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2018-09-30 13:48:25)
标签:

美食

启迪慧想文综

气温

汽车

娱乐

分类: 学海无涯(地理同步课堂指导)

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世界时(即格林尼治时间)是以观测地球运动为基础的时间系统。科学家发现由于地球运动的变化,世界时的1秒正在变长。为保证钟表的时间与地球运动相协调,国际计量大会决定为全球时钟增加1秒,即“闰秒”。图1为此次世界时“闰秒”调整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此次“闰秒”调整时正值北京时间

A 2016年12月31日15时59分60秒

B 2017年1月1日7时59分60秒

C 2016年12月31日15时43分60秒

D 2017年1月1日7时43分60秒

2“闰秒”是由于地球

A 公转速度加快    B 自转速度加快

C 公转速度减慢    D 自转速度减慢

3“闰秒”调整后三日内

A 北京6点后日出东北方向    B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增高

C 正值我国冬至到小寒之间    D 南极大陆极昼范围扩大

 

“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面小题。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4图示地区

A 总体地势南高北低    B 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

C 最低处海拔不足900米    D 河流两岸的坡度平缓

5图中瀑布

A 落差最大可达80米以上

B 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

C 在甲处观赏有“遥看瀑布挂前川”效果

D 为保证水量稳定需上游水库在夏季放水

 

下图是亚洲沿某一方向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6亚洲

A 图示剖面线地势起伏大且中部高南北低

B 图示剖面线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

C 平原面积小且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

D 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故平均海拔居各大洲之首

7图示

A ①地河流结冰期短、多自南向北流

B ②地各河流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C ③地流水和冰川侵蚀地貌广布

D 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温差约为36℃

 

下图为“南半球中高纬环流圈”。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8图中

A 甲位于90°附近    B 乙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

C ①气流温暖湿润    D ②为西北风

9如果甲地位于大陆西岸,则该地景观可能是

A 寒带针叶林    B 热带荒漠    C 热带草原    D 常绿阔叶林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0图示地区

A 终年炎热,蒸发旺盛

B 信风控制,降水较少

C 地势平坦,水流缓慢

D 沙漠广布,下渗强烈

11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咸海面积减小

A 主要原因是沿岸地区大量引用咸海水灌溉棉田

B 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雪线下移,河流水量减少

C 导致咸海对该区域河流的补给量减少

D 导致咸海沿岸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增大

 

下图为“我国八大菜系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2八大菜系分布地区均位于

A 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B 我国人口分界线以东

C 400毫米等降水量以东

D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13图中

A 甲菜系为“淮扬菜”

B 乙菜系知名菜品为西湖醋鱼

C 丙菜系以海鲜为特色

D 丁菜系麻辣鲜香,祛湿驱寒

 

下图为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置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4据图可知,雨带

①向北推移时,南方地区进入少雨季节

②北移偏慢时,东北“处暑无雨干断江”

③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北进南退影响而移动

④北进的速度和南退的速度快慢大致相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5当雨带位于

①b时,黄淮海平原易“麦苗不秀多黄死”  ②d时,汉水谷地时常“溟濛小雨来无际”

③f时,长江流域正值“黄梅时节家家雨”  ④g时,天山北麓可能“胡天八月即飞雪”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下图为中国东部某外流河干流甲、乙两个水文站月均径流流量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6甲水文站

A 可能在乙站上游方向

B 月径流量变化幅度与乙站相同

C 各月径流量小于乙站

D 径流量的年际变化比乙站要小

17该河流域

A 河水含沙量小,结冰期短    B 自然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C 夏季台风灾害发生频率高    D 盛产玉米、春小麦等农作物

 

亚欧大陆36°N到46°N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昆仑山等众多名山,都盛产优质矿泉水,被誉为“世界黄金水源带”。昆仑山脉玉珠峰北麓海拔6000米的雪线之上,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形成优质的雪山矿泉水。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8“世界黄金水源带”的形成原因有

①纬度高,全年气温低    ②有高大山脉分布    ③降水丰富,年积雪量大

④森林覆盖率高,利于水体净化  ⑤山地冰川广布,逐渐消融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⑤    D ④⑤

