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年1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仿真模拟试卷03【解析】

标签:
材料旅游启迪慧想气温汽车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地理仿真模拟试卷03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读下图,回答1—2题。

1.若该图为近地面局部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则
A.甲不可能是极地高气压带 B.乙一定是赤道低气压带
C.丙不可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D.①可能是盛行西风带
2.若该图为北半球某地近地面热力环流示意图,则
A.甲地气压较乙地高 B.丙地气温较乙地高
C.①地盛行东南风 D.②地盛行西北风
【答案】1.D 2.A
【解析】1、读图可知,甲、丙为气流流出区,因此为高压,可能为极地高压或副高。若甲为极地高压带,则该图位于南半球,①为极地东风带,乙为副极地低压带,②为西风带,丙为副热带高压带。若丙为极地高压带,则图位于北半球,则②为极地东风带,乙为副极地低压带,①为西风带,甲为副热带高压带。故D正确。
2.图中气流由甲、丙流向乙,空气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因此甲、丙气压高于乙,故 A 正确。在热力
环流中,近地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因此乙地气温较丙地高,故 B 错误。若该图为北半球某地
近地面热力环流,结合上题可知,①处为西南风,②为东北风。故 C、D 错误。
读下图,完成3—4题。

3.下列描述符合2010—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发展趋势的是
①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下降
③石油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能促进我国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①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③结合国情,增加煤炭消费比重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3.C 4.D
【解析】3.读图可知,2015年我国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为63%,仍然占重要地位。从2010年到2015年化石能源占比从92.1%减少到81.4%,比重下降。石油消费从17.6%下降到17.1%。其他能源由0.5%增加到2.6%,比重略有升高。故选C。
4.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和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有利于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而提高重化工业比重、增加煤炭消费比重会使我国能源消费量提高,环境污染加剧,且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经过多年大力开采,我国煤炭储量已大幅下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和经济来说,我国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今后应节约能源,利用技术手段提高能源利用率。故选D。
考点: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能力
下图为某地区12月1日11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前期,华北地区遭遇强降雪,融雪导致地面湿度接近饱和,温度降低,而同期中层大气显著回暖。据此完成5—6题。

5.此时
A.①地受弱偏南风影响 B.②地气压大于③地
C.③地正值阴雨天气 D.④地云量大,气温低
6.此时,M地雪后发展起来的雾霾仍难以消散的主要原因有
①逆温现象的存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5.A 6.D
【解析】
5.此时,①地受弱偏南风影响,故A项正确;②地气压小于③地,故B项错误;③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正值晴朗天气,故C项错误;④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云量较小,气温低,故D项错误。
6.据材料知,近地面温度降低,中层大气显著回暖,说明存在逆温层,大气的对流运动较弱,雾霾难以消散,故①正确;近地面湿度较大,雾霾长期滞留,故②正确;等压线分布稀疏,说明东南风风力较小,故③正确;M地北部受地形的影响,雾霾扩散的速度降低,故④正确。综合选项,D项正确。
【考点】等压线的判读,影响雾霾扩散的因素
某地居民发现任何物品受当地井水浸泡几个月后就会变成“岩石”,下图为该地地质剖面图。完成7—8题。(注:坡积物又称“坡面流水沉积物”,由坡面上水流冲刷与携带作用在斜坡的中、下部及坡麓造成的堆积物。层厚不大且不稳定,常过渡为残积物、冲积物、洪积物等。)

7.从成因上看,物品受井水浸泡变成的“岩石”类似于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残积物上发育的土壤一般含石块少 B.坡积物上发育的土壤质地分层明显
C.洪积物主要来自风化基岩②的风化 D.坡积物主要来自风化基岩①的风化
【答案】7.C 8.D
【解析】试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7.物品受井水浸泡形成的岩石为沉积岩,石灰岩是沉积岩,C正确;玄武岩、花岗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大理岩高温条件下变质形成的变质岩。
8.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而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发育的土壤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从图中看,坡积物和洪积物主要来自风化基岩①的风化,D正确。
下图中,图甲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读图完成9—10题。

