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4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03雾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题

(2018-10-13 09:42:32)
标签:

材料

旅游

启迪慧想

气温

汽车

分类: 家有龙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03 雾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4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03雾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题

2015年四川卷)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凝成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1—2题。

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4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03雾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题

1.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2.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答案】1D   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平均雾日的分布特征及差异的原因,影响雾形成的主要因素,读图分析能力。

3.读图分析,根据图例判断,年平均雾日福建沿海最多,A错.黄海沿岸雾日多,B错。准噶尔盆地雾日较多,C错.柴达木盆地雾日最少,D对. 

4.雾的形成要具备水汽、静风或逆温等条件。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降温快出现逆温现象,水汽凝结成雾,D对。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水汽不易凝结,A错。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易降雨,不是成雾,B错。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的季节是夏季,C错。  考点:雾的分布特征及原因,影响雾形成的因素.

【名师点睛】通过读图,学生要判断出我国平均雾日的分布特征。根据图例找出年平均雾日最少的地区。根据所学知识,雾的形成与静风、逆温现象、水汽含量、凝结核数量有关。分析雾日多少差异的影响因素,首先考虑区域是不是出现逆温现象,空气中水汽的含量多少。地形不是雾形成的主要原因。



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4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03雾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题

1的形成及分类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一种雾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数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水蒸汽逐渐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做平流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能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

2.雾消散的原因

一是由于下垫面的增温,雾滴蒸发;二是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再有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传,热量下递,近地层雾滴蒸发。

雾的持续时间长短,主要和当地气候干湿有关:一般来说,干旱地区多短雾,多在1小时以内消散,潮湿地区则以长雾最多见,可持续6小时左右。




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4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03雾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题

雾是在近地面空气层中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冷却到一定程度,相对湿度达到90%左右,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下降的天气现象,雾一般有生成、持续、消散三个阶段。下面图为19912010年九华山山坡(海拔680米)与山脚(海拔20米)逐小时雾的生成次数百分比、消散次数百分比(雾的生成次数百分比指该时段生成雾的次数占雾日总次数比重;雾的消散次数百分比指该时段消散雾的次数占雾日总次数比重)。读图完成12题。

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4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03雾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题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4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03雾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题

1.据图可知

A.山脚雾大都在0509时生成

B.山脚雾生成的次数远大于山坡雾

C.山坡雾生成峰值时间比山脚约迟1小时

D.山坡雾消散峰值时间比山脚约迟1小时

2.据观察山坡雾持续时间比山脚雾长,主要原因可能是

A.山坡能见度低

B.山坡低温状态持续时间长

C.山坡坡面增温快

D.山坡风力大且持续时间长

雾是指空气中悬浮大量微小水滴。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4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03雾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题

3.图示区域的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

A.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B.路面昼夜温差较大

C.沿线工业污染严重 D.临近河湖与林草地

4.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大的地点是

A B C D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下图为我国某风景区山腰与山麓各月平均雾日比较图,读图完成57题。

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4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03雾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题

5.山腰各月平均雾日多于山麓的原因是

A.风力微弱 B.水汽较多 C.凝结核多 D.植被茂盛

6.大雾天气多,其影响表现为

A.天气多变,游客急剧减少 B.空气质量下降,诱发呼吸道疾病

C.视线下降,影响缆车运行 D.气温变化和缓,茶叶的品质优良

7.该山可能位于我国

A.青海省 B.云南省 C.安徽省 D.山西省

费尔南迪纳岛是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中的一个岛屿,面积635平方千米。该岛气候凉爽干燥,草类茂盛。岛上鸟类众多,但少有哺乳动物。每年6月天气骤然变化,浓湿雾从海上汹涌而来。结合相关材料,回答下题。

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4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03雾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题

8.关于费尔南迪纳岛上浓湿雾的说话不正确

A.受南赤道暖流影响,水汽充足 B浓湿雾从东南方向涌来

C.雾的形成与大气稳定度有关 D.受下垫面冷却而凝结成雾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降水量分布图,据图完成题。

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4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03雾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题

9.图中,雾日最多的区域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提起庐山,人们常把它和云雾连在一起。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识庐山真面日;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于山岭间,半隐仙境,半留人间。下图为庐山附近地区示意图

