基岩出露可就近采石;西段黄土堆积层厚可就地取土

(3)长城沿线地区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高原山地与丘陵平原的过渡区降水量较少且时空变率大;植被较少;水蚀风蚀交错

解析 (1)题,长城以北以西地区,以内蒙古高原为主,地势较为平坦开阔,由于降水在400 mm以下,草原面积辽阔,且受干旱、风沙、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大,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适宜发展畜牧业;由于纬度较高,冬季较为寒冷,为了避寒且为了逐水而居,故发展的是游牧业,环境使得他们善骑射。第(2)题,长城的修建可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据险制塞来形容。其建筑材料的不同可从地形、气候、建筑材料的获取方面来分析。第(3)题,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指生态环境一旦破坏难以恢复。长城沿线地区地处自然环境过渡地区,降水量较少且时空变率大,植被较少,受水蚀、风蚀作用强。

24(2019·四川仁寿零诊)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

材料一 拉达克位于克什米尔地区的北端,海拔在3 000米至6 000米之间,北有喀喇昆仑山脉,南有喜马拉雅山脉。该地区山高谷深,自然环境恶劣,冬天天气寒冷,平均气温达到零下25 ,昼夜温差巨大,高山荒漠地貌贫瘠如月球表面,这里就像一块神秘的月之地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气候变化给这里带来严重的用水危机,尤其是在每年45月份的播种期,因为缺水,河谷种植业与山地畜牧业无法进行,旱情愈演愈烈,拉达克一些村民开始逃离家园,成为气候变化难民

材料三 机械工程师旺茨桑马,发明了冰雪佛塔,他将上游河床下的地下水用管引到低地。水自上而下喷涌而出,在零下20 甚至更低的气温下,立即结成冰凌,这样一层层覆盖下来,像是冰川形成的过程。但冰塔的融化非常缓慢。3月中旬,当所有平坦地面上的冰融化后,冰塔还矗立着,气温接近30 时,出现了绿叶茂盛的树木与雪白冰塔并存的罕见景象,直到518日,冰塔才完全消融。




2020高考地理刷题1+1(2019模拟题)讲练练习:重组卷(七)【解析】


(1)分析拉达克地区成为月之地的原因(4)

(2)分析拉达克部分村民变为气候变化难民的原因(4)

(3)简述大规模建造冰雪佛塔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4)

答案 (1)距离海洋遥远(地形封闭)海洋气流难以进入(降水少)气候干旱;海拔高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且冬季寒冷土壤发育程度差不适宜生物生存;地表径流少水资源缺乏;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少显得荒凉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结冰偏少夏冰雪融水减少蒸发加剧;当地经济落后以河谷种植业和山地畜牧业为主水资源减少农业减产甚至绝收当地村民无法生存或生存困难被迫背井离乡寻找生存空间

(3)对地下水:山坡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当地地下水水位上升地表径流减少

对气候:当地春季气温相对偏低空气湿度加大

对土壤:农业用水增加不合理灌溉可能造成土壤污染及盐渍化

对生物:当地生物萌发时间推迟随着河谷地下水增加生物量增加

解析 (1)题,据材料可知,该地高山荒漠地貌贫瘠如月球表面,因而被称为月之地。故成为月之地的原因主要分析生物生存条件。从气候、水资源、紫外线等方面分析。第(2)题,部分村民变为气候变化难民的原因,主要分析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及生存条件的不利影响。第(3)题,从对地下水、气候、土壤、生物等方面分析。

25(2019·广东揭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

涠洲岛位于广西北部湾中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岛屿北部、东部海岸主要为基岩岩滩,西部海岸以海蚀崖为主,该岛是全球珊瑚礁分布的北缘,珊瑚主要生活在热带海域,其生长条件较苛刻,最适宜温度为25 27 之间,对水环境要求高。随着气候变化,全球的珊瑚礁正在不断减少。目前科学家正在涠洲岛海域进行人工繁育珊瑚多项实验,主要采用固定式苗圃和悬浮式苗圃进行海底珊瑚种植,由于海况复杂,工作人员在海底种植珊瑚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下图为涠洲岛等深线及珊瑚礁的分布图(阴影区为现代珊瑚覆盖度>5%)




