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

(2019-01-15 10:38:19)
标签:

军事

旅游

美食

启迪慧想文综地理

汽车

分类: 学海无涯(地理同步课堂指导)

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原创卷02

高一地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必修1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221551分,我国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读下图,完成12题。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

1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相比

A.发射前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是天体 B.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是天体

C.发射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不是天体 D.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不是天体

2张衡一号正常工作后,对其电磁监测影响最大的太阳活动是

A.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台风

2017928日,中国贵州射电望远镜天眼接收到一个来自外太空4光年外的可疑信号。据科学家推测,外太空的某颗恒星周围有一颗潜在的宜居行星,宜居行星与该恒星相距约750万千米,该恒星比太阳暗900倍。据此完成34题。

3.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

A.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 B.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C.距恒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 D.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

4.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根据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完成56题。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

5.根据地震波横波(S)与纵波(P)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确定外核物质接近液体状态的主要依据是

ASP波波速明显增加 BSP波波速明显下降

CS波波速突降,P波完全消失 DP波波速突降,S波完全消失

6.图中CD代表地球内部两个明显的不连续界面,下列有关C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代表古登堡界面 B.位于地下2900千米

C.地震波通过时传播速度增加 D.地震波通过时传播速度减慢

太阳直接辐射是指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下图是河北某地太阳直接辐射的年变化图。据此回答78题。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

7.该地冬季太阳直接辐射比夏季少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太阳高度较小,且白昼较短 B.冬季多阴雨天气

C.夏季可受到太阳直射 D.冬季冰雪反射率高

8.该地45月份的直接辐射高于67月份,原因是

A45月份太阳高度最大 B45月份降水较少

C45月份白昼最长 D45月份多沙尘天气

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昼夜状况图,阴影部分为黑夜,α为晨昏线与某一经线的夹角,β为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据此完成910题。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

9.当α由最小值增大至最大值期间,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AA地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增大 B.地球公转线速度越来越快

C.地球公转角速度越来越慢 DB地日出时间越来越迟

10.假设α的最大值由23°26′增大至3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处将成为温带

B.回归线的数值将变小

C.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将变小

D.建相同高度的楼房,我国北方的合理楼间距将变大

某人设计了一口24小时的全日时钟(如图10所示),指针为时针;因为地球自转一周,时针也刚好转了一周,所以时针可以看成是某地的经线。完成11—12题。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

11.如果此钟在北京得到推广。图中此刻北京恰好日出(不考虑房屋阻挡、地形等因素),那么这一天可能为

A.春分日 B.夏至日 C.冬至日 D.元旦

12.如果图中的时针,刚好表示180°经线,那么全球处在同一天,要过几小时?

A6个小时 B12个小时 C18个小时 D14个小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近地面的风向一般与等压线斜交,而高空的风向多与等压线平行。据回答13—14题。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

13.右图为北半球近地面某地空气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代表字母依次是

Aabcd Babdc

Cbadc Dcbad

14.右图为北半球高空等压线,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据此可判断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

A.飞机顺风飞行 B.飞机逆风飞行

C.风从北侧吹来 D.风从南侧吹来

201814日,合肥迎来入冬后第一场降雪,伴着寒风,暴雪肆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形成本次降雪的天气系统是下列选项中的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

A. B. C. D.

1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变化的是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

A. B. C. D.

下图所示为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7—18题。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

17.与甲地区相比,造成丙地区该种气候类型分布范围较狭窄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洋流 C.海陆轮廓 D.地形

18.该气候类型在乙、丙两区域分布的最高纬度有较大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海拔高低 C.山脉阻挡 D.大气环流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据此完成19—20题。

19.引起全球变暖全球变暗的主要人为原因都是

A.太阳辐射能力在减弱 B.使用化石燃料等排放出大量微粒物

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 D.沙尘暴肆虐全球

20全球变暖将导致多方面的变化,下列变化可能的是

海平面上升 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增加 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

生长期延长,高纬度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 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④⑤

郴州北瞻衡岳之秀,南峙五岭之冲,是一座典型的山城,随着城市的发展,水资源方面开始紧缺,为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郴州正积极打造海绵城市,力争建设成焕然一新的山水郴城。读海绵城市模型示意图(下图),完成21—22题。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

