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地理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专题08农业【解析】
标签:
材料启迪慧想文综气温时尚原因 |
分类: 教改鸡精(地理教育教学研究) |
2018届高三地理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2期)
专题08 农业
(新疆乌鲁木齐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题)根据土地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生态效益出现此消彼长的是
①农耕地比重
A.
①③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
苏南
3.对该地区调整方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Ⅰ方案径流量比较大,是因为该地降水量大,暴雨多
B. Ⅱ方案土地利用均衡,最利于该地的可持续发展
C. Ⅲ方案长期收入最高,有利于该地产业链的延伸
D. 三种方案的草地比重都大,说明该地降水少,属于绿洲农业
【答案】
1.A
2.B
3.C
【解析】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短期经济效益和农耕地的比重越小,生态效益越好;长期经济效益和森林、草地的覆盖率越大,生态效益越好;反之亦然,所以与生态效益出现此消彼长的是短期经济效益和农耕地的比重。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短期经济效益和农耕地的比重越小,生态效益越好;长期经济效益和森林、草地的覆盖率越大,生态效益越好;该地最有可能位于陇东,所以B正确。
3.Ⅰ方案径流量比较大,是因为该地植被被破坏,水土保持能力较差;从“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表可以看出,Ⅲ方案长期土地利用总收入最高,因此Ⅲ方案最有利于该地的可持续发展,该地草地比重大,但不一定属于绿洲农业。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联考)复种指数即一年内一定区域范围内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也就是一年内同一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下图是1998-2012年我国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耕地复种指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①、②、③地区2007年复种指数较2006年均有所下降,其原因可能是
A.
灾害损失大,农民的播种积极性降低
C.
市场竞争加剧,农产品出口量减少
5.图示期间,①地区复种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的原因可能是
A.
气候变暖变干旱
C.
国家惠农力度减弱
6.影响④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最可能是
A.
地形崎岖,耕地零碎分散
C.
气候干旱,水源短缺
【答案】
4.A
5.D
6.B[来源:学§科§网Z§X§X§K]
【解析】
4.2007年①②③地区(东、中、西部)复种指数均有较大幅度下降,这在图示年份是极为少见的,同时2007年后,这三个区域的复种指数均处于上升趋势,可推测2007年复种指数下降为偶发事件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自然灾害导致的。
5.1998--2012年,①地区(东部地区)复种指数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第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占用耕地,部分农业人口从事非农生产导致农业劳动力数量下降带来的。
6.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④地区复种指数低,为东北地区,该地区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小,气溫偏低,热量不足,所以B正确。
【点睛】复种指数的高低受当地热量、土壤、水分、肥料、劳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等条件的制约,热量条件好、无霜期长、总积温高、水分充足是提高复种指数的基础,经济发达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则为复种指数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8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山东寿光蔬菜种植采用的新型连栋日光温室,空间大,设施管理效率高,蔬菜高产优质。江西农户在引进这种连栋日光温室的同时,根据本地气候进行合理改良,以利于该地蔬菜越冬和夏季育苗。
7.冬季,为使连栋日光温室内的农作物光照均匀,图中大棚门口的朝向可能为
A.
正南
8.为提高夏季出苗成活率,江西大棚的改良措施合理的是
A.
覆盖黑色顶膜以保温
C.
卷起周围裙膜以通风
【答案】
7.B
8.C
【解析】
7.为使连栋日光温室内的农作物光照均匀,大棚朝向南,即温室屋脊的走向为南北。图中门的朝向可能为正东,避开冬季偏西风。B正确。
8.夏季,江西影响出苗成活率的气候问题为高温高湿。因此,大棚应主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夏季太阳光照强,覆盖黑色顶膜,能够起到减少到达大棚的太阳辐射的作用,起到降温作用,因此A不正确。保持大棚密闭,可以避雨但不能降低棚内湿度,因此选项B不正确。大棚内增加灌溉水量,能够起到增加实际蒸发量的效果,增大湿度,因此选项D不正确。卷起周围的裙膜,能够起到通风降温减湿,增加实际蒸发量的作用,C正确的。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江苏省兴化市垛田镇有数以万亩的垛田(如下图),被誉为“蔬
菜之乡”“千岛之乡”“油菜花海”。垛田是在河网密集的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地势高于水面,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但垛田间有小河间隔,不便行走,须用小船接送,同时田面较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垛田一般都很高,但七十年代后期人们通过“放岸”,使垛田变矮、变大了,即将高垛挖低,挖的土将小沟填平,相邻的两三个垛子就连成一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关于垛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降水变率大,旱灾频繁
C.