19昆仑山的雪山矿泉水

A 水源主要来自太平洋    B 水源地将随全球变暖海拔降低

C 补给依靠江河、湖泊    D 由冰雪下渗经过滤和矿化形成

 

虚拟水是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是实现虚拟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方式。下图为中国部分省区虚拟水净输入量统计图(单位:10亿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20图中

A 虚拟水净输入区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

B 虚拟水净输入区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

C 虚拟水净输出区地跨地势第二、三级阶梯

D 虚拟水净输出区多分布在西北及东北地区

21图中的虚拟水资源调配

A 增加水资源输出地区的经济收入    B 能促进不同区域间水资源的均衡

C 有利于输出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    D 由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所决定

 

22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沿海城市及周围环境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图中

A 地物按1:5万比例尺描绘,特征清晰

B 该城市位于河流的冲积扇,地形平坦

C 水源涵养林为常绿阔叶林,保持水土

D 水库建成后河流下游枯水期流量增大

左图为古代《西域水道记卷二》中的罗布泊位置示意图,右图为雅丹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23博斯腾湖位于罗布泊西北侧的天山山脉中。若在图的甲框中添加一个指向标,下列正确的是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北京师大附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北京师大附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北京师大附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A. B. C. D.

24左图中

A 罗布泊和博斯腾湖都是咸水湖    B 罗布泊和博斯腾湖都是内流湖

C 罗布泊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D 博斯腾湖地势较罗布泊地势低

25罗布泊周围是我国雅丹(风蚀)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依据图判断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

①干旱地区    ②湿润地区    ③沿海地区    ④内陆地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气象学上通常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超过10℃的第一天视为春季的开始,下图为某年我国30°N附近各地入春时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26甲地与乙地的入春时间可能分别是

A 2月20日  5月15日    B 5月15日  2月20日

C 3月18日  2月25日    D 2月25日  3月18日

27导致图中各地入春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  ②海陆位置    ③地形  ④地表植被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8.(题文)我国北方某城市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读图,回答下题。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该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是

A 0~4时    B 6~10时    C 12~16时    D 16~20时

下图为我国某铁路干线沿线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29该铁路干线可能穿过的城市

A 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    B 北京-太原-西宁-拉萨

C 北京-呼和浩特-银川-兰州    D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

30对列车运行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 ①地春季的融雪泥石流    B ②地夏秋季节的风暴潮

C ③地夏秋季的洪涝灾害    D ④地冬春季节的沙尘暴

 

 


II卷(非选择题)

、综合题

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描述墨西哥的地理位置。

2)运用气候数据,与乙地相比,说明甲地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2下图为黄河下游河道及海岸线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黄河下游有“易淤”“易决”的特点,分析其成因。

输沙量是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泥沙的重量(吨)。

3)近年来黄河向海洋的输沙量降低。分析其形成的人为原因及对下游环境的影响。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云南鹤庆至四川布拖之间的全沙江河谷地带被称为“泥石流天然博物馆”。该区域年降水量为600-800mm,年均温为20-23℃,河谷两侧坡地沙土广布。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当地政府利用金沙江河谷的独特气候条件,大力推广种植新银合欢、西蒙得木等适宜林木。

说明林木种植对河谷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B


2.D


3.C


【解析】


1.由材料可知,调整时间为世界时间2016年12月31日23点59分59秒,世界时间为零时区时间,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比零时区早8小时,计算可得,时间调整时,为北京时间2017年1月1日7时59分60秒,故选B。


2.闰秒”是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导致用时延长,为了保持钟表时间与地球运动协调,进行增加一秒的调整,故选D,其它选项均错。


3.“闰秒”调整后三日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东南,A错。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故直射的纬度变低,B错;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时间是在公历1月5-7日之间,故C错;南极大陆的极昼在冬至日最大,而闰秒调整是在冬至日后,故南极大陆极昼范围变小,D错。故本题选C。


【点睛】


区时的计算方法:①先确定当地的时区和区时。②找出另一城市所在的时区。③计算出两个城市之间的时区差,即为区时差。④根据东早西晚的原理,计算出另一城市的区时,当要计算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东边时,在已知时区的基础上加时区差,反之则减时区差。日出、日落方位判断: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正东方向日出,正西方向日落。



