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模拟题分项版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标签:
材料旅游启迪慧想文综气温汽车 |
分类: 教改鸡精(地理教育教学研究) |
2018年高考模拟题分项版
专题11 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全国省级联考】2018届高三全国高考调研模拟试卷(一))读某区域能源跨区域调配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需要调入能源的原因是
A.
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C.
资源埋藏深,缺乏开采技术
2.调入能源后,对图示地区产生的影响是
A.
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C.
促成了能源供需平衡,增加了就业岗位
【答案】
1.A
2.B
【解析】
1.图示地区为西电东送工程,此线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图示地区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需要调入大量能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本题考查西电东送对调入区的影响。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调整了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其他选项不是对图示地区产生的影响,所以ACD错误,B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西电东送的原因及其影响。东部人口密集能源短缺,且经济发达,但是经济建设需要大量能源,西部能源丰富,可以为东部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西部经济落后,这两项工程可带动西部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减少周边薪柴砍伐对环境的压力.西部交通不便,这种方式可以减轻交通压力
(【全国百强校】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5月押题考试)浮式水上光伏是指在水塘、小型湖泊、水库、蓄水池等水上建立漂浮式光伏电站,如下图所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3.与陆上固定式光伏电站相比漂浮式光伏电站
A.
靠近消费市场,联网并网方便
C.
充分吸收光照,提高光利用率
4.漂浮式光伏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A.
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
C.
抑制藻类光合作用
5.在我国,建设漂浮式光伏电站最具有优势的地区是
A.
华北
【答案】[来源:Zxxk.Com]
3.B
4.C
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新能源的开发,陆上固定式光伏电站和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差异以及漂浮式光伏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结合图文材料信息可知漂浮式光伏电站是否靠近消费市场并没有提及,A排除;因光伏电站占地面积较大,与陆上固定式光伏电站相比漂浮式光伏电站位于水面上,没有另外占用土地,因此大大减少了征地的费用,B正确;陆上和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两者只是建站位置不一样,两者对光照的利用率相差不大,C错误;漂浮在水面上运营管理维护比在陆地上难度更大,D错误。
4.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建设改变了水生生物生存的环境,会减少水生生物的多样性,A错误;它遮挡了阳光,减少了水面蒸发量,B错误;进入水体的阳光减少,抑制了水体中藻类光合作用,C正确;水上光伏电站对陆地地表上的植被覆盖率几乎没有影响,D错误。学科&网
5.要建设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就应该选择在我国水域面积较多的地区,结合选项来我国华南地区降水丰富,水塘、小型湖泊、水库、蓄水池等水域较多,适合建设漂浮式光伏电站,D选项正确。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水域面积比华南地区少,不具建站优势。
(【全国百强校】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5月押题考试)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单位2007—2016年人口和粮食10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A. 甲区域,生态脆弱,不利于粮食生产
B. 乙区域粮食难以自给,需从外省调人
C. 丙区域地广人稀,粮食增产潜力大
D. 丁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粮食产量下降
7.我国部分省区粮食增产慢甚至负增长,其原因可能是
①城市化速度快②生态脆弱③自然灾害频发④耕地资源匮乏⑤热量不足⑥劳动力不足
A.
④⑤⑥
8.我国人口和粮食产量的变化可能导致[来源:Zxxk.Com]
A.
城市化进程减慢
C.
机械化水平下降
【答案】
6.B
7.D
8.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部分省区自然与人文环境特征及粮食生产安全问题。
6.结合图示分析甲区域粮食呈现负增长,但人口却大增30%,极有可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省区,A错误;乙区域人口和粮食都呈现增长趋势,但人口增幅略大于粮食增幅,说明粮食难以自给,需要从其他区域调入,B正确;丙区域大部分省区粮食增幅大于人口增长幅度,但有部分省区人口和粮食增幅不大且相差小,说明有部分省区位于我国自然条件好,粮食产量大的地区,也有部分省区粮食增产潜力小,C错误;定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但粮食增长迅速,产量上升,D错误。
7.随着我国科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良种的培育,正常情况下粮食理应增长,但是部分省区粮食增产慢甚至负增长,主要是因为我国中东部城市化速度快,占用了大量耕地,而西部省区生态脆弱,耕地资源匮乏,西北地区缺水,青藏地区而热量不足。自然灾害频发影响农业生产只是在部分省区和少数年份,③排除;热量不足也只是我国纬度较高和地势较高的省份,⑤排除;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⑥排除。因此①②④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
8.城市化进行主要和工业化已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与粮食产量关系不大,A排除;我国的机械化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C排除;我国的粮食总产量是在不断增加的,目前我国人口增速放缓,人均粮食产量不会减少,D排除;从图可以看出我国部分省区是人口增长幅度超过粮食增幅,最有可能导致粮食从产量大的省区调配到粮食减产的省区,使得粮食调配距离增大,B选项正确。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下图为河南省南阳市某地石漠化景观,这些石漠化区域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岩石大面积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同时由于缺少植被涵养水源,已引发不同程度的干旱,导致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恶化,人畜饮水困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该地区石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
土质疏松
10.治理该地区生态问题的对策措施合理的是
A.