水系发达,水产丰富
10.七十年代后期人们对垛田进行“放岸”,其主要目的是
A.
方便灌溉和施肥
C.
方便泄洪和航运
11.下列关于垛田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热充足,水稻种植业发达
C.
泽国美景,利于发展旅游业
【答案】
9.C
10.A
11.C
【解析】
9.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江苏省,垛田是在河网密集地区开挖的泥土堆积形成的,所以该地降水丰富,不会有频繁的旱灾,A错。该地河网密布,土地地块较小,B错。水系发达,有油菜、蔬菜等物产丰富,C对。河流含沙量小,D错。故选C。
10.由于垛田较高,田间有小河间隔,不利于行走,耕作及田间管理不便,将垛田放岸后,降低了高度,将垛子连成一片,有利于灌溉和施肥,A对。不能增加城市用地,B错。小河沟被泥土填平,不利于泄洪和航运,C错。垛田放岸对于减少水土流失没有影响,D错。故选A。
11.垛田面积较小,不利于大面积水稻种植业及机械化的发展,AB错。水乡泽国,物产丰富,可以发展旅游业,C对。该地河网密集,地下水水位高,四周小河纵横,利于排盐,不会导致次生盐碱化,D错。故选C。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届高三4月月考)气雾栽培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方式,将作物悬挂在一个密闭的栽培装置(槽、箱或床)中,根系裸露在栽培装置内部,营养液通过喷雾装置雾化后喷射到根系的表面。根据材料完成第下面小题。
12.相对于水培(将植物根系直接浸在营养液中),气雾栽培主要改良的是
A.
光照条件
13.与传统的土壤栽培相比,采用气雾栽培的优势有
①节水、节肥
A.
①②③
14.从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角度看,下列地区中最适宜推广该技术的是
A.
极地寒冷地区
【答案】
12.D
13.D
14.B
【解析】
12.相对于水培(将植物根系直接浸在营养液中),气雾栽培是将营养液通过喷雾装置雾化后喷射到根系的表面,根系裸露在空气中,是气生根,吸收养分速度更快,主要改良的是透气状况,使根部吸收养分,D对。没有改变光照条件、热量条件、养分状况等,A、B、C错。
13.与传统的土壤栽培相比,采用气雾栽培的植物吸收养分速度更快,且减少浪费,优势有节水、节肥,①对。营养液雾化设备会增加投入,②错。根悬在空气中,减免了基质对病虫的滋生与传播感染,减少病虫害,③对。生长速度快3-5们,提高产量,④对。D对,A、B、C错。
14.结合上题分析,该栽培方式节水节肥,产量大。从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角度看,最适宜推广该技术的是人口密集的岛屿,岛屿上地表水短缺,人口多,水资源需求量大,需要发展节水农业,B对。极地寒冷地区、青藏高寒地区、人烟稀少的沙漠虽然水资源少,市场需求量也小,供需矛盾小,A、C、D错。
点睛:气雾栽培是将营养液通过喷雾装置雾化后喷射到根系的表面,根系裸露在空气中,是气生根,吸收养分速度更快,主要改良的是透气状况,使根部吸收养分。采用气雾栽培的植物吸收养分速度更快,且减少浪费,优势有节水、节肥。
(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 培,塑料大棚等“秋延迟”栽培保护措施投入占到全部投入的40%。2017年秋,托克逊县“秋延迟”种植率达到了75%。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5.下列关于托克逊县“秋延迟”栽培的叙述,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
A.
投入资金少,适宜在全国大规模推广
C.