4.C


5.B


【解析】


4.由图示信息知,该区域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图示等高距为20米,据此推知最低处海拔低于880米;河流两岸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故选C。


5.瀑布处有2条等高线重合,据此推算其高差范围介于20米~60米之间,不会在80米以上;瀑布是流水侵蚀的结果;甲处位于瀑布上游,不会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为保证水量稳定需上游水库在夏季蓄水,冬季放水。故选B。



6.A


7.C


【解析】


6.由图示看出,剖面线地势起伏大,德干高原在青藏高原以南,所以图示中部高南北低,A正确;由图示的青藏高原和德干高原以及经度判断,图示剖面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B错误;亚洲的平原多分布在大陆边缘的大河中下游地区,C错误;亚洲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均海拔仅次于南极洲,D错误。故选A。


7.据图可知,①为中西伯利亚高原,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河流结冰期长,A错误;②地也有外流河,能参与海陆间水循环,B错误;③地位于青藏高原,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由于冰川广布,冰川侵蚀地貌广泛分布,C正确; 图中最高点海拔8844.43米,最低点为0米,温差约为53°C,D错误。故选C。



8.C


9.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全球性大气环流中的中高纬环流圈。


8.结合图示可知,60°S附近应该形成极锋,甲地是副热带高气压带,①为盛行西风带,②是极地东风。所以甲位于30°S附近,A排除;乙地位于极地高气压带,B错误;①为盛行西风带,从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动,温暖湿润,C正确;②为南半球东南风,D错误。


9.甲地位于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则该地景观为热带荒漠,B正确。



10.D


11.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亚的地理知识,学生要根据所学的中亚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10.图示地区是中亚,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不是终年炎热,A错;不受 信风控制,B错;有高山、高原, 地势不平坦,C错; 沙漠广布,下渗强烈,D对。


11.咸海面积减小, 主要原因是沿岸地区大量引用河水灌溉棉田,不是引威海水,A错;全球变暖,雪线上升,B错;咸海不能补给河流水,C错;湖泊面积减少,调节能力降低, 导致咸海沿岸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增大,D对。



12.C


13.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区域差异多我国地域文化的影响。


12.由图可知八大菜系分布地区应位于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地区,A排除;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而川菜分布地区位于该线以西地区,B错误;八大菜系分布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因此都在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C正确;由图可知鲁菜位于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区,D错误。


13.甲菜系位于山东,A错误;西湖醋鱼应位于浙江省,而不是乙菜系所在的安徽省,B错误;丙菜系位于湖南省,地处内陆没有临海,食材不可能以海鲜为主,河鲜为主有可能,C排除;丁菜系位于四川省,该地区气候湿润,川菜以麻辣鲜香为主,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祛湿驱寒,D正确。



14.B


15.C


【解析】


14.据图可知,雨带向北推移时,南方地区进入多雨季节,①错。北移偏慢时,说明夏季风势力较弱,雨带在南方徘徊时间长,东北“处暑无雨干断江” ,②对。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北进南退影响而移动,③对。北进的速度和南退的速度快慢不相同,④错。B对,A、C、D错。


15.当雨带位于b时,黄淮海平原正值春季,易发生春旱,“麦苗不秀多黄死”, ①对。d时,汉水谷地正值梅雨季节 ,时常“溟漾小雨来无际”,②对。f时,长江流域正值伏旱季节 ,③错。g时,雨带南移,天山北麓可能“胡天八月即飞雪”,④对。C对,A、B、D错。



16.A


17.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地区和自然环境特征和河流上下游河流径流量的变化。


1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对河流的调节作用,水库以下的河流流量、水位趋于平稳,故可以看出甲水文站位于乙水文站的上游,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水文站的月径流量变化更小,故B错;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水文站的径流量大部分时间都是大于乙的,故C错;本图反映的是月际变化,年际变化看不出,故D错误。


17.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河流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由此可判断是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流小,但结冰期长,故A错;其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B错;台风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东北地区较少,故C错;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较冷,小麦不能越冬,只能种植春小麦,且东北地区盛产玉米,故D正确。



18.C


19.D


【解析】


18.据材料可知,“世界黄金水源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36°N到46°N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昆仑山等众多名山,纬度不是太高,但是因为海拔高,山地冰川广布,逐渐消融,水质天然无污染、矿物质均衡丰富,②⑤正确,故选C。