21.图中向下的白色箭头表示水循环环节中的

A.水汽输送 B.地下径流 C.地表径流 D.下渗

22.与传统城市相比,建成后的海绵城市

A.地表径流增多 B.降水总量减少 C.蒸发量增加 D.下渗量减少

读世界洋流分布局部图,完成2324题。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

23.有关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大陆东岸为寒流 D.大洋西岸为寒流

24.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洋流对南美东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B.洋流因海水上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C.洋流对非洲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D.洋流①③汇合处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下图中,左图为我国著名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右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ABCD为不同类型岩石,序号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25—26题。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

25.右图中的序号地质作用是

A.变质作用 B.冷却凝固 C.重熔再生 D.固结成岩

26.右图喀斯特地貌独特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 B C D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27—28题。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

27.图中岩层按从老到新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28.下列地貌与R处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相同的是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

A. B. C. D.

下图所示为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完成29—30题。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

29.图中各自然带中的自然景观与撒哈拉地区相似的是

A B C D

30.导致甲岛屿东西两侧自然带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大气环流 地形 太阳辐射 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本卷共4题,共40分。

31.(8分)读地球公转中的二分二至图和地球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

1)乙图所表示北半球的节气对应甲图中数字_______所代表的位置。1分)

2)乙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2分)

3)乙图中ABCD四地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依次是_______1分)

4)甲图中,地球由位置期间,公转速度的变化为先变____,后变________2分)

5)乙图所示日期,B点的昼长为______小时,该地的日出时刻为地方时的______2分)

3210分)读北半球某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

1)图中是     月(1月或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判断理由         3分)

2)填出图中A气压中心名称:A         ,该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          2分)

3)受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     风,D点盛行    风,其形成原因是       3分)

4D7月盛行         风,其形成原因是            2分)

3310分)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

l)从内外力角度分析,图中山地的形成主要是以          作用为主,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以       作用为主。2分)

2)图中C位置往往会形成_________地貌,D位置会形成______地貌。2分)

3A村落地处山区,规模______(大或小),B城镇沿河流分布,这样的分布可以为城镇提供丰富的______和便利的______3分)

4)现在计划修建一条从A村落到B城镇的公路,①②两个线路方案,较为合理的是_______,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412分)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和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

1)图中字母A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其气候特征表现为______________3分)

2)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C地区自然带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2分)

4)下图中甲、乙两图代表安第斯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是_____图,乙图中自然带的变化体现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产生的原因是                          3分)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原创学易金卷02【解析】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期末原创卷 02

高一地理·全解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A B D C A B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B B B A D A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B B D C B C B A

【答案】1.A   2.B

【解析】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前还是地球上的物体,发射成功后存在于宇宙空间,属于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是人造天体,属于天体,故A项正确。

2.太阳活动,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进而会影响卫星的正常工作。太阳耀斑是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对“张衡一号”卫星电磁监测影响最大的太阳活动,故B项正确。

【答案】3.A   4.B

【解析】3.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与恒星距离适中,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A 对。具有地月系一 样的天体系统不是宜居的主要条件,B 错。该行星距恒星的距离与日地距离差距大,C 错。该天体系统中的 恒星比太阳暗 900 倍,获得的可见光与地球上差异大,D 错。 

4.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地球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与地球“液态水存 在”有密切关系的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温度适宜,②、③对。地 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不是自身条件,①错。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是有吸引一定大气 的条件,④错。B 对,A、C、D 错。

【答案】5.D 6.C

【解析】5.地震波中的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而纵波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中传播,根据 D 处横波波 速突降甚至消失可以推测该处物质接近液体状态,选 D。

6.C 界面为地震波进入地内波速发生明显变化的第一个层面,大约位于地下 33 千米处,在此位置,纵波、 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据此选 C。

【答案】7.A   8.B

【解析】7.太阳直接辐射是指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读图,结合横轴月份,该地冬季太阳直接辐射比夏季少,主要原因是冬季太阳高度较小,且白昼较短,A 对。河北冬季寒冷干燥,B 错。位 于中纬度,没有太阳直射现象,C 错。冬季降水少,冰雪反射率影响小,D 错。

8.该地 4、5 月份的直接辐射高于 6、7 月份,原因是 4、5 月份降水较少,晴天多,6、7 月份降水多,云 层削弱作用强,B 对。4、5 月份太阳高度较小,夏至日最大,A 错。4、5 月份白昼较短,夏至最长,C 错。 3 月份多沙尘天气,D 错。