适宜精耕细作,商品率高,收益高
16.在下列对托克逊县“秋延迟”栽培农户进一步发展提出的建议中,不合理的是
A.
加大资金投入,培育新品种
C.
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
【答案】
15.B
16.A
【解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5.由材料“塑料大棚等“秋延迟”栽培保护措施投入占到全部投入的40%”,投入资金多,不适宜在全国大规模推广,A错误;“被延迟”栽培是指在夏季育苗、秋初定植,夏秋育苗、定植生产技术要求较高,B正确;由材料
16.加大资金投入,培育的新品种是该地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措施,但不是农户进一步发展的措施,A不合理。故选A。[来源:学科网]
(福建省永春一中、培元、季延、石光中学四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在低山地区,植物的分布并不是完全一样,最显著的差异表现在阴阳坡的不同。某地理实习小组,对我国北方某低山区(海拔500米,年降水量490毫米)进行了植被自然生长与分布状况的实地调查,结果如下表。据此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7.据提供信息可断定,甲坡为
A.
灌木植物为主的阳坡
C.
草本植物为主的阴坡
18.乙坡植被优于甲坡,主因归结于
A.
热量适宜
【答案】
17.A
18.C
【解析】
17.从表格看甲植被覆盖率低,说明水比较少,应该处于在阳坡,温度高,蒸发大所以水分少;表中显示植物高度矮小,结合植物种类可知植物以灌木植物为主,据此选A。
18.乙坡植被优于甲坡,主因归结于水分条件较好,从材料可知年降水量490毫米,降水量比较少,向阳坡温度高,光照强,水分少,影响植物的生长,背阴坡温度低,光照弱,水分多,利于植物生长,因此影响植被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重庆市2018届高三4月二诊试题)绿肥作物是以其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或沤、堆制肥为主要用途的栽培植物总称,多在稻田、棉田、麦田、果园、茶国等地种植,除用以改良土壤以外,也可作为饲草,或作为覆盖作物栽培以改善环境,抑制杂草等。绿肥作物的种植在我国分布很广,有间种、套种、混种、插种等多种种植方式,群众对种植绿肥作物深有体会地说:“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9.我国南方的茶园中,常利用茶园行间种植绿肥作物,以提高茶叶品质,其原理是
A.
增加空气湿度,改变茶园小气候
C.
调整土壤温度,减轻冻害的成胁
20.“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人不开沟”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
A.
早涝
21.在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常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A.
降低风速,改善农田的小气候
C.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产增收
【答案】[来源:Z#xx#k.Com]
19.B
20.A
21.D
【解析】
19.绿肥作物种植于茶园茶树行间,可以改良土壤,补充有机质,同时由于绿肥作物充斥行间,可以抽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减少使用农药,从而提高茶叶品质,选B。绿肥作物种植于行间,对茶园气候作用不大;D项与茶叶品质关系也不大,选B。
20.“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人不开沟”中,开沟是给排水问题,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与旱涝、与水相关的因素,结合选项选A。
21.华北地区严重缺水,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可以增大地表植被覆盖率,从而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碱化,选D。
(吉林省吉林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从陕西西安市向地心打洞再次到达地表就来到智利圣地亚哥附近,智利2016年已取代泰国成为中国第一大鲜果进口来源国,近两年樱桃(车厘子)、三文鱼、帝王蟹等成为中国餐桌上的高端明星产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陕西西安市与智利圣地亚哥
A. 两地所用钟表时间相差12小时
B. 昼夜长短相近
C. 正午太阳高度相近
D. 高温不同期,降水同期
23.智利樱桃(车厘子)、三文鱼、帝王蟹等成为中国餐桌上的高端明星产品,主要原因是
A. 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鲜活产品价格高
B. 智利劳动力资源丰富,竞争力强
C. 智利农产品的收获季节恰好满足中国过年的刚性需求
D. 智利气候类型多样,海域面积广,农产品种类丰富
24.陕西苹果被誉为国礼,产量品质全国第一,但出口价仅为智利樱桃的1/8,原因可能是
①出口市场主要是东南亚,当地物价低
③进口成本高于出口成本
A.
