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七校联合体2018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标签:
材料旅游启迪慧想文综气温汽车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山东省七校联合体2018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
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我国甲湖流域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且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下降。1980年以来,甲湖富营养化严重,蓝藻水华频发。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甲湖西部蓝藻多于东部,形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湖泊西部水量大
C.
湖泊西部水温高
2.在农业社会时期,甲湖蓝藻易发生在
A.
丰水年份夏季
C.
丰水年份冬季
3.半个多世纪以来甲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
C.
水质恶化
【来源】山东省七校联合体2018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答案】
1.B
2.A
3.D
【解析】
1.从图中可看出甲湖西部河流和城市多,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B正确;同一湖泊水量、水温和更新速度差别不大。
2.由材料“甲湖流域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可知,该流域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根据材料“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可推测出,丰水年夏季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搬运能力强,含磷地表出露地区的物质被大量侵蚀搬运至湖中,湖泊四周耕地及村庄富含养分的污水被带入湖中,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A正确。
3.修建湖口水闸后,甲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发生长,导致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D正确。
美国加州纳帕谷,以生产葡萄酒而闻名。纳帕谷是一个丘陵地带,全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早晚温差大,雨量较少,土壤富含多种矿物质。这里聚集有400多家酒庄和1500多个葡萄园。
4.纳帕谷葡萄品质优良主要得益于当地的
A.
气候
5.影响纳帕谷众多酒庄聚集的主要原因是
A.
葡萄酒需求量大
C.
海运便利
6.与法国AOC制度相比,美国AVA制度主要有利于
A.
保证葡萄酒口味的稳定
C.
丰富葡萄酒的品种
【来源】山东省七校联合体2018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答案】
4.A
5.D
6.C
【解析】
4.由材料可知该地早晚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雨量较少,光照充足,可推测出该地葡萄品质优良主要利益于当地的气候,A正确。
5.酒庄以葡萄为原料,由材料可知纳帕谷葡萄丰富且质优,因此聚集众多酒庄,D正确。
6.由材料可知,美国AVA葡萄酒产地制度与法国AOC制度最根本的区别是对葡萄品种、种植、产量和酿造方式没有限制, 有利于丰富葡萄酒的品种,C正确。
读“1961至2014年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示意图(图2),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7.1961至2014年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会导致西藏
A.
冰雪和湿地面积减少
C.
耕地面积和农作物产量减少
8.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对境内高原湖泊水位年际变化影响很大。其基本变化趋势是
A.
持续降低
C.
波动降低
【来源】山东省七校联合体2018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答案】
7.A
8.C
【解析】
7.从图中可读出1961至2014年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波动上升,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量大,冰雪面积减少,气温升高蒸发旺盛,湿地面积减少,A正确。
8.从图中可读出1961至2014年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波动上升,气温升高,有关研究表明,在未来气候增暖而河川径流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湖泊由于水体蒸发加剧,入湖河流的来水量不可能增长,将会加快萎缩,高原湖泊水位会波动降低,C正确。
产业联动是指在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中,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从而达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目的。新疆伊犁河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 , 工农业发展均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三产业之间的协调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下图表示 2007—2013 年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三大产业绝对联动程度。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该地区第一、第三产业绝对联动程度远大于第二、第三产业的主要原因是
A. 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
B. 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粗放农业的有效结合
C. 丰富的矿产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D. 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10.该地区第一和第二产业绝对联动度不髙主要受制于
A.
生态环境恶劣
C.
加工水平低
11.为提升伊犁河谷地区产业联动程度,应该
①调整产业布局,优先发展重化工业
③以各产业技术升级增强产业联动效应
A.