封山育林、建设草地
C.
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答案】
9.CD
10.AB
【解析】
21.该地区位于河南,石漠化加剧,岩石大量裸露,主要原因是过度垦殖、乱砍滥伐,破坏了地表植被,C、D对。
22.该地水土流失严重,治理该地区生态问题的对策措施合理的是封山育林、建设草地,A合理。实施坡改梯及小型水利水保措施,降低流速,沉积泥沙,减少土壤流失,B对。跨流域调水不能减轻水土流失,C错。发展小麦种植会加重水土流失,D错。
(【全国省级联考】【衡水金卷 信息卷】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考全国卷I (五))中国能源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有的区域产出的能源除了满足本区域消费外,还有盈余,有的区域产出的能源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区域之间需要通过能源流动满足能源消费需求。图甲为2000~2010年中国能源输出和输入大省年均能源消费盈余和缺口示意图,图乙为2000~2010年中国能源输出和输入大省节能潜力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能源输出大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源输出大省都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
B. 由图可知,山西省的产煤量居全国首位
C. 2000~2010年年均能源输出最多的为山西省
D. 能源输出大省的环境污染均重于东部省区
12.能源输入大省环境产出(产出一定的产能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节能潜力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A. 产业结构较优
B. 能源结构不合理
C. 经济发展水平高
D. 第三产业比重大
【答案】
11.C
12.B
【解析】
10.
11.
【点睛】注意能源消费盈余量和产煤总量之间的差异,环境产出节能潜力大意味目前环境质量差,提高的空间大。
(【全国省级联考】2018届高三全国(新课标区)金优试卷模拟(二)冲刺卷)江苏滨海湿地是中国乃至世界为数不多的典型的原始海岸湿地之一围垦是滨海湿地人为干扰的主要因素,直接改变了滨海湿地景观自然演变的过程和方向。下图为江苏省不同年份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的距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图示时期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
A.
射阳段推进距离最大
C.
1991-2003年推进最快
14.与如东相比,射阳、大丰、东台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A.
湿地资源丰富
15.推测江苏滨海湿地围垦过程中面积增长幅度最大的利用类型是
A.
盐田
【答案】
13.C
14.A
15.B
【解析】
13.对比图中图中1979年和2015年各个地段围垦向海洋推进的距离差值,可知图示时期内推进距离最大和速度最快的是大丰段,整个边界推进速度是在1991-2003年最快,故选C。
14.
15
(【全国省级联考】2018届高三全国(新课标区)金优试卷模拟(四)冲刺卷)2017年5月中旬,由京津三地商务部门联合制定的《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规划》正式出台,预计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肉蛋菜奶将实现1小时新鲜直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该规划将首都消费市场定位为核心,其主要依据是首都
A.
城市等级高
C.
产业活动频繁
17.为实现京津冀地区肉蛋菜奶1小时新鲜直达,应重点减少
A.
生产环节
18.该规划实施后,鲜活农产品的交易模式最易选择
A.
GIS+现代农产品流通
C.
GPS+现代农产品流通
【答案】
16.A
17.C
18.D
【解析】
16.
17.
18.
(【全国省级联考】【衡水金卷 信息卷】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考全国卷I (五))通过研究发现人均GDP、工业化、能源消耗和技术进步4个要素与城市空气质量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反映技木研发投入的多少。下图为中国不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的部分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正值表示空气质量的正向效应,负值表示负效应
19.4个要素与城市空气质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化程度越高,城市空气质量越差
B. 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空气质量呈负相关
C. 人均GDP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
D. 能源消耗与空气质量呈正相关
20.珠三角城市空气质量优于其他区域说明
A.
珠三角技术水平较高
C.
人均GDP最低
21.不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与R&D经费占GDP比重相关性不同说明
A.
技术进步作用因区域范围大小而变化
C.
珠三角区域出现异常影响因素
【答案】
19.C
20.A
21.B
【解析】
19.
20.读图可以发现,珠三角R&D经费占CDP比重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且影响较大,说明珠三角在经济发展中技术研发已经进入到较高水平,工业发展水平高,且污染较少。珠三角改革开放后,工业化速度快,人均GDP位于我国前列,单从空气质量优于其他地区,无法得出工业化速度最快和人均GDP最低的结论,BC错;珠三角能源消耗与城市空气质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其能源结构不是以清洁能源为主,D错,故该题选A。
21.读图可以发现,无法得出技术进步作用因区域范围大小而变化的结论,A错;珠三角的影响因素有工业结构、技术进步程度等,无特殊影响因素,C错;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小和两者相关性无联系,D错;据图可知R&D经费占GDP比重与城市空气质量在不同区域相关性不同主要是因为不同区域的技术进步程度对资源利用能力与效率作用不同,故该题选B。
(【全国省级联考】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高三全国统考全国卷I (衡水金卷 信息卷)(三))
22.东北平原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是
A.
