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靖远县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标签:
材料启迪慧想文综气温天朝原因 |
分类: 学海无涯(地理同步课堂指导) |
甘肃省靖远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下图为天体系统的绕转关系示意图,其中a、b、c表示天体,a为恒星,椭圆表示天体运行的轨道。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A.
a一定是太阳
2.a天体
A.
主要组成成分是氢和氧
C.
质量巨大,能发光发热
3.若c天体是地球,则人类无法居住在b天体上的原因有
①没有太阳辐射②没有液态水③昼夜温差太小④没有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
A.
①②
下图为某时刻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A.
4小时
5.上图中四点中.昼长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A.
甲点
下图示意江淮地区的一个池塘,一垂钓者发现,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一天之中谈池塘边仍然清风阵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A.
①
7.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海陆间气压差异
C.
高低纬间的热力差异
8.夏天的夜里,①地附近近地面的等压面(图中的曲线)和风向(图中的箭头)为下列四图中的

A.
①与②
10.若图示①②③④风带处于同一半球,则甲、乙之间风带的性质可能是
①炎热干燥②高温高湿③温暖湿润
A.
①②
11.若乙的纬度为30°N,且③的纬度高于④,则下列气候类型的形成与④风带有关的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A.
甲为背斜,乙为向斜
C.
甲为向斜,乙为背斜
13.甲、乙两处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
A.
地壳受到垂直压力
C.
地壳受到地下岩浆的顶托力
14.甲处可能有
①大量的石油
A.
①②③
读我国两个地区的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A.
风力作用、冰川作用
C.
流水作用、风力作用
16.乙地貌可能分布在我国
A.
西北地区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A.
①
18.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
①
19.水循环对人类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
A.
塑造地表形态
C.
使陆地水资源得到更新
读世界大洋区域洋流图,完成下列各题。

A.
①
21.上图中有一世界著名大渔场,与其形成密切相关的洋流是
A.
①②
读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3.甲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较丁山地多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高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A.
山地迎风坡
25.③自然带
A.
高温多雨,森林茂密
C.
降水丰富,河流众多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6.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2)图中①、②两处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①、②两处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虚线M表示
(4)图中①、②两处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5)图中A、B两处相比,_____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湖泊,也是新疆最大咸水湖。博尔塔拉河、精河、奎屯河,分别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注入艾比湖,成为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6~9月份为入湖河流径流量全年最大时期,占全年径流量的64.6%。该湖曾经像一把保护伞维持着该地区的生态平衡。近几十年来该湖的面积大幅度萎缩,使得附近地区的居民苦不堪言。

(2)每年6~9月份,艾比湖的湖面面积最小。试分析其原因。
(3)简述为阻止艾比湖进一步萎缩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地质考察发现,从喜马拉雅山向北到青藏高原,再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天山山区,直到准噶尔盆地都有海洋生物化石分布和大面积流水沉积的鹅卵石。下图为南亚次大陆的形成示意图。

