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7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07河流阶地题

标签:
材料旅游启迪慧想气温汽车 |
分类: 家有龙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
07 河流阶地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答案】1.A
【解析】
1.
2.
3.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径流了间歇性抬升。故选D。
【点睛】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
(2018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
【答案】4.A
【解析】4.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的两个古河床沉积物显示乙地为河流阶地中的堆积阶地,沉积物高度不同、形成时期不同,显示其形成不是连续性的,排除BD。结合图示,该地貌是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河床裸露接受沉积形成的。

河流阶地的定义及分类
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阶地由阶地面、阶地陡坎、阶地的前缘、后缘组成。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愈向高处年代愈老。阶地物质下部为砂砾石,上部为粉砂、粘土,具二元结构。河流阶地是在相对稳定堆积和迅速下切过程中形成的。由于下切侵蚀的条件不同,阶地的成因也不相同。主要成因有:气候的变化,形成气候阶地;构造运动,形成构造阶地;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基准面。
河流阶地按组成物质及其结构分为以下4类:
①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阶地面上往往很少保留冲积物。
②堆积阶地。由冲积物组成。根据河流下切程度不同,形成阶地的切割叠置关系不同又可分为:上叠阶地,是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上;内叠阶地,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内。
③基座阶地。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超过了老河谷谷底而达到并出露基岩。
④埋藏阶地。即早期的阶地被新阶地所埋藏。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年代学的方法研究阶地的级数、结构、年代、成因、分布的规律在科学上与经济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图中甲为常年有河水的河床,乙为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的河漫滩,丙为高度高于洪水期河流水位的阶地。读图回答1—2题。

1.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那么河漫滩发育成阶地的原因可能是
A.河流流量减少 B.地壳抬升
C.地壳下降 D.植被破坏
2.在图中,河谷的右侧较为陡峭,河谷的左侧较为和缓,这种河谷称为“不对称河谷”。“不对称河谷”一般分布在河流的
A.上游河源处 B.山口冲积扇处
C.中游的河流弯曲处 D.河流入海口处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
A.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 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C.沉积物质来源复杂 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4.高阶地与中阶地相对高差和表面大小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
A.高度 B.速率 C.规模 D.年代
5.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A.风积沙丘 B.风蚀沟谷 C.冲(洪)积扇 D.三角洲
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是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在正常情况下,河流阶地越高,年代越老。下图示意延川黄河蛇曲地质遗迹发育的河流阶地剖面。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多级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A.地层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 B.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堆积
C.层间歇性下降、流水堆积 D.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
7.图示黄河河床位于
A.背斜顶部 B.断层线附近
C.向斜槽部 D.板块分界线附近
8.图示黄河东西两侧相比
①东侧岩层相对上升
③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海拔高,遭受侵蚀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下图是我国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河流阶地地貌的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④逐渐变粗
B.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
C.图中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
D.图中M阶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
10.近年来,M处下游整治疏浚河道,由此带来的影响有
A.有利于增加上游水最 B.上游河道搬运能力减弱
C.M处泥沙沉积减少 D.下游丰水期水位抬高

【答案】1.B
【解析】1.当一个地区受到构造上升或气候剧变,促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于阶梯状的地形,被称为阶地。河流流量减少和植被破坏对阶地的形成影响不大;河流下切是外力作用,而地壳下降属于内力作用。据此选B。
2.河谷的不对称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造成的。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与地转偏向力和河道的弯曲有关。若河道平直,考虑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岸侵蚀,右岸陡,南半球左岸侵蚀,左岸陡。若河道弯曲,考虑凹凸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岸的不对称与河道上中下游位置无关,据此选C。
【答案】3.C
【解析】
3.由图可知,高阶地表层沉积物以沙丘沙为主,这是风力沉积物,而低阶地沉积物既有风力沉积的沙丘,又有河流沉积的粉砂-粘粒,来源较高阶地复杂,所以沉积物均匀程度较差,据此选C。
4.由图可知,高阶地落差较大,表面倾角大,说明地壳抬升较快,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烈;中阶地落差小,表面倾角小,说明地壳相对稳定,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所以影响因素是地壳抬升的速率不同,选B。
5.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该剖面图绘制于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流刚出山,携带的大量砾石、泥沙等在河流出山口会大量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或洪积扇,据此选C。
【答案】6.D
【解析】6.读材料可知,河流阶地是地层抬升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选D。
7.读图,对比黄河河床东西两侧岩层可知,该地区岩层发生断裂和错动位移,东侧岩层相对下沉,西侧岩层相对上升,故图示黄河河床位于断层线附近。
8.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东侧岩层相对下沉,西侧岩层相对上升,①错、②对。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抬升后海拔高,遭受侵蚀,③对。该图为黄河蛇曲,西侧阶地少是因为地处凸岸,侵蚀作用弱,④错。
【答案】9.D
【解析】
9.读图分析可知,①——④具有层理构造,说明为沉积岩,沉积环境不同,沉积颗粒大小不同,因此沉积环境不能确定,颗粒大小也不能确定,A错误;由材料分析可知,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东南岸没见到明显的断层构造,B错误;图中M地在丰水期会被洪水淹没,因此聚落不可能集中分布在该地区,C错误;读图分析可知,该阶地的岩层包括③ 岩层和②岩层,说明②岩层在形成之后,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D正确。故答案选D项。
10.M处下游整治疏浚河道,河流的宣泄能力增强,流速增大,携带能力增强,泥沙沉积减少,C正确;对上游水量影响不大,A错误;上游河流的流速减慢,河道搬运能力增强,B错误;下游丰水期水位下降,D错误,故答案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