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冲刺卷(三)文综地理【解析】
标签:
大连启迪慧想陕西石油资源校园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2016级高三五月文综冲刺卷(三)
命题人:雷松林
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河北某地传统温室大棚改建为新型连体温室大棚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与传统温室大棚相比,推广该新型连体温室大棚将有利于发展
A. 商品农业 B. 节水农业 C. 处方农业 D. 生态农业
2. 该新型连体温室大棚在我国北方地区推广面临的主要困境是
A. 建设成本较高 B. 土地利用率低
C. 市场适应性差 D. 技术要求较高
【答案】1. D
【解析】
该题组以温室为背景考查农业技术对农业的发展。
1题详解】
与传统温室大棚相比,新型连体温室大棚墙体发展菌菇培养,培养液、菌渣用于蔬菜种植,废弃物减少,蔬菜秸秆用作菌菇培养基,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是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故推广该新型连体温室大棚将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故选D。
【2题详解】
该新型连体温室大棚要保证棚内温度和菇房内的适宜温度需要较高的成本,故该新型连体温室大棚在我国北方地区推广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建设成本高。新型连体温室大棚提高土地利用率,蔬菜有广阔市场,技术完全可以做到。故选A。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处地层连续完整的自然黄土剖面。黄土位于流水沉积层之上。某研究团队采集样本,检测化学元素组成与含量,发现黄土、过渡性黄土、古土壤样本与黄土高原风积黄土的常量元素特征高度相似。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钠元素易淋溶迁移,检测发现该剖面中古土壤层钠含量最低,表明该层形成时
A. 盐渍化显著 B. 地表湿度大 C. 植被发育差 D. 风力作用强
4. 剖面地层分布反应古气候
A. 多次变化,干旱期长 B. 多次变化,湿润期长
C. 相对稳定,寒冷干燥 D. 相对稳定,温暖湿润
【答案】3.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剖面内有多个土层更替,说明古时期内气候不稳定,黄土、过渡性黄土、古土壤样本与黄土高原风积黄土的常量元素特征高度相似,表明气候较为干燥;钠元素易淋溶迁移,检测发现该剖面中古土壤层钠含量最低,表明该土层形成时比较湿润,地表湿度大。
【3题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钠元素易淋溶迁移,古土壤层钠含量最低,表明古土壤层形成时比较湿润,把古土壤层中的钠元素淋溶迁移,故B选项正确;盐渍化显著,土层中的钠元素含量比较高,故A选项错误;植被具有涵养水土的作用,植被发育差,水在地表就会快速汇集流走,钠元素没有充足时间淋溶,土层中钠元素含量高,故C选项错误;风力作用较强,一般水分蒸发快,钠元素留在土层中,含量高,故D选项错误。
【4题详解】
据图文可知,剖面内有多个土层更替,表明古气候不稳定,故C、D选项错误;黄土、过渡性黄土、古土壤样本与黄土高原风积黄土的常量元素特征高度相似,并且黄土层较厚,说明气候干旱期较长,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在北大西洋海域,温暖的表层海水向北传送,而深层海水向南返程流动,称为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它的存在有利于高低纬度间的热量传递,维持全球气候系统的平衡。全球变暖将会威胁到该环流的正常运转,甚至可能导致其停滞。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 下列不属于AMOC成因的是( )
A. 行星风带 B. 极冰的融化
C. 高低纬度海水密度差异 D. 高低纬度海水的温度差异
6. 全球变暖对AMOC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 使加勒比海、墨西哥湾水位降低 B. 送到高纬度地区的热量增多
C. 欧洲西部沿海水温降低 D. 北大西洋深层水流流量增加
【答案】5. B
【解析】
【5题详解】
选项中不属于AMOC,即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成因与极冰的融化无关,极冰融化使海面升高,不是底层海水南流的原因,B不属于。行星风带使表层海水向北传送,导致底层海水向南流,A属于。高低纬度海水的密度差异、温度差异,是海水流动的原因,C、D属于。
【6题详解】
全球变暖,高低纬度间气温差减小,气压差减小,西风带势力减弱,表层海水向北传送减弱,对AMOC可能产生的影响是欧洲西部沿海水温降低,C对。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加勒比海、墨西哥湾水位上升,A错。西风势力减弱,送到高纬度地区的热量减少,B错。向北传送的水量减少,北大西洋深层水流流量减少,D错。
下图示意意大利南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分布,该地地表分布有三种不同的岩层,其分布范围分别是M、N、P。经观测发现,该三处岩层在形成时间上连续,且岩层年龄为M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图示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处于
A. 背斜顶部 B. 向斜槽部 C. 向斜右翼 D. 背斜右翼
8. ①处地貌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 处于断裂带,岩石破碎 B. 向斜槽部地势凹陷
C. 夏季汛期流水侵蚀严重 D. 地表岩层差异侵蚀
【答案】7. C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外力作用。
【7题详解】