19.据材料可知,昆仑山脉玉珠峰北麓海拔6000米的雪线之上,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形成优质的雪山矿泉水,所以昆仑山的雪山矿泉水由冰雪下渗经过滤和矿化形成,故选D。



20.C


21.D


【解析】


20.由图可知,虚拟水净输入区包括上海、山东、北京、浙江、河南等地,均属于湿润、半湿润区,其中河南属于中部地带,区域属于东部经济地带。虚拟水净输出区包括安徽、河北、湖南、广西、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其中内蒙古、新疆等地区位于第二阶梯,其余位于第三阶梯;虚拟水净输出区包括我国西北、东北、西南、华北等地。


21.由材料可知,我国虚拟水资源调配主要由安徽、河北、湖南、广西、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往上海、山东、北京、浙江等地,而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是实现虚拟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方式,说明我国农产品的调配大致也是上述方向。农产品调配能够增加水资源输出地区的经济收入;和水资源的地区均衡无关;增加输出地区的水资源消耗,不利于自然环境的改善;其决定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口、市场需求等社会经济条件等多方面。


22.D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城市大约为2cm,按照图示比例尺,城市东西长1000米,且河流与山地都在图中显示,显然不合理,A错。该城市位于沿海地区,为河流三角洲上兴建的城市,B错。该地为我国北方地区城市,北方地区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C错。水库建成后会调节河流的径流量,汛期河流水位下降,枯水期流量增大,D对。故选D。



23.D


24.B


25.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地图、湖泊的分类和地貌的形成原因。掌握地图中判断方向的方法是我  们完成第1小题的关键。第2题主要分清什么是咸水湖和淡水湖,什么是内流湖和外流湖。第3题要从风蚀地貌推断主要分布地区。


23.博斯腾湖位于罗布泊西北侧的天山山脉中。在图中画一个从罗布泊到博斯腾湖箭头,即箭头方向为西北,然后逆时针转45度即是北方。D正确。!


24.罗布泊没有水流出为咸水湖,博斯腾湖有湖水流出是淡水湖,A错;罗布泊和博斯腾湖湖水都没有流入大海,都是内流湖,B正确。罗布泊属于内陆湖泊,参与了内陆循环,不是海陆间循环,C错;博斯腾湿地位于天山上,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博斯腾湿地地势较罗布泊地势高,D错。


25.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周边有大片沙漠,所以可以判断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和内陆地区,选择C。



26.B


27.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26.由图示经纬度可判断甲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入春时间晚;乙在四川盆地,热量条件好,入春时间早。选B正确。


27.甲在青藏高原,乙是四川盆地,两地纬度相同,但地形差异大,热量条件差异大;由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海洋影响越来越小,也是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选C正确。


考点: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


28.B


【解析】


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汽车尾气排放多,空气对流最弱,读图可知,6-10时,16~20时为上下班高峰时间,易产生拥堵,拥都导致尾气排放多,但相对于16~20时,6-10时气温低,对流作用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B正确。



29.D


30.C


【解析】


29.沿线降水整体呈增加趋势,说明该线路应在东部季风区,沿途的冬季气温逐渐增高,说明该线路为南北走向,并且由北方穿越到南方,故选D。


30.读图可知,根据图示距离判断,①地位于华北平原地区,不存在春季季节性融雪,A错。根据铁路走向判断,②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风暴潮为台风带来的,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B错。③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夏秋季降水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C对。④地位于南岭以南地区,冬春季节不会发生沙尘暴,D错。故选C。


31.(1)大部分地区地处北纬15°~30°度之间,位于低纬地区(热带、副热带地区)。北美洲的南部;东临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北邻美国,东南邻危地马拉和伯利兹。


(2)特征:气温:气温年较差大;年均温低(最低温低)


降水:各月降水量均在50mm以下,年降水量少(或全年少雨)


原因:纬度更高,气温较低; 地处回归线附近,终年受副高或信风控制,降水少:地处副热带海区大陆西岸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位置的描述以及气候特征的特点、成因。地理位置可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个方面分析;形成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


