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八)【解析】

标签:
军事旅游启迪慧想文综地理汽车情感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模拟考试
地理试题(八)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火星冲日是太阳、地球和火星排成一条直线而发生的天象,此时火星最亮且整夜可见。正确表示该天文现象的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答案:B
解析:火星冲日,是火星与地球、太阳几乎成一条直线,地球正好处在火星与太阳之间。日落时火星会从东南方升起,日出时于西方落下,整夜可见。读图,正确表示该天文现象的是b图,B项对。
梅汛期是指由梅雨期降水而引起的江河水位上涨时期。2017年6月9日浙江省气象台宣布浙江正式进入梅汛期。据此完成第2~3题。
2.梅汛期控制浙江省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准静止锋
3.一般来说,浙江省梅汛期会历时20天左右。梅雨结束后我国江淮流域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此时的天气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多连续性降水 D.温和少雨
答案:2.D 3.B
解析:第2题,梅雨是由江淮准静止锋长期控制形成的大范围、长时间的降水。D选项正确。第3题,梅雨结束后,江淮流域受西太平洋副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旱少雨。B选项正确。
4.下列措施能解决漫画反映的问题的是( )
“鲸吞”
①控制人口增长 ②跨流域调水 ③保护耕地 ④垃圾分类处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漫画“鲸吞”揭示的最主要问题是乱占耕地现象严重。
产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天池附近的浮石,呈现白、灰白、乳白、浅黄等多种颜色,多孔而质轻,能浮于水面。据此完成第5~6题。
5.对浮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质地轻是因为有木质成分
B.多孔可能是因为变质
C.能浮于水面是喷发物多孔
D.多种颜色可能是人为涂色
6.浮石按成因分类属于(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
答案:5.C 6.D
解析:第5题,长白山的天池为我国的火山湖,该地多岩浆岩,浮石上多孔构造,因此能浮于水面。第6题,浮石上多气孔构造,属于喷出岩。
7.影响我国高速铁路网呈现东密西疏特点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植被
答案:B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地形相对平坦,自然障碍少,便于修筑高铁,故高铁网稠密。西部地区多高原山地,地形崎岖,高铁修筑成本极高,这是其路网稀疏的原因之一,故B项正确。
读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完成第8~9题。
8.H的数值应为( )
A.40 B.60
C.125 D.134
9.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不会影响( )
A.A的数值 B.B的数值
C.I的数值 D.G的数值
答案:8.B 9.A
解析:第8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根据热量平衡原理,大气吸收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数值相等。读图,大气吸收的热量包括散射19,地面反射23,湍流输送10,地面辐射114,共计166。大气放出的热量包括H和大气逆辐射106,所以H的数值应为60,B项对。第9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读图,A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不会影响A的数值,A项对。B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雾霾会减小B的数值,B项错。I是地面辐射,G是大气逆辐射,B的数值减小,I的数值也受影响,G的数值可能增强,C、D两项错。
右图为世界几种能源使用量年均增长比例图(1990—2000年)。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世界上利用甲能源发电的前三位国家为德国、美国和丹麦,利用乙能源发电最多的是中国,则甲、乙两种能源分别代表( )
A.水能、沼气
B.地热、潮汐
C.风能、煤炭
D.地热、煤炭
11.乙能源在我国南方大量消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臭氧层空洞 B.土壤盐碱化
C.酸雨 D.沙尘暴
答案:10.C 11.C
解析:第10题,考查自然资源。中国煤炭资源丰富,因此乙为煤炭。甲能源为德国、美国、丹麦等发达国家使用,德国地热能、水能资源较少,风力资源丰富,因此甲为风能。第11题,考查环境问题。大量燃烧煤,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的同时,也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加之我国南方降水多,因此易产生酸雨。
当前,机器人被认为是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四大技术之一。下图为2014年世界前五大机器人供应国的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的台数)。读图,完成第12~14题。
12.影响机器人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廉价劳动力 B.交通运输[来源:Zxxk.Com]
C.科学技术 D.市场
13.我国机器人密度的特点说明我国( )
A.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高
B.机器人发展潜力较大
C.工业的机械化水平高
D.机器人产业起步晚
14.推广使用机器人的直接影响是( )
A.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工业产值
B.减少能源消耗,缓解劳动力不足
C.提高劳动效率,缓解劳动力不足
D.减少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
答案:12.C 13.B 14.C