9.图甲—乙—丙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10.这种分异规律最明显的地区是
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D.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答案】9.B 10.B
【解析】9.图甲—乙—丙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植被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体现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是
从沿海到内陆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对。学科…网
10.这种分异规律最明显的地区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面积广,沿海和内陆差异大,季节变化明显,B
对。北半球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陆地面积较小,A、C 错。南半球低纬度地区陆地少,海洋影响较大,
性别比指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下图为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情况折线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与2000年相比,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
A.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B.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不平衡态势
12.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产业升级 B.交通运输 C.工程建设 D.家庭婚姻
【答案】11.B 12.D
【解析】
11.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相关知识。图示曲线为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2016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仍占多数,B对;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A错;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增加的趋势,C错;迁入人口性别比接近平衡态势,D错。故选B。
1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结合选项,工程建设、交通运输以男性劳动力为主,所以BC错误;产业升级需要劳动力数量整体减少,A错误;该省大量男性劳动力流入后,家庭婚姻成为女性大量流入的主因。故D正确。
目前全球40个主要城市群的经济产出占到了世界经济总量的七成左右。在中国,三大城市群以5%左右的国土面积贡献了GDP总量的四成。下图为2013年我国三大城市群中主要城市总GDP比较(单位:亿元)。据此完成13—14题。
13.据图可知,京津冀城市群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资源能源短缺明显 B.内部发展差异更大
C.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D.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14.解决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的最主要措施是
A.加速产业转型,振兴传统工业 B.扩大核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
C.建设城市新区,产业转移升级 D.发展城市群内一体化交通网络
【答案】13.B 14.C
【解析】
13.
14.
干花是利用风干、烘干或干燥剂等使鲜花迅速脱水而制成的花。江苏宿迁市沭阳县新河镇拥有干花设计、生产和网上营销的人数达2000多人,干花原料基地1.6万亩,干花产品达100多种,不但畅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90%以上出口欧美、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宿迁市花木生产的又一亮点。据此回答15—16题。
15.网络销售模式对该镇干花生产的最大影响是
A.扩大了销售市场 B.改变了原料来源
C.降低了生产成本 D.改变了生产工序
16.在干花物流配送过程中,实现全程查询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
【答案】15.A 16.B
【解析】15.网络销售模式使干花不但畅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90%以上出口欧美、澳大利亚等国家和
地区,对该镇干花生产的最大影响是扩大了销售市场,A 对。没有改变原料来源,仍在当地,B错。网络销
售不能降低生产成本,没有改变生产工序,C、D 错。
16.在干花物流配送过程中,实现全程查询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GIS,主要功能是查寻、分析信息,B
对。RS 主要功能是监测,A 错。GPS 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C 错。数字地球主要功能是将信息转化成数
17.2018年3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8日签署公告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征收高关税,即对进口钢铁征收25%的关税,对进口铝产品征收10%的关税。鉴于目前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正在重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特朗普表示加拿大和墨西哥将暂时被豁免相关关税。由此带来的影响有
A.加速贸易全球化 B.加拿大出口美国钢铁量减少
C.促进美国钢铁出口 D.减少美国钢铁进口量
【答案】17.D
【解析】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征收高关税,这是贸易保护主义现象,不利于贸易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
将减少美国钢铁和铝产品的进口量,不会促进美国钢铁出口,材料中提到加拿大和墨西哥将暂时被豁免相
关关税,因其他国家对美出口钢铁减少,而美国钢铁需求量又大,加拿大出口美国钢铁量有可能增加。
沙柳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下图为沙柳造纸产业链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A.吸烟滞尘 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 D.净化空气
19.造纸产业链条
A.使植被遭到了更大规模破坏 B.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C.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D.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答案】18.B 19.D
【解析】
18.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沙柳具有耐旱、抗风沙的特点,因此种植沙柳主要是为了防风固沙,B项正确。
2013年北京市在四环外轨道站点建成多个供市民停车换乘的P+R停车场。早上市民可以驾车停入停车场,换乘地铁上班;下班后坐地铁到达停车场,再驾车回家。据此完成20—21题。
20.停放在P+R停车场的汽车主要来自
A.四环以外的住宅区 B.城市中心的商业区
C.四环以外的工业区 D.城市中心的行政区
21.北京市建设P+R停车场可以
A.缩小居民出行范围 B.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C.提高地铁运营能力 D.消除郊区大气污染
【答案】20.A 21.B
【解析】20.由材料可知,停放在 P+R 停车场的汽车主要来自上班族,而且是上班途中将车停放在停车场,然后转乘地铁,材料中阐明 P+R 停车场多建在在四环外轨道站点,故停放在 P+R 停车场的汽车主要来自四环以外住宅区内的上班族,选 A。
21.居民将车子停放在 P+R 停车场,然后换成地铁上班,可以减少进入市中心的车流量,从而缓解交通压
力,选 B。该做法不能缩小居民出行范围、也不会提高地铁运营能力,可以减轻市内的大气污染但不能消除
甘肃省张掖市是高原夏菜的理想产地,其夏季蔬菜品种丰富,品质优良,主要销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近年积极开拓中亚市场。读图完成22—23题。

