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地理【解析】

标签:
材料旅游启迪慧想气温汽车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1.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
A. 山顶夜雨少
B. 河谷盆地昼雨多
C. 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
D. 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
2.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
山顶与河谷盆地地形起伏不同
C.
山顶与河谷盆地植被状况
在赤道附近地区,同地面接触的低空空气,因温度增高而强烈上升,气压下降,这里垂直上升的气流显著,风力微弱,所以叫赤道无风带。结合南美洲东北部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置会有一定幅度的移动
C.
天气状况单一
4.此时,图中K地盛行( )
A.
东南风
河南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根据亚欧大陆局部地面等压线分布形势图,探究该省秋末冬初天气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根据上图,学生绘制了四幅安徽省天气要素变化图,最接近实际状况的是( )




A. B. C. D.
6.该气象兴趣小组预报了安徽省未来两天天气状况,其预报结果最可能出现的是( )
A. 皖北地区可能受寒潮影响
B. 苏北地区可吸入颗粒物空气污染指数增加
C. 皖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较高
D. 江淮地区出现狂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读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从a地到d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
A.
a 西北风
8.此时,图中a、b、c、d四地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
A.
a
读索契、长春位置图及两地气候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9.对两地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地地理位置相同
C.
两地多雨期相近
10.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C.
大气环流
下图为晴天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绿洲所在地区和图示日期最可能是
A.
内蒙古东部
C.
新疆南部
12.根据图中虚线、实线的变化特点可判断
A.
虚线表示绿洲,气温日较差较小
C.
实线表示绿洲,白天地面升温慢
13.图示日期大范围大气环流较静稳,则当地近地面大气
A.
白天向绿洲辐合
C.
白天向沙漠辐散
“炸弹气旋”是在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时形成的气旋,其中心气压在 24 小时内下降超过 24 百帕。该类气旋 爆发强、发展快,会带来强烈的暴风雪和降温,威力如同炸弹。 2018 年 1 月 3 日,名为格雷森的“炸弹气旋”袭击 了美国东部。下图为美国东部 1 月 3 日降雪量分布图。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14.影响图中降雪量的主要因素有
①海洋
A.
①②③
15.美国东部海面冬季易形成“炸弹气旋”的主要条件是
A.
内陆寒冷气流与海洋暖湿气流相遇
C.
内陆的低压中心吸引海洋暖湿气流

16.(小题1)左图中符合天津全年热岛强度的是( )
A.
Ⅰ
17.(小题2)天津热岛效应会导致陆风势力减弱显著的地点是( )
A.
①
18.(小题3)夏季,天津海风会使热岛效应强度( )
A.
增强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9.图中风带为( )
A.
东南信风带
20.图中所示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下图为赣南山地某测风塔所在风场50 m高度逐月风速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决定赣南山区8、9月风速特点的天气系统是( )
A.
冷锋
22.该区域各季节风速均较大,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夏季,有强对流天气
C.
冬季,树叶凋零,阻力小
读我国三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3.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夏季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夏季( )
A.
西风带北移的影响
C.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24.海螺沟夏季气温比上海和武汉低很多,影响海螺沟夏季气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下列冰期中,气温最高的时期是( )
A.
冰期①
26.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②时期( )
A.
全球各地降水较多
C.
温带作物北界偏北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美洲部分地区及某月等温线分布图。