解析:第12题,机器人被认为是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四大技术之一,说明了机器人产业需要较高的技术,其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科学技术,故C项正确。第13题,我国机器人密度在五个国家中最小,说明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同时,说明了我国发展该产业的空间与潜力还很大,故B项正确。第14题,使用机器人可以将劳动力从生产环节中解脱出来,从而可以提高劳动效率,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故C项正确;工业产值与工业产品有关,与使用机器人无关,故A项错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可以减少能源消耗,与使用机器人无关,故B、D项错误。
下图为辽宁省近十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折线图。读图,完成第15~16题。
15.目前,辽宁省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低—低—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16.针对该人口增长模式可能出现的社会经济问题,宜采取的措施是( )
A.执行控制人口政策,降低出生率
B.实施鼓励生育政策,提高出生率
C.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降低死亡率
D.允许职工提前退休,增加就业率
答案:15.D 16.B
解析:第15题,根据图示,目前辽宁省人口死亡率约为7‰,出生率约为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故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D项对。第16题,辽宁目前人口出生率偏低,控制人口政策会使出生率更低,A项错。目前辽宁省出现了“低—低—低”人口负增长特点,人口增长慢,宜实施鼓励生育政策,提高出生率,故B项正确。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能保障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但目前辽宁老年人口多,死亡率仍较高,故C项错误。人口增长慢或者负增长,劳动力不足,应推迟退休,缓解就业空缺,故D项错。
下图为某城镇年内风频统计及工业区划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7~18题。
17.对该城镇环境影响最小的工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该城镇东南部适宜规划( )
A.仓储物流中心
B.高档住宅小区
C.中心商务区
D.休闲度假村
答案:17.D 18.A
解析:第17题,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
渣、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布局时要尽量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的污染。根据风频图,该地盛行风向是东北风和西南风,①处水泥厂布局在东北部,对市区的大气污染较重,A项错。造纸厂、印染厂和石化厂均会对城市水源产生污染,结合图中河流流向判断,②处位于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B项错。③距离河流较远但排放的污水仍然在河流支流的上游,C项错。④在河流下游,对城市污染较小,D项对。第18题,该城镇东南部远离市中心,不适合做中心商务区,C项
错。污染较重,不适宜建适高档住宅小区、休闲度假村,B、D两项错。人口少、面积大,有铁路经过,适宜规划仓储物流中心,A项对。
下图为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调整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9~20题。
19.钢铁工业布局调整的主要背景是鲁尔区出现了( )
A.煤炭资源的枯竭 B.钢铁市场的转移
C.经济结构多元化 D.严重的发展危机
20.与图示运河相比,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①流量大 ②流速平缓 ③河流结冰期短 ④河道宽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9.D 20.B
解析:第19题,读图可知,鲁尔区钢铁工业主要调整到西部地区,调整的主要背景是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石油地位上升,煤炭地位下降,而不是鲁尔区煤炭资源枯竭,故A项错误;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能够生产钢铁的国家增多,同时钢铁的替代品增多,导致世界性的钢铁过剩,钢铁产地发生了变化,而不是市场转移,故B项错误;鲁尔区工业布局调整时期,其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故C项错误;经济结构单一、世界性的钢铁过剩、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导致鲁尔区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使得鲁尔区调整工业布局,故D项正确。第20题,莱茵河与其他几条河流相比较,流域面积广,径流量大,河道宽广,通航能力强,所以①④正确;图示河流位于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无冰期,
且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故②③错误,所以该题选B项。
杭州某学校一兴趣小组选择晴天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水和沙土,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前25分钟烧杯都放在室外,后25分钟把烧杯都拿回室内,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最后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下图。据此完成第21题。
21.下列有关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1代表水的温度变化
B.曲线变化可知沙土的比热容比水大
C.曲线2代表沙土的温度变化
D.曲线变化可知沙土的比热容比水小
答案:D