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4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03雾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题

分析庐山多云雾的自然原因。

11读下面某区域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4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03雾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题

甲湖周边青山绿水,云蒸雾绕,好似浮悬在半空之中的一处仙境。请分析其云雾多的原因。



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4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03雾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题

答案】1.C  2.B


【解析】本题组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山区雾的规律。(1)山脚雾、山坡雾的形成、消散时间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2)山坡雾持续时间比山脚雾长,主要与山坡风力较小、气温较低、大气层比较稳定有关。


1.读图可知,山脚雾大都在05~07时生成;图中只反映雾的生成或消散的次数百分比,雾的生成或消散的次数无法体现出来;图中山坡雾生成峰值时间比山脚约迟1小时,山坡雾消散峰值时间比山脚约迟2小时。


2.据雾的形成条件可推知,下垫面增温,雾滴蒸发;风速增大,将雾吹散;大气层不稳定,水汽上传,热量下逆,使雾滴蒸发。这些都使雾持续时间缩短。山坡的雾持续时间长,说明雾消散慢,主要与山坡风力较小、气温较低、大气层比较稳定有关。


【答案】3.B  4.C


【解析】


3. 由材料“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可知,高速公路上路面硬化,比热容小,昼夜温差大,夜间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快,气温低,易形成团雾,B正确。


4. 由材料“雾是指空气中悬浮大量微小水滴”可知,形成雾的条件之一是充足的水汽,从图中看③路段距太湖较近,水汽充足,发生团雾的频率最大,C正确。


【答案】5.B  6.D  7.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学生要掌握山地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熟悉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5.在山区,受地形抬升,山腰地带降水最多,材料中指出雾的形成条件: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雾,故山腰地带降水多,空气中水汽较多,易形成的雾。


6.大雾天气,天气多变,景色也多变,旅游资源增加,游客数量可能增大,也有可能减少,但不会出现急剧减少,只有恶劣天气如暴风雪,游客可能急剧减少;此山为我国风景区,空气质量优良,大雾天气只是空气中水汽增加,不是尘埃增加,不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大雾天气会导致视线下降,会影响公路和航空等,但对缆车影响不大;由于多雾,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加大,白天气温下降,夜间多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夜间气温升高,从而使气温变化和缓。大雾能削弱太阳辐射,利于喜阴植物茶树的生长,导致茶叶品质优良。


7.从图中可知,7月山腰和山麓雾日都很少,说明水汽少,降水少,为伏旱天气,该山可能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结合选项中的四省,只有安徽省符合条件。


【答案】8、D

【解析】


8.结合雾的形成条件,要有充足的水汽、静风、逆温等,费尔南迪纳岛上“浓湿雾”形成受南赤道暖流影响,水汽充足,A正确。“浓湿雾”从东南方向涌来,受东南信风带影响,B正确。雾的形成与大气稳定度有关,静风、逆温条件下大气稳定,C正确。雾移向较低纬度,下垫面的温度较高,D不正确。


【答案】9.A


【解析】9.读图可知,图中雾日最多的区域是非洲位于副热带地区附近的西部沿海,由于沿岸加那利寒流作用,下垫面温度较低,水汽凝结,下部冷上部热,大气层结稳定,易形成雾但降水少,结合图例,该地符合图例甲。故选A。


10.【答案】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北临长江,东瀕鄱阳湖,周围水域面积广阔,蒸发多,空气中水汽含量大:植被茂盛,蒸腾量大;山区局部小气候复杂,气温变化较多,水汽易遇冷凝结,易形成云雾


【解析】庐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北临长江,东瀕鄱阳湖,周围水域面积广阔,蒸发多,空气中水汽含量大。植被茂盛,蒸腾量大。山区局部小气候复杂,气温变化较多,水汽易遇冷凝结,易形成云雾。


11.【答案】甲湖湖面宽广,水源充足;地处低纬,植被茂密,蒸发量大;位于东非大裂谷内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大气流动性差。


【解析】甲湖周边云蒸雾绕,与其水汽量多有关,结合当地温度、地形进行分析;甲湖湖面宽广,水源充足;地处低纬,植被茂密,蒸发量大;位于东非大裂谷内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大气流动性差,形成水雾难以消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