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市2019届第1次诊断性检测文综考试地理【解析】
标签:
军事旅游启迪慧想文综地理汽车情感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成都市2019届第1次诊断性检测文综考试地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本部分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4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为2017年我国部分省(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以及近一年的常住人口增量情况示意图,实心圆圈表示人口增加,空白圆圈表示人口减少,圆圈的大小表示增减的多少。据此完成1—3题。
1.由示意图可以推断
A.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C.上海市城镇化率增长最快
2.北京、上海、天津常住人口增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严格的房地产政策
C.人才引进政策变化
3.下列四城市城镇人口增长潜力最大的是
A.沈阳
【答案】1.B
解析:
1.考查地理图的解读。广东经济发展快,吸引外来人口多,并不是自然增长率最高,A错;安徽2017年人口增加,则说明人口迁入更多,劳动力需求量增加,B对;上海城镇化率最高,不是最快,C错;辽宁人口减少,则人口迁入小于迁出。
2.考查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与2016年高考地理全国3卷(4-6题)相似。北京、上海、天津产业结构升级后,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周边中小城市或市外转移,人口迁出更多,B对。
3.考查城市化的影响因素。成都所在四川省城镇化水平较低,且四川省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增长潜力最大。新壳柔软,易受水鸟袭击。
江浙一带的养殖户常在蟹池中种植水草以保护大闸蟹。现在许多养殖户改为宽间距种植高杆稻(植株可达1.8—2.0m)替代水草。据此完成4—5题。
4.以高杆稻替代水草的原因最可能是
A.扩大蟹的活动空间
5.高杆稻种植在蟹池中主要是能够适应
A.池水较深的环境
【答案】4.C
解析:该组题考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
4.高杆稻代替水草的好处:一是保护大闸蟹,二是种植水稻,增加经济效益,C对。高杆稻不能扩大蟹的活动空间和降低蟹池水温,会影响水鸟视线,但不能完全阻挡。
5.江浙一带,降水较多,水网密集,蟹池中土层较厚。高杆稻重点在“高”字,能适应池水较深的环境。 高杆作物,在风力较大的环境,容易倒伏。
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阿留申群岛属于形成年代较晚的火山群岛,长1900千米,由300多个细小的火山岛(当中有57座火山)组成。群岛四季温差小,多雨雾和强风。据此完成6—8题。
6.阿留申群岛多火山的原因是
A.海底板块发生升降运动
B.阿留申群岛的隆起抬升
C.位于生长边界板块张裂
D.位于消亡边界板块碰撞
7.推断阿留申群岛主要的植被是
A.草甸、苔藓
C.荒漠、灌丛
8.阿留申群岛多雨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寒流
【答案】6.D
解析:
6.主要考查火山的形成原因。阿留申群岛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D对。
7.根据某地地理环境推测其自然带类型。材料中提到多强风,且多细小的火山岛,土壤发育程度差,不适宜生长较高的森林;该群岛位于西风带,且周围海洋面积广,雨雾多,不会出现荒漠,所以A对。
8.阿留申群岛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受西风影响,且冬季受阿留申低压影响,多气旋活动,多雨雾,B对。
物种丰富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生物多祥性最基本的指标,大尺度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科学研究发现,在水分充足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能量呈正相关;而在水分缺乏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则与能量呈负相关。右图是我国某省(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趋势图。据此完成9—11题。
9.该省(区)可能是
A.台湾
10.N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多于M的主要原因是
A.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C.有西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
11.在水分缺乏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能量呈负相关的原因是
A.蒸发量大,加剧水分不足
C.气温较高,光合作用减弱
【答案】9.D
解析:该组题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有一定难度。
9.认真读图,该省总体上物种丰富度较低,应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东西方向往西物种丰富度越高,排除甘肃,选D。
10.该区域身居内陆,不受东南季风影响;N地位于北疆,纬度更高,受西风影响,带来水汽,降水较多,晴天较M少,C对。
11.能量即热量,水分缺乏区域,能量越多,蒸发量越大,加剧水分不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为中亚某地区绿洲分布图,右图为该地区某荒漠与邻近绿洲近地面气温差值(△T)日变化曲线图。
(1)归纳图示区域绿洲分布特点。(4分)
(2)说明绿洲与邻近荒漠之间近地面大气的运动状况,并分析其对绿洲的有利影响。(10分)
(3)在一些较干旱的绿洲,人们常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粗砂或砾石。请分析覆盖层的作用。(8分)
【答案】(22分)(1)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2分),以及山麓地带(冲积扇)(2分)。
(2)近地面绿洲气温低于邻近荒漠,空气下沉形成高压(2分)(近地面荒漠气温高于邻近绿州,空气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的风从绿洲吹向荒漠(2分)有利影响:绿洲气流下沉,抑制水份蒸发(2分);通过近地面的风将水分输送给邻近荒漠(2分),利于邻近荒漠植被的生长,形成绿洲外围生态保护带(2分)
(3)覆盖层可减弱对土壤的侵蚀作用(风蚀、水蚀)(2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2分);有利于水分下渗(2分);增大昼夜温差(2分)。
【解析】
(1)考查地理事物分布特点.
