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
标签:
军事旅游美食启迪慧想文综地理汽车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宁大附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三文综地理试卷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甲、乙、丙、丁四处中,水流最平缓的是
A. 甲处
2. 图示区域
A. P地为阳坡,光照条件较好
C. Q地为阳坡,光照条件较好
3. 根据上图
A. 可以确定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
C. 可以确定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答案】1.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通过等坡线的数据可以判断坡度的大小,从而判断河流的流速。
【1题详解】
从图中等坡度线可以判断甲地坡度最小,水流最平缓,选择A。
【2题详解】
结合指向标可以判断图中坡向面向东或者面向西,PQ不是阳坡也不是阴坡,丙处坡度大乙处坡度小,丙处河流流速比乙处快,甲处坡度比丁处小,甲处河流流速比丁处慢,选择B。
【3题详解】
此图为等坡线图不能判断出地势高低,无法确定河流的流向,选择D。
读西班牙东南部某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4. 图中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A. 雨水
5. 胡卡尔河和塞古拉河
A. 都存在凌汛
C. 冬季为汛期
【答案】4. A
【解析】
【4题详解】
西班牙东南部濒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雨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选A。这里山体不高,纬度较低,融水不是区域河流水体的主要补给来源。
【5题详解】
胡卡尔河和塞古拉河都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和多雨,为河流的汛期,河流不结冰,没有凌汛;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为枯水期,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大;两河流短小,流速较快。据此选C。
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6. 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 ①
7. ③~④时期人口迁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C. 该城市房价增长快
【答案】6. C
【解析】
【6题详解】
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入率的和。根据图示曲线,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③,和值最大,C对。其它时期和值较小,人口增长率较小,A、B、D错。
【7题详解】
③~④时期人口迁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出,该地需要的劳动力减少,B对。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房价增长快不是影响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A、C错。该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应是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经济水平不可能持续下降,D错。
点睛: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入率的和。根据曲线形态,判断和值最大的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应是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迁入率下降,最有可能是该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
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下图为TOD开发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A,B,C三类城市功能区分别为
A. 居住区、核心商业区、办公区
C. 核心商业区、办公区、居住区
9. TOD开发模式可以
A. 降低土地利用密度
C. 降低区域人口密度
【答案】8.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规划。从土地租金和便于城市的工作和生活方面考虑规划建立城市功能区,减少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8题详解】
A 距离车站最远,地价最低,为居住区;B靠近车站,交通条件好,为核心商业区;C靠近居住区又靠近车站,便于上下班,地价又不太高,为办公区,选择A。
【9题详解】
TOD开发模式方便人们上班和购物,人们主要在一个小区域活动,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不会降低土地利用密度,也不是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不会降低区域人口密度,选择D。
左图示意中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右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左图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
A. 防止人为践踏
11. 右图中若路面、种植池宽度均相同,下列城市的路缘石高度最大的可能是( )
A. 台北市
【答案】10. A
【解析】
【10题详解】
路缘石狭窄且明显高于路面,是为了防止人为践踏种植池。故选A。
【11题详解】
四个城市中台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兰州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台北位于海岛,受海洋影响大,降水最多且降水频率更高,更易发生大面积积水,所以路缘石高度最大。故选A。
【点睛】城市的合理规划
(1)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以达到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的目的。
(2)合理城市规划的作用:具有超前性,可以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有利于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3)城市的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布局首先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基本形态有集中紧凑与分散疏松两类。在我国,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大多采用集中紧凑式,有些大城市为了解决市区人口拥挤、工业集中、交通不畅、污染严重等问题,可以分散城市布局。
(4)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
工业用地靠近交通便捷区位;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需劳动力多的工业区接近居民区。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污染大或有火灾危险的企业远离城市,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在防护带中一般可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留有发展余地。
(5)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要设计多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得到最优方案。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棕属木本油料植物,喜高温、湿润和强光照环境,每天日照5小时以上的地区最为理想。油棕在种植后3年内就可产果榨油,经济寿命为25-30年。油棕果含油量高达50%以上,油棕亩产油量是大豆的近10倍,有“世界油王”之称。棕油价格相对豆油十分低廉,是目前国际贸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及出口国,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员超过200万人。该国东部的沙巴州(如图),油棕种植面积120多万公顷,约占国内油棕种植园总面积的30%。沙巴州政府于2005年开始在拿笃镇打造棕油工业综合区,将棕油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整合,打造集原材料种植、生产加工、物流运输于一体的综合园区。棕油及其加工产品用途比较广泛,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制皂业,以及精细化工工业。