【答案】9.C 10.D

【解析】9、由材料可知,α为晨昏线与某一经线的夹角,当α由最小值增大至最大值期间,即由春分到夏至期间,A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地球公转线速度、角速度越来越慢,B地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所以C正确。

10、由材料可知,α为晨昏线与某一经线的夹角,假设α的最大值由23°26′增大至30°,即黄赤交角变大,A处还是热量,回归线的数值将变大,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将变大,建相同的楼房,我国北方的合理楼间距将变大,所以选D正确。

【答案】11.A    12.C

【解析】11.由材料可知,当日北京日出时刻的地方时为 6 点,昼夜等长,应为春分日或秋分日。故 A 正 确。

12.将全球分在两个日期的界线为 180°经线和地方时为 0 时(24 时)的经线。若全球处在同一天,则 180°

经线的地方时为 0 时(24 时)。 图中时针指向 6 点,刚好表示 180°经线,因此需过 18 小时全球方可处于同 一日期。故 C 正确。

【答案】13.B 14.B

【解析】13.右图为北半球近地面某地空气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其中水平气压梯 度力与风向垂直,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摩擦力与风向相反。风向沿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偏, 代表字母依次是 a、b、d、c,B 对。A、C、D 错。学科#网 14.右图为北半球高空等压线,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根据地转偏向力影响, 北半球向右偏,高空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飞机逆风飞行,B 对,A 错。风从前方吹来,C、D 错。

【答案】15.B 16.A

【解析】15.此次天气过程中有降雪、寒风且发生在冬季,最可能是冷锋过境。A、B 两图中冷暖气团交汇 形成锋面,其中 A 图中冷气团方向逆转,为暖锋,B 为冷锋。C、D 分别为低压和高压系统。 

16.从上题分析可知,此次天气变化最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在冷锋过境过程中,冷气团逐渐取代暖气 团的位置,因此总体气温呈下降趋势,A 正确。

【答案】17.D   18.A

【解析】17、与甲地区相比,造成丙地区气候类型分布范围较狭窄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影响,仅在沿海地带有分布,D对。其它因素影响差异不大,A、B、C错。

18、该气候类型在乙、丙两区域分布的最高纬度有较大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乙区域在相应纬度缺少陆地,A对。海拔高低、山脉阻挡、大气环流不是纬度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B、C、D错。

【答案】19.B   20.C

【解析】19.“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 减少,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暗”。引起“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的主要人为原因都是使用化石燃料等排放 出大量微粒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B 对。太阳辐射能力没有减弱,A 错。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不 是人为原因,C 错。沙尘暴影响局部地区,不是全球,D 错。

20.“全球变暖”将导致多方面的变化, 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①对。暴雨、洪涝、干旱 等灾害事件增加,②对。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气等污染气体造成,③错。气温升高,作物适宜生 长期延长,高纬度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④对。短期内,冰川融水量增大,全球河流径流量增大,⑤错。C 对,A、B、D 错。

【答案】21.D   22.C

【解析】21.图中向下的白色箭头从地表指向地下,因此表示水循环环节中的下渗,故 D 正确。水汽输送 发生在空中且为水平方向;地下径流发生在地下,地表径流发生在地表且二者以水平方向为主。故 A、B、 C 错误 22.“海绵城市”主要体现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因此“海 绵城市”影响下,地表径流减少;降水总量变化不大;蒸发量增加;下渗量增加。故 C 正确。

【答案】23.B   24.B

【解析】23.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A 错,B 对。大陆东岸为暖流,C 错。大洋 西岸即大陆东岸,为暖流,D 错。

24.洋流①是巴西暖流,对南美东部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明显,A 错。洋流②是秘鲁寒流,因海水上升形 成世界性大渔场,B 对。洋流③是西风漂流,对非洲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C 错。洋流①③汇合处,方 向不是相对的,海水搅动小,没有形成世界性大渔场,D 错。

【答案】25.D   26.C

【解析】25.读图可知,根据地壳物质循环,A 为侵入岩,B 喷出岩,C 为沉积岩,D 为变质岩,图中沉积 物经过④作用,会形成沉积岩,则④为固结成岩,故选 D。

26.读图,根据地壳物质循环,A 为侵入岩,B 喷出岩,C 为沉积岩,D 为变质岩,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外力作用侵蚀下形成的,对应图中④,故选 C。

