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侯四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合地理【解析】

标签:
材料旅游启迪慧想气温汽车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福建省闽侯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之
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 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求, 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 上的频率之和。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小题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 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 3550—3650m 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
C. 距河 8—10km 分布人口最多
D. 高程 4500m 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2.(小题2)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A.
巴西高原
3.(小题3)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水能资源分布
C.
交通通达度
下表为 2018 年两个不同日期我国甲、乙两城市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数据,据此 完成下列问题。

4.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 约为
A.
7°
5.M 日期最可能为
A.
l 月 22 日
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下图为 2017 年10 月 21 日 12 时 28 分某游客在河南登封某地(34.5°N,113°E)拍摄到的仙鹤日晷景观图(此时仙鹤头部的影子恰好处于水池最外边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若该日是晴天,则拍照时图中横梁①的日影落在仙鹤两翅刻度中的
A.
11 上
7.此时拍照者的朝向为
A.
正北
8.此日后一个月内图中仙鹤头部的正午日影离水池最外边缘的距离
A.
越来越远
2018 年 1 月 7 日艾因塞弗拉镇迎来了 38 年来第三场雪(前两次降雪分别在 2016 年和 2017 年)。气象局解释,本次降雪是由于欧洲的高气压令冷空气向南扩展至北非所致。图为 艾因塞弗拉镇周边地形分布示意图。气象专家认为该镇连续三年出现降雪与北极地区 海冰融化加快有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2016
年以前,有利艾因塞弗拉镇冬季形成降雨的条 件是其(
A.
地处撒哈拉沙漠的边缘
C.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10.2016 年以前冬季,艾因塞弗拉镇受来自欧洲的冷 空气影响较小,主要是因为()
A.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 地处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C. 北部的地中海对冷空气有增温作用
D. 周围的高山阻挡了冷空气的到达
11.下列对艾因塞弗拉镇近三年出现降雪的成因分析中,最可信的是(
A. 极端天气增多,海冰大量融化致使北极地区海水温度降低,寒流增强
B. 全球气候变暖,海冰大量融化致使北极地区海水盐度降低、海面上升,空气变冷
C. 北大西洋暖流增强,海冰大量融化致使高纬地区气温增高,湿度增加,气温降低
D. 全球气候变暖,海冰融化吸热增多,致使中高纬地区气温降低、气压增高,冷空气强盛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甲为“新西兰南北二岛地形图”,图乙为北岛的城市和铁路图

材料二 2016 年 11 月 13 日 19 时 2 分(北京时间),新西兰南岛东岸远海海域(42.76°S,173.08°E)发生 7.5 级地震,震源深度为 23.0 千米;新西兰旅游业发达,温泉广布。
材料三:粮食不能自给,需从澳大利亚进口。新西兰畜牧业发达,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乳制品与肉类是最重要的出口产品,粗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
(1)结合材料一、二,请分别分析新西兰地震多发、温泉广布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三,请从自然角度分析新西兰为什么粮食需要进口而畜产品大量出口
(3)据材料一分析新西兰北岛城市密集的原因。
13.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被称为“世上最艰险道 路”。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汉 文史料中多有藏人“嗜茶如命”字样,茶叶中富含维生素,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以及单宁 酸、茶碱等成份,同时饮茶既可解腻顺食、满足生理之需,又可使人处于一种快怡舒畅的 精神状态。藏地民谚有“汉家饭果腹,藏家茶饱肚”之说。
材料二

(1)滇藏茶马古道(昆明-昌都)多沿
(2)试分析“茶马古道”被称为“世上最艰险道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结合藏民的主要农业活动和膳食结构特点分析藏民嗜茶的原因。
(4)请分析昌都到丽江段河流的水文特征
14.[地理--环境保护]
中华鲟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金 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夏秋两季,生活在长江口外浅海域的中华鲟洄游到长江,历经 3000 多公里的溯流博击,才回到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产后待幼鱼长大到 15 厘米左右,又携 带它们旅居外海。中华鲟为底栖鱼类,属于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 虾蟹、鱼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等为食。由于沿岸过度的经济活动,导致近 20 年来长江 野生中华鲟数量急剧减少,目前总量不到百条,专家估计,人类若不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野生中华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绝迹。