(2)考查热力环流及逆温现象。
(3)可借鉴草方格沙障的作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现实应用。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地形、河流分布,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为发展经济,改善环境,该地提出了两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以及两种方案的预估经济、环境效益(图9)。
(1)简述该地区地形特征。(6分)
(2)分析该地区地形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10分)
(3)从可持续发展观点来看,哪种调整方案更为合理,并阐释理由。(8分)
【答案】(1)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②地形崎岖、西北高东南低;③西北主要为山地,东南主要为丘陵和沿海平原;④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岛屿和沿海滩涂。(①和②必答,每点2分;③和④任答一个给2分,本小题不超过6分)
(2)有利影响:山地、丘陵、平原、滩涂等土地类型多样,有利于开展林业、牧业、耕作业、渔业等多种经营(3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利于夏季风抬升,削弱冬季风的影响(3分)不利影响:①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面积小,耕地比重小;②地形崎岖,地块小,不利于大型机械化发展;③地形起伏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3)方案②(2分)方案②生态林、草地比重大(2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强,改善生态环境(2分);增加农民收入,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2分)。
【解析】
(1)考查地形特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2分,答出山地、丘陵为主给2分,如果只答平原面积小只给1分);地形崎岖、西北高东南低(2分,答出西高东低就给2分,只答地表崎岖给1分);西北主要为山地,东南主要为丘陵和沿海平原(2分);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和沿海滩涂(2分)。(地形和地势必答;地形分布和海岸线任答一个给2分,最多6分)
(2)考查地形对农业的影响。有利影响:多山地、丘陵、平原、滩涂等土地类型多样,有利于开展林业、牧业、耕作业、渔业等多种经营 (3分)(只答土地类型多样,适应多种经营给2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利于夏季风抬升,降水更加丰富,削弱冬季风,冬季气温相对温暖(关键词:抬升夏季风,削弱冬季风)。(3分,只答冬或夏给2分)。
不利影响: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面积小,耕地比重小;地形崎岖,地块小,不利于大型机械化发展;地形起伏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每点2分。任答两点给4分)
(3)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案②(2分)
43.(10分)【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
2018年夏季,四川盆地高温闷热天气持续时间长,四川省许多人选择外出旅游避暑,其中前往云南、贵州两省的人较多。
说明四川人选择前往云南、贵州两省旅游避暑的理由。
【答案】①两省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季天气凉爽(2分);②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丰富的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丰富(2分);③紧邻四川,距离近(2分);④与四川有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连接,交通便利(2分);⑤旅游业发展较早,基础设施较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2分);⑥吸引游客的优惠政策(如门票,高速费用等)。(每点2分,任答5点给10分)
【解析】考查四川人去云南、贵州避暑旅游。该题如果答为模板型答案,每点只给1分,如交通便捷。
44.(10分)【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基西米河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中南部,1962年—1971年间被渠化为一条长90千米、深9米、宽仅100米的几段近似直线的人工河道组成的运河,河长缩短了38%,并沿河修建了6级水坝,形成系列河道型水库。但1976年开始了基西米河渠道化河道的恢复工程,现在几乎恢复了河道的自然面貌。图为基西米河区域示意图。
分析基西米河曾经渠道化的目的及现在恢复自然面貌的生态作用。
【答案】目的:河道变直缩短,河水滞留时间短,泄洪能力提高(2分);修建梯级拦河坝,形成河道型水库,提升通航能力(2分)。
生态作用: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道长度,河流湿地面积增加(2分);恢复河流自然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2分);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2分)。
【解析】考查河流生态,可以参考2016年高考全国2卷36题罗讷河“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生态作用: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河流湿地面积增加(2分)(关键词:湿地面积扩大);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2分)(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增多);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2分)(关键词:生产能力、自净能力增强)。
|
2016级高三一诊考试地理双向细目表 |
|||||||||
|
内容板块 |
具体内容 |
题型 |
题号 |
分值 |
难度预估 |
能力层次 |
|||
|
了解 |
理解/掌握 |
应用 |
权重比例 |
||||||
|
自然地理 |
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
选择题 |
6 |
4 |
0.7 |
|
√ |
|
36 |
|
自然带 |
选择题 |
7 |
4 |
0.3 |
|
√ |
|
||
|
影响气候的要素 |
选择题 |
8 |
4 |
0.4 |
|
√ |
|
||
|
不同区域物种的比较 |
选择题 |
10 |
4 |
0.4 |
|
√ |
|
||
|
干旱地区物种的影响因素 |
选择题 |
11 |
4 |
0.8 |
|
√ |
|
||
|
干旱地区水源与植被 |
非选择题 |
36(2) |
10 |
0.3 |
|
|
√ |
||
|
地形特征的描述 |
非选择题 |
37(1) |
6 |
0.7 |
|
|
√ |
||
|
人文地理 |
人口变化原因分析 |
选择题 |
1 |
4 |
0.6 |
|
√ |
|
38 |
|
城市人口变化的影响因素 |
选择题 |
2 |
4 |
0.4 |
|
√ |
|
||
|
城市人口增长潜力分析 |
选择题 |
3 |
4 |
0.5 |
|
|
√ |
||
|
农业影响区位因素 |
选择题 |
4 |
4 |
0.4 |
|
√ |
|
||
|
农作物与环境 |
选择题 |
5 |
4 |
0.6 |
|
√ |
|
||
|
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
非选择题 |
37(2) |
10 |
0.4 |
|
|
√ |
||
|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非选择题 |
37(3) |
8 |
0.5 |
|
|
√ |
||
|
区域地理 |
区域特征 |
选择题 |
9 |
4 |
0.6 |
|
√ |
|
16 |
|
区域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
非选择题 |
36(1) |
4 |
0.5 |
|
|
√ |
||
|
区域要素的改造 |
非选择题 |
36(3) |
8 |
0.5 |
|
√ |
|
||
|
选做题 |
旅游地理 |
非选择题 |
43、44 |
10 |
0.6 |
|
|
√ |
10 |
|
环境保护 |
|||||||||
|
总计 |
100 |
0.5 |
|
48 |
52 |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