①②
【来源】山东省七校联合体2018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答案】
9.D
10.C
11.B
【解析】
9.农业是第一产业,矿产资源开发属于第二产业,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第一、第三产业联动程度高是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D正确。
10.加工业属于第二产业,第一和第二产业绝对联动度不高主要受制于加工业水平低,C正确。
11.由图可看出伊犁河谷地区第二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应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二产业,以各产业技术升级增加产业联动效应,B正确;重化工业污染较大,且投资较大,应慎重发展;伊犁河谷地区科技水平较低,发展高科技产业优势不明显。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苹果是我国暖温带代表性水果,是一种低热量食物,营养成分易被人体吸收,润滑皮肤,四季皆宜,“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苹果是落叶乔木,喜光,喜微酸性到中性土壤。最适于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心土为通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
材料二: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地处渭河上游以北黄土高原的旱原丘陵沟壑区,地形地貌为“七山二塬一分川”,地势北高南低, 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人口少,土地面积大,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陕西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千阳县矮砧苹果示范园里,苹果树冠低矮瘦小,密集栽培,在一排排水泥杆支撑下攀着支架往上生长。宽行密植,格架滴灌,水肥一体,机械化作业,最大限度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了一个立体种植。

材料三: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苹果也能这样子的(图7):
(1)结合材料,分析陕西省千阳县发展苹果种植业具备的优越区位条件。
(2)陕西省千阳县矮砧苹果示范园采取苹果树“矮化、密植、宽行、东西排列和南北伸展”的栽培技术措施,这已经成为现代水果种植业发展趋势。结合材料指出这种果树栽培技术的好处。
(3)陕西省千阳县以苹果种植业为支撑,综合发展相关产业,打好脱贫致富攻坚战。简述其产业综合发展措施。
(4)结合材料三指出创新生产对苹果种植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意义。
【来源】山东省七校联合体2018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答案】(1)①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加上向南倾斜的地形,晴天多,光照充足;②地处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黄土深厚疏松,透气和排水性能良好;③黄土肥沃,富含营养成分;④位于渭河上游,拥有灌溉水源;⑤铁路交通便利。
(2)①减少相互遮阳现象,充分利用光照条件,;②便于机械化操作,避免了劳动力不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③提高苹果的品质和产量;④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3)①发展苹果分选、冷藏、运输、网销、物流产业;②投资建设以苹果为原料的食品、饮料等加工工业;③吸引宝鸡、西安等城市人们来苹果基地旅游,发展与苹果园配套的旅游业活动和服务产业。
(4)①开辟(挖掘)苹果市场新的商机(消费需求),抢先占领市场;②提高苹果产品的品质、独特性、市场竞争能力、经济效益。
【解析】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和发展方向
(1)发展苹果种植业具备的优越区位条件考查的是农业区位因素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交通、市场等方面来分析;陕西省千阳县是温带季风气候,晴天多,光照充足;由材料可知地处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黄土深厚疏松,透气和排水性能良好;黄土肥沃,富含营养成分;位于渭河上游,拥有灌溉水源;铁路交通便利,我国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
(2)宽行密植,格架滴灌,水肥一体可减少相互遮阳现象,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苹果的品质和产量;宽行、矮化、密植、、东西排列和南北伸展便于机械化操作,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避免了劳动力不足;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
(3)产业综合发展措施可从销售、深加工、发展旅游业三个方面来分析;从销售方面来讲应发展苹果分选、冷藏、运输、网销、物流产业;从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方面应投资建设以苹果为原料的食品、饮料等加工工业;从第三产业方面看,应吸引宝鸡、西安等城市人们来苹果基地旅游,发展与苹果园配套的旅游业活动和服务产业。
(4)材料三的苹果是字画苹果、苹果盆景、红肉苹果具有独特性,与市场中的普通苹果不同,开辟了苹果市场新的商机,抢先占领市场;提高苹果产品的品质、独特性、市场竞争能力、经济效益。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SOM)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
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与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使湿地土壤碳库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调查研究表明,位于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约为2.28~29.55g/kg,较洞庭湖湿地(19.63~50.20g/kg)和三江平原湿地(96~184g/kg)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低,其中黑河中游流域的湿地有机碳含量与植被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黑河中游的湿地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
|
土层深度(cm) |
土壤有机碳(g/kg) |
|
|
高草植被 |
低草植被 |
|
|
0-10 |
14.80 |
10.35 |
|
10-20 |
11.93 |
8.23 |
|
20-40 |
8.25 |
6.44 |
(1)描述黑河中游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黑河中游湿地大部分属于季节性积水湿地,推断相对积水季节而言,非积水季节该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点,并说明推断理由。
(3)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黑河中游湿地,试从气候角度分别指出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有机碳含量高的原因。