请分析导致野生中华鲟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参考答案
1.2.B
3.【小题2】C
【小题3】【小题3】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本题解题关键是读懂图,认清各条曲线表示的内容。熟悉巴西高原,南部非洲 ,藏南谷地 ,北美大草原人口分布情况,掌握藏南谷地人口分布在谷地的原因。
1.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错;3550-3650 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B对; 距河1~2km分布人口最多,c错; 高程50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D错。
3.【小题2】3500-4000m,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最高,说明人口总数较大,人口密度比较大,4000米以上人口累计频率小,人口密度比较小,说明等人口较少,藏南谷地,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比较低的地方,4000米以上,气温较低,人口稀少,选择C。
【小题3】【小题3】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D对;水能资源分布不影响人口分布,A错;
地形地势对人口分布有影响,坡向影响比较小,B错;当地人口流动小, 交通通达度影响比较小,C错。
4.C
5.D
【解析】
4.根据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计算两地的纬度差,据图可知甲乙两地之间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约为9°,说明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约为9°,故C项正确。
5.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0月22日甲乙两地的昼长小于12小时,说明两地位于北半球;M日甲乙两地的的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A、B项错误;根据甲乙两地的昼长时间,可以判断M日期最可能是5月22日,故D项正确。
6.B
7.C
8.A
【解析】
6.晴天时的日影与太阳位置相反,图中横梁①连接仙鹤的头和尾,分别指示南北方向,对应正午和0点。根据材料分析,此时仙鹤头部的影子恰好处于水池最外边缘说明此时应为正午时刻,此时的日影应落在仙鹤两翅刻度中的12上,选B。
7.结合上题,图中左东右西,仙鹤面南背北,据此再结合图中的影子位置可知,拍照者的朝向为东北,选C。
8.图示时间为10月21日,此日后一个月内为10月21日至11月21日,太阳直射点越来越靠南,该地的昼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故正午时仙鹤头部的正午日影离水池最外边缘的距离会越来越远,选A。
9.B
10.C
11.D
【解析】
9.由图可知,艾因塞弗拉镇位于阿特拉斯山脉的北坡,海拔近1000米,北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再仔细审题,该题设问为“2016年以前,冬季形成降雨”的条件。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该地地势高,正好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所以降水较多,B对;地处撒哈拉沙漠的边缘,气候应干旱,和题目不符,A错;该地濒临地中海,不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C错;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不利于形成降雨,D错。故选B。
10.本题要抓住“2016年以前冬季”来分析。冬季,该小镇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A错;冬季,该地位于西风的迎风坡,B错;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到达该地之前,先经过地中海,冬季时海洋温度高于陆地,所以地中海对冷空气有增温作用,C对;由图可知,该地的西南部、南部有高山存在,北侧是地中海,不是四面环山,D错,故选C。
11.由材料可知,冬季该镇连续三年出现降雪是由于欧洲的高气压令冷空气向南扩展至北非所致,与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有关。全球气候变暖,使冬季气温升高,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海冰融化吸收大量热能,使地面温度降低,近地面气压升高,使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可南下到北非形成降雪,故D对;极端天气有冷有热,天气变冷时海冰不会融化,A错;冬季海平面上升会使气温升高,气压变低,使冷空气南下距离近,对北非影响小,B错;北大西洋暖流增强,海冰大量融化致使高纬地区气温增高,湿度增加,气压降低,使冷空气南下距离近,对北非影响小,C错。故本题选D。
【点睛】
本题先要审材料提信息。重点是本次降雪和连续三次降雪的原因。由图可知该地北临地中海,南有阿特拉斯山脉,根据位置判断属地中海气候。再注意审题,是“2016年以前”还是现在,否则容易出错。
12.(1)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不稳定,地震多发;多断裂带;有利于地热的溢出,温泉广布。
(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较高,光照差,热量不足,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粮食产量低,不能自给;水汽充足,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3)北岛地形更加平坦;北岛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北岛铁路 线密集;首都在北岛;北岛人口众多
【解析】
【详解】
(1)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地震多发;板块交界带,地下岩浆活动频繁,加热地下水;加之岛内多断裂带,有利于地热的溢出,温泉广布。