【详解】


(1)地理位置可从绝对(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半球、海陆位置等)角度分析。根据材料墨西哥地处北半球、西半球;15°N-30°N,位于低纬度;东部濒临墨西哥湾,西部濒临太平洋;美国以南,东南临危地马拉。


(2)气候特征的差异可从气温(高低、变化)、降水(多少、变化)等角度分析;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与洋流等,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读图甲气温年变化大,最低气温在17℃作用,乙最低气温大于25℃;甲地降水量比乙少;同乙相比较甲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降温减湿。


【点睛】


区域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


1、自然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①所处的特殊经纬度值或纬度带和热量带。②所处的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2)海陆位置:位于大陆内部还是沿岸(大陆东西岸或大洋东西岸)、岛屿、半岛、海岸线长短等。


(3)相对位置:位于某大洲或某大陆的方位,以及某某地形区的某某方位等。


2、人文地理位置


(1)相邻位置:与某某国家(或行政区)接壤(或位于某某边疆),或相邻的某些特殊地点(如民族)。


(2)经济位置:所处(相邻)某经济区,其经济地位。


(3)交通位置:所处某某交通要道(枢纽)。


(4)政治位置:为某某中心(首都、省会)在地区处于某某地位。


32.(1)西部高,东部低; 以平原、丘陵为主;西部为山地(太行山脉),东部为平原(华北平原)、丘陵(山东丘陵)


(2)易淤:河流含沙量大:地形较平坦,河流流速较慢,泥沙堆积作用较强。


易决:夏季流量大;地处温带,河流流向高纬,冬季(冬春季节)容易形成凌汛;河床高出地表(为“地上河”);河堤土质疏松(河堤不牢固)。


(3)原因:工农业生产消耗大量河水,径流量减少;中上游植被保护(植树造林)加强,含沙量减少。新建水利工程(水库)对泥沙的调控(调蓄)作用加强。


影响:减缓河床的抬升和淤塞,降低洪涝的威胁;河流堆积作用减弱,三角洲增速变慢(或导致海岸线后退)


【解析】


【详解】


(1)据图可知,该区域地处黄河下游,据河流流向可知,该区域西部高,东部低。据图示主要地理事物可知,西部为太行山脉,东部为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


(2)黄河下游“易淤”主要从泥沙淤积角度分析。河流含沙量大,流经华北平原,地形较平坦,河流流速较慢,泥沙堆积作用较强;“易决”主要从洪水泛滥角度分析。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流量大,河流淤积严重,流水不畅;地处温带,有结冰期,且河流流向高纬,冬季容易形成凌汛;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表;河堤土质疏松,河堤不牢固,易决堤;“易徙”主要是河流易改道。改道的原因是下游周边地形平坦,河流分叉多,河流决堤后易改道。


(3)河流输沙量是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称为该时段的输沙量。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水量的丰枯和含沙量大小。近年来黄河向海洋的输沙量降低,可能的人为因素是工农业生产消耗大量河水,径流量减少,中上游植被保护(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取得效果。输沙量减小对下游的影响应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如含沙量减少会减缓河床的抬升和淤塞,降低洪涝的威胁,河流堆积作用减弱,三角洲增速变慢,导致海岸线后退等。


【点睛】


本题考查黄河下游地理环境特征以及读图分析能力。黄河下游河道横贯华北平原,绝大部分河段靠堤防约束。由于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逐年抬高,河床高出背河地面3~5米,部分河段如河南封丘曹岗附近高出10米,是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成为淮河、海河水系的分水岭。由于黄河将大量泥沙输送到河口地区,大部分淤在滨海地带,填海造陆,塑造了黄河三角洲。随着黄河入海口的淤积--延伸--摆动,入海流路随之改道变迁。历史上利津以下河道多次改道,1949年后曾经三次有计划的人工改道,河口段河道长也不断变化。20世纪90年代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是1976年人工改道流经清水沟后逐步淤积塑造的新河道。


33.植物蒸腾作用加强,空气湿度加大;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减小: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减轻;河流含沙量减轻,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水土流失减少,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解析】


【详解】


林木对河谷自然地理环境的积极影响,主要从对气候、地质灾害、河流含沙量、土壤肥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林木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和减小温差等作用。林木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加强,空气湿度加大;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减小: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减轻;河流含沙量减轻,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水土流失减少,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