(1)分析沙巴州适合油棕树生长的光照条件。
(2)说明马来西亚棕油价格相对美国豆油十分低廉的原因。
(3)分析沙巴州棕油主要出口中国而不出口印尼的原因。
(4)分析沙巴州计划将棕油工业综合区建在拿笃镇的原因。
【答案】(1)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赤道地区多对流雨,强度大,但历时短,能保证每天光照时间充足。
(2)油棕生长在热带,经济寿命长,产果量大;油棕果含油量高,单位面积产油高;马来西亚属于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丰富,棕油加工成本低。
(3)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利于产业集聚化,形成规模效应;方便产业之间生产联系,降低生产成本。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油棕属木本油料植物,喜高温、湿润和强光照环境,每天日照5小时以上的地区最为理想。”据此,沙巴州适合油棕树生长的光照条件包含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虽然多雨但历时短,能保证每天光照时间充足。
(2)棕油价格取决于成本及产量。马来西亚的油棕生长在热带,经济寿命长,产果量大;油棕果含油量高,单位面积产油高;马来西亚属于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丰富,棕油加工成本低。美国豆油原料生长期短,劳动力成本高等。
(3)沙巴棕油主要出口中国而不出口印尼源于中国、印尼的条件不同。中国适合油棕种植的热带面积小,但棕油消费量大,需要大量进口;印尼地处热带地区,油棕种植面积大,棕油自产量大。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
13.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1)归纳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状况。
(2)请分别说明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3)请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答案】(1)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户籍人口变化不大。
(2)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原因是外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户籍人口变化不大的原因是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呈负增长)。
(3)积极影响:①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足(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②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
带来的问题:①加大了就业、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压力;②增加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的难度。
【解析】
【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上海高市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户籍人口变化不大。
(2)上海高市常住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量有关,户籍人口数量的变化与自然增长率有关,可从人口迁移和自然增长两方面分析;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原因是上海经济发达,对外吸引力大外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户籍人口变化不大的原因是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呈负增长有关。
(3)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表现在: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足的状况,利于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人口的增加,也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
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表现在: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加大了就业、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压力;增加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的难度,社会问题突出。
14.【选修3—旅游地理】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的信息概括图示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
(2)对图所示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进行评价。
【答案】(1)(4分)
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均有)(2分), 有独特性,浏览价值高(2分)。
(2)(6分)优势: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地域组合及集群状况较好(2分);开发旅游能够解决就业、带动相关产业,推动地区经济发展(2分)。不足:距离客源市场较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够健全,接待能力有限(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片信息分析,该地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齐全, 景观有独特性,浏览价值高。
(2)该地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地域组合及集群状况较好。开发旅游能够解决就业、带动相关产业,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不足之处是距离客源市场较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够健全,接待能力有限,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
考点:旅游资源的特征,开发条件,资源的评价。
15.【选修6—环境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西南与西藏自治区相接,东部与四川省相邻,北部与青海省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相接。读三江源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我国建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意义。
(2)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
(2)退耕还草(林);休牧轮草;禁猎、禁采砂金;实施天然林(草)保护工程。
【解析】
【详解】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该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地区,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其海拔高,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再加上人类工程的建设,该地受人类影响较大,因此该地成为最敏感地区,建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意义极其深远且重大。为了保护该地的生态环境应该因地制宜的退耕还林,实行休耕轮牧,恢复草原植被;加强管理,禁止采砂金,加强天然林的保护工程。
【点睛】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该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地区,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其海拔高,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再加上人类工程的建设,该地受人类影响较大,因此该地成为最敏感地区,必须加以保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