(2)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有地形、气候及社会经济条件等;新西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播种面积小;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较高,光照差,热量不足,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粮食产量低,不能自给;温带海洋性气候,水汽充足,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利于畜牧业发展。
(3)影响城市的分布有地形、气候、人口、交通等因素;北岛地形更加平坦,利于城市空间的发展;北岛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北岛铁路线密集,利于城市间的联系;首都在北岛,利于人口的集聚;北岛人口众多。
【点睛】
温泉的形成,一般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所形成,会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层,会受热成为高温的热水;二则是受地表水渗透循环作用所形成。
温泉形成的条件:
1、地下必须有热水存在(地底有热源存在);
2、必须有静水压力差导致热水上涌(岩层中具裂隙让温泉涌出);
3、岩石中必须有深长裂隙供热水通达地面(地层中有储存热水的空间)。
13.(1)河谷
(2)茶马古道山高谷深,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地质灾害频繁; 天气气候多变,气象灾害多发;原始密林分布,易遭受毒虫野兽攻击等
(3)藏民以种植青稞、饲养牲畜为主要农业活动;其膳食结构以糌粑、酥 油、牛羊肉为主,缺乏蔬菜。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能够分解脂肪,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喝酥油茶的生活习惯。
(4)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或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雨水补给为主;水流 湍急,流速快(或水能丰富);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对人类活动影响。滇藏茶马古道多沿河谷分布;滇藏茶马古道沿线的地形特征可结合河流分布及所处地形区域进行分析。道路的安全性与道路的地形、气候、沿线有无灾害有关;滇藏茶马古道连接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穿越横断山地,道路艰险可结合当地地形、地质灾害多发、气象灾害多及沿线野生动物袭击进行分析。青藏高原气候高寒,藏民以种植青稞、饲养牲畜为主要农业活动;藏民嗜茶的原因,主要从影响其健康角度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指河流的流量、流速、含沙量及结冰期等,流量、结冰期与气候有关,流速与地形有关,含沙量与植被覆盖率有关。
【详解】
(1)由图可以看出,滇藏茶马古道多沿河谷分布;滇藏茶马古道沿线的地形特征可结合河流分布及所处地形区域进行分析;连接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穿越横断山地,沿线地区的地形是滇藏间的高原、山地为主,山地多在北部,高原多在南部;河流总体自北向南流,地势北高南低。
(2)道路的安全性与道路的地形、气候、沿线有无灾害有关,滇藏茶马古道连接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穿越横断山地,道路艰险可结合当地地形、地质灾害多发、气象灾害多及沿线野生动物袭击等方面分析;滇藏茶马古道连接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穿越横断山地,茶马古道山高谷深,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附近,地质灾害频繁;沿线地带地形变化大,天气气候多变,气象灾害多发;山高谷深,原始密林分布,易遭受毒虫野兽攻击等。
(3)青藏高原气候高寒,藏民以种植青稞、饲养牲畜为主要农业活动;其膳食结构以糌粑、酥油、牛羊肉为主,缺乏蔬菜。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长时间会影响人体健康;而茶叶能够分解脂肪,有助于人体健康,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喝酥油茶的生活习惯。
(4)河流的水文特征指河流的流量、流速、含沙量及结冰期等,流量、结冰期与气候有关,流速与地形有关,含沙量与植被覆盖率有关;该河段所在地区是高原气候和季风气候的过渡带,降水量大,还有周边的高山冰雪融水,河流的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或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雨水补给为主;流经高山峡谷带,地形落差大,水流湍急,流速快(或水能丰富);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的含沙量小;地处亚热带,该段河流无结冰期。
14.原因:①沿江水利及工程建设,破坏野生中华鲟洄游产卵;②密集的航运,威胁野生中华鲟生命;③过度捕捞,导致野生中华鲟食物匮乏;④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
措施:①建立中华鲟自然保护区;②在长江流域实施休渔或禁渔;③加强立法以保护
中华鲟;④强化管理,严禁滥捕滥杀;⑤加强水质监测,防治水污染;⑥加强保护中华鲟的宣传教育。
【解析】
【详解】
影响物种生存的原因可从其生存环境、繁育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野生中华鲟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口, 在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由于沿江水利及工程建设,阻碍或者破坏了野生中华鲟洄游产卵,影响其繁育;密集的航运,威胁野生中华鲟生命;过度捕捞,导致野生中华鲟食物匮乏,影响其生存;沿岸工业和生活污泥水,使得其生存的环境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威胁其生存。
保护措施可从保护其生存、生育环境、法律建设等方面提出:①建立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其生存环境;②在长江流域实施休渔或禁渔,防止过度捕捞;③加强立法以保护中华鲟;④强化管理,严禁滥捕滥杀;⑤加强水质监测,防治水污染;⑥加强保护中华鲟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