解析: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慢,气温变化小,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弯曲较缓和;沙土的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快,气温变化大,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弯曲较陡。读图可知,曲线1表示沙土的温度变化,曲线2表示水的温度变化,故D项正确。
2017年,黑龙江、河南的粮食总产量分别以6
省区 |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
水稻 |
小麦 |
玉米 |
豆类 |
薯类 |
黑龙江 |
11 |
3 |
79.7 |
5 |
3 |
216.5 |
① |
5 |
98.4 |
593.4 |
3 |
791.5 |
546.8 |
② |
1 |
818.3 |
76.6 |
69.5 |
140.9 |
133.8 |
③ |
10 |
655.0 |
5 |
3 |
415.7 |
349.4 |
④ |
360.4 |
289.3 |
0 |
0 |
6.5 |
64.6 |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7)
22.序号①②③④代表的省区分别是( )
A.内蒙古、浙江、河南、海南
B.内蒙古、海南、河南、浙江
C.河南、浙江、内蒙古、海南
D.河南、海南、内蒙古、浙江
23.黑龙江省2018年前两季度食品工业增速高于预期,这主要得益于( )
A.豆类作物播种面积大 B.麦类作物播种面积小
C.农产品加工技术革新 D.交通物流发展速度快
答案:22.A 23.C
解析:第22题,根据材料可知,2017年,黑龙江、河南的粮食总产量分别以6 表格可知
,③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①②③④中是最多的,所以③应为河南省,故C、D两项错误;海南省面积狭小,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所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最小,对应④;浙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对应②;内蒙古面积较大,地势起伏较小,粮食播种面积较大,故对应①,所以该题选A项。第23题,食品工业增速高于预期与何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小无关,故A、B两项错误;交通物流发展速度快,可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对食品工业增速影响较小,故D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黑龙江省通过引项目、深加工、重研发等方式,使食品加工在2018年第一、二季度增速加快,所以农产品加工技术革新促进食品加工的发展,故C项正确。
甘肃省定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处,年平均气温6.3
2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推测土豆的生长习性( )
A.喜热喜湿,喜肥土
B.喜光喜凉,喜肥土
C.喜热耐旱,喜贫土
D.喜光喜热,喜贫土
25.若定西市从事土豆种植的农民想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实现地块、土壤挑选和管理,实时监控整片土豆生长和病虫害情况。并借助这一系统,整合信息,快速了解农产品物流和市场供应情况,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GPS,RS B.RS,GIS
C.RS,GPRS D.GPS,GPRS
答案:24.B 25.B
解析:第24题,结合材料信息,“定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处,年平均气温6.3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10分)读欧洲西部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A所在国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按投入分类属于 型农业。(2分)
(2)B山脉南麓典型的植被类型是 ,其山峰岩石嶙峋,角峰尖锐,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2分)
(3)C岛因位于板块的 (填“生长”或“消亡”)边界,具有丰富的 (能源)。(2分)
(4)欧洲西部地区典型的气候类型是 ,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分)
答案:(1)地中海式农业(混合农业) 集约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冰川侵蚀(冰川作用)
(3)生长 地热能
(4)温带海洋性气候
有利:降水量较多,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利于发展畜牧业。
不利:日照较少;光热条件不足,不利于作物成熟。
解析:第(1)题,根据海陆轮廓判断,A所在国家是意大利,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地中海式农业,投入生产资料较多,按投入分类属于集约型农业。第(2)题,B山脉是阿尔卑斯山脉,南麓是地中海气候,典型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其山峰岩石嶙峋,角峰尖锐,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侵蚀作用。第(3)题,C岛是冰岛,因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活跃,具有丰富的地热能源。第(4)题,欧洲西部地区典型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量较多,气候温和,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利于发展畜牧业。终年温和多雨,阴天多,日照较少,光热条件不足,不利于作物成熟。
27.(10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长江经济带及三大城市群示意图
成都、上海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长江上游因 ,造成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该问题是导致中下游产生严重 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3分)