2020高考地理刷题1+1(2019模拟题)讲练练习:重组卷(七)【解析】


(1)推测涠洲岛西部和南部地区珊瑚分布较少的原因(4)

(2)分析气候变暖对涠洲岛珊瑚的影响(4)

(3)简述在涠洲岛海底种植珊瑚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4)

(4)指出涠洲岛珊瑚礁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方向(3)

答案 (1)西部风浪大侵蚀强水较深形成侵蚀海岸;南部为海湾人类活动密集水体污染较严重海底以淤泥沉积物为主不利于珊瑚生长

(2)气候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影响珊瑚生存导致珊瑚总量减少;使热带的珊瑚类型增加成为热带珊瑚的避难所;珊瑚分布范围向北扩大

(3)珊瑚易受风浪台风破坏种植难度大;水下工作量大成本高;工作人员可能会遇到海底有毒或危险生物威胁人身安全;海底压力大和缺氧环境长时间工作影响身体健康

(4)利用珊瑚礁发展水产养殖;开展海洋科普教育和科研;发展潜水观光等旅游项目

解析 (1)题,西部风浪大,侵蚀强,过强的风浪使珊瑚虫难以在基底上固着,不易发育礁;水较深,光照较弱。南部为海湾,靠近海港,人类活动密集水体污染较严重,海底以淤泥沉积物为主,不利于珊瑚生长。第(2)题,珊瑚礁最适宜温度为25 27 之间,对水温、盐度、水深和光照等条件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气候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影响珊瑚生存,导致珊瑚总量减少;使热带的珊瑚类型在更高纬度也有分布,珊瑚分布范围向北扩大,成为热带珊瑚的避难所。第(3)题,珊瑚易受风浪、台风破坏,种植难度大;水下工作量大,成本高;工作人员可能会遇到海底有毒或危险生物威胁人身安全;海底压力大和缺氧环境,长时间工作影响身体健康。第(4)题,可持续利用即保护性开发,既能保护环境,又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利用珊瑚礁发展水产养殖;开展海洋科普教育和科研;发展潜水观光等旅游项目。

26(2019·四川遂宁一诊)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

欧洲白鹳是迁徙性鸟类,平日常在水域岸边或开阔的沼泽地上啄食水生生物,大多在8月中下旬至9月初迁离欧洲繁殖地,于34月离开南非越冬地返回,迁徙途中主要依靠上升的热气流进行高空滑翔。欧洲白鹳的分布范围曾经很广,种群数量也十分丰富,如今分布范围已大大缩小,种群数量也明显下降。下图为欧洲白鹳秋季迁徙路线示意图。




2020高考地理刷题1+1(2019模拟题)讲练练习:重组卷(七)【解析】

(1)欧洲白鹳多在每天10001500迁徙分析其原因(2)

(2)欧洲白鹳沿图示迁徙路线依次经过的自然带有哪些?(4)

(3)简述欧洲白鹳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4)

(4)鉴于欧洲白鹳种群数量下降一些国家提出对其进行人工繁育你是否赞同对欧洲白鹳进行人工繁育?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3)

答案 (1)一天中10001500气温较高空气对流旺盛上升热气流利于白鹳高空滑翔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混交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3)气候变化;(农业大量施放农药和工业排放废弃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湿地减少生活环境丧失和恶化食物减少;人类捕猎等

(4)赞同利于种群数量恢复;繁育技术不断进步

不赞同抓捕种鹳会损害野生种群的生存;人工繁育的白鹳可能难以适应野生环境;导致白鹳减少的人为和环境因素并未得到改变等

解析 (1)题,结合材料信息迁徙途中主要依靠上升的热气流进行高空滑翔可知,迁徙时,应选择在气温较高、对流旺盛的时间段。第(2)题,结合世界自然带分布图即可判断。第(3)题,白鹳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从环境变化(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湿地破坏等)和人类捕猎两方面分析。第(4)题,为开放性试题,赞同、不赞同均可。回答赞同,主要分析人工繁育的作用和条件;回答不赞同,主要分析人工繁育面临的问题和不利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