岩层年龄为M,右侧岩层老,左侧岩层新,结合背斜、向斜的岩层弯曲的特点,可以判断地质剖面示意图位于向斜右翼或背斜左翼,C正确。
【8题详解】
根据提示三处岩层在形成时间上连续,断裂带岩层发生明显的位移,岩层有错位,岩层在形成时间上会不连续,即该处不可能是处于断裂带,A错误。据上题可知,该处不是向斜槽部,B错误。由于图示地区是意大利南部沿海某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少,流水侵蚀弱,所以夏季汛期流水侵蚀严重是错误的,C错误。①处起伏较大,且地势走向与岩层分界线走向一致,故应是两个岩层地表岩层差异侵蚀造成,D正确。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东缘的过渡地带,山体南北延伸,山前平原海拔551m,山顶海拔3099m。下图示意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在峨眉山5个垂直植被带内的数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海拔植被带内,草本在该植被带内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A. 600-1099m B. 1100-1899m C. 1900-2799m D. 大于2800m
10. 600米以下和2800米以上区域物种数都偏少,其主要原因分别是
①人类活动破坏植被②气候干早水分不足③地形陡峭土地面积小④冰川积雪覆盖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9. D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图例,图示曲线从下到上依次是藤本、灌木、乔本、草本植物,图示海拔植被带内,草本在该植被带内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大于2800m,D对。其它海拔所占比重较小,A、B、C错。
【10题详解】
600米以下区域物种数偏少,主要是人类活动破坏植被,①对。2800米以上区域物种数偏少,主要原因是地形陡峭土地面积小,冰川积雪覆盖少,③对,④错。四川位于湿润地区,600米以下气候湿润,②错。A对,B、C、D错。
11.下列课题中,主要应用GIS进行研究的是
①某市市区近20年来人口分布变化特征与城市建设相关性分析
②某省近10年来粮食总产量与人均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③某市郊区土地利用状况与农业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④某市市区主要交通交叉点交通流量状况分析及公交线路、站点分布的方案设计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而②中某省近10年来粮食总产量与人均产量变化趋势分析不是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因此,不能应用GIS进行研究,排除含有②的选项,故B选项正确。
【点睛】该题考察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含义,可用排除法作答。
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西班牙略图。
材料二 海水淡化是沿海国家缓解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西班牙是目前应用海水淡化最多的西方国家,海水淡化排放的浓盐水对该国沿岸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潜在威胁。下图为西班牙海水淡化产水能力与单位能耗统计图。
材料三 下图为日地距离与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为二分二至日,将一年分成了四个时间段。
(1)指出甲地的自然带,并分析形成原因。
(2)简析近年来西班牙海水淡化厂不断增多的原因。
(3)简述西班牙地中海沿岸海域不易净化浓盐水的自然原因。
(4)指出西班牙利用光照开展海水蒸发淡化的最有利时间段(用图中数码表示时间段),并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1)(温带)草原带; 原因:地处中纬,热量较好,降水较少。
(2)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增长;支付水费的能力提高。科研进步,海水淡化技术提高;单位能耗降低,生产成本下降。
(3)西班牙地中海沿岸海域较封闭;地表径流少;降水量少、蒸发量较大;海水更新缓慢。
(4)时间段:④到①;原因: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夏季,气温高。
【解析】
【详解】(1)甲地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年降水量小于400mm,位于中纬度地区,气温较高,故形成(温带)草原带。
(2)材料二显示今年来海水淡化生产能力不断提升,能耗不断降低,海水淡化成本降低是海水淡化增多的一个原因;淡水需求量大,也是海水淡化增多的原因。
(3)海水淡化厂主要位于西班牙南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海域较封闭,地表径流少;降水量少、蒸发量较大;海水更新缓慢,故西班牙地中海沿岸海域不易净化浓盐水。
(4)结合等日地距离分析,已知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为二分二至日,②最小,是冬至日;④最大,是夏至日;①大于平均日地距离是秋分日;③小于平均日地距离是春分日。故④到①时间段,西班牙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气温高利用光照开展海水蒸发淡化。
【点睛】地中海海域盐度较高的原因:没有大河汇入;夏季降水少,蒸发旺盛;海域封闭,与外界交流少。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阿克苏河流域(下图)位于天山中段南麓地区,塔里木盆地北缘。昆马力克河和托什干河为阿克苏河的两大支流,下表为昆马力克河和托什干河的径流组成和年内分配表。