22.该地夏季蔬菜品种丰富,主要得益于
A.海拔差异大 B.水源丰富
C.热量充足 D.土壤肥沃
23.制约张掖蔬菜开拓中亚市场的瓶颈是
A.蔬菜质量 B.产业基础
C.储运条件 D.水利设施
【答案】22.A 23.C
【解析】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22.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知,该地海拔差异大,垂直方向上热量和水分差异大,蔬菜品种丰富,A正确;水源、热量、土壤不影响品种数量。
23.张掖距中亚较远,蔬菜不耐储存,易腐烂变质,制约开拓中亚市场的瓶颈是储运条件,C正确。
中国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玉兔号是以太阳能为能源,能够耐受月球表面真空、强辐射、极限温度等极端环境。为保证“玉兔”号能在月球顺利工作三个月,特设计了“夜休—工作—午休—工作—夜休”模式。据材料回答24—25题。

24.关于“玉兔号”着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着陆前穿过了层层大气
B.着陆点位于月球雨海的海水面上
C.着陆的“玉兔号”不属于天体
D.着陆点所在纬线圈比地球上同纬度纬线圈更长
25.“玉兔号”设置休眠模式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①与地面接收站的作息时间相一致
③月面极端高低温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24.C 25.B
【解析】考点:材料分析能力、月球的自然环境,月球表面环境对月球车工作影响。
24.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所以选项A、B错;着陆点要求平坦开阔的地形,以平原地形最有利;因月球体积比地球小得多,所以纬度数相同,地球上的纬线比月球的要长很多,故D错。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着陆的“玉兔号”只是月球上的物体,不属于天体,故C说法正确。
25.由于月球周围没有大气层,中午月面接受太阳辐射过多,温度很高,夜晚温度过低,影响月球车工作其次,月球车能源以太阳能为主,夜晩太阳能资源减弱,夜休可节约能源,故选B。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图中西部海岸山脉是因板块
(2)从农业用地类型划分来看,B地主要属于
(3)图中C河段和D河段开发的主要方向分别是
(4)简析大盐湖面积变化的自然原因并说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4分)
发的主要方向是水电。
(4)从材料和图中可以看出大盐湖是内流湖,干燥的自然环境,主要是周围高大山脉阻挡,气候干旱,降
水少;全球变暖蒸发变大;现在周边的冰川已消退,冰雪融水补给量减少,蒸发量远超过河川补给量。对
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要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分析。考虑水文、生物、气候、生态环境等方面。具体表现为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影响西成高铁修建的主导因素是
(2)西安所处的地质构造为
(3)图中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是
(4)根据材料判断目前四川省区域发展处于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和影响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产业集聚
的影响。
(1)西成高铁全线通车,成为我国第一条穿越秦岭的高铁,其修建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在其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是该线路所经地区复杂的地形地势和地质条件。
(2)西安地处渭河平原,属于断层地质构造中地堑部分。该地区地处秦岭以北,降水较少,耕地类型主要是旱地。
(3)图中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是从汉江经郑州再北上的工程,应该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该工程受水区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严重,水源增多后,地下水位上升,有可能加剧盐碱化。
(4)产业集聚会使得企业能够共享基础服务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助,促进技术创新,节省建筑投资,减少运费和能源消耗,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应,提高利润等。
28.【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描述图示区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3分)
(2)分析17世纪早期法国殖民者率先选择在塞内加尔河河口建立城市的原因。(4分)
(3)2015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派专家帮助塞内加尔发展蔬菜生产。列举在塞内加尔河下游地区大规模种植蔬菜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说明圣路易市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可以发挥的作用。(5分)
(4)当圣路易(约16°N,16°W)直立物体影子为零时,则该日该地________方向日出。在下图中用折线绘出此时的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部分。(3分)