(1)图中等温线反映的月份为几月?(1月或7月),简述判断的依据。
(2)与休斯敦相比,洛杉矶降水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8.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2)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和七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从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系两个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
(3)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A
2.D
【解析】
1.据图中降水量特征可知,山顶降水主要集中在白天,夜雨较少,故A项正确;河谷盆地夜雨较多,故B项错误;山顶日降水量变幅较大,故C项错误;山顶降水量大于河谷盆地,故D项错误。
2.据图可知,山顶夜雨少,白昼降水较多,原因是山顶白天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形成对流雨;夜晚盆地谷地盛行上升气流,多夜雨,白天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故D项正确。
3.A
4.B
【解析】
3.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也会随之移动,故赤道无风带的位置会有一定幅度的移动,A项正确;赤道无风带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南美赤道地区分布最广且最典型,故B项错误;受赤道无风带影响的地区天气特征多变,故C项错误;位于热带地区,故气温年较差较小,D项错误。
4.考查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根据等压线大小可知,风从高压流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K地盛行东南风,故A项正确;其他说法错误,可以排除B、C、D
5.B
6.A
【解析】
5.据图可知,安徽省中部有一冷锋锋面,结合锋面方向,安徽南部受暖气压控制,气温高,气压较低;北部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较高,故最接近实际状况的是B图,B项正确,A项错误;由北向南等压线变得稀疏,风速减小,故C项错误;天气状况是晴-雨-晴,云量应是少-多-少,故D项错误。
6.安徽北部地区位于冷锋锋后的位置,故皖北地区可能受寒潮影响,A项正确;江苏北部地区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故B项错误;皖北地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较高,皖南地区还没有受到冷空气影响,故C项错误;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往往出现在夏季,但图示区域的时间为秋冬季节,故D项错误。
7.B
8.D
【解析】
7.根据等压线分布特征,a地的风向为东南风,故A项错误;b地的风向为东北风,故B项正确;c地的风向为偏北风,故C项错误;d地的风向为西北风,故D项错误。
8.图中甲为高压中心,a、b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故A、B项错误;乙为低压中心,c、d位于低压槽附近,低压槽附近形成锋面,南半球气旋顺时针由四周流向中心,低压槽附近形成暖锋,暖锋前有降水天气,符合的是d,故D项正确;c处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故C项错误。
【点睛】
影响降水的因素
1、位置:
海陆位置:近海地区(湿地),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2、大气
1)风向:海风(湿地)降水多,陆风降水少
2)风带: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容易凝结(西风带);反之干燥少雨(信风带)
3)气压带:低压带控制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赤道对流雨);高压带相反
高压反气旋空气下沉,干燥少雨
3、地形
1)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山腰处形成地形雨
2)地形类型: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地势高,水汽难进入
3)山脉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
4、洋流:暖流上空水汽充足,寒流上空水汽少
9.B
10.C
【解析】
9.结合索契、长春位置图及两地气候统计图可知,两地海陆位置明显不同,故A项错误;二者纬度位置相当,同处北温带,故B项正确;索契属于地中海气候,长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故二者水热条件和自然带都不相同,C、D项错误。
10.形成长春气候的主要条件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从而形成季风气候;而形成索契气候的主要条件是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故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C项正确。
11.B
12.C
13.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气温日变化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地球和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1.图示日期该地区气温为14℃—34℃,故排除C,D选项;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时地方时为14:00左右, 图中显示气温最高值出现的北京时间为16:00左右,因此该地位于100°E附近,故B正确,A错误。
12.晴朗天气下,绿洲的气温日较差小于沙漠。读图可知,虚线的气温日较差较大,实线的气温日较差较小,故虚线表示沙漠,实线表示绿洲,排除A、D两项;晴朗的天气,绿洲上空的水汽含量比沙漠大,因此夜晚绿洲大气逆辐射强于沙漠;绿洲的比热容大于沙漠,白天地面升温慢于沙漠。故C正确,B错误。
13.沙漠的比热容小于绿洲,升温和降温都快于绿洲。白天,沙漠气温高,气压低,绿洲气温低,气压高,近地面大气由绿洲向沙漠辐散;夜晚,沙漠气温低,气压高,绿洲气温高,气压低,近地面大气由沙漠向绿洲辐合。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
第一小题也可从内蒙古东部没有大面积沙漠的角度考虑排除A选项。陆地砂石比热容小,因此升温和降温更剧烈。
14.C
15.A
【解析】
14.据图中降雪量分布特征可知,沿海多内陆少,湖泊周围多,故影响图中降雪量的主要因素有海洋、地形和湖泊,C项正确。
15.由材料分析可知,“炸弹气旋”的形成需要冷暖空气相遇,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地处于温带地区,冬季冷空气南下,风由内陆吹沿海;沿海地区为暖流,受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海洋空气为暖湿空气,因此当寒冷的气流与海洋的暖湿气流相遇,容易形成锋面,从而导致暖湿空气强烈上升,从而形成“炸弹气旋”,故A项正确。
16.17.B
18.【小题2】B
【小题3】【小题3】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6.17.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指城市地区的气温相对周围地区较高,主要与城市的尘埃多,排放的温室气体多,排放的废热多,而且城市下垫面硬化面积大,植被覆盖率低有关,都使得城市比周围地区温度高。研究表明大城市中冬季城市中人类活动排放的废热远高于太阳辐射,热岛效应最强,夏季热岛效应较弱,故选项A正确。
18.【小题2】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比同纬度海上低,近地面陆地形成高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高,形成低气压,使下层空气由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夜晚热岛效应形成的城市风是由郊区吹向城市,如下图所示;②、③两地的城市风风向与陆风风向基本相反,起到削弱作用;①地城市风风向与陆风斜交,④城市风风向与陆风风向相同,对陆风势力起到增强作用,故选项D正确。