(2)简述从T1到T2期间我国西北部的气候与现在气候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29.读世界某区域地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②两地所属的自然带分别为
(2)①自然带的分布打破了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延伸到赤道附近。简述其形成的原因。
(3)概括城市聚落③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B
2.C
3.D
【来源】【全国县级联考】甘肃省靖远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存在生命的条件。
1.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为:最高一级为总星系(即目前所知的宇宙范围),第二级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河外星系简称星系),银河系又向下分成第三级的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向下分成最低一级的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此图包含二级天体系统,不一定为太阳系,a为恒星,不一定为太阳;c为行星,不一定为地球;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由材料可知,a天体是恒星,恒星质量巨大,能自身发光发热。故选C。
3.若c天体是地球,则b天体是月球,人类无法居住在月球上的原因有没有液态水;没有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②④正确。月球上有太阳辐射;昼夜温差太大,①③错误。故选D。
4.B
5.D
【来源】【全国县级联考】甘肃省靖远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昼长计算,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4.在图中过乙地做出乙地的纬线,从图中可知,纬线处于白昼的占1/3,即昼弧度占1/3,故白昼长为8时。
5.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昼长季节变化最大,图中四点丁地纬度最高,所以丁地昼长季节变化最大,故选D。
6.D
7.D
8.B
【来源】【全国县级联考】甘肃省靖远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等压面判读。
6.夏季晴天的中午,池塘较周围陆地温度低,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池塘吹向周围陆地,结合地转偏向力可知,图中④吹东北风。故选D。
7.由于池塘中的水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地面冷热不均,形成局地热力环流。所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其根本原因是池塘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故选D。
8.池塘与周围陆地形成局地热力环流,白天近地面风从池塘吹向陆地,近地面池塘气压高;夜晚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池塘,近地面陆地气压高。故夏天的夜里的风向图可排除A、C。再
9.C
10.D
11.B
【来源】【全国县级联考】甘肃省靖远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9.若图中甲和乙气压带都是由热力作用形成,则甲为赤道低压带,乙为极地高压带。故图中①②风带是南北半球的东南信风、东北信风;③④表示同一半球的极地东风带。故选C。
10.若图示①②③④风带处于同一半球,则甲必为副极地低压带,乙可能为副热带高压带或极地高压带。则甲、乙之间风带可能是盛行西风或极地东风,故其性质可能是温暖湿润或寒冷干燥。故选D。
11.若乙的纬度为30°N,且③的纬度高于④,则④是信风带,选项中气候类型的形成与④风带有关的是热带草原气候,是由信风带与赤道低压带交替控制形成。故选B。
12.A
13.D
14.C
【来源】【全国县级联考】甘肃省靖远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地质构造及应用。
12.根据甲乙两侧岩层的弯曲:甲处中间岩层向上凸,表示背斜;乙处中间岩层向下凹,表示向斜。故选A。
13.背斜和向斜均是内力作用—水平挤压的结果。故选D。
14.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同时岩层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可能含有大量的化石。故选C。
15.C
16.A
【来源】【全国县级联考】甘肃省靖远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
15.甲图中的石林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乙图中沙丘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故选C。
16.乙是沙丘地貌可能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故选A。
17.A
18.B
19.C
【来源】【全国县级联考】甘肃省靖远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水循环及意义。
17.图中①表示水汽输送;②表示地表径流;③表示蒸发;④表示降水。故选A。
18.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即图中②。故选B。
19.水循环对人类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使陆地水资源得到更新,使陆地上的水体能不断地循环更新利用。故选C。
20.D
21.B
【来源】【全国县级联考】甘肃省靖远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洋流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读图可知,由盛行西风作用形成的洋流是北太平洋暖流,即图中④。故选D。
21.上图中有一世界著名大渔场北海道渔场,是由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即图中的②与③洋流交汇形成。故选B。
22.A
23.B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2016-2017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查地理试卷(一)
【解析】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2.从图中看,从甲到丁基带依次为亚热带、温带、亚寒带、苔原,变化反映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
23.甲山地纬度低,从山底到山顶的水热差异大,自然带数量较多,B正确。
24.B
25.D
【来源】【全国县级联考】甘肃省靖远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自然带的形成与特征。
24.图中①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是由于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从海洋带来充沛水汽遇地形抬升,在山地迎风坡形成丰富降水等因素影响形成。与之形成无关的因素是寒流。故选B。
25.图中③处南回归线横穿,位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形成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具有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特征。故选D。
26.(1)C
【来源】【全国县级联考】甘肃省靖远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等压线的判读。
(1)具体一点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C。
(2)图中①、②两处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①是气旋;②是反气旋。
(3)图中虚线M是高压向外凸出区域弯曲度最大点的连线,表示高压脊线,虚线N是低压向外凸出区域弯曲度最大点的连线,表示低压槽线。
(4)图中②处是高气压中心,天气晴朗,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较大。
(5)图中A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
27.(1)人湖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且大气降水较多
【来源】[首发]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平行班)(带解析)
【解析】本题以新疆的艾比湖为背景材料,考查内陆湖和内流的水文特征以及成因、湿地破坏产生的环境问题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地理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读图分析可知,艾比湖是位于我国的新疆,属于内陆湖,河流主要为内流河。该地深居内陆降水较少,河流主要靠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夏季气温较高,冰川融化量较大,山地降水较多,对河流的补给量较大,因此河流径流量为全年最大。
(2)6-9月份,虽然入湖河流的水量达最大值,但是由于该地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河流和湖泊因此损失水量大,而且夏季是农业需水量较大的季节,大量的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因此该季节艾比湖的湖面面积最小。
(3)该地主要考查湖泊的萎缩后产生的危害。艾比湖具有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湿度,抑制荒漠化和减少沙尘暴的作用。入湖湖泊萎缩,生态功能下降,从而会导致导致周围地区更加干旱,蒸发加剧,荒漠化加剧,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床裸露,增加了新的沙源,沙尘暴天气多发。
点睛:1、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夏季是汛期,冬季断流,多为季节河,时令河,径流季节变化大, 年际变化较小;含沙量小;有结冰期;一般流量较小,流程较短。
2湿地的生态效益以及湿地破坏后所产生的危害:
湿地的生态效益:1、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2、湿地能防洪,改善土壤环境,净化水质,防止污染,调节生态平衡。3、湿地能蓄水,调节气候和降水,利于水循环。4、湿地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遭破坏后:1、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严重。2、湿地气候遭到破坏,空气湿度减少,净化空气的能力减低,导致空气污染。3、蓄水能力降低,不利于防洪和抗旱。4、生产功能衰退,动植物的生态效益降低。
28.(1)印度板块原来远离亚欧大陆,喜马拉雅山地区原为海洋,后来印度板块向北移动,并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喜马拉雅山地区原来的海域渐渐消失而变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进一步挤压,该地区逐渐抬升而形成喜马拉雅山
【来源】【全国县级联考】甘肃省靖远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及对我国西北部气候的影响。
(1)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是印度板块向北移动,并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喜马拉雅山地区原来的海域渐渐消失而变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进一步挤压,该地区逐渐抬升而形成喜马拉雅山。
(2)由于T1到T2期间没有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阻挡,利于海洋气流深入内陆,气候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大,海洋性强。故与现在相比,T1到T2期间我国西北部温度夏季偏低,而冬季偏高,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偏水,降水丰富。
29.(1)热带荒漠带热带雨林带
【来源】【全国县级联考】甘肃省靖远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自然带的分布与形成原因,城市区位因素。
(1)读图可知,图中①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②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
(2)图中①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延伸到赤道附近,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三大方面分析成因。由于此地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气温高且不易形成降水,终年干旱少雨,形成热带荒漠带;受沿岸秘鲁寒流影响,减湿作用明显,导致自然带向北延伸。
(3)由于③地属热带地区,低地闷热,海拔较高的高原气候较凉爽,故城市聚落③分布在内陆高原地区。