(4)根据有机碳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分析湿地退化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原理和趋势。
【来源】山东省七校联合体2018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答案】(1)分布特征:①高草植被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低草植被;②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递减。原因:③高草植被生物残体输入多于低草植被;④土层越浅,获得的生物残体量就越多,土壤有机碳在土壤中的含量就越多。
(2)变化特点:减少。理由:①当水位下降到湿地基低(底部)以下时,土壤有机碳中易于分解的部分会被微生物分解,成为碳源,释放CO2,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②同时,随着水分的减少,生物量会随之减少,导致生物残体和土壤有机碳输入量减少)。
(3)与黑河中游湿地相比,①洞庭湖湿地处于亚热带季风区,纬度更低,降水更多,气候更为温暖湿润,植物可以终年生长,通过输入更多生物残体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②三江平原湿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纬度更高,气候温凉湿润,冬季漫长严寒,低温的条件使微生物分解有机碳速率减慢,形成大量积累。
(4)原理:碳汇聚的过程可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微生物分解有机碳,则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趋势:湿地退化会导致积累的有机碳被分解并以二氧化碳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从而使气候变暖。
【解析】(1)从表中可看出土层越深有机碳含量越小,高草植被有机碳含量高于低草植被;由材料“土壤有机质(SOM)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可知,高草植被生物残体输入多于低草植被,土层越浅,获得的生物残体量就越多,土壤有机碳在土壤中的含量就越多。
(2)由材料“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可推测出土壤积水有利于有机碳的积累;因此非积水季节该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理由可结合材料“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来分析,当水位下降到湿地基低以下时,土壤有机碳中易于分解的部分会被微生物分解,释放CO2,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水分的减少,生物量会随之减少,导致生物残体和土壤有机碳输入量减少。
(3)气候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来分析;黑河纬度高,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凉湿润,冬季漫长严寒,低温的条件使微生物分解有机碳速率减慢,形成大量积累。洞庭湖湿地纬度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更多,气候更为温暖湿润,植物可以终年生长,输入生物残体更多,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多。
(4)湿地退化后,微生物分解有机碳量增加,有机碳含量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湿地退化会导致积累的有机碳被分解并以二氧化碳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从而使气候变暖。
14.(地理——选修:旅游地理)
2017年的最后一天,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供电照明系统施工顺利完成并全线亮灯。历经6年筹备、8年建设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的主体工程如期具备通车条件,符合工期计划目标。港澳台媒体评价说,作为横跨粤港澳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不仅让三地进入“一小时生活圈”,加速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也将助力形成旅游新形态,制造观光新景点。
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桥塔造型和夜景灯光照片。

请设计港珠澳大桥旅游的可行性项目,并指出港珠澳大桥旅游管理应该注意的事项。
【来源】山东省七校联合体2018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答案】旅游项目:①乘船游览(参观)港珠澳大桥;②乘车游览(体验)港珠澳大桥;③乘热气球俯视港珠澳大桥;④两端陆岸设立观桥游览活动平台;⑤港珠澳大桥灯光夜景旅游;⑥港珠澳大桥和周边城市景区组合旅游;
注意事项:①调控每天每个时段的游客数量,防止阻塞海上、大桥交通和出现交通事故;②关注天气预报,尽量避免恶劣天气下旅游,确保旅游质量和安全。
【解析】试题考查旅游项目的设计、旅游注意事项
到港珠澳大桥旅游可乘船、乘车或乘热气球游览大桥;可旅游大桥灯光夜景,及大桥和周过城市景区组合旅游。港珠澳大桥旅游管理应该注意的事项应从交通、天气、安全等方面来分析;首先要调控游客数量,防止交通阻塞及交通事故;关注天气,确保旅游质量和安全。
15.(地理——选修:环境保护)
2016年12月13日,中国水利部、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卫计委、林业局等十部委在北京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全面推行河长制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到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的目标任务。强化落实“河长制”,从突击式治水向制度化治水转变。加强后续监管,完善考核机制;加快建章立制,促进“河长制”体系化;狠抓截污纳管,强化源头治理,堵疏结合,标本兼治建立中国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
请从流域综合治理角度分析河长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来源】山东省七校联合体2018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答案】①加强水资源保护;②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③加强水污染防治;④加强水环境治理和改善;⑤加强水域生态修复与建设;⑥加强执法监管,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解析】试题考查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由材料“从突击式治水向制度化治水转变,加强后续监管,完善考核机制”可知,河长制可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的管理;由材料“狠抓截污纳管,强化源头治理,堵疏结合”可知,河长制有利于加强水环境治理和改善,加强水域生态修复与建设;由材料“加快建章立制,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可知,河长制可加强执法监管,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