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

标签:
材料军事旅游美食启迪慧想文综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综试卷
一、选择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丹娘沙丘,位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它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下图中左图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右图为丹娘沙丘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风力堆积
2. 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是(
A. 印度洋海滩
C. 塔克拉玛干沙漠
3. 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小的季节是(
A. 春季
【答案】1. A
【解析】
【1题详解】
连绵的沙丘应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每年冬春季节(10月~次年3月),该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气流挟带沙洲和河漫滩上的沙粒,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故答案选A,BC排除。当地没有在海边,故D可排除。
【2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沙丘的沙主要来自附近沙洲和河漫滩。因为在谷地中,受两侧山地阻挡,外部沙尘难以进入,故答案选D,B排除。当地离海洋远,距离塔克拉玛沙漠远,故AC可排除;
【3题详解】
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当该区域植被覆盖良好时,风力较慢,沙丘増长速度也较慢。该区域夏季植被覆盖最好,风力最小,故答案选B。
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A. 美国“硅谷”
C.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5. 20世纪80年代,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侨乡
6.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策优惠
C. 劳动力廉价
【答案】4. A
【解析】
【4题详解】
①模式是在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发展新兴工业来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只有硅谷符合要求,故选A。德国鲁尔区与③符合;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是传统轻工业,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模式有与②符合的苏南模式,也有外资推动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有政府主导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故BCD均可排除。
【5题详解】
20世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珠江三角洲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故答案选B,CD排除。侨乡条件具备,但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也不能发挥其优势,故A排除。
【6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对于其他沿海地区来讲,发展的较早,20世纪90年代后,产业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当时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经全面实施,其政策方面的优势已不像80年代那样明显,故A排除;科技虽然有进步,劳动力在当时也算廉价,但都不是推动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故答案选D。
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本国企业尽可能在国内建厂,承诺将税收从目前的26%降至10%-15%,要求通用和福特两大汽车制造商不能在墨西哥建新工厂,并对在境外生产且将产品返销回美国的制造企业征收高额“边境税”。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 特朗普要求美国企业回本国建厂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工业化
C. 增加就业
8. 美国两大汽车制造商计划在墨西哥建新工厂的主要原因是墨西哥(
A. 市场广阔
C. 劳动力成本低
9. 美国政府征收高额“边境税”后产生的影响是(
A. 导致墨西哥汽车出口量减少
B. 通用汽车全球化加强
C.
D. 美国汽车进口量会增加
【答案】7.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不同,工业不同影响的主导因素也不同。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的地方,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率。
【7题详解】
本国企业尽可能在国内建厂,这样可以增加就业机会,C正确;对工业化和高城市化影响很小,AB错;税收从目前的26%降至10%-15%,税收减少,D错。
【8题详解】
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美国汽车制造厂建在墨西哥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C正确;汽车仍然销往美国,A错;资源和交通对汽车工业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D错。
【9题详解】
美国政府征收高额“边境税”后直接影响墨西哥汽车工业向美国出口,导致墨西哥汽车出口量减少,A正确。由于在国内实行减税,进口的实行高额的边境税,故通用汽车全球化减弱,B错;福特汽车转移到加拿大建厂,也依旧会征收高额的边境税,且加拿大是发达国家,人口又较少,成本会更高,故C错。由于征收了高额的“边境税”美国汽车进口量会减少,D错。
与煤、天然气和核发电等传统电能制造技术相比,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不烧任何燃料,不需用水,只是应用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使太阳光的热能被利用来制造强大的上升气流,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它将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式。读“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原理示意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A. 热岛效应
C. 温室效应
11.