【答案】27.B 28.C

【解析】27、岩石的新老判断我们依据覆盖着新,被覆盖着老;插足着新,被插足者老的规律。图中首先形成的岩层是③,然后①岩层侵入到③岩层中,最后地壳下降,其上形成①岩层,随后④岩层又侵入到各层中。

28、溶洞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石林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也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29.B 30.A

【解析】29.图中各自然带中的自然景观与撒哈拉地区相似的是②,位于纳米布沙漠,荒漠景观,B 对。① 是热带雨林带,A 错。 ③热带草原带,C 错。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 错。 30.导致甲岛屿东西两侧自然带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和地形,东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西侧是背风坡,①、②对。纬度大韩民国,太阳辐射差异不大, ③错。人类活动不是差异原因,④错。A 对。B、C、D 错。

31.【答案】(1)①(1  分)

(2)23°26′N,90°W(2 分)

(3)A>C>D>B(1 分)

(4)快 慢(2 分)

(5)8 8(2 分)

【解析】(1)乙图可以看出,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是北半球的节气的夏至日;甲 图中①是夏至,②是春分,③是冬至,④是秋分。

(2)乙图示北半球的节气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即 23°26′N;太阳直射的经线是正午 12: 00 所在的经线,即图中 A 所在的经线,图示两条经线间距是 30°,由此可知 A 所在的经线是 90°W。

(3)乙图示北半球的节气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越靠近 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图中 A、B、C、 D 四地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是 A>C>D>B。

(4)甲图中,甲图中①是夏至,②是春分,③是冬至,④是秋分;地球公转的速度在 1 月初近日点时最快,

在 7 月初远日点时最慢,地球由③到①位置期间,公转速度的变化为先变快,后变慢。

(5)乙图所示日期是夏至日 6 月 22 日前后,图示 B 在晨线上,此时刚日出,日出时间是 8:00,B 点的昼 长=24—2×日出时间=8 小时。

32.【答案】(1)1(1 分) 亚欧大陆是高压,海洋是低压(2 分)

(2)亚洲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2 分)

(3)西北 东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 分)

(4) 西南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2 分)

【解析】(1)图中亚欧大陆受高压中心控制,是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判断理由是亚欧大陆是高压,海洋是低压。

(2)图中A气压中心名称是亚洲高压,该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3)受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位于北半球高压中心东面,盛行西北风,D点位于南面,盛行东北风,其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4)D地7月盛行西南季风,其形成原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越赤道,向右偏转形成。

33.【答案】(1)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2 分)

(2)冲积扇(洪积扇) 三角洲(2 分)

(3)小 水源 水运(3 分)

(4)②线路(1 分) ②沿谷地修建,地势平坦,难度小,成本较低(2 分)

【解析】(l)从内外力角度分析,图中山地的形成主要是以内力作用为主,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以外力作用 为主。

(2)图中 C 位置往往会形成冲积扇地貌或洪积扇地貌,D 位置会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

(3)A  村落地处山区,规模小,B  城镇沿河流分布,这样的分布可以为城镇提供丰富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

(4)现在计划修建一条从 A 村落到 B 城镇的公路,①②两个线路方案,较为合理的是②线路,理由山区修 路原则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②沿谷地修建,地势平坦,难度小,成本较低。 

34.【答案】(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  分)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2 分)

(2)热带荒漠带(1 分) 分布于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1 分) 地形(1 分) 洋流(1 分)

(3)受巴西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2  分)

(4)乙(1 分) 从赤道到两极(1 分)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1 分)

【解析】(1)根据图示,A 分布在 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区,对应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2)根据图示,B 位于南美洲中低纬西海岸,对应的植被是热带荒漠。热带荒漠在南美洲分布呈南北狭长 带状,是因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水汽进入东岸;加上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气候更干燥。

3图示 C 西东南候区迎风加上西暖流的增温增湿,降水偏多。

(4)两图的荒漠带分布的纬度不同:在甲图南纬 30—50°,为温带荒漠;乙图 5 南纬 5—30°,为热带荒漠; 可判断甲图在大陆东岸,乙图在大陆西岸。乙图中自然带①热带雨林—⑤热带荒漠—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带—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变化是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这方向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 的地域分异规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