【解析】(1)区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取。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信息,该地的降水主要来自西南海洋上。由于西南风从海洋带来水汽,遇地形抬升形成降水,故西南沿海降水多,越往内陆、越往北降水越少。
(2)17世纪早期欧洲与非洲的联系主要靠海上航运。塞内加尔河河口地区,不仅海运便利,方便与法国的联系;而且河海联运,沿河有利于深入大陆内部探险考察;且靠近河口地区,淡水资源充足,便于海船补给。据此,17世纪早期法国殖民者率先选择在塞内加尔河河口建立城市。
(3)由于塞内加尔大多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所以在塞内加尔河下游地区大规模种植蔬菜易遭遇干旱缺水,蝗灾,高温等灾害;靠近河流,随河流的水情变化,易出现洪涝灾害。圣路易市是区域的中心城市,
可以为周边地区提供各种服务;在应对灾害时可以为周边地区提供预测预报;提供技术、资金、设备、物
资、人员等;可以安排各种救灾减灾的管理措施和宣传。
(4)当圣路易(约 16°N,16°W)直立物体影子为零时,则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16°N,该地处于夏季,日
出东北方向。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6°N,16°W),74°S 出现极夜,图略。
29.【加试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新疆阿克苏市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年降水量不足150mm。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因果面光滑细腻、色泽光亮自然、皮薄肉厚、质地紧密、味甜汁多、含糖量高被称为新疆的“水果皇后”,它多次在全国苹果评比中获金奖。阿克苏苹果采摘时间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霜冻期之后(普通苹果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摘)。

(1)简述图中城镇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4分)
(2)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方面,分析塔里木河为时令河的原因。(3分)
(3)评价新疆阿克苏种植“冰糖心”苹果的气候条件。(5分)
(4)指出该区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说明其目前不断加重的主要原因。(3分)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城镇主要沿河流和交通线分布。这是因为区域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
源是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靠近河流,可以获取充足水源;沿交通线,交通便利,便于城镇居民的生产
(2) 塔里木河成为时令河与塔里木河所处环境有关。塔里木河流域深居西北内陆地区,周边有高山阻挡,地形封闭,海洋水汽输送少,大气降水稀少,河流径流量小;地表蒸发旺盛,多砂质土壤,下渗多;冬季气温低,几乎无补给水源,地表径流少,多断流,因此塔里木河形成时令河。
(3)评价应包括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气候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表现在光照、热量、降水、气温、日较差等方面,结合具体现状分析。有利条件包含该地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夏季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积累的有机质多;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树木生长好。不利条件:当地气候干旱,尤其夏季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易发生旱灾;春季易遭受低温冻害方面等回答。
(4)该区域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这里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由于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对
2018 年 11 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地理仿真模拟试卷 03•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A C D A D C D B B B D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B D B D A B A C C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答案】(1)碰撞挤压
(2)草地
(3)航运
(4)全球变暖,蒸发变大,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高山冰川退缩,冰雪融水补给量减少。(2分)湖水盐度升高,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荒漠化加剧。(2分)
27.【答案】(1)社会经济因素 地形地势 (2 分)
(2)地堑(断层) 旱地(2 分)
(3)南水北调 土壤盐碱化(2 分)
(4)工业化(1 分) 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节约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
发挥规模效益(3 分,3 点即可)
28.【答案】(1)降水自西南向东北递减,(1 分)夏季西南风从海洋带来水汽,遇地形抬升形成降水,
故西南沿海降水多。(2 分)
(2)位于河口,海运便利;位于河口地区,方便与法国的联系;河运便利,沿河利于深入大陆内部探险考
察;淡水资源充足,便于海船补给。(4 分)
(3)干旱缺水,洪涝灾害,蝗灾,高温等。(2 分,两点即可)城市是区域的政治、经济、信息、商业和
交通中心,可以为周边地区提供各种服务,在应对灾害时可以为周边地区提供预测预报;提供技术、资金、
设备、物资、人员等;可以安排各种救灾减灾的管理措施和宣传。(3 分)
(4)东北(1 分)
画图:昏线(1 分) 阴影部分(1 分)
29、【答案】(1)主要沿河流和交通线分布。(2分)原因: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交通线附近,交通便利。(2分)(2分)
(2)深居内陆,有高山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河流径流量小;蒸发旺盛,多沙质土壤,下渗多;冬季气温低,几乎无补给水源,地表径流少,多断流。(3分)
(3)有利条件:多晴天,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夏季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霜期后收,生长期长,积累的有机质多;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3分,3点即可)不利条件:夏季(生长期)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易发生旱灾;春季易遭受低温冻害,导致苹果产量降低。(2分)
(4)土地荒漠化。(1 分)原因:人口不断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
源利用不合理等人类活动。(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