①②
【答案】
22.D
23.C
24.A
【解析】
22.由材料可知,西安与圣地亚哥为对跖点,两地地方时相差约12小时,但是由于西安使用北京时间,所以两地时差不会相差12小时,A错。两地分别位于南北半球,除二分日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同,BC错。分别位于南北半球,高温期相反,但是圣地亚哥为地中海气候,降水在南半球冬季,西安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在夏季,两地降水同期,D对。故选D。
23.智利樱桃(车厘子)、三文鱼、帝王蟹等成为中国餐桌上的高端明星产品,其上市时间正值北半球冬季,为我国春节期间,人们对于智利农产品的高端产品需求量大,故选C。
24.①可得出出口价格低;②是中国水果主要问题,虽然品种多,但高端水果种植业才处于起步阶段,竞争力差,高端市场被高品质的进口水果占有;③无论进口还是出口都与种植成本、运输成本等相关,可以比较高低,但解释不了差额巨大;④不同品种水果各有特色营养价值,没有比较可能。①②对、③④错。故选A。自然条件:1)气候。判断分析当地气候,并根据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2)地形。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者林业。3)土壤。影响作物的种类。4)水源。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对干湿状况的要求选择。
社会经济条件:1)市场。关注其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2)交通。商品率越高的农业对交通运输便利程度要求越高。3)劳动力。发达国家内劳动力不足,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足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4)科技。冷藏、机械化生产、培育优良品种等,促进农业发展。
(甘肃省张掖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微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经营灵活、规模适度的农场,其生产管理主要是对营养液加液时间和次数进行调节。下图为某微农场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形成微农场的主导因素是
A.
市场 .
科技
26.在正常年份6月中下旬生产旺季,下列城市微农场中加液次数最少的是
A.
上海
【答案】
25.B
26.A
【解析】
25.根据材料,微农场没有土壤,是无土栽培,使用营养液进行农业生产。形成微农场的主导因素是科技,B对。市场、政策、劳动力不是进行无土栽培的主导因素,A、C、D错。
26.在正常年份6月中下旬生产旺季,城市微农场中加液次数最少,说明营养液消耗较慢,应是气温较低,蔬菜生长速度较慢,或蒸发、蒸腾速度较慢。6月份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天气,降水多,光照少,气温较低,该城市是上海,A对。北京、济南、郑州6月份降水少,气温高,蒸发强,加液次数多,B、C、D错。
点睛:无土栽培,使用营养液进行农业生产,形成微农场的主导因素是科技。城市微农场中加液次数最少,说明营养液消耗较慢,应是气温较低,蔬菜生长速度较慢,或蒸发、蒸腾速度较慢。学科@网
(湖南省衡阳市2018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茶树喜温暖湿润气候,我国南方地区普遍种植茶树。几何重心是区域空间的均衡点,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为“我国茶叶生产重心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茶树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但甘肃东南、陕西南部等地也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原因主要是
A.
市场需求大
28.关于2009-2014我国茶叶生产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茶叶产量重心移到幅度约110KM
C.
茶叶产值重心移动幅度最小
29.关于我国茶产业的现状与今后发展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东部各省茶叶单产比西部各省提高快
B. 市场及政策是茶园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
C. 茶叶产值的增长来自茶产业规模的扩大及品牌化经营
D. 我国茶叶生产的变化,有利于发挥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答案】
27.B
28.A
29.A
【解析】
27.茶树喜温暖湿润气候,多种植在丘陵,排水良好的地区,因此茶树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但甘肃东南、陕西南部等地也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处于气候过渡地带,适宜茶叶生长,所以B正确。
28.从我国茶叶生产重心变化图可以看出,2009-2014我国茶叶生产重心移动幅度较大,移动幅度约110KM,三者重心变化趋势不一致,所以A正确。
29.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市场及政策是茶园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茶叶产值的增长来自茶产业规模的扩大及品牌化经营,我国茶叶生产的变化,有利于发挥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东部茶叶单产比西部提高快。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不是已成不变的。相比之下,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通常比较稳定,且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弱化,而市场、国家政策、交通、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且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