材料二 红枣具有喜强光照,耐寒、耐旱、耐热的特点,据统计,目前新疆红枣种植面积近400万亩,阿克苏的红枣就占到了三分之一。阿克苏红枣生长环境好,自然挂枝风干,与内地红枣相比,个大、皮薄、肉厚、味甘,口感极佳。当地红枣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少,进行有机种植。
(1)读上表可知昆马力克河和托什干河的径流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______,该季节的补给来源主要为_______,这两条河流冰川融水补给更大的是_______河,原因是______。
(2)说明发展红枣种植及其加工业对阿克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影响。
(3)有人认为“阿克苏地区应大面积推广有机红枣种植”,试说明你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答案】(1)夏季
(2)增加收入;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3)赞同,高品质红枣需求量增大;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有机种植污染小。(任答三点)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补给类型、农业的区位条件等知识点。据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河流补给类型主要是高山冰雪(川)融水补给;由于红枣具有喜强光照,耐寒、耐旱、耐热的特点,阿克苏红枣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少,进行有机种植,所以需求量增大;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有机种植污染小。但是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经济技术落后,发展红枣种植会加剧缺水;可能导致盐碱化;土壤持续供肥能力差;当地资金短缺、技术缺乏。
【详解】(1)据昆马力克河和托什干河的径流组成和径流年内分配表可知,夏季径流占了径流年内分配的一半以上,说明分配主要集中在夏季,据材料一可知昆马力克河和托什干河位于我国内陆地区,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是高山冰雪(川)融水补给,昆马力克河比托什干河的海拔更高,昆马力克河冰川融水补给更大。
(2)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得,发展红枣种植及其加工业可以增加收入;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思考解答
(3)该题型,即可赞同也可反对;赞同,“阿克苏地区应大面积推广有机红枣种植”应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技术条件的优势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反对,应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技术条件的不足方面进行分析。
【点睛】本题考查河流的补给类型、农业的区位条件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和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经济技术落后,河流补给类型主要是高山冰雪(川)融水补给,不合理的耕作易造成土壤盐渍化。
(二)选作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传统的攀岩运动是指攀岩者主要依靠手脚和身体的平衡在野外攀爬天然生成的岩壁,富有很强的技巧性和冒险性,有“岩壁芭蕾”、“峭壁上的艺术体操”等美称(下图)。广西桂林阳朔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山形独特、奇峰竞秀,多是一个个独立的山峰拔地而起,每一座独峰都拥有陡峭的岩壁。这些岩壁虽然风化严重,但岩壁上的风化物及时被雨水冲走,留下的岩石裂缝、凸点和坑洞既坚固又干净。
分析广西桂林阳朔成为国内最聚人气攀岩福地的原因。
【答案】喀斯特地貌多岩壁,岩壁角度多变和造型丰富;岩石上风化而成的凸点、坑洞、裂隙特别多而且表面坚硬、干净,(可以支撑发力的手脚点特别多)适合攀爬;“胜甲天下”的山水可以使攀岩者以异于常人的位置和角度欣赏美景;攀岩爱妤者的集聚促进了攀岩经验和技术的交流(开辟出新线路,并带来更新的攀岩技术);景区知名度高,交通便利,旅游配套设施好
【解析】
整体分析:广西桂林阳朔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区,该地区很多山峰都拥有陡峭的岩壁,各个岩壁角度多变和造型丰富,适合进行攀岩活动;该地区岩壁上松散的岩石被风化或者雨水冲蚀,留下的岩石裂缝、凸点和坑洞,既坚固又干净,为攀岩者攀爬提供支撑;桂林阳朔以“桂林山水甲天下”而出名,攀岩者在攀岩过程中从异于常人的角度和位置观看阳朔山水,别有一番滋味;阳朔攀岩活动可以吸引国内外攀岩爱好者聚集在此,交流攀岩活动的技术和经验,同时可以探索新的攀岩线路,丰富攀岩活动;桂林阳朔景区开发早,知名度高,基础设施齐全,交通条件便利,方便攀岩爱好者的出行。
【点睛】
本题考察旅游资源的评价,攀岩活动需要适宜的场所(坡度适当的岩体、易于攀登的岩面)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接待大量的游客。
15.材料一 河岸带是陆地和河流的交错地带,具有生态脆弱性、物种多样性等特点。采取恰当的河岸带管理措施,可以使其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材料二
针对有关部门清理溪流倒木的做法,有专家提出异议,请帮他阐明理由。
【答案】倒木可拦阻河水,减弱对堤岸的侵蚀破坏;可促进泥沙淤积,加固堤岸;可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或生存空间);拦截物被分解、产生养分,为鱼类生物提供充足的饵料;清除后破坏部分生物的栖息地,导致河流生物多样性降低
【解析】
【详解】溪流倒木可以拦截泥沙,促进泥沙淤积,加固河岸;阻拦分流水流,降低流速;为水生生物提供生存空间;拦截养分,提供鱼类需求的饵料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