【小题3】【小题3】夏季陆地增温快,气温比同纬度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海风;所以夏季来自于海洋的海风,性质比较凉爽,对市区起到降温作用,从而降低与郊区之间的温差,会使热岛效应强度减弱,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
19.B
20.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9.通过纬度数值的变化,可以确定为北半球;30-40度大陆的西岸,受西风带和副高的交替控制,该风带应该为中纬西风带。
20.30-40度大陆的西岸,受西风带和副高的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
考点:大气环流、气候类型分布。
21.C
22.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21.根据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8月份雨带位于华北、东北地区,9月雨带退到长江以南,所以8、9月份赣南山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决定风速特点的天气系统是反气旋,D对。
22.该区域各季节风速均较大,主要原因有冬季,北方冷空气南下多,风速较大,D对。春季,气温较低,有气旋活动,没有强对流天气 ,A错。夏季,常受东南季风影响,风力强,B错。秋季,树叶常绿,是常绿林,C错。
考点:影响区域风速特点的天气系统,风速特征的形成原因。
23.C
24.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23.根据图中三地的经纬度可知,三地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来自于海洋的东南季风或者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故选项C正确。
24.根据经纬度可知,海螺沟位于亚热带地区,夏季应该高温;结合图中该地夏季气温较低—只有13 ℃左右,可以推断该地所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势高低,故选项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中国气候类型的特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名师点睛】气候类型的判读是高频考点。温带、亚热带等气候类型考查频度更高一些。由于区域气候类型多样,原因多样,既有地带性规律,又有非地带性规律,组合在一起,更值得推敲。认识气候必须抓住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世界气温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全年高温型、夏季高温型、全年低温型。降水量的差异有五种情况:全年多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各月均匀型。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直观反应了一个地方多年平均气温变化规律和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最低月的平均气温,反应某地冬季冷暖程度,决定的该地的气候种类。降水的季节变化决定该地的气候类型。就是人们常说的“以温定类,以水定型”。
25.A
26.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25.气温最低,应该是冰川面积最广,分布纬度最低的时期,所以D正确。
26.第四纪全球处于寒冷期,山地雪线偏低,北半球温带植物北界偏南,降水整体偏少,海平面偏低,大陆和岛屿的面积会增大,所以D正确。
考点:大气运动
27.(1)1月。 中纬度气温较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大陆气温低于海洋)。
(2)特点:洛杉矶年降水量少于休斯敦且集中在冬半年。
原因:洛杉矶受沿岸寒流的影响,年降水较少。冬季西风带南移,洛杉矶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较少。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北美洲部分地区及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和“洛杉矶和休斯敦降水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考查影响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海洋降温慢,气温高,故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说明等温线反映的是1月份。
(2)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根据柱状图分析可知,洛杉矶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冬半年;休斯敦减水量较多。洛杉矶位于大陆西部,受沿岸寒流的影响,年降水量较少;冬季随着西风带南移,洛杉矶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夏季随着西风带北移,洛杉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
【点睛】
影响气温的因素
1、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差下;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
3)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广的地区温差小,裸露地区温差大
2、大气:锋面活动、天气状况
1)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过境时,大风降温;过境后,气温较低)
2)天气状况:白天多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全天多云,昼夜温差较小;全天晴天,昼夜温差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
3、地形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
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
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8.(1)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
(2)一月: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
七月: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
(3)表现: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
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沙漠气候的成因,考查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考查沙漠气候的成因。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大气环流、洋流、地形等因素。根据澳大利亚中部的地理位置可知,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
(2)考查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南半球夏季,1月份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西北风自海洋吹向陆地,大气湿度较大;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南半球冬季,7月份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南半球盛行东南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空气比较干燥。
(3)考查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相比而言,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于欧亚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相对较小,对气温和降水特征影响较弱,故悉尼冬夏气温的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
【点睛】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附近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2.海陆位置。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因素。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地形雨”
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如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