纬度偏高,气温偏低,物理风化作用弱
B. 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漫长,气候寒冷
C.
地势低平,水系发达,有机质积累多
D. 夏季高温,降水丰富,植物生长旺盛
23.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
B. 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
C. 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
D. 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
24.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
A. 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
B. 发展畜牧业,压缩耕作业规模
C. 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
D. 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
【答案】
22.B
23.C
24.A
【解析】
22.东北平原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是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漫长,气候寒冷,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多,B对,C错。气温日变化、季节变化幅度大,冻融作用明显,物理风化作用强,A错。热带雨林区植物生长旺盛,土壤有机质积累少,D错。
23.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水土流失严重,C对。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不是土壤厚度变薄的原因,A、B错。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不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D错。
24.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A对。该地是我国商品粮基地,压缩耕作业规模,会影响粮食产量,B错。大力植树造林,利于抵御寒潮危害,不能恢复土壤肥力,C错。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减缓肥力下降,不能恢复黑土肥力,D错。[来源:学科网]
(【全国市级联考】北京市西城区2018届高三5月模拟测试(二模))《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下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5.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A.
地势第三阶梯
26.精准扶贫过程中
A.
甲地打造商品棉基地
C.
丙地应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
25.D
26.B
【解析】
25.图示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季风区,地势第二、三级阶梯都有分布,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地带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外流区,所以D正确。
26.图示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东北地区,重点打造商品粮基地,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可实施生态移民,丙地位于西部山区,应发展林木业,丁地位于江南丘陵,主要防治石质荒漠化,所以B正确。
(【全国省级联考】2018届高三全国(新课标区)金优试卷模拟(二)冲刺卷)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准确获取碳排放数据,对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技术难度极高,目前仅有两颗卫星能够从太空监视地球温室气体排放。2017年10月24号开始,我国发射的“碳卫星”数据正式对外开放共享,这也意味着,继美国、日本之后,我国成为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下图为遥感卫星工作流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7.与地面监测站相比,“碳卫星”
A.
工作流程简单
28.我国发射“碳卫星”时间较晚,主要是由于
A.
技术难度大
29.“碳卫星”数据的正式对外开放有助于我国
A.
获取各行业的碳排放数据
C.
提高节能减排措施的针对性
【答案】
27.C
28.A
29.C
【解析】
27.
28.
29.“碳卫星”只能监测碳排放的空间分布,无法取各行业的数据,A错;“碳卫星”只能监测二氧化碳含量,无法减少排放量,B错;监测到二氧化碳的空间变化,能够精确分析其来源,提高节能减排措施的针对性C对;对极端天气危害没有影响,D错。
(【全国省级联考】东北三省三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2017年11月5日,我国北斗三号卫星顺利升空,它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下列技术中,和北斗导航系统技术相似的是
A.
RS
31.北斗导航系统已应用于农业生产,其在“精准农业耕作”中的作用是
A.
估算农作物产量
C.
分析处理获取信息
【答案】
30.B
31.D
【解析】本题以北斗导航系统为载体,考查北斗导航系统的特点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0.北斗导航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相似,因此选择B。
31.北斗导航系统主要是获取定位信息,因此答案选择D。A和C选项主要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来完成。B选项所叙述的管理措施决策主要通过决策者也就是人来完成。
【点睛】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
1.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的功能有定位、导航、测距、测海拔等。
2.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包含了处理空间或地理信息的各种基础的和高级的功能,其基本功能包括对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
3.遥感技术(RS):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类似眼睛的功能。
(【全国市级联考】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三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模拟)智慧医疗是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城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下图为2016-2020年中国智慧医疗建设行业规模预测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智慧医疗得以实现主要依赖于
A.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C.
国家政策的支持 展
33.有关2016-2020年中国智慧医疗建设行业投资规模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①投资規模的增长幅度越来越大
②2018年—2019年投资规模的增幅最大
③投资规模越来越大
④投资规模5年增长了约2.4倍
A.
②③
34.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智慧医疗的投资规模较小,这说明我国智慧医疗
A. 发展水平高,目前维护费用低
B. 目前水平低,发展潜力较大
C. 普及率高,新增项目少
D. 起步时间晚,重视程度低
【答案】
32.B
33.A
34.B
【解析】
32.智慧医疗是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疔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得以实现主要依赖于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B对。与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无关,A错。国家政策的支持、医疗事业的发展不是主要因素,C、D错。
33.根据图中数值,2016—2020年中国智慧医疗建设行业投资规模的变化,投资規模的增长幅度呈波动增长,①错。2018年—2019年投资规模的增幅最大,174亿元,②对。投资规模越来越大,③对。投资规模5年增长了约1.4倍,④错。A对,B、C、D错。
34.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智慧医疗的投资规模较小,这说明我国智慧医疗目前水平低,发展潜力较大,B对,A错。普及率低,C错。起步时间晚,投资规模小,是受技术水平影响,国家的重视程度高,D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