(2)长江经济带经济合作的表现一般是上游经济圈向下游经济圈输出 ;下游经济圈向上游经济圈输出 。(2分)
(3)重庆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区,影响其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2分)
(4)与成都相比,上海冬季气温较 (填“高”或“低”),从地形角度分析其原因。(3分)
答案:(1)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洪涝
(2)能源(或劳动力) 资金(或技术)
(3)东部季风 河流
(4)低 原因: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冬季风可以长驱南下,受冬季风影响大。
解析:第(1)题,长江上游因植被破坏,造成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该问题是导致中下游产生严重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第(2)题,长江经济带上游经济圈经济发展水平低,能源丰富,当地市场需求量小。下游经济圈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能源不足,市场需求量大。经济合作的表现一般是上游经济圈向下游经济圈输出能源或劳动力,下游经济圈向上游经济圈输出资金或技术。第(3)题,重庆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东部季风区,影响其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河流,重庆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河港城市。第(4)题,与成都相比,上海冬季气温较低。从地形角度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冬季风可以长驱南下,上海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周围山脉阻挡冬季风进入,受冬季风影响小。
28.(加试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来源:Z#xx#k.Com]
材料一 2015年7月30日热带风暴“科门”于夜间在孟加拉国沿海登陆。此次风暴导致近50万居民生活受到影响,多人死亡,房屋被损毁严重,损失巨大。
材料二 图1为南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R水文站径流量季节变化图。
图1
图2
(1)描述R地一年的昼夜长短变化特点。(4分)
(2)简析R水文站径流量变化特征及成因。(6分)
(3)分析“科门”风暴对孟加拉国造成巨大损失的原因。(5分)
答案:(1)夏至日,R地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R地昼最短,夜最长;从夏至日到冬至日,昼变短,夜变长;从冬至日到夏至日,昼变长,夜变短。
(2)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半年径流量大,冬半年小。
原因:夏半年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冬半年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
(3)风力大;沿海风暴潮危害严重;地形低洼,排水不畅;暴雨带来严重洪涝;人口密集;经济落后,防灾抗灾能力低。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河流和自然灾害等。第(1)题,一年中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哪个半球有密切关系,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就变长,夜就变短。第(2)题,根据图2信息,径流量6—10月份较大,其他季节较小,主要受夏季风(西南季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影响,其他季节少,是因为降水较少。第(3)题,“科门”风暴风力大,导致风暴潮严重;地形低洼,排水不畅,易导致洪涝严重;经济和人口密度大,对灾害的应对能力低。[来源:学*科*网Z*X*X*K]
29.(加试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新疆部分区域略图。
材料二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冰糖心”苹果品质优良,果核部分呈透明状、含糖量高,果面光滑细腻、色泽光亮自然,果肉脆、水分足,获国家颁发《绿色食品证书》,是阿克苏的特产。阿克苏地区10月上旬进入霜冻期,“冰糖心”苹果采摘时间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之后(内地苹果一般8、9月份采摘)。
(1)南疆铁路阿克苏—乌鲁木齐段已开通,影响该铁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西延工程已铺轨至喀什站,修建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 等。(3分)
(2)从气候条件角度,分析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品质优良且采摘时间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之后的原因。(6分)
(3)阿克苏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资源利用方面面临哪些主要问题?(6分)
答案:(1)地形 风沙大 温差大(合理即可)
(2)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苹果含糖量高。10月25日之后采摘,阿克苏苹果的生长期得到充分延长,并在低温状态下采摘,使水分特别足。
(3)过度灌溉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土地沙漠化;土地肥力下降;耕地减少等。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的区位评价、农业发展分析、环境问题保护等。第(1)题,该路段地势较高且等高线密集,故图中铁路发生弯曲,因此地形是主要影响因素;结合西北的自然环境特征,可判断修建至喀什站的主要制约因素是风沙大、温差大等。第(2)题,苹果品质优良与光照、日温差有关。采摘时间延后主要是确保果肉脆、水分足。第(3)题,由于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风沙大,过度开垦、过度灌溉等容易导致土地资源荒漠化或盐碱化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