下列地区最适宜应用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是(
A. 北美五大湖地区
B. 澳大利亚中部地区
C. 菲律宾群岛地区
D. 亚马孙平原地区
【答案】10. C
【解析】
考点:大气的保温作用、太阳辐射能的分布
【10题详解】
顶盖透明的太阳能集热棚是因为透明能让太阳光可以透过顶盖使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后地面辐射以长波形式向外释放能量,而长波不能透过透明顶盖,热量就不会散失,此原理是温室效应,故答案选C,其余选项可排除。
【11题详解】
澳大利亚中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晴朗天气多,太阳辐射能丰富,最适宜应用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B对。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较为湿润,A错;菲律宾群岛和亚马孙平原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这些地区太阳辐射能都不太丰富,CD错。
二、综合题
12.读比例尺为1:100000的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2)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的范围是____________。
(3)分别站在山顶A和山顶B上,能看到河流上D处小船的是______山顶,请填写处C、E两处的地形种类名称C是________
(4)图中所绘乙、丙两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________支流。
(5)若想在河流的干流上修建一座水库,坝高为200米,请估算坝长为______米。
(6)图中河流干流的最低点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___最高点相对高度是______最低点与最高点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_______。
(7)若将甲河段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比较合理的是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判读与应用。
【详解】(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由此可判定,疗养院位于黄庄的西南方向。
(2)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若出现相交或重合的情况则为悬崖;悬崖的相对高度可以用公式计算,设等高距为d,相交的等高线条数为n,则
(6)右图是分析可知,河流干流最低处的海拔为0-100米,最高处的海拔为700米-800米,因此河流的高差为600-800米。
【点睛】等高线图中的通视问题: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两点之间能否通视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两点间有无山脊阻挡,无山脊阻挡则可以通视;二是看两点间是凸坡还是凹坡。若等高线上密下疏,则坡度上陡下缓,为一个凹坡,可以通视。若等高线上疏下密,则坡度上缓下陡,为一个凸坡,不能通视。通视问题既可以通过看等高线的形状来判断,也可以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亚马尔半岛的涅涅茨人自古以驯养驯鹿为生。驯鹿能刨食雪下一定深度的苔原植被并适宜在较寒冷的地带生活。涅涅茨人每年随驯鹿南北迁徙,在迁徙途中会生食少量富含维生素的鲜鹿肉。21世纪初,随着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亚马尔半岛传统的驯鹿游牧业受到了冲击。下图示意
亚马尔半岛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
(1)说明亚马尔半岛驯鹿迁徙方向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分析涅涅茨人随驯鹿迁徙途中会生食鲜鹿肉的原因。
(3)简述亚马尔半岛油气资源开发对传统游牧业的冲击。
【答案】(1)方向:春夏季节向北迁徙,秋冬季节向南迁徙。原因:冬季北方黑夜漫长气候严寒,气温过低冬季积雪深度较厚,刨食困难,故向南迁徙夏季南方气温回暖(有蚊虫叮咬),驯鹿喜欢北方气温较低的环境;北方夏季苔原植被丰富,食物充足
传统游牧业的人口减少;天然气开发破坏了苔原植被、水源等,使驯鹿在迁徙过程中食物来源减少;开发设施(道路、管道等)的建设会影响驯鹿迁徙的路线
【解析】
【详解】(1)驯鹿能刨食雪下一定深度的苔原植被并适宜在较寒冷的地带生活。亚马尔半岛的驯鹿在春夏季节向北迁徙,秋冬季节向南迁徙。因为冬季北方黑夜漫长,气候严寒,气温过低。冬季积雪深度较厚,驯鹿刨食困难,不能保证食物安全,故秋冬季向南迁徙。夏季南方气温回暖,有蚊虫叮咬,容易传染疾病。驯鹿适宜北方气温较低的环境,且北方夏季苔原植被丰富,食物充足所以春夏季向北迁徙。
(2)涅涅茨人自古以驯养驯鹿为生,亚马尔半岛纬度高,气温低,不能生产蔬菜,迁徙途中生食鲜鹿肉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亚马尔半岛位于苔原带,植被稀少,燃料不足,不便于将鹿肉做熟。
(3)天然气开发为当地人提供了就业,增加了定居人口的数量,使涅涅茨人从事传统游牧业的人口减少。天然气开发破坏了苔原带的植被、水源等,使驯鹿在迁徙过程中食物来源减少。油气开发设施,如道路、管道等的建设